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海峡西岸城市群人居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城市群人居环境质量,构筑良好人居环境,选取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等28个指标,采用熵值法对海峡西岸城市群人居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利用城市协调度模型分析人居环境协调度水平。研究表明:厦门为高质量人居环境地区,福州为较高质量人居环境地区,三明、温州、泉州为中等质量人居环境地区,丽水、漳州、龙岩等城市为较低质量人居环境地区;厦门、福州各系统建设良好,三明、南平、衢州、丽水建设一般,莆田、温州、汕头等城市系统建设勉强,抚州、上饶等城市系统建设失调;城市间人居环境勉强协调、生态环境一般协调、经济和社会环境勉强协调。  相似文献   

2.
选取反映城市人居环境和城市经济发展的指标,采用协调发展度模型,定量评判重庆市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结果显示:1997-2004年,重庆都市区的城市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城市经济持续发展,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不断增强.比较同一时段城市人居环境效益指数和城市经济发展效益指数的变化可以看出,重庆都市区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由初级协调经济滞后型向中级协调城市人居环境滞后型转变,经济发展与城市人居环境之间的差距呈现扩大的趋势,而且两个函数效益指数均较小.  相似文献   

3.
通过选择合适的统计数据筛选出与人居环境有关的29项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城市人居环境综合水平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不同区域城市人居环境综合水平的分布及其特征。研究表明,我国城市人居环境建设整体水平偏低,我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综合得分大于0的城市只有119个,只占城市总量的41.6%。各城市之间的人居环境建设水平差别较大,最高综合得分与最低综合得分相差近5分,大部分城市综合得分集中在宽度为1的区间(-0.5,0.5)内。在地域差异方面,东部和西部城市优于中部城市,各省级行政区之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
选取反映城市人居环境和城市经济发展的指标,采用协调发展度模型,定量评判重庆市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结果显示:1997-2004年,重庆都市区的城市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城市经济持续发展,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不断增强.比较同一时段城市人居环境效益指数和城市经济发展效益指数的变化可以看出,重庆都市区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由初级协调经济滞后型向中级协调城市人居环境滞后型转变,经济发展与城市人居环境之间的差距呈现扩大的趋势,而且两个函数效益指数均较小.  相似文献   

5.
从社会经济、居住条件、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4个层面上选取24个指标,构建了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聚类分析法对2012年河南省城市人居环境进行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城市人居环境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共分为4个级别,城市人居环境较好的地区大多分布在北部和中部地区,东部和西南部地区城市人居环境相对较差。河南省城市人居环境综合评价指数与城市化率之间具有极高的相关性,表明运用熵值法对城市人居环境进行评价切实可行。最后,结合各区域城市人居环境状况,提出城市未来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以山东省17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07—2016年相关数据,构建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计算各地级市权重并计算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得分。结果表明,山东省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得分整体呈波段下降趋势,省会城市济南的得分高于其他城市,沿海地区的得分高于内陆地区;决定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得分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但文化因素、环境因素、公共服务因素对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影响作用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7.
朱效明  李旭祥  张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491-5494
[目的]为综合评价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提供量化手段。[方法]构建经济和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借助于二者的协调度测度模型,对黄河流域的22个样本县级城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黄河流域县级城市经济与人居环境建设水平较低,空间差异明显,两极分化严重;协调发展程度与经济水平存在很大的空间对应性,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县级城市,协调发展程度相对较高;位于省际交界地带的县级城市发展难度较大。[结论]评价标准和模型意义明确、应用简便,能成功对研究区域人居环境发展的协调性做出评定。  相似文献   

8.
西安市人居环境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西安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由居住条件、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经济因素、社会文化5个层次组成。通过熵值法得到人居环境和城市化的指标权重,运用协调度模型求得人居环境与城市化的协调度,结果反映西安市2002~2012年人居环境与城市化的协调度呈现增长趋势,基本处于高度协调期。  相似文献   

9.
为精准把脉长江经济带中心城市的发展状态及成因,构建了城市人居环境和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分析"九五"至"十二五"期间上海、武汉、重庆3座中心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两系统协调性程度的变化趋势及差异性.研究表明:①"九五"至"十二五"期间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中心城市人居环境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协调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上海的整体协调度相对优于武汉和重庆,除"十五"期间外,整体处于相对平稳状态.武汉和重庆在研究期间都存在人居环境和经济发展不协调的状况,"九五""十五"期间2座城市协调度都存在波动."十二五"期间,武汉的协调度整体低于重庆和上海.②通过对协调性程度差异影响因素地理探测分析可知,城市的经济发展指标中产业结构、经济实力、居民收入消费水平对协调度表现出不同的影响力.其中,上海、重庆的经济发展指标对其协调度具有正相关,而武汉的经济发展状况对其协调度影响力较弱.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中部6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与农村经济、自然资源的相互作用,构建经济-资源-环境系统,采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各系统的综合得分和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结果表明,中部6省农村经济综合得分逐年上升,自然资源综合得分一直趋于稳定,农村人居环境综合得分有较小幅度的增长,且山西省的综合得分明显低于其他5省。总体上,各省份农村经济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逐年上升,但耦合协调度小于耦合度。由此得出中部6省农村人居环境需与农村经济、自然资源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美丽乡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以西安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由居住条件、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经济因素、社会文化5个层次组成。通过熵值法得到人居环境和城市化的指标权重,运用协调度模型求得人居环境与城市化的协调度,结果反映西安市20022012年人居环境与城市化的协调度呈现增长趋势,基本处于高度协调期。  相似文献   

12.
为开展山西省乡村人居环境健康发展评价与区域规划分类,以山西11个地级市为评价单元,从经济发展环境、生产生活环境、生态宜居环境、社会保障环境、文化旅游环境视角构建乡村人居环境健康发展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分别确定指标权重和功能分值,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系统协调度指数评价子系统间的协调发展程度,采用K-means聚类分析获取乡村人居环境健康发展水平的集聚情况,并进行规划分类与管理。研究表明:2006—2021年山西省乡村人居环境健康发展水平先上升后略微下降,功能分值由2006年的0.286 2上升至2018年的0.696 5,再下降至2021年的0.611 3,但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2015—2021年,太原市、晋中市和长治市乡村人居环境发展水平变化趋稳,大同市总体向好;运城市略有回落;其他6市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以2018年为转折点,2006—2021年山西省乡村人居环境系统协调度指数先升后降,由2006年的1.708 7上升至2018年的2.126 8,再下降至2021年的1.950 2。经济发展环境与生产生活环境子系统、经济发展环境与生态宜居环境子系统、生产生活环...  相似文献   

13.
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农村人居环境的研究成果,从经济环境、生态居住环境、文教科技环境、卫生环境4个方面构建农村人居环境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对指标进行赋权。选取我国2018年31个省市的截面数据,运用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农村人居环境水平与经济环境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8年,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呈大致正相关关系,但呈现拮抗态,两者关系不稳定;大多数省市农村人居环境水平系统耦合协调度处于低水平阶段,且经济环境发展滞后。建议从政策宣传、增加投入、引导消费、完善法律等方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之根本,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研究对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选取2004~2013年山东省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5个维度的24个指标构建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加权求和法进行综合评价,得出山东省2004~2013年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各子系统得分及各年协调系数。结果表明:人口子系统权重为0.2026,经济子系统权重为0.3111,社会子系统权重为0.1728,资源子系统得分为0.1402,环境子系统得分为0.1732;2004~2013年山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总体水平在不断提高,经济、环境、社会子系统发展水平较高,人口、资源子系统发展水平较低;5个子系统发展协调度总体提升,但近年来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5.
胡颖颖  师庆三  朱亚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4953-4956
分析城市的宜居性可以为改善当地人居环境提供科学依据。以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典型绿洲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从社会、经济、环境3个方面分析研究区2002~2011年间的宜居性。研究结果表明,各城市的宜居度存在年际变化且有差别,并不都是稳步上升;库尔勒市的社会、经济、环境及综合宜居性均处于5个城市之首;宜居城市排名为库尔勒市>阿克苏市>阿图什市>喀什市>和田市。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城市人居环境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构建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应用主成分分析法首先对甘肃省12个中心城市的人居环境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在全省范围内,兰州市得分较高,说明人居环境较优,其余城市得分偏低,而且各个城市的人居环境差距较大,有一半城市得分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酒泉最差。其次针对各个城市人居环境中存在的问题,从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及环境污染治理等方面,提出了优化城市人居环境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深圳城市森林声景观对人体心理及生理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地揭示城市森林声环境对人的影响,以深圳市城市噪音为对照,将深圳市园山风景区内的鸟鸣声、鸟虫混合声及虫鸣声3种典型的森林声环境作为研究对象,并针对其与听力正常及心理健康的在校大学生的心率、呼吸频率和皮肤电导率等生理指标和愉悦度、兴奋度和语义差异等心理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被测试者在听完城市噪声后再听不同的森林声音,均出现心率上升、呼吸频率和皮肤电导率下降的变化,鸟鸣声对呼吸频率以及皮肤电导率的影响最大,变化率分别为10.68%和52.46%;鸟虫混合声对心率变化的影响最大,变化率为2.21%;心理评价得分上,鸟鸣声的愉悦度(1.52)、兴奋度(0.83)和SD因子得分(0.16)均为最高,人们普遍显示出了对鸟鸣声环境的喜爱;心理与生理指标的相关性分析中,除呼吸频率与兴奋度间未发现相关性以外,其余各项指标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人们更加喜爱具有鸟鸣元素的森林声环境,而对纯虫鸣的森林声环境评价较低。研究结果可望对城市森林声景观评价、对森林声景观资源开发与保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广东省实情,构建该省2008—2017年21个城市经济-旅游-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计算各项指标权重,对各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且借鉴耦合协调度数学模型及计算方法,对其经济-旅游-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关系给予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21个城市经济-旅游-环境耦合程度较高,且耦合强度与耦合协调程度在空间分布不具有对应性;珠三角地区经济-旅游-环境协调度相对较高,达到中度和高度协调发展水平,为环境滞后型,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经济-旅游-环境发展不均衡,分别为旅游滞后型和经济滞后型。  相似文献   

19.
为有效提升肇庆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采用层次分析法从自然环境、居住环境、设施建设、经济发展、社会文化5个准则层开展典型村落人居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人居环境质量总体评分为74.54分,总体评价为中等偏上水平,说明肇庆市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比较注重乡村人居环境营造,形成了较为宜居的环境。准则层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自然环境(79.65分)、社会文化(75.68分)、居住环境(72.93分)、经济发展(72.26分)和设施建设(71.95分)。对象层得分排名靠前的指标为整体风貌(C2)、气候条件(C1)、资源丰富度(C3)和文化特色(C13)。评价结果可为肇庆市提升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提供科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何春霞  高敏华  邓路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9):125-128,148
通过对乌鲁木齐市在1999-2009年的实证资料,分别建立了城市化和人居环境的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共同求出各指标权重后,根据加权求和确定城市化和人居环境的综合评价值。通过建立协调发展度模型分别求出1999-2009年的城市化和人居环境协调度,并在已给出的各指标标准下对乌鲁木齐城市化与人居环境的协调发展度及其类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乌鲁木齐市城市化和人居环境的协调发展度在不断增强。(2)在1999-2001年,城市化水平落后于人居环境水平的中度失调到勉强协调的过渡阶段。(3)在2001年后处在人居环境水平落后于城市化水平的勉强协调到良好协调发展过渡阶段。最后根据已有研究,结合乌鲁木齐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