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以青岛市为例,将变异系数应用于区域城乡信息化水平差异分析中,构建均衡度模型,测评青岛市2003—2012年城乡信息化建设的均衡状况,并对青岛市与大连市、宁波市"十一五"期间城乡信息化均衡状况进行横向比较。结果表明:2003—2012年青岛市城乡信息化发展水平越来越均衡;"十一五"期间,城乡信息化水平的综合均衡度表现为宁波市优于青岛市,青岛市优于大连市。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河北省吴桥县为例,分析城乡义务教育不均衡的现象及原因,提出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通过整体规划、合理布局,建设中心学校,理顺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统筹安排、优化配置教师资源,推进学区建设,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健全和完善教研网络,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差距,促进艾务教育的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3.
城乡协调均衡发展是促进社会经济整体进步的基础。通过层次分析法以及模糊综合评价等,对新常态下河南省城乡互动现状进行研究,得出现阶段河南省城乡互动现状处于一般水平的结论,并对河南省的城乡互动提出了可行性建议:扶持农业发展,加强城乡生产要素互动;缩小公共服务差距,提升城乡规模效益;加快小城镇建设,建立城乡经济互动的桥梁等。  相似文献   

4.
基于城乡协调发展目标,本文建立了安徽省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指标体系,利用CRITIC法、城乡均衡发展指数模型对安徽省城乡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及协调度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城乡基础设施地区差异明显,且农村比城市更显著;各类基础设施城乡差距也明显不同,城乡交通设施和科教卫生设施差距最大,公共市政设施和环保设施差距居中,通讯设施的城乡差距最小;安徽省城乡基础设施可分为高质均衡型、农村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型、低质均衡型及城市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型四种协调类型。  相似文献   

5.
对广西北流市基于乡村振兴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制度改革创新进行了研究,目前北流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现状有"入市交易方式多样,以拍卖为主;入市途径多样,以调整入市途径为主"的特点,取得"建立了集体土地建设用地市场,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完善了集体土地入市的规章制度,健全乡村制度体系;开拓了增加农民收益的新渠道,促进农民生活走向富裕"的成效,存在"异地调整入市的利益分配不均,阻碍城乡一体化建设;入市资金筹措困难,削弱乡村社会发展的金融支撑;后期监管机制不完善,扰乱乡村治理秩序;入市用途比较单一,制约乡村文化建设的发展"的困境。借鉴德清模式、陇西模式、南海模式和贵州模式的优势完善模式,得出实现路径:构建收益分配均衡机制,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完善农村投融资体制,解决乡村资金发展问题;落实"小产权房"监管工作,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入市用途均衡,助推乡村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6.
正国务院印发《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了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城乡师资配置、提高乡村教师待遇等一系列举措。《意见》要求,建立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推动"两免一补"资金和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资金随学生流动可携带,公办和民办学校都不得向随迁子女收取有别于本地户籍学生的任何费用。《意见》明确,到2018年,要基本消除66人以上的超大班额,到2020年,基本消除  相似文献   

7.
"三化"同步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建设都是时新时期我国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熵权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化"同步水平和城乡一体化水平进行测算评估,建立两者的互动机理模型,并运用格兰杰因果分析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三化"同步水平和城乡一体化水平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广西壮族自治区较长远的发展来看,广西壮族自治区"三化"协调度和城乡一体化综合发展水平相互之间彼此影响。针对这一结果,从树立正确发展思路,推进"三化"协调发展,完善政策体系等方面对广西城乡一体化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基石。目前,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严重不均衡,国内学者对其具体表现、成因及对策都有广泛深入的研究。回顾这些研究对当前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政法快讯     
《农家致富》2013,(14):52
加快农村学校信息化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经验交流和工作推进会日前指出,要加快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快农村学校信息化步伐;提高义务教育管理水平,推动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建成全国统一的中小学生电子学籍信息管理系统。户籍改革将以农民工为重点国家发改委近日明确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四大战略重点:第一,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第二,优化城市化布局和形态;第三,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第四,推动城乡发  相似文献   

10.
在城乡统筹过程中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基本平台,公共发展服务体系是公共服务体系的根本和动力,农民教育"催化"城乡公共发展服务建设统筹工作由量变到质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要求与对策: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要求合理配置城乡教育资源;统筹城乡医疗卫生要求培养基层公共服务人才;统筹城乡公共文化体育要求适时引导农民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明确了未来我国土地改革的方向。公报除了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之外,还有“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等表述。  相似文献   

12.
韩国新村运动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七十年代,韩国通过开展新村运动,加快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了城乡均衡发展.新时期,我国正处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时期,通过分析韩国新村运动的背景和相关做法,总结其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借鉴作用:增加政府投入,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激发农民积极性,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加强三农研究,是新农村建设的理论保障.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学校体育督导的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学校体育督导制度的完善提供参考。我国学校体育督导制度随着教育督导制度的发展逐步建立起来,在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的严峻形势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其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加大理论研究,加快学校体育立法进度,修订《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中小学体育工作督导评估指标体系(试行)》,建立科学的学校体育督导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14.
大学校园体育社团在高校体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采用文献研究、调查问卷等方法对广州7所大学校园体育社团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进一步认识与明确了校园体育社团的地位与作用。结果表明:校园体育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不断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体育消费和体育需求;扩大学生体育人口,发展学生运动才能;促进学校场馆设施、器材设备建设;全面推进学生素质教育,加快学校体育的发展。建议有关教育部门重视加强大学校园体育社团建设,促使其持续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4):193-194
"健康中国"战略使体育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功能最大化,全民体育事业发展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农村体育文化事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文章基于"健康中国"战略背景,分析了新时期农村体育文化事业发展新机遇,并对当前农村体育文化活动开展现状与问题展开了研究,最后则从积极宣传、城乡统筹、扶持引导几个方面提出了"健康中国"背景下农村体育文化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6.
熊少波  李泽群 《农技服务》2009,26(9):153-154
通过分析农村体育和普通高校的体育教育的现状,探求农村体育落后的高等教育原因,从建设体育示范村、对高校内部体育教育进行改革、高校与农村学校形成体育教育一体化、利用高校资源建立农村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在高校成立农村体育学术研究团体等方面进行具体研究,探索高校体育与农村体育互动发展的途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17.
王宁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814-6817
介绍了城乡社会保障存在城乡二元结构突出、体制建设落后、发展水平不均衡等问题。提出了应以城乡社会救助为基础、社会保险为主体和社会福利服务为补充进行社会保障制度设计,并从体制创新、基金管理、组织领导和需求表达等方面进行制度建设,从而促进城乡社会保障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对城乡关系研究的不断深入,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想逐渐被广泛接受。近年来,寿光市按照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目标,统筹兼顾、推进城乡发展。本文对寿光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寿光市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的实施,目前,我国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机,这对于缩小城乡差距、改变城乡不均衡发展、缩短贫富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城乡均衡发展直接关系着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为了促进统筹城乡均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持续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通过对统筹城乡发展含义的概述,深入分析城乡间差距,并提出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意义,重点探讨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方法与措施,以此促进城乡协调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