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安徽省16地市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简称“三化”)发展效率作为研究的起点和基础,利用协调度模型对“三化”协调度进行测度。研究发现,安徽省工业化效率存在严重的地区不平衡;农业现代化效率普遍较低;绝大部分地市存在“三化”发展低效且不协调的情况。选择农业发展的视角,利用Ologit模型,对“三化”高效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索。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业现代化升级过程中以机械以及其他工业品投入为代表的农业机械化、农业工业化水平提升应该是“三化”高效协调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机理的基础上,通过设置"三化"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复杂系统理论构建区域"三化"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对2006-2010年江西、湖南、湖北和河南"三化"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定量测算。结果表明:中部四省的"三化"协调发展整体上处于上升趋势,2010年都处于中级协调阶段;城市化和工业化是江西、湖南和河南"三化"协调发展的驱动力量,而农业现代化是制约因素;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湖北"三化"协调的驱动因素,而城市化是制约因素;工业化率是影响江西"三化"协调的主要指标,农业劳动生产率则是影响湖南和湖北"三化"协调发展的主要指标;而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是影响河南"三化"协调发展的主要指标。最后,提出了促进中部四省"三化"协调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目前,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之间的协调发展对于我国南疆兵团的经济转变发展方式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基于2008~2017年南疆兵团四个师市的面板数据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四化"的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南疆兵团的综合发展水平稳定上升,耦合程度勉强达到协调,但信息化起步较晚、发展相对缓慢,对系统的驱动力度不够强烈。因此,短期内有效解决信息化对系统的阻碍作用是推动南疆兵团"四化"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城镇化进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经济与"三化"水平显著提高,但人口发展方面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人口增长数量上呈现出不足趋势,人口比例失衡,人口素质有待提升。本文以兵团人口的协调发展为研究目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兵团各师人口的发展水平进行实证研究,选取兵团的十三个师(建工师除外)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构建符合评价兵团人口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针对兵团人口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和对策,为提高未来各师人口健康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从时空两维选择指标体系构建评价模型,对四川省东北经济区的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性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三化"协调水平十年来在波动中有所提升。从空间差异性来看,南充、达州市的农业现代化水平相对较高,广安市"三化"子系统水平较为均衡,没有明显的制约因素。但是,整体水平仍然低下。广元、巴中市的农业现代化水平滞后,制约了"三化"的协调发展,反过来,工业化、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带动明显不足。据此,提出促进农业和旅游业深度融合,合理引导、规划产业集群等促进"三化"协调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三化"同步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建设都是时新时期我国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熵权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化"同步水平和城乡一体化水平进行测算评估,建立两者的互动机理模型,并运用格兰杰因果分析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三化"同步水平和城乡一体化水平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广西壮族自治区较长远的发展来看,广西壮族自治区"三化"协调度和城乡一体化综合发展水平相互之间彼此影响。针对这一结果,从树立正确发展思路,推进"三化"协调发展,完善政策体系等方面对广西城乡一体化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李莲秀 《安徽农业科学》2014,(8):2495-2497,2515
提升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以下简称"三化")的发展水平是当前河南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基本问题。该研究首先对"三化"的内涵进行了界定,研究了国内外对"三化"发展的理论,探讨了河南省"三化"发展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促进河南省"三化"协调发展的对策,为构建美丽河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建设中原经济区,核心是"三化"协调发展."三化"协调发展,特别突出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河南省南阳市把稳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三化"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强化产业支撑,促进产业集聚,破解发展难题,促进产业升级,在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9.
中原经济区建设中“三化”协调发展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蔡世忠 《农业科技管理》2012,31(3):13-16,23
中原经济区建设必须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以下简称"三化")协调发展之路。文章阐述了中原经济区建设"三化"协调发展的内涵和基本要求,对中原经济区主体——河南省"三化"协调发展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了河南省"三化"协调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积极发展新型工业等实现河南省"三化"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3):175-177
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的发展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具有"绿洲灌溉农业"特色的南疆兵团,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兴起并没有给南北疆之间及"三农"问题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带来良好的解决办法。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相互协调,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有效推进"四化"协调发展将对新时期兵团向南发展和农牧团场综合配套改革及"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指明方向。因此,对南疆兵团"四化"协调发展状况进行文献评述,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1.
运用2000-2013年陕西省城乡发展数据,设计了评价城乡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用均方差决策法确定了指标权重,对陕西省城乡协调发展水平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测度与分析。发现陕西省城乡协调发展综合水平从2000-2003年变化很小,其中经济、社会生活和综合协调水平有小幅度降低,空间和环境协调水平有小幅度提升;从2003年后各方面协调水平都提升较快,其原因与近些年政府在解决"三农"问题上所推出的许多政策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从人力资源配置的功能及其对"三化"协调发展的作用入手进行研究,通过调查统计,以河南省为例分析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及其配置问题对"三化"协调发展影响,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在理论上构建相对完善的能够促进"三化"协调发展的农村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路径及关键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寻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的路径,研究该路径中的关键问题。【方法】运用灰色系统GM(1,N)模型,分析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的驱动因素和影响因素。【结果】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驱动指数为负值,城镇化驱动指数最低,工业化驱动指数最高。【结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路径应以城镇化带动三化协调发展,并同农村社区建设相结合。在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过程中应加强城镇化与产业集聚协同;保持适当的土地流转速度,合理分配收益;循序渐进城镇化,保障农户权益;整合各类资金,破解资金瓶颈。  相似文献   

14.
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区)为研究对象,在构建"四化"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变异系数法、HR评价模型,对2009、2013年长江经济带"四化"发展的协调度进行判别,并利用障碍度评价模型分析制约长江经济带"四化"协调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在考察期内的"四化"综合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出上升趋势,但农业现代化水平表现为递减态势;"四化"发展的整体协调性不佳,呈现下降趋势和相对均衡的空间分异特征,仅包括不协调、协调且无效2种低水平协调发展类型,且制约各省市"四化"协调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三化"协调发展的内涵,指出河南"三化"协调发展面临着工业化水平不高、城镇化总体水平低、农业基础薄弱以及诸多制度性障碍等问题。河南"三化"协调发展的目标就是走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为代价的工业化城镇化道路,基于此,提出了河南"三化"协调发展的措施选择:坚持走有河南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工业发展加快方式转变;坚持走有河南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城镇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坚持走有河南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相似文献   

16.
在构建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基础上,运用改进的熵值法、综合评分法、ESDA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等方法对河南省2001、2005、2010和2014年18个省辖市四化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路径及其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研究期间河南省四化子系统发展水平呈增长趋势,信息化明显落后于其他三化,地区之间四化协调发展水平差距逐渐变小,逐渐实现四化融合发展;河南省四化协调发展呈现明显的空间群聚效应,高-高区主要位于河南省中原城市群内部,低-低区分布在豫东南地区;社会城镇化、农村现代化与四化协调度的灰色关联度较小,经济城镇化、教育科技水平、农民现代化与四化协调度关联度较高,灰色关联度平均值大于0.90,其余因子影响水平都居于0.80~0.90之间。  相似文献   

17.
相对于全省非农区而言,河南省农区劳动力,特别是第一产业劳动力资源丰富,农业增加值占全省比重较大,但农区在"三化"协调发展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列举了中原经济区主体河南省农区"三化"不协调的主要表现,如农业结构层次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困难、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仍然落后、结构转换失衡等,分析了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如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政策及制度缺陷等,并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积极推进农业工业化、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提出了促进中原经济区农区"三化"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4):125-126
中原经济区建设确立了以城镇化引领的"三化"协调发展的理念,为连锁超市在河南农村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分析了河南农村连锁超市发展的制约因素,并阐述了河南农村发展连锁超市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化"协调发展背景下河南农村连锁超市深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以成都市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发展问题为研究对象,从产业绩效水平和要素水平两方面分别构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成都市2010-2018年期间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成都市文旅产业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测度及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成都市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不断上升;旅游产业发展水平长期高于文化产业;文旅产业耦合协调程度不断加强,协调等级由轻度失调发展为良好协调。  相似文献   

20.
通过构建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同步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安徽省阜阳市的统计数据,计算了"三化"发展水平指数,进而测算"三化"协调度、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和协调发展度,比较分析了各区域的发展差异,最后提出相应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