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0 毫秒
1.
为探究适于河北省农作区节水、丰产、高效的作物种植形式,于2018-2019年分别在河北农业大学清苑试验站和辛集市马庄试验站进行了4种种植模式的比较试验.采用4个小麦品种、8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比较分析了春玉米一熟种植(T1)、青贮-粒用玉米一年两熟(T2)、双季甜玉米(T3)和传统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CK)4种种...  相似文献   

2.
为优化冀中南作物种植结构,本研究以河北省典型地下水漏斗区邢台市为例,基于作物需水SIMETAW模型系统量化1965—2018年冬小麦、春棉花、春玉米、夏谷子、夏大豆和春绿豆等10种主要农作物的生育期需水量与灌溉需水量,针对当地不同降水年型和水资源条件以及不同作物的生育期、生长发育特点和前后茬作物的农学特性等构建11种不同的种植模式,分析不同种植模式需水及降水耦合度等参数。结果表明:1)各作物年均生育期需水量表现为春棉花(515.2mm)冬小麦(466.6mm)春玉米(424.9mm)春油葵(420.0mm)春甘薯(362.1mm)春马铃薯(354.2mm)夏大豆(313.9mm)夏玉米(298.7mm)春绿豆(288.1mm)夏谷子(217.5mm)。2)各作物年均生育期灌溉需水量表现为冬播作物春播作物夏播作物。冬小麦年均生育期灌溉需水量最大,为329.2mm;夏谷子最低,为82.8mm。3)传统麦玉一年两熟制周年需水量最大(753.4~780.3mm),相比之下,多样化轮作模式的生育期需水量可显著降低15%~34%,生育期灌溉需水量明显降低9%~32%。春玉米-冬小麦-夏玉米、春玉米-冬小麦-夏谷子、春甘薯-冬小麦-夏玉米和春甘薯-冬小麦-夏谷子等两年三熟制在丰水年、平水年和枯水年下的生育期需水量、灌溉需水量和周年需水量均较低。春绿豆-夏谷子一年两熟模式的年均生育期需水量最低,为504.4mm,年均生育期灌溉需水量为286.8mm。因此,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为减缓河北省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趋势,发展适水种植模式是节水农业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不同坡地类型条件下不同种植模式土壤水分利用与作物周年生产力的差异,探索适宜南方丘陵旱地最佳效果的种植模式。【方法】在上坡地设春玉米-饲草(SPD1)、红薯-饲草(SPD2)、红薯//春玉米-饲草(SPD3)3种模式;中坡地设春玉米-马铃薯(ZPD1)、大豆-马铃薯(ZPD2)、大豆//春玉米-马铃薯(ZPD3)3种模式;下坡地设春玉米-秋玉米-马铃薯(XPD1)、西瓜-秋玉米-马铃薯(XPD2)、西瓜//春玉米-秋玉米-马铃薯(XPD3)3种模式。连续3年测定各种植模式的土壤含水量,计算作物耗水量(WC)、水分利用效率(WUE)、作物周年生产力及间作模式的土地当量比(LER)。【结果】上坡地上,2008、2009和2010年SPD3较SPD1的土壤含水量分别增加22.8%、21.6%和24.1%,WUE分别提高9.7%、17.8%和15.6%,作物周年生产力分别增加8.3%、16.1%和14.8%,较SPD2的土壤含水量分别增加16.1%、11.0%和14.5%,WUE分别提高61.9%、60.6%和62.5%,作物周年生产力分别增加62.4%、61.6%和64.8%;中坡地上,3年中ZPD3较ZPD1的土壤含水量分别增加12.9%、13.3%和20.9%,WUE分别提高17.9%、22.5%和20.3%,作物周年生产力分别增加17.2%、21.4%和19.6%;下坡地上,3年中XPD3较XPD1的土壤含水量分别增加15.1%、17.6%和12.9%,WUE分别提高47.5%、44.6%和38.5%,作物周年生产力分别增加41.5%、43.3%和37.6%,上述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3种间作模式中,LER以XPD3模式最高,3年中较ZPD3分别增加15.70%、12.45%和13.94%,较SPD3分别增加10.32%、6.31%和5.65%,达显著差异(P<0.05)。3种坡地类型之间,3年中的土壤含水量,XPD1分别较ZPD1增加5.5%、27.3%和17.3%,较SPD1分别增加77.3%、56.9%和50.9%,ZPD1较SPD1分别增加68.0%、23.3%和28.7%;XPD3的WUE较ZPD3分别提高105.4%、101.2%和102.3%,较SPD3分别提高238.2%、230.2%和246.2%;3年周年经济产量,XPD3较ZPD3分别增加195.9%、104.1%和101.2%,较SPD3分别增加230.6%、224.4%和236.3%,ZPD3较SPD3分别增加62.0%、62.8%和67.2%,均达显著差异(P<0.05)。【结论】红薯//春玉米-饲草、大豆//春玉米-马铃薯、西瓜//春玉米-秋玉米-马铃薯等间套复种模式,有利于增强土壤保水性、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及周年生产力。在不同坡地类型条件下,各种植模式的土壤水分利用及作物周年生产力表现为下坡地优于中坡地,中坡地优于上坡地。所以红壤丘陵旱地应根据不同坡地类型选择适宜的种植模式,才能达到节水避旱,实现作物周年增产目的。  相似文献   

4.
在前茬作物小麦、马铃薯等收完后播种的玉米,称夏直播玉米,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一、双6尺—“麦//玉//玉//苕//豆//豆//菜”模式 12尺(1尺=33.3cm,下同)开厢。小麦厢宽6尺,种小麦10行,规格6寸(1寸=3.33cm,下同)×3寸,亩植1.67万窝。预留行宽6尺,种胡豆2行,蔬菜4行。小麦收后栽红苕。大春季,预留行种4行春玉米,株距4寸,亩植5000株。在宽行春玉米窝侧种2行冬大豆。在红苕垄侧种夏玉米,亩植1000~2000株。  相似文献   

6.
1、轮作方式.大棚南北宽8米,东西长2 5米,棚内南北向做畦,畦面宽4 0厘米,高1 5厘米,两畦间距(低畦或畦沟)1米.在畦面上种2行玉米、低畦内种2行番茄或茄子、黄瓜等,番茄收后种木耳,玉米、木耳收后栽培平菇.  相似文献   

7.
刘芳  刘云 《现代农业》2010,(10):13-13
马铃薯·玉米·平菇·木耳等作物进行合理间套种,不仅能使平菇·木耳栽培由室内走向大田,缓和了菇·耳淡季(夏季)的供需矛盾,而且还能使菇·耳·粮·菜产量高于常规栽培,大大提高经济效益,是一种高效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8.
潘继兰 《新农村》2014,(1):25-25
1.马铃薯4垄玉米2行宽幅套种 该模式适用于粮区,马铃薯栽培春、秋二季,玉米栽培春、夏二季,一年四作四收,达到薯粮双丰收。具体做法是:2.8米宽为一幅,春马铃薯按株行距25厘米×60厘米播种4行,每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3800株。春玉米按行株距40厘米×15厘米条播2行,每亩3170株。  相似文献   

9.
刘关海  刘波 《农技服务》2012,29(9):1018+1046
总结了松阳县马铃薯/春玉米—夏玉米—秋马铃薯种植模式及技术。  相似文献   

10.
尤金华 《浙江农业科学》2019,60(9):1549-1550
为提高土地利用率,优化创新农业种植结构,结合当地气候条件,以该地区主要旱粮作物大豆、玉米、番薯为材料,研究3种作物周年间作套种新模式。结果显示,春大豆-夏番薯-秋玉米、春玉米-夏番薯-秋大豆这2 种种植模式可以实现一年三熟,且具有产量稳定、经济效益高等优点,有望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任玉琪 《北京农业》2014,(A01):21-21
湖北省保康县地处鄂西北、襄阳西南部,玉米种植分春玉米和夏玉米两季,春玉米以小麦套种为主,夏玉米以毁小麦、油菜茬为主。介绍了玉米的施肥、播种、田间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技术。  相似文献   

12.
玉米//马铃薯间作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通过两年田间试验研究了4个施氮水平[玉米:N0(0 kg/hm~2)、N1(125 kg/hm~2)、N2(250 kg/hm~2)、N3(375 kg/hm~2),马铃薯:N0(0 kg/hm~2)、N1(62.5 kg/hm~2)、N2(125 kg/hm~2)、N3(187.5 kg/hm~2)]对玉米马铃薯作物产量、生物量和氮在作物籽粒、茎叶和根系的累积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马铃薯有间作产量优势,在4个氮水平下,土地当量比(LER)分别为1.46、1.20、1.04、0.92。随氮水平提高,间作产量优势逐渐下降。各施氮水平下间作玉米籽粒、茎叶和根的氮吸收量平均比单作高39.76%、27.98%、15.36%;间作马铃薯块茎和茎叶的氮吸收量平均比单作低4.14%、24.59%。玉米马铃薯氮吸收的间作优势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而降低。间作和施氮对玉米马铃薯各组织中氮的分配比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通过玉米//马铃薯产量和氮肥农学利用率的分析结果表明,间作玉米、马铃薯在低氮水平(N1)就能获得单作玉米、马铃薯常规施氮(N2)或高氮水平(N3)时的产量,因此玉米//马铃薯可有效提高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降低氮投入。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套种玉米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铃薯起垄种植,播种于垄上,1垄种植2行马铃薯;玉米播在垄沟内。 一、马铃薯栽培技术 1.精选土地 选择通气性较好的沙壤土或壤土为宜。土壤肥力中等,有机质含量1%以上,盐碱含量轻。前茬作物以玉米、小麦或棉花为好,切忌与茄科类作物轮作,3-5年内不重茬。  相似文献   

14.
滕州马铃薯一年三熟(薯—粮—薯)高效种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推广中原二季作区马铃薯与玉米一年三熟、三种三收(春马铃薯—夏玉米—秋马铃薯)轮作高效种植模式,通过不同作物轮作套种,科学搭配粮经作物茬口,可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实现节本增效,马铃薯产区普遍实现年产玉米7 500 kg/hm~2、马铃薯75 000 kg/hm~2,年产值15万元/hm~2以上,实现亩产"千斤粮、万斤薯",亩收入过万元,有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5.
甘肃张掖地区不同种植模式需水特征及作物系数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甘肃张掖2007年田间试验数据,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和农田水量平衡法,计算了春小麦、春玉米、马铃薯三种单作种植模式的需水特征和作物系数。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需水量不同,充分灌溉下,春玉米需水量最大,各种植模式需水模比系数最大值均出现在作物生育后期;从全生育期作物系数平均值来看,春玉米(0.96)>春小麦(0.84)>马铃薯(0.83),作物系数最大值均出现在作物生育中后期,各种植模式作物系数在生育期内明显呈现"单峰"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玉米花生宽幅间作技术在山东省中部地区的具体间作配比及其种植模式,2019年在昌乐县设置春玉米//春花生3∶6、夏玉米//夏花生3∶6和夏玉米//夏花生4∶8三种玉米花生宽幅间作模式试验,研究对比三种模式的产量及效益表现。结果表明:春玉米//春花生3∶6种植模式玉米、花生产量分别达到9 262. 5、4 029. 0 kg/hm~2,综合效益每公顷达到40 846. 5元,均高于同年其它玉米花生间作模式,为昌乐县玉米花生宽幅间作种植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17.
玉米是江苏省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种植面积已达750万亩。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和玉米产量的提高,选育出比目前推广品种增产显著、品质优良、抗性好的玉米新品种是玉米育种的重要任务。苏玉4号(苏80-1×集2-9-1)的育成为我省大面积更换玉米新品种和提高玉米产量创造了条件。 苏玉4号是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所培育的玉米新品种,其特点是产量优势明显,品质优良和抗性好,适合于江苏省作春、夏玉米栽培,也适合南方各省作春、夏、秋玉米种植。 选育经过及产量表现 1.自交系选育:苏玉4号玉米品种的两  相似文献   

18.
微生物肥料在不同作物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2003-2006年,在小麦、玉米、番茄、马铃薯4种作物上进行微生物肥料应用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可使小麦、玉米化学肥料基肥用量降低25%~30%,并使小麦、玉米的产量比常规施肥量高4.7%和18.1%,使番茄、马铃薯化学肥料基肥用量降低30%~45%,并使番茄、马铃薯的产量比常规施肥量提高11.5%和36.2%.  相似文献   

19.
杨仲  艾厚煜 《北京农业》2000,(12):30-32
通过在辽宁东部山区玉米与马铃薯套作的 4种不同方式试验,即:玉米与地膜春马铃薯、玉米与露地马铃薯 (CK)(上二种套作方式为本地常用方式 2∶ 1,即 2垄玉米, 1垄马铃薯 )、地膜春马铃薯与隔沟玉米、地膜春马铃薯与隔沟鲜玉米春夏互套。结果表明:由于充分地利用了当地的光热资源和土地资源,地膜马铃薯与隔沟玉米的套作方式,不但使马铃薯获得较高的产量,达到 22200kg/ hm2,同时也使玉米获得 6900kg/ hm2的产量;而且地膜春马铃薯与隔沟鲜玉米春夏互套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利用本地区的二季不足,一季有余的生态特点,最大限度的利用本地区的有限的光热资源和土地资源,从而获得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达到了 69028元/ hm2,比常规的玉米与露地马铃薯的套作模式效益要高出近 11倍,这种套作方式对目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多熟种植,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很好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钾土壤冬小麦、夏玉米钾肥适宜用量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钾土壤上(速效钾含量高于100mg/kg)增施钾肥(K2O)75~225kg/hm2,冬小麦平均增产6 96%,夏玉米平均增产8 38%;1kgK2O平均增产小麦3 00kg,增产玉米4 26kg。不同土壤上同一作物最高产量施钾量以及最佳经济效益施钾量差别较大。在高钾土壤上种植冬小麦、夏玉米,钾肥(K2O)用量在150kg/hm2时,可以保持产量和维持土壤钾素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