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30头5日龄犊牛腹膜腔内注射自制的油包水佐剂,14天后,应用补体结合反应与双相琼脂扩散反应,检测犊牛血清中的抗体浓度。结果表明,试验组犊牛血清中的抗体浓度均比对照组高7.5-8个滴度,呈现免疫有效。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壳聚糖对奶犊牛免疫机能的影响,试验选用10日龄中国荷斯坦奶犊牛20头,随机分成4组,分别在Ⅰ、Ⅱ、Ⅲ、Ⅳ组基础日粮中加入0,200,400,600 mg/d壳聚糖,进行为期30 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每天添加200 mg壳聚糖组犊牛血清中的IgG含量在试验第10天增加,在第20,30天明显增加;每天添加600 mg,壳聚糖组犊牛血清中的IgG含量有降低的趋势。随着壳聚糖添加剂量的增加,犊牛血清IgG含量有降低的趋势;犊牛淋巴细胞转化率有增加的趋势,在试验第30天,以每头每天添加600 mg壳聚糖组犊牛的淋巴细胞转化率(29.6%)提高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犊牛因生理特点及饲料缺乏钙、磷等微量元素,易造成异嗜癖,误食塑料薄膜残片。犊牛误食的塑料薄膜残片既不能被消化吸收,也不能被排出体外,会引起消化道堵塞,使牛瘤胃膨胀,窒息而死亡。1临床诊断犊牛误食塑料薄膜后,一般2 d内开始发病,病牛精神沉郁,呼吸脉搏数增加,反刍、嗳气逐渐停滞,腹泻,食欲渐废,脱水不明显,严重时发生抽搐,四肢做游泳状。静脉输注碳酸氢钠、氯化钠与青霉素后病情好转,皮下注射比赛可灵胀气加重,发生抽搐时肌注肾上腺素抢救病初有效。病程一般30 d左右,因易误诊为犊牛腹泻,最后因胀气压迫隔肌致使病牛呼吸困难窒息而死…  相似文献   

4.
肉犊牛小肠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数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别选择1、4、6月龄各4头利杂犊牛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利用组织化学法和图像分析法研究犊牛小肠的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和肥大细胞的数量变化.结果显示在同一月龄犊牛的小肠的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由十二指肠向空肠、回肠逐渐减少,而杯状细胞的数量逐渐增加,肥大细胞的密度逐渐降低.在1、6月龄犊牛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4月龄十二指肠的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最多(P<0.01).在1月龄犊牛十二指肠、空肠、回肠杯状细胞的数量差异极显著(P<0.01);4和6月龄犊牛十二指肠和空肠之间的杯状细胞的数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二者与犊牛回肠杯状细胞的数量差异极显著(P<0.01).各年龄犊牛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肥大细胞密度差异极显著(P<0.01),4月龄时犊牛小肠的肥大细胞密度最低.结果提示犊牛的黏膜免疫水平可能与其机体的发育相一致.  相似文献   

5.
对雏鸡骨髓内异嗜性粒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进行了光镜和龟镜观察。异嗜性粒细胞内的颗粒从早幼阶段开始出现,随着细胞从幼稚到成熟,颗粒的形态,数量发生变化。异嗜性粒细胞内的颗粒可分A、B型。  相似文献   

6.
7.
试验研究了不同的维生素A(VA)添加水平对肉鸡和蛋鸡的生长性能及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选用1日龄的雌性蛋鸡和雌性肉鸡各270只,分别随机分成3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分别饲喂含维生素A 0(对照)、4 000和20 000 IU/kg的日粮,饲养试验时间为84 d.试验结果表明,日粮添加维生素A为0 IU/kg处理的肉鸡和蛋鸡的采食最显著高于添加维生素A的各处理(P<0.05);日粮维生素A添加水平对肉鸡和蛋鸡的免疫器官指数(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和法氏囊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对照的肉鸡和蛋鸡异嗜粒细胞/淋巴细胞(H/L)高于其他处理(P>0.05);肉鸡和蛋鸡绵羊红细胞(SRBC)抗体滴度和新城疫(ND)抗体滴度随着日粮维生素A添加水平的升高而升高;日粮添加4 000 IU/kg维生素A处理的肉鸡和蛋鸡钥孔戚血蓝蛋白(KLH)抗体滴度、白蛋白浓度和白介素-2(IL-2)的浓度最高.蛋鸡的免疫器官指数和血清白蛋白浓度显著高于肉鸡(P<0.05);肉鸡和蛋鸡的其他免疫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日粮添加4 000 IU/kg维生素A能提高肉鸡和蛋鸡的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当添加水平达到20 000 IU/kg时,可对生长性能和免疫机能产生不利影响.肉鸡和蛋鸡的主要免疫指标没有最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禽异嗜性粒细胞是存在于禽类血液中的一种主要的颗粒性白细胞,类似于哺乳动物的中性粒细胞,是禽类抵御外界微生物病原体入侵的一道重要防线,也是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系统中的重要成员和主要调节者。近年来,对于该细胞在机体急性炎症反应和吞噬杀伤作用中的研究已经深入到了基因和蛋白水平,为从禽类异嗜性粒细胞方面入手治疗禽类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研究方向。论文从异嗜性粒细胞与中性粒细胞在形态结构,急性炎症反应和吞噬杀伤病原体作用中的区别,以及近年来该细胞的其他研究热点等方面综述了禽类异嗜性粒细胞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复方中草药免疫增强剂对蛋鸡免疫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选用3种中草药配方,采用1%、1.5%、2%3个添加水平,进行9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比较研究。对试验鸡的45d免疫器官质量和T、B淋巴细胞进行检查,对不同日龄鸡新城疫(ND)和传染性法氏囊(IBD)的抗体效价、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和T淋巴细胞转化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试验组脾质量、法氏囊质量及T、B淋巴细胞相对数高于对照组(P〈0.05),以配方B为最高,其次为配方A。试验组抗体效价、中性粒细胞吞噬率、吞噬指数和T淋巴细胞转化率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ND抗体效价、IBD抗体效价20d前组间差异不显著,34d后组间差异趋于显著。54d和126d时,A、B、C3配方中性粒细胞吞噬率和吞噬指数组间差异显著(P〈0.05或P〈0.01);T淋巴细胞转化率组间也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配方A中的1组具有明显优势。重复试验结果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10.
猪瘟兔化弱毒犊牛睾丸细胞苗免疫程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猪瘟犊睾细胞苗 750个兔感染量/头接种空怀期母猪。以PPA-ELISA监测其新代仔猪母源抗体效价。结果,10日龄时,OD值>0.3的占63%,OD值由≥0.3->0.2的占37%;20日龄时,OD值>0.3的占28%,OD值出≥0.3->0.2的占55%;30日龄时,OD值>0.3的仅占7%,OD值由≥0.3->0.2的占41%;40日龄时,OD值>0.3的为零,OD值由≥0.3->0.2的  相似文献   

11.
利用H/L值分析鸡抗应激能力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H/L值的比较,对不同品种鸡的抗应激能力进行评价。随机抽取如皋鸡、文昌鸡以及安卡鸡各80只,分别检测了41、56、71和89日龄的异嗜性粒细胞(H)、淋巴细胞(L)及H/L值。结果表明:(1)在41、56日龄时,如皋鸡与文昌鸡、安卡鸡相比H、L及H/L值呈极显著差异(P<0.01);89日龄的H/L值在文昌鸡和安卡鸡之间呈极显著差异(P<0.01)。(2)如皋鸡在41日龄和71日龄间H、L及H/L值呈极显著差异(P<0.01),其余差异均不显著。文昌鸡H、L及H/L值在各日龄间变化较大,41和71日龄间呈显著差异(P<0.05),41和89日龄、56和71日龄以及56和89日龄间呈极显著差异(P<0.01)。安卡鸡各值只在56和89日龄间呈显著差异(P<0.05),其余差异均不显著。研究初步表明家禽的抗应激能力存在品种间差异,如皋鸡的抗应激能力优于安卡鸡,文昌鸡晚期表现出较好的抗应激能力,随着日龄的增加,品种之间的抗应激能力差异会减小。  相似文献   

12.
应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1日龄和20日龄新生犊牛小肠黏膜结构的早期发育及部分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分布与数量变化规律。结果显示,从1日龄到20日龄,小肠绒毛变短,尤其十二指肠的绒毛长度约缩短了61.58%(P〈0.05),绒毛长度与隐窝深度比值(V/C比值)减小了59.04%~91.32%(P〈0.05);而黏膜和肌层厚度分别增加了8.66%~41.28%和36.22%~299.10%。小肠各段上皮内淋巴细胞和杯状细胞数量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多(P〈0.05),20日龄比1日龄分别增加了78.80%~163.05%和28.23%~101.46%;但比较同一年龄的小肠不同肠段,从十二指肠至回肠,上皮内淋巴细胞的数量逐渐减少,而杯状细胞的数量则呈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13.
运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对自然感染贝氏莫尼茨绦虫的成年绵羊(感染组)与正常成年绵羊(对照组)的小肠各肠段的上皮内淋巴细胞、浆细胞、杯状细胞和嗜酸粒细胞的分布和数量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感染组小肠各段上皮内淋巴细胞、浆细胞、杯状细胞和嗜酸粒细胞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感染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169.11%、230.38%和233.42%(P〈0.01);嗜酸粒细胞数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116.78%、123.87%和164.51%(P〈0.01);浆细胞数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127.34%、72.97%和328.26%(P〈0.01);杯状细胞数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33.40%、41.42%和133.17%。对照组和感染组上皮内淋巴细胞和杯状细胞从十二指肠到回肠均逐渐减少,相反,对照组和感染组嗜酸粒细胞数量从十二指肠到回肠均逐渐增多,对照组小肠固有层浆细胞数量从十二指肠到空肠增加,空肠到回肠减少,感染组小肠固有层浆细胞数量从十二指肠到回肠均逐渐增多;对照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上皮内淋巴细胞、上皮内杯状细胞、浆细胞和嗜酸粒细胞均差异极显著(P〈0.01);感染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上皮内杯状细胞、浆细胞和嗜酸粒细胞均差异极显著(P〈0.01),感染组上皮内淋巴细胞空肠与回肠差异极显著(P〈0.01),但十二指肠与空肠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表明,贝氏莫尼茨绦虫感染成年绵羊后,成年绵羊通过特异性黏膜免疫细胞上皮内淋巴细胞增生加强细胞免疫水平,浆细胞增生加强体液免疫水平,同时还通过非特异性黏膜免疫细胞,嗜酸粒细胞和杯状细胞的增生进一步加强黏膜免疫水平以抵抗贝氏莫尼茨绦虫对绵羊的感染。可见绵羊可以通过黏膜免疫相关细胞增生加强局部免疫力以监视虫体免疫逃逸来抵抗寄生虫的感染。  相似文献   

14.
玉米蜂花粉对鸡免疫器官和T淋巴细胞活性E花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玉米蜂花粉对鸡免疫器官和T淋巴细胞活性E花环的影响黄会岭(河北省保定地区畜牧水产局,071051)陆钢,张克家(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蜂花粉作为蛋鸡、肉鸡饲料添加剂具有促进生长发育、提高抗病力、提高生产性能等作用 ̄[1,2],但有关蜂花粉对鸡免疫功...  相似文献   

15.
犊牛注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后体内血清抗体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犊牛注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后体内血清抗体的变化○南京农业大学实验牧场(南京210095)徐魁梧戴杏庭吕广宙陈晓兰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VD)在国内多有报道。为提高犊牛对BVD的免疫力,国内外曾有人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预防BVD,并收到一定的效果,但对...  相似文献   

16.
试验用8头荷斯坦牛公犊,确定饲喂经巴氏消毒的初乳对其血清IgG、乳铁转运蛋白和嗜中性细胞过氧化物浓度的影响。给初生4小时的犊牛饲喂新鲜冷冻的初乳或巴氏消毒处理(76℃,15分钟)的初乳,喂初乳前和喂初乳24小时后采血,分离血清IgG、乳铁转运蛋白和嗜中性细胞过氧化物,用免疫印迹分析、快速免疫测定确定血清中IgG、乳铁转运蛋白、嗜中性细胞过氧化物的浓度。结果表明:饲喂新鲜冷冻初乳的犊牛24小时后血清中IgG、乳铁转运蛋白和嗜中性细胞过氧化物浓度,均高于饲喂经巴氏消毒初乳的犊牛在24小时后血清中IgG、乳铁转运蛋白和嗜中性细胞过氧化物浓度。因此表明:经76℃,15分钟巴氏消毒的初乳影响了蛋白的持续转运与嗜中性细胞过氧化物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根据GenBank上公布的猪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GM-CSF)基因序列(U67175.1)扩增该基因,克隆至pET30b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30b-pGM-CSF,并与分子伴侣辅助质粒pG-KJE8共同转化E.coli BL21(DE3),经IPTG诱导后,通过SDS-PAGE分析,可见表达的目的蛋白大小约为23ku,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且在分子伴侣的辅助下,增大了可溶性蛋白的表达量。经镍离子亲和层析纯化后,通过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初步检测了pGM-CSF蛋白促进淋巴细胞增殖的活性。结果表明,猪GM-CSF具有明显的体外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生物学活性,为进一步研究猪GM-CSF的生物学功能以及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米糠多糖(RBS)对不同免疫状态雏鸡免疫功能的影响,本试验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了健康雏鸡、环磷酰胺(CTX)处理雏鸡和人工感染IBDV雏鸡等三种免疫状态雏鸡在服用米糠多糖(剂量150mg/kg·d))和不服用米糠多糖情况下,外周血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口服米糠多糖能够提高健康雏鸡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比率,对CD81淋巴细胞作用不明显;米糠多糖对CTX和IBDV引起试验雏鸡外周血中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减少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观察了左旋咪唑对HVT免疫雏鸡免疫器官中T细胞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雏鸡在1日龄接种火鸡疱疹病毒(HVT)冻干苗后,同时连续4 d应用15 mg/kg左旋咪唑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免疫后7、14、21、28 d,胸腺、法氏囊和脾脏等免疫器官的不同区域中T淋巴细胞的数量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多,并在大部分时间内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CD4+、CD8+ T淋巴细胞和F4/80+巨噬细胞在流产发生机制中的意义,研究中药单体成分川楝素诱导小鼠流产的作用及机理,本试验给妊娠5 d小鼠连续3 d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川楝素溶液,对照组以等量的蒸馏水代替,于妊娠9 d处死.在给药后发现随着注射川楝素剂量的增加,小鼠的流产率逐渐上升,CD4+、CD8+ T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