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疑似PRRS流产胎儿分离PRRSV的研究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采用猪肺巨噬细胞和Marc-145细胞培养对国内暴发流行PRRS的某地猪场进行了病毒分离,从流产胎儿分离出特征性致细胞病变因子。用PRRSV SDOW-17单克隆抗体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染色,证明从4头流产胎儿分离出4株PRRSV(CH-la,CH-lb,CH-lc,CH-ld)。这4株毒均可在猪肺巨噬细胞和Marc-145细胞上生长,并产生特征性CPE变化。用PRRSV美国分离毒株VR-2332和NVSL抗血清分别对4株CH-1、VR-2332和NVSL毒株感染细胞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表明4个CH-l毒株近似于美洲型PRRSV。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证明,4个CH-l分离株与HCV、PrV、PPV、TGEV、PEDV和HEV无交叉抗原。本文首次报道在国内暴发生殖和呼吸道综合征猪群分离到PRRS病毒。  相似文献   

2.
1991年,荷兰中央兽医研究所Wensvoort博士用原代猪肺泡巨噬细胞(PAM)首次分离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并命名为Lelystad病毒(PRRSV欧洲型代表株)。次年,美国科学家Collins和Benfield等用CL2621细胞也分离到一株PRRSV并命名为VR-2332(PRRSV美洲型代表株)。PRRSV属于尼多病毒目(Nidovirales)、动脉炎病毒科(Arteriviridae)、动脉炎病毒属(Arterivims)成员。  相似文献   

3.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年,荷兰中央兽医研究所Wensvoort博士用原代猪肺泡巨噬细胞(PAM)首次分离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并命名为Lelystad病毒(PRRSV欧洲型代表株).次年,美国科学家Collins和Benfield等用CL2621细胞也分离到一株PRRSV并命名为VR-2332(PRRSV美洲型代表株).PRRSV属于尼多病毒目(Nidovimles)、动脉炎病毒科(Arteriviridae)、动脉炎病毒属(Arterivirus)成员.  相似文献   

4.
<正>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母猪繁殖障碍和仔猪出现呼吸症状的病原。1991年荷兰科学家Wensvoort博士首次从感染猪体内分离到该病毒,并命名为Lelystadvirus(LV)。随后,德国、加拿大、美国等许多国家也分离到了该病毒。1992年,美国分离到1株PRRSV,引起的症状与LV相似,命名为VR-2332毒株。欧洲亚型和美洲亚型的临床症状相似,但在病毒的抗原性、基因组成及结构上存在较大的差别。该病毒为一种小的有囊膜的正链RNA病毒,与马动脉炎病毒、鼠乳酸脱氢酶升高病毒、猴出血热病毒同属于动脉炎病毒科。我国郭宝清等首次报道从流产胎儿中分离到PRRSV,从而证实我国也存在着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相似文献   

5.
青海省海东地区猪生殖和呼吸系统综合征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生殖和呼吸系统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俗称猪蓝耳病,猪神秘病,猪生殖障碍呼吸道综合征等,是由猪生殖和呼吸系统综合征病毒引起以母猪发热、厌食和流产、死产、木乃伊胎、弱仔等繁殖障碍以及仔猪的呼吸道症状和高死亡率为特征的一种疾病。1987年在美国的北卡罗来纳、衣阿华等州的猪群中首次暴发该病,以后德国、荷兰、加拿大、英国、法国、俄罗斯、日本等国相继报道有该病发生。  相似文献   

6.
应用Marc-145细胞从福建某猪场疑似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病死猪脾脏和淋巴结中分离到一株病毒。该分离毒经Marc-145细胞6次传代后出现稳定的细胞病变(CPE),为10^5.25TCID50/mL;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表明,感染分离毒的CPE细胞仅与抗PRRSV单克隆抗体反应并出现特异性的胞浆荧光;致病性试验表明试验猪接种分离毒后14d内都表现为体温正常、生长良好,没有出现PRRS的发病症状;序列测定表明分离毒的ORF7基因与LV、AMERVAC、B13、Ningb042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6.64%、98.45%、95.09%、98.45%,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44%、99.22%、95.31%、99.22%,与VR2332、CH-1a株的ORF7基因差异较大,核苷酸同源性为58.84%、60.45%,氨基酸同源性为55.30%、56.82%,该分离毒与LV、AMERVAC、B13、Ningbo42株在基因型上同属于欧洲型毒株,命名为PRRSV-FJ0602。本研究首次证实欧洲型PRRSV在福建省存在。  相似文献   

7.
从辽宁某猪场采集病料,经处理后接种BHK-21细胞进行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分离,结果有2份病料在该细胞上盲传后可见典型的CPE,经测定其毒价为10-7.8 TCID50/mL。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可见黄绿色荧光,用电镜对纯化的病毒进行观察,可见有囊膜包裹的圆形病毒粒子,直径为140~200 nm。该病毒对氯仿、乙醚、酸和热敏感。对有CPE的细胞培养物进行RT-PCR,结果为阳性。接种试验动物出现典型的猪伪狂犬病临床症状且死亡。结果表明,成功分离到1株PRV。  相似文献   

8.
80年代初期,一种新发现的严重的急性传染病,猪呼吸—生殖系统综合征(PRRS、开始在北美和欧洲的主要产猪国蔓延。其特征为流行性传染,侵袭猪的呼吸与生殖系统。这种病是否存在于人类或其他动物,目前尚未有报道。从病猪中分离到一组新的披膜病毒属,命名PRRS病毒,是引起该病的病原。1991年最早在荷兰分离的病毒叫Lelys-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在国内首次成功建立了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亲和素-生物素(LSAB)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猪生殖-呼吸道综合征病毒(PRRSV)抗原。应用LSAB染色技术检测12头人工感染PRRSV美洲株(ATCCVR-2332)或国内分离株(B96-4,B96-5)的SPF仔猪组织细胞内的PRRSV抗原,阳性检出率为100%。LSAB免疫组化染色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结果清晰、稳定、重复性好,是一种检测组织细胞内PRRSV抗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从临床患病鸡关节病料中分离到一株病毒,在电镜下观察到病毒粒子无囊膜,有双层衣壳,外衣壳直径约75nm,内核约50nm;分离病毒株对酸、热有较强的抵抗力,对乙醚不敏感;病毒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上能产生以融合细胞为特征的CPE;爪垫接种1日龄雏鸡表现出明显的病毒性关节炎临床症状,并伴有吸收障碍型和坏死型的病理变化;血清中和交叉试验表明,该病毒分离株与国内的2株番鸭源呼肠孤病毒(YH和YB)分离株和国外S1133呈不同程度的交叉反应。通过对分离病毒株进行电镜观察、理化特性试验、病毒感染力测定、致病性试验、血清学试验,可以确定该分离病毒为禽呼肠孤病毒。  相似文献   

11.
PRRSV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法的建立和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ATCC VR-2332株人工单独感染3头3周龄仔猪,并用PRRSV ATCC VR-2332株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联合感染2头3周龄仔猪,每日检查试验猪体温、采食情况及临床表现,并用HerdChek IDExx试剂盒测其血清抗体。PRRSV PCV2联合感染猪分别在感染后1、3周剖杀,PRRSV单独感染猪和健康对照猪分别在感染后1、2和3周剖杀,对全部试验猪的肺组织进行灌洗处理以获得肺泡巨噬细胞(PAM).用PAM进行抹片,同时用肺组织直接进行触片做间接免疫荧光(IIF)检测。结果表明,用所获得的3株单克隆抗体均检测到人工感染猪肺组织中的PRRSV抗原。另外,用IIF检测7头临床疑似PRRS病猪的PAM抹片。其中沭阳县的2头猪呈现阳性反应;对这2头猪的肺组织进行病毒分离。在盲传到第4代时Marc-145细胞上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进一步证实用所获得的3株单克隆抗体检测临床样品的结果准确而可靠,且获得的3株单克隆抗体均可通过IIF用于检测猪肺组织中的PRRSV抗原。  相似文献   

1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传染性疾病。是1957年首次在美国特拉华州南部的甘波罗地区发现,因此又称甘波罗病。该病现已全球性流行,据调查,美国鸡群的血清阳性率几乎近100%,南美洲约90%,荷兰为88%,意大利为76%,日本约75%,德国61.5%。在我国,1979年邝荣禄等在广州发现本病,1982年周蛟等在北京从进口鸡群中分离到IBD-CJS01株,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分离并鉴定从发病猪场分离的一株疑似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毒株。从某疫情猪场病猪体内分离到一株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变异株,经细胞传代培育成功增殖性能稳定的新毒株,命名为PRRSV-CHD。该毒株接种细胞后能够产生细胞病变(CPE),病毒滴度达10-6 TCID50/0.1 mL,在Vero与BHK-21细胞上不出现细胞病变。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病毒抗原分布在细胞浆中。与VR2332、CH-1a、HUN4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该分离株属于美洲型PRRSV;与PRRSV VR2332、CH-1a等比对,Nsp2基因序列在2780—2782 nt有3个核苷酸小缺失和2933—3019 nt的87个核苷酸大缺失,属PRRSV变异株。  相似文献   

14.
天津地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天津地区发病猪分离到一株病毒SJ,对其进行了较系统的鉴定,并与PRRSV美国分离株P进行了比较。分离株在Marc-145上连续传4代后,开始出现规律性的病变,在vero,BHK21细胞上不出现CPE。电镜下可见典型的PRRS病毒粒子。特异性的免疫荧光试验和病毒中和试验表明分离毒为PRRSV。分离回归30日龄仔猪可出现高热和呼吸道症状。  相似文献   

15.
张艳  丁伯良 《猪业科学》2001,18(6):35-37
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近些年发现的一种高度接触性的病毒性传染病.它于1987年最先在美国发现,后迅速传到世界各地.我国也随着优良种猪引进及进出口贸易的骤增,在1996年郭宝清等人[1]首次报道国内暴发生殖和呼吸道综合征,猪群分离到PRRS病毒.自此后,相关报道不断,从而证实我国也存在此病.此病病原(PRRSV)归属于动脉炎病毒科(Arterivirdae)的动脉炎病毒属,是一种有囊膜的正链单股RNA病毒,主要分美洲型和欧洲型两型.在我国分离的大多是美洲型,最近赵耘等人[2]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了一株PRRSV为欧洲型,说明我国猪群中同时存在欧洲型和美洲型两种型PRRSV.  相似文献   

16.
从四川地区发病仔猪分离到3株病毒(SC1、SC2和SC3),电镜下可见病毒呈球形,有囊膜,病毒能在Marc-145细胞上生长并致细胞出现CPE,直径约55nm,核酸为RNA,不凝集猪、黄牛、犬、免、豚鼠、鸡、鸭、鹅的红细胞;pH值2,3,4,8,9,10处理30min和56℃处理60min病毒即失去对Marc-145细胞的感染能力。经病毒中和实验、特异性单克隆免疫荧光抗体和特异性RT-PER鉴定表明分离毒为美洲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PRRSV),分离病毒素回归30日龄仔猪可出现高热和呼吸道症状。研究首次从病原学角度证实美洲型PRRSV在四川的存在,利用分离毒制备的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山东地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流行病毒株的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从山东省威海市某疑似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发病猪场采集的猪肺脏组织中分离到1株PRRSV,命名为SDwh,并对其进行了全基因组序列测定、遗传演化分析和重组分析.结果显示:该病毒株在Marc-145细胞上生长良好,可见明显细胞病变;全基因组演化分析和同源性比对分析结果显示,SDwh株与美国病毒株NADC30和中国的NADC30-like位于同一分支;与北美病毒株NADC30的同源性最高,为93.1%;与我国分离的NADC30-like病毒株CHsx1401、JL580的同源性分别为91.1%和88.4%;与北美经典病毒株VR2332、中国HP-PRRSV JXA1和HuN4的同源性均为85.3%;与欧洲型病毒株Lelystad-virus(LV)同源性最低,为60.6%.与VR2332相比,Nsp2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显示,SDwh株存在NADC30-like病毒株典型的131个不连续氨基酸的缺失,同时在584~585位缺失2个氨基酸;GP5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显示,SDwh在GP5抗原表位上有氨基酸的突变.全基因组重组分析结果显示,SDwh株是一株重组病毒株,为NADC30与JXA1-P80的重组病毒,潜在的重组位点位于Nsp2中(2066 nt).本研究结果为PRRSV流行株的重组、演化分析和防控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我国河北省貉细小病毒(RDPV)生物学特性,通过细胞培养从河北省某貉养殖场发病貉组织样品中分离到1株病毒,经病料样品的PCR鉴定、病毒分离培养及形态学观察、猪红细胞凝集试验、基于VP2基因建立的系统发生树分析、同源性分析、动物回归试验等方法对分离株进行鉴定。结果显示,用特异性引物对病料样品进行PCR鉴定,可扩增得到573 bp特异性条带;分离病毒可在F81细胞中进行培养并产生明显的CPE;电镜下可见25 nm左右细小病毒样病毒粒子;猪红细胞凝集试验(HA)结果显示,分离株对猪红细胞血凝效价可达到1∶1 024;VP2基因序列比对及进化分析结果显示,RDPV-HeB16与RPDV-LN10-1处于同一进化分支;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与参考序列VP2基因相似性在98.4%~99.5%之间;将病毒培养物感染健康貉,结果显示感染组的貉均出现典型RDPV临床症状,正常对照组未发病。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表明从发病貉病料样品中分离到1株RDPV,命名为RPDV-HeB17。本研究所获数据将对我国RDPV的流行及该病毒的遗传进化分析、疫苗和诊断制品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猪圆环病毒病的防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历史概述 猪圆环病毒是由Tischer(1974)首次从猪肾传代细胞系PK-15中分离出来,并在1982年证实了该病原来源于当初制备PK-15细胞的猪肾细胞,是一种新发现的病毒,将其命名为圆环病毒(PCV)。该病毒长期持续感染PK-15细胞却不表现细胞病变(CPE),用其人工感染试验猪,均未引起任何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故认为PCV仅是一种能感染猪却不会致其发病的常规病毒。但是,到了1991年Clark报道,在加拿大的猪群中发生一种被称为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的新病,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之后美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德国、丹麦、荷兰、北爱尔兰、墨西哥、日本等国纷纷报道了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是一种由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2,PCV2)引起的新病。PCV是1974年在猪肾传代细胞系PK-15中发现的一种污染病毒,该病毒不产生细胞病变效应(CPE),无致病性,命名为PCV1;而后在PMWS中分离的猪圆环病毒,有致病性,命名为PCV2。PMWS主要感染1~5月龄的猪,发病率为4%~30%,致死率为70%~80%。患病断奶猪和生长猪临床表现为进行性消瘦、呼吸困难、皮肤苍白、黄疸、腹泻和体表淋巴结肿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