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持续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农村土地流转现象逐年增加,但是由于土地流转市场不健全,土地流转缺乏市场信息和中介服务,致使土地流转信息不对称,流转带有明显的自发性、盲目性与随意性,侵权行为时有发生,农户的土地流转收益不能保障,成为农村不稳定现象的主要因素之一.对农村土地流转主体的利益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目前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从加强土地流转中介组织建设、加快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土地财富银行加强信贷支持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推进农用地流转有助于土地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利用,是解决当前家庭承包土地制度带来的农地产权分散的重要手段。但由于目前我国农村土地尚存在着承包产权制度不完善、土地流转市场、流转保障措施不健全等问题,导致流转各方主体利益难以协调,土地流转处于低级自发阶段。本文通对不同利益主体(农户、政府、经济组织)的流转诉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户最关心的是流转的土地收益、经济补偿和自身的社会保障度,流转的方式倾向于保留承包权出租使用权;经济组织认为农地流转有利于农业规模化经营,增加收入,但需要面临较大的风险;政府部门认为农地流转可以提高农地利用率,但政府在推进农地流转政策过程中会遇到农户对政策不了解和对自身利益担忧的实施阻力。最后从三个利益主体在农地流转过程中的制衡关系出发,从完善农地产权政策、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土地市场培育等方面提出了推进农地流转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何玲  贾启建  董谦  董海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3162-3164,3170
首先,以河北省土地流转为例,介绍了河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状。其次,采用抽样调查法,对河北省350户参与土地转出的农户的社会保障供求状况进行调研,分析了河北省土地流转前后农村社会保障供求状况。其中,从土地转出前农户的社会保障供给状况、土地转出后农户的社会保障供给状况(农户养老保障状况、农户医疗保障状况、农户就业保障和教育培训状况)2个方面探讨了河北省土地流转前后农村社会保障供给状况;从土地转出后农户的社会保障需求状况、土地转出前农户的社会保障需求状况2个方面分析了河北省土地流转前后农户的社会保障需求变化状况。最后,提出了通过加大针对合作医疗资助力度、出台针对土地流转的相应社会保障政策、建立农村社会保障的管理、执行、监督机构,以及树立农民现代社会保障意识的措施来解决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村社会保障供求矛盾,并建议政府应以优化和完善转出土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为目的,建立一个统一的覆盖全省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中的制约因素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凤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948-16949,16954
针对我国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土地流转不规范,流转双方利益纠纷多;土地流转市场机制不健全,流转规模受限;土地流转法律法规不明确,流转行为缺乏有效指导;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土地流转后顾之忧难以解除等问题,提出了加强行政规制、培育市场机制、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改革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5.
袁爽  王占岐  金贵 《湖北农业科学》2014,(15):3716-3720
基于农户视角,对土地流转风险进行识别,论述农户为追求风险最低与土地受让方发生的博弈行为。农户与受让方之间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风险主要存在于合同管理方面,该博弈与农户掌握信息量的多少和市场的完善程度高度相关,市场中受让方准入标准以及违规处罚力度尤为重要。农户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完全信息动态博弈风险主要存在于维权上访方面,由上访渠道的通畅性和监管部门的公信力决定。最后,根据博弈结果,给出了增强农户自身风险管理能力、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土地流转市场化建设、配套建立土地流转风险防范措施的政策建议,为土地的顺利流转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农村耕地流转,从分散经营向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转变,有利于破解农地撂荒,配合户籍制度改革,但目前流转农户收益不高、意愿不强,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农户社会保障问题,土地流转市场不完善等问题亟需解决。  相似文献   

7.
通过构建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中利益两方政府与农户的博弈模型,考虑预期收益倾向对政府策略和农户行为的影响,分析农户在流转与征收过程中的行为选择及政府在规范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中的策略选择,推导政府执法行为和宏观决策选择及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发展方向。研究表明:农户的行为建立在自身收益最大化基础上,保证农户合法流转土地的途径就是保障农户的收益,因此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亟待规范,为达到政府与农户的利益均衡,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耕地抛荒现象时有发生,耕地被撂荒是由于农业比较收益低,耕地自身质量较差,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不健全,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等原因所致。从治理的角度看,通过相应的制度和政策禁止农民撂荒;通过科技推广和发展特色农业等方式提高农民收入;完善土地流转制度,使得部分农户撂荒的耕地向种田大户流转;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使农民的权益得到充分的保障以减少耕地撂荒。  相似文献   

9.
当前政策强调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放活土地经营权,促进城乡一体化。从社会交换视角来看,土地流转双方是利益上的交换关系。但当前由于众多相关研究过多重视单方利益,以及农村内部社会关系、土地流转市场和监管不完善等因素导致土地流转积极性不高。推动农村土地流转需发挥市场作用,突出土地流转双方交换的互惠性;同时政府应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重视调节农村社会关系、注重政策供给的平衡并制定合理的相关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中的主要问题与政府作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岑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308-14310
在对农村土地流转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和界定的基础上,论述了农村土地流转的现实必然性,土地流转是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生产效率的必然要求;为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提供了契机;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城市化进程的基础。分析了当前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法律法规不明确,农村土地流转缺乏相关保障;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无法解除农民土地流转的后顾之忧;农民群众和地方政府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制约,土地流转政策执行难;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发育不成熟。对农村土地流转中的政府作为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制定相关行政法规,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体系;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农民土地流转的后顾之忧;转变地方官员的思想和作风,引导农民形成科学的土地流转观;大力推进制度建设,积极培育农村土地流转市场。  相似文献   

11.
农村土地流转有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以及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它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文章对四川省农村土地流转进行了实证分析,从农村土地流转的主体、市场及相关政策制度三个层面,深入分析了影响四川省农地流转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通过转变农民农地流转观念,健全农地流转中介组织,明晰农地产权,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制等对策,以加速推进四川农村土地流转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土地权利是农民最重要的财产权利,农村土地流转便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一种土地资源配置方式。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存在多种形式和途径,但是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还不够完善,特别是在保护农民土地权益方面。该文分析了农地使用权流转中存在问题和农民权益流失的原因,提出了农地使用权流转中农民土地权益保护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农地流转的现状、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河南省农地流转表现出规模扩大、速度加快、流转方式多样、组织化程度提高、土地用途基本合理、流转收益不足等特点。农业兼业经营替代农地流转、地方政府对农地流转市场管理缺位、缺少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整合农地流转市场结果的综合性政策,造成河南省农地流转市场的困境。促进农地流转市场发育,须做实农民土地用益物权,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化地方政府对农地流转市场的监管,建立农地流转中介服务体系,健全对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和农民工社会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4.
农民土地权益保护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魏凤秀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677-19680
土地是农民生存的基础,农民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都处于弱势状况,盘剥和占有他们的利益促成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但也带来了贫富不均、纠纷不断的不和谐音符。阐述了新的形势下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必要性:一是落实农村相关政策的需要;二是改善农村经济状况与缩小城乡差别的需要;三是减少土地纠纷,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剖析了农民土地权益受损的表现及其原因:一是农民在土地保有环节的权益受损,包括生态补偿制度的缺失和承包经营权的缺失2个方面;二是农民在土地流转环节的权益受损,包括征地制度的缺失、承包经营权流转不规范与宅基地流转受限3个方面;三是土地发展权缺位影响农民对土地增值的共享。提出了保护农民权益的对策:一是明晰土地产权;二是规范和完善征用土地制度;三是适度放宽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四是设立生态补偿和土地发展权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5.
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安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916-10918,10922
分析了我国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现实困境:一是农村集体土地产权虚置;二是农村集体土地主体虚位;三是农村集体土地权能残缺;四是农民的物质帮助权缺失。提出了加强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路径:一是完善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立法;二是科学设置农村土地权益,包括明确规定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制的法律性质为农民按份共有、明确界定农地所有权主体、消除产权残缺与确保农民产权的完整化、明确界定公共利益的范围、明确规定征地主体对原产权人合理补偿原则5点;三是完善农村村民自治;四是规范征地制度,包括规范土地流转的程序与控制耕地征收、确立公平补偿标准与规范土地补偿程序2个方面;五是加强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司法监督;六是加快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与培植农民维权组织。  相似文献   

16.
农业现代化与农民利益保护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菊子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960-15963
综述了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模式及其对农民利益的影响,其中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这类人少地多的国家在农业机械化过程中采取大规模的机械化为主导的节约劳力型模式;日本这类人多地少的国家在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采取技术型的节约土地型模式;西欧国家在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采取中间型模式,让机械化与技术化共同发挥作用。探讨了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利益保障问题:流转权益分配不够合理;擅自改变土地性质和用途,破坏农民长远利益;农民社会保障问题不能得到很好解决。分析了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农民利益保障问题,指出大户或者龙头企业往往占据了合作社中的有利地位,利用股权优势或管理优势掠夺农户的经营成果,转移风险,农户往往处于劣势。提出了在规模经营中保护农民利益:实行适合国情的适度规模经营;在农户、合作社与龙头企业之间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强与完善政府的惠农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三变”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变革的积极探索与创新,其基本目标是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均衡发展。对重庆中益乡的实地考察发现:在现实层面,公平与效率的协调均衡并不是自动实现的,而是相关行动主体通过利益博弈实现的;各个行动主体在利益博弈中有其各自的动机、行为策略。要更好地推进“三变”工作,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公平与效率辩证地结合起来,实现二者的互构均衡。相应地,在政策层面,应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土地确权,以提高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效率,建立完善土地估价、产权交易、流转收益分配、风险防范等制度机制。  相似文献   

18.
施芳  苗齐 《安徽农业科学》2014,(14):4466-4469,4471
根据安徽省枞阳县农户的调查数据,结合Logistic模型,将农村社会保障分为新农合、新农保、社会救助进行分析,探讨农村社会保障与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关系.结果表明:现阶段农户对土地的评价已由传统的就业和养老保障向对生活质量的追求过渡;农村社会保障对土地流转意愿没有显著影响;影响土地流转意愿的主要来自经济、农业资源禀赋方面,其中租金对土地流转意愿有正向影响,家庭务农人数和农业收入比重对土地流转意愿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为研究对象,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分析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和利益关系。运用经济学中的契约理论及委托代理等理论,构建了中央政府、乡镇政府公共契约型治理,土地受让方、市县政府交易契约型治理,以及农民、村民小组、农村集体组织内部参与治理的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以达到土地流转权力与利益的平衡与相互制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