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福建浦城县莲塘镇为加强与完善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工作.提出和实施了农村"五要"工程(即村里的事,村民要知道,村民要参与,村民要做主,村民要监督,村民要满意),并且以"五要"工程为抓手,着力创新管理监督机制,积极探索农村集体资产监管的有效途径,较好的维护了莲塘镇农村社会的稳定,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纠纷是社会主体间的一种利益对抗状态,农村纠纷的解决既有和一般纠纷解决的相似之处,更多的是与一般纠纷的不同之处,尤其表现在纠纷解决的途径上。不同于以往学者的观点,笔者认为,依据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以及农村熟人社会的特点,村民的纠纷解决行为,即"先求助亲友,再求助乡邻,最后才会诉诸法律"是理性的。是基于村民的脸面以及农村社区的特点的一种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福建浦城县莲塘镇为加强与完善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工作,提出和实施了农村“五要”工程(即村里的事,村民要知道,村民要参与,村民要做主,村民要监督,村民要满意),并且以“五要”工程为抓手,着力创新管理监督机制,积极探索农村集体资产监管的有效途径,较好的维护了莲塘镇农村社会的稳定,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升,尤其是"家电下乡"政策的实施,同样提高了村民对电力的需求。但是目前农村原有的一些配电网存在着低电压问题,已经无法满足农村群众的需求,因此本文从配电网低电压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配电网低电压问题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正>"五要"工程是指,村里的事村民要知道、村民要参与、村民要做主、村民要监督、村民要满意。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监管工作,是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和谐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证。近年来,我镇以"五要"工程为抓手,着力机制创新,积极探索农村"三资"监管的有效途径,确保农村集体"三资"的安全、完整、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6.
为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实现乡村振兴以及推进社会组织参与农村环境治理,以和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参与南京市亲见村环境治理为例,采用嵌入性理论和实地调研的方法,研究了社会组织多维嵌入农村环境治理的实践模式,并从制度脱嵌、能力脱嵌和合作脱嵌3个方面分析了社会组织参与农村环境治理的现实困境。结果表明,社会组织参与农村环境治理存在法律制度缺位于公众和社会组织,社会组织专业能力滞后于农村环境治理,社会组织脱节于政府、村民和其他社会组织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外部支持、内部再造和协同再嵌的角度提出制定有关社会组织的法律、完善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机制、提升社会组织参与农村环境治理能力、强化村民主体地位和加强政府、村民与社会组织的合作关系等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7.
扩大消费需求特别是农村消费,是保增长扩内需的一个重头戏,2月份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加大了"家电下乡"政策实施力度。在刚刚闭幕的两会上,温家宝总理也提出,要抓紧研究出台鼓励消费的政策措施,做好"家电下乡、农机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等等工作。可是在有些家电下乡的销售点,却没有多少农民光顾。针对这一现象,我认为,"家电下乡"需要听听农民的意见,即让农民买得起,也让他们用得起。这就要求参与"家电下乡"的企业切实做到以上承诺,也希望监管部门严格管理,真正为农民朋友着想,把这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做好。  相似文献   

8.
马海松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7):8722-872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无疑在解决"三农"问题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要想真正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关键是解决农村文化。当前我国农村文化缺失现象严重,地方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还不够重视,农村文化过于单调。为此,要大力发展农村地方特色文化,活跃农民文化生活;加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搭建农村文化载体;深化文化管理体制,加快建立艺术院团常下乡的长效机制;加强依法管理,健全和完善文化市场体系等。  相似文献   

9.
《农家科技》2008,(3):1-1
<正>近日,旨在扩大我国农村消费的"家电下乡"工作在山东、河南和四川三省率先试点。三省农民将可以买到专为农村市场生产的限价家电产品,同时还可以从财政部门申领"家电下乡"补贴。  相似文献   

10.
对一个因生活环境被污染产生的"癌症村"进行调查后发现,绝大部分村民在集体将污染企业告到法院后还不知道有《环境保护法》。问卷统计的数据显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法治理念还没有深入农民的心中,农民的公共精神不足、相关利益主体的反向强化导致农民的学法效能感低等,其中闹大是农民将污染企业告上法庭的动力。解决环保法农村社会基础薄弱的途径在于加强环境保护法的宣传、培养农民的公共精神、提高农民的学法效能感、增加环境权益表达的渠道等。  相似文献   

11.
农家书屋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民心工程。但是,笔者最近在下乡时看到的情景令人担忧,大多数农家书屋大门紧闭,个别书屋开了门也是寥寥数人,村民们空闲时依旧是"喝杯小酒,打场麻将"。农家书屋  相似文献   

12.
任萱 《新农村》2015,(3):49
<正>为进一步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提升农村文化、科技、卫生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养。最近,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科协在下应街道文化中心开展了2015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服务活动,主要内容有非遗展示、科普知识宣传、医疗保健、人口计生知识有奖竞猜、交通安全宣传、赠送春联、便民志愿服务,深受村民欢迎。这次"三下乡"活动的举办是鄞州区"周日文  相似文献   

13.
瞿克利 《新农业》2015,(2):26-27
<正>我的大学生活是非常充实和丰富多彩的,参加过不同的社团组织,尝试做不同的事情,但最终让我真正倾注心血的是一个叫做"支农协会"的社团,这一切都是因为我来自农村,充满对农村的纯真情怀。缘定"支农"大学期间,每年寒暑假我们都会组织学员参与下乡活动。下乡活动包括农村支教、农村问题调研、村庄文艺晚会、社会问题专项调研、参加当前最新农业形势理论的培训与学习等,还有与多种社会机构的接触,包  相似文献   

14.
在建设法治社会的过程中,乡村的法治建设是最为重要的一环。而法治建设要想成功开展,必然要先培养民众的法律信仰和法律意识,建设行动彰显法律信仰,法律信仰又反作用于法治建设,由此不断推动我国的法治社会进程。乡村发展与法律信仰联系密切,但乡村法律信仰确立却面临村民学法积极性不高、法制宣传效果不佳、法律服务体系不完备等诸种问题,因而需要从法制宣传、法律服务体系、法律文化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5.
关于电脑下乡推广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脑下乡对农村信息化建设具有积极意义,但在目前推广中存在着如何找到切入点进而打开局面的难题.通过分析认为,电脑下乡推广应重视农村"意见领袖"的作用,可考虑在乡镇一级建立一支电脑下乡"意见领袖"队伍.  相似文献   

1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9):234-237
随着社会进入转型时期,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以及思想意识发生了变化,农民的个体化意识不断增强,对农村公共事务的关注减少,农村的公共性出现危机。乡村公共性对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通过社会转型过程中农村社会的变化分析农村公共性衰落的原因,研究得出村民私心私利的增长、邻人"共助体系"的解体、村民社区意识的淡薄、社会流动以及集体经济的衰落导致了农村公共性的衰落。对农村公共性衰落原因的分析可以为农村公共性的重构提供参考,维护村庄的秩序,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城市与农村的社会团结类型不同,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简称"低保")制度的框架基本上直接"移植"到农村,造成农村低保制度瞄准偏误率高.以农村乡土社会的"差序格局"为理论支撑,实地调研河南省北部A村"人情保"现象,结合A村的经济和社会环境,具体分析了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礼治社会、村民的社会、关系取向性对确定低保对象的影响.同时探究其深层原因,发现"人情保"的源问题,提出弱化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对村民行动影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汪丽红 《甘肃农业》2019,(1):105-107
构建科学的农村公共危机管理结构,要发挥政府在农村公共危机中的主导作用,确立政府的核心地位,由政府集中决策、统一指挥;要积极发挥农村社会组织、村干部和农户农民在危机应对中的主体作用,积极主动参与危机治理;要不断提高县乡政府、村社组织和村民的危机意识,不断提高农村公共危机应急处理效益。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是我国城乡二元制的产物,是中国城市化历程中一个具有丰富社会、经济和文化内涵的群体。金融危机的爆发,引发了一场持续的农民工回乡潮。农民工的回流,既是这一劳动生产力的城市撤离,也是这一消费主力的乡村回归。"家电下乡"潮在激发农村消费活力的同时,也提升了农村的消费品质。家电下乡与农民工回流这两个几乎同时出现的社会现象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基于此,本文分析家电下乡与农民工回流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对今后如何维系这一关系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20.
村民自治制度在农村的建立赋予了村民民主权力,农村政治骨干们则控制着权力资源.农村村民的政治参与呈现出理性化和本真的原貌,农村社区权威也由亲缘关系发展到村民自治,是一个由"乱"到"治"的过程,其中,农村政治骨干们扮演了重要角色、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