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褐边绿刺蛾颗粒体病毒(Parasa consocia GV),1975年在山东省无棣县发现。最初由中国农科院土肥所鉴定。并经山东惠民地区农科所、武汉大学病毒所等单位鉴定。笔者1976~1980年进行利用该病毒防治枣树刺蛾[Lafoia consocia(Walker)]研究,经多年设点试验,杀虫效果明显。为了探讨病毒治虫的后效作用,连续进行多年多项调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茶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Iragoides fasciata nucleopolyhedrovirus IrfaNPV)的增殖特性、指导茶刺蛾病毒的生产,采用室内活体增殖法,测定了IrfaNPV多角体在茶刺蛾幼虫体内的增殖动态,并设计了工艺流程,进行了大量繁殖生产试验。结果显示,IrfaNPV多角体在虫体内的增殖动态符合Logistic曲线,饲毒后9~12d为病毒快速增殖期。按设计的生产工艺进行病毒大量繁殖生产,虫尸中病毒多角体平均可达8.3×108 PIB/头,茧中病毒多角体含量平均为6.4×108 PIB/头。该工艺可用于今后茶刺蛾病毒的大量生产。  相似文献   

3.
茶刺蛾颗粒体病毒生物学特性和应用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5年从四川省珙县某茶场自然罹病死亡的茶刺蛾幼虫中分离到一种颗粒体病毒,该病毒为杆状,大小为281nm×73.5nm,对茶刺蛾幼虫具较强的感染力,对3龄茶刺蛾幼虫的LD_(50)为2.63×10~4GB。该病毒专一性强,用10~6GB/ml的茶刺蛾颗粒体病毒防治4龄茶刺蛾幼虫的防治效果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4.
丽绿刺蛾[Latoia lepida(Cramer))是柿、菠萝、芒果、椰子、八宝树等数十种农林作物的重要害虫,广泛分布于我国华中、华东、华南等地区。在广州地区,一年发生2~3代,以老熟幼虫于树干茧内越冬,幼虫一般6~8龄。1980年8~9月,我院校区内丽绿刺蛾幼虫患病大量死亡,1981年第1代幼虫又发此病,至第2~3代成为流行病。校区内及其附近绝大部分地区幼虫因此病100%死亡,仅少数地区有极少数幼虫留存下来。  相似文献   

5.
桑褐刺蛾厂Thosea postornat (Hampson)属鳞翅目刺蛾科。幼虫为害柿、栗、核桃、梨、桑、石榴、白杨和枫杨等植物的叶,身上生有枝刺和毒毛,触及皮肤会发生红肿,疼痛异常。1982年秋,从泰安市下港公社大林大队发现自然患病死亡的桑褐刺蛾幼虫,经采集分离鉴定是一种颗粒体病毒感染所致。室内用病虫稀释液(经青、链霉素各1500单位/毫升处理12小时)浸叶添食感染2—3龄的桑褐刺蛾幼虫,其致病力在90%以上,且寄主专一性强。本文着重报道该株病毒的分离和形态观察结果。  相似文献   

6.
应用杆状病毒防治茶树害虫,国内报道不少,但病毒感染幼虫后的潜伏期一般都较长,往往害虫死亡,叶片已吃光。为此,我们筛选了一株高效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此系梁东瑞从贵州采集罹病油桐尺蠖虫尸,经室内分离纯化,重复感染试验,其潜伏期较短,感染力较强。电镜观察:多角体病毒为3-6角形,大小2-3微米,初步鉴定为核型多角体病毒(BsNPV)。田间防治油桐尺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南昌市园林植物刺蛾种类的发生及综合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茂琴  彭龙慧 《江西植保》2009,32(3):114-116
刺蛾是一类重要的园林植物食叶害虫,寄主广泛,南昌市发生较为普遍。据调查,南昌市刺蛾种类有21种,危害园林植物较为严重的刺蛾种类主要有黄刺蛾Cnidocampa flavescens(Walker)、丽绿刺蛾Latoia lepida(Cramer)、褐边绿刺蛾L.consocia(Walker)、桑褐刺蛾Setor postonata(Hampson)及扁刺蛾Thosea sinensis(Walker)等5种刺蛾。本文记述了南昌市5种危害园林植物较为严重的刺蛾种类的寄主植物、发生及为害特点,以及相关的综合防治措施,为南昌市园林植物害虫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褐边绿刺蛾(Parasa consocia Walker)属鳞翅目刺蛾科。国内分布较广,能为害苹果、海棠、杏、枣、柿、核桃、柑桔以及杨、榆、柳、桑、刺槐等20多种植物,是林果上重要害虫之一。在山东主要为害枣和杨树。幼虫取食叶片,严重时仅剩叶柄和叶脉。刺蛾体表遍布毒毛,人体皮肤触及,立即引起红肿,痛痒异常。1981年8月作者在山东惠民县沙窝林场杨树林发现罹病死亡的幼虫,经分离镜检其病原体是一种核型多角体病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农林作物重要害虫丽绿刺蛾在泉州地区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措施进行了研究。通过室内饲养和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明确了丽绿刺蛾在泉州地区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茧内越冬。第一代幼虫从5月下旬始见,直至7月下旬,老熟幼虫在7月中旬以后陆续结茧化蛹;成虫7月下旬开始羽化、产卵,直至9月中旬。第二代幼虫8月上旬开始孵化,老熟幼虫在10月上旬以后陆续结茧,并在茧内越冬;翌年4月下旬老熟幼虫(越冬代)化蛹,成虫从5月中旬至6月下旬羽化、交配、产卵。结合防治实践,探讨了人工、物理、生物、药物方法相结合的丽绿刺蛾害虫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以半合成人工饲料饲养的8天龄油桐尺蠖幼虫为供试虫,测定用同一标准方法生产的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的毒力。当年生产的病毒杀虫剂感染幼虫,其死亡率达97.03%,LC50为2.35×10~3PIB/ml。室温保存2年、7年和10年的病毒杀虫剂,其病毒活性分别丧失6.1%,20.6%和90.2%。  相似文献   

11.
茶刺蛾Iragoides fasciata Moore又名茶角刺蛾[1],是我国茶树的主要害虫,常在有机茶园暴发成灾。茶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Iragoides fasciata nucleopolyhedrovirus,简称IrfaNPV)属杆状病毒科、核型多角体病毒属Ⅰ组[2-3],是控制茶刺蛾种群的重要天敌。已有研究表明,该病毒对茶刺蛾幼虫致病力强[4-5]、田间防效高[5]、大面积示范应用效果在87%以上[6]。  相似文献   

12.
油桐民蠖(Buzura suppressaria Guenee)又名大尺蠖,是九江地区茶树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在部分茶园发生和危害日趋严重。根据本所1979年茶园调查,发生面积1,200多亩,占茶园总面积63%;受害面积500亩,被害株率达30%;茶叶产量损失10%左右。由于长期、大量、反复使用单一性化学农药,导致油桐尺蠖抗药性增强,而且发生面积越来越大,1980年我们从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引进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BsNPV)采用室内人工感染法制得大量病毒粗提物,用于大田治虫。经过几年大面积喷施,到1984年就自然控制了油桐尺蠖对茶树的危害,从而节省了防治费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防治果树害虫新途径,采用苏云金杆菌对5种果树害虫进行了室内毒效试验。 一、试验材料和方法 1.供试虫 (均为幼虫)苹掌舟蛾[Phalera flavescens (Bremer et Groy)]、舞毒蛾(Ocneria dispar L.)、核桃缀叶螟(Locastra muscosalis Walk)、中国绿刺蛾(Parasa siinica Moore)、家蚕(Bombyx mori L.)。  相似文献   

14.
茶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毒性测定与田间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茶刺蛾Iragoides fasciata Moore是我国茶树主要害虫.茶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Iragoides fasciata nucleopolyhedrovirus,简称IrfaNPV)是抑制茶刺蛾种群的重要因子~([1]).彭银辉等~([2])1982年发现该病毒,对其形态作了初步观察.叶恭银等~([3])报道了该病毒的形态和毒力.  相似文献   

15.
油桐尺蠖Buzura suppressaria Guenee.又名大尺蠖,是为害茶树、油桐、柑桔等经济果木的重要害虫之一。用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该虫,可以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扩大增殖这种病毒,生产病毒杀虫剂,需要大量的健康幼虫,因此,有必要摸索在室内用人工饲料饲养这种尺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孙发仁 《植物保护学报》1984,11(4):274-274,282
桑褐刺蛾(Setora postornata Hampson)属鳞翅目刺蛾科。其幼虫为害栗、柿、核桃、梨、白杨和石榴等多种植物的叶。1982年秋,在泰安市下港公社上港和黄前一带发现桑褐刺蛾幼虫自然患病死亡,野外自然感病率高达70%以上。经分离鉴定是一种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所致。本文着重报道该株病毒的分离和形态观察结果。  相似文献   

17.
油桐丽盾蝽在广西各地均有发生,河地地区分布于东兰、河池、环江、南丹、天峨、巴马等县(市),经系统观察一年发生一代,卵期发生在6月下旬至8月上旬,若虫期在7月上旬至10月上旬,成虫期在10月中旬至翌年7月下旬。除为害光桐和皱桐外,还为害油茶、泡桐、八角、沙田柚等多种林木果树。该虫以若,成虫刺食其叶片及桐果。受害桐果轻者果实变小果仁干瘦,桐仁出油率降低,重者变成空壳,干枯脱落。油桐丽盾蝽卵的捕食天故有黑刺蚁,寄生天敌有沟卵蜂和平腹小蜂;若虫寄生天敌有白僵菌,捕食天敌有蠋蝽、山麻雀、中杜鹃。  相似文献   

18.
青刺蛾的新寄主蓖麻哲里木盟地区刺蛾科害虫有黄刺蛾Cnidocampaflaveslens(Walko)、中国绿刺蛾Latoiasinica(Moore)、褐边绿刺蛾Latoiaconsocia(Walker)和扁刺蛾Thoseasinensis(Wa...  相似文献   

19.
油桐尺蠖Buzura suppressaria Guenee又名大尺蠖,历年来在贵州、湖南、四川、福建等省为害油桐、柑桔、茶叶等多种作物,造成严重损失。近几年来,我们在湖南、贵州等省应用BsNPV防治油桐尺蠖,效果80%以上,对下一代油桐民蠖的发生也有很好的控制作用,其持效期长达3~5年。 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是从为害茶叶的油桐尸蠖幼虫罹病尸体中分离得到的;经过研制,由武汉病毒所生产BsNPV杀虫剂,供试验用。  相似文献   

20.
王勇  曾菊平 《江西植保》2013,(3):304-315
樟树是江西省省树,在全省范围推广种植多年,樟树虫害发生呈逐年上升趋势。据前期调查数据及文献资料,汇总统计江西樟树害虫179种,其中,重要害虫26种,占14.5%,次重要害虫23种,占12.8%,非重要害虫130种,占72.6%,包括重要食叶害虫樟叶蜂、泡桐叶甲、黄刺蛾、丽绿刺蛾、褐边绿刺蛾、樗蚕、龙眼裳卷蛾、樟巢丛螟等;重要刺吸性害虫六点始叶螨、樟脊网蝽、黑刺粉虱、樟木虱、樟白轮盾蚧、思茅壶蚧等;重要钻蛀性害虫家白蚁、黄翅大白蚁、黑翅土白蚁、吉安樟筒天牛等;重要地下害虫粉白金龟、黑绒金龟等。据危害方式、发生特点将其归为强生态适应性害虫、r类害虫、隐蔽性害虫与嗜食性害虫,由此有针对性地提出其IPM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