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9 毫秒
1.
西安市公园植物群落景观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公园植物群落是城市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景观质量直接关系到城市公园的整体景观质量,因此对其进行景观评价十分必要。在实地调查西安市公园绿地的基础上,分别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美景度评判法对西安市公园中的58个植物群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采用这2种评价方法评判植物景观群落,其评价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基于评价结果,选取3个典型植物群落进行分析,提出了西安市公园植物群落景观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AHP的海口市公园绿地植物群落景观评价与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金睿    辛欣  宋希强    何荣晓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6,31(3):262-268
公园绿地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景观质量是衡量城市园林绿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以生态功能、景观功能与社会功能3方面构建海口市公园绿地植物群落景观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海口市9个主要公园绿地的植物群落进行科学而有效的量化评价。结果表明,海口市公园绿地植物群落景观质量整体优良,但优质植物景观群落配置相对缺乏。基于评价结果推荐了5个优秀植物群落景观配置模式,并提出以“近自然”复层式植物群落配置模式优化海口热带滨海城市植物景观,突出本土特征,强化景观功能,提高景观质量。  相似文献   

3.
城市公园是城市居民的主要休闲游憩场所,而植物作为城市公园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反映了城市人文背景,还有益于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通过调查宿迁市城区4个城市公园的绿地景观情况,采取美景度评价法(SBE)对样方植物群落配置进行评分。结果显示,各植物配置形式的平均分从高到低依次为乔-灌-草(0.675),乔-草(0.663),灌-草(0.650),乔-灌(0.615);从植物层次、数量、颜色、形态等方面分析原因,进而对宿迁市城市公园绿地植物配置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天津农业科学》2017,(9):95-100
以郑州市人民公园为研究对象,选取部分受欢迎程度较高的植物群落样地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其景观质量进行美学评价研究,得出评价美学的因子中重要性依次为生态功能、视觉效应、空间特征。另外,对五种类型的植物群落进行景观评价,并对较优异的植物群落样地进行简单的分析,旨在为后期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的建设与修整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
上海城市公园典型植物群落美景度评价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城市公园植物群落作为城市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景观美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依据上海城市公园的类型、区位和建成时间选择典型公园作为研究样本,以公园中具代表性的32个植物群落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美景度评判法对其景观美学评价。结果表明:按照SBE平均值排列不同群落类型,从高到低依次是:落叶阔叶林(33.399 5)、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26.837 2)、常绿阔叶林(19.235 1)、针阔混交林(10.169 3)、常绿针叶林(1.028 4)、落叶针叶林(-0.066 9)和竹林类(-9.135 9),然后从上述群落配置模式、外貌和生长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影响植物群落美景度的因子并提出了提高群落美景度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城市公园林缘景观美学质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公园景观作为城市景观的主要因素,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以沈阳市4个典型城市公园林缘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应用美景度评估法,对所选样地的62张照片进行景观美学质量评价,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建立景观美景度与植物群落结构间的数量化回归模型。建模结果表明:影响沈阳城市公园林缘植物景观美学质量的关键要素有乔木树种比例、乔木平均胸径、草坪盖度。研究结论对公园林缘景观构建及城市园林绿地的建设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对芜湖城市公园绿地45个植物群落样地野外调查的基础上,从树种组成、乔灌层密度及木本植物中常绿与落叶树种重要值比等方面,对芜湖市城市公园绿地植物群落空间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评价,并对今后城市绿地植物配置方面提出了一定建议。  相似文献   

8.
南京城市公园花境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了解南京城市公园花境的植物种类和群落配置模式,通过实地踏勘的方法,对6个城市公园的23个花境进行调研记录和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城市公园花境常用植物共116种,包括61科98属,种类上最多的是多年生植物,色彩上红色系最多;将23个花境按照空间位置分成入口空间花境、道路空间花境、草坪空间花境、水体空间花境、主题空间花境以及树林空间花境6类,总结了每个类型的植物群落模式和配置方式,对每类典型花境进行分析。讨论与其他城市公园花境的异同。目前,南京城市公园花境存在设置花境的城市公园较少、花境的形式较为相似以及植物种类基本相似等问题,提出加强花境认知、了解公园景区的主题和景观特色、加大乡土植物材料应用等建议,以期对今后城市公园花境的营造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武汉洪山公园春秋季节的景观为研究对象,主要调查公园植物群落情况,针对春秋季节景观变化,总结出公园植物景观的季相性变化。研究中选取了9个典型样地,并评价了其景观效果。调查发现洪山公园基本遵循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植物群落注重色彩对比,乔灌草配置合理;但依然存在植物种类少、部分植物群落设计不当、植物群落养护不够、公园设施维护不到位等问题。最后就洪山公园春秋季植物景观营造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AHP-TOPSIS组合模型的城市公园景观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从生态环境、空间构成、视觉感受、文化传承、游憩体验5个方面构建城市公园景观质量评价体系,并对郑州市4个城市公园景观质量进行评价;利用使用状况评价法(POE)验证AHP-TOPSIS组合模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结果表明:AHP-TOPSIS组合模型能有效解决城市公园景观质量评价过程中评价指标权重分配的难题,同时避免单因素决策的片面性以及人为主观因素所导致的决策错误。该评价模型为城市公园景观质量评价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以国家“十五”计划重点引导培育的七大城镇密集区之一的长株潭(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为研究对象,运用植物群落学-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建立了城市人工植被景观分类系统.该系统分为:类(Class)、型(Type)、配置组(Dispose Group)、配置(Disposition)4级,将长株潭城市人工植被景观划分为3类、8型、24配置组、213个配置;提出了10个人工植物群落优化配置模式.该研究实例可为不同城市的人工植被景观的划分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全面踏查北京3个代表性城市公园的基础上,选取公园内55个典型植物群落景观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心理物理学派的美景度评价法(SBE法)与语义差异法(SD法)对其进行美学质量定性、定量评价,并建立美景度与主要景观因子之间的景观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公园55个植物景观美景度值为-0.865 1~0.914 2,评价值相对较高的为丰富的植物群落、水面和植物相得益彰、铺装细节设计精致、园林小品与周边环境较协调的环境;植物群落景观的整体协调性、文化意境和色彩搭配3个影响因子对景观影响较大,建立的多元线性评价模型能够较准确地进行公园景观评价。  相似文献   

13.
对城市公园绿地外道路噪声环境进行监测与分析的结果表明:公园边界噪音来源于车辆发动机噪音、胎噪、运动风声的综合噪声。这些噪音对公园游憩造成了或多或少的影响。如果公园绿地边缘部分的植物景观能够迅速降低噪音,又能展现美感,将对公园利用率的提高大有裨益。植物景观的视觉效果与生态效益都融合在园林植物中,所以一次设计将在多个层面展现植物景观的功能。以北京市公园绿地(被城市干道包围的绿地)边界的多个不同样方为对象,调查与研究这一宽度范围内的植物类型、种植密度和配置方式,从而判断使噪声衰减最有效率的植物配置形式。这些植物群落不仅能有效地减弱交通噪声,构造更为安静的游园环境,而且更能美化城市环境,体现并形成当地的植物特色。按照降噪效率对这些样方进行排序并运用SBE法对所测公园边界的植物群落进行美景度相应指标的评价,分析边界植物群落色彩美景度高低的原因,得到所测群落中景观效果最好的植物配置形式。综合以上两种最佳形式的植物配置,进行平衡与推断, 形成诸如同样的宽度条件下,多排小乔或低层灌木既可以起到较好的降噪作用,又可以丰富路缘的观赏效果;乔灌草皆有的种植模式中乔木排数尽可能多,林间内部保持通透,会形成舒适的空间效果等判断, 可以对北京市以及类似的大型城市绿地边缘塑造植物景观提供科学的论据。   相似文献   

14.
从群落生活型结构探讨近自然植物景观设计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作者主要依据Raunkiaer生活型系统对苏州拙政园及宁波天童国家森林公园中的植物群落的生活型结构进行分析和比较,归纳出不同类型植物群落的外貌特征,并对不同类型植物群落的景观效应进行分析和评价,为配置出具有不同景观效应的现代城市植物群落提供参考,在满足现代城市多元化需求的同时,充分体现生态设计的原理。  相似文献   

15.
在“两山理论”的政策背景下,常德市大力推进乡村绿化美化。课题采取实地调研法、层次分析法等相结合的方法,选取常德不同地貌的3个典型郊野乡村(芦荻山乡芦山村、白鹤山乡沾天湖村、桃花源旅游管理区桃仙岭街道白麟洲村)进行调研,重点针对其庭院及宅旁绿化、道路绿化、滨水绿化和公共休闲绿化4种绿地的植物群落配置模式进行调研。通过层次分析法建立植物群落评价体系,并结合专家评判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和评分标准。依据指标体系及评分标准,对常德郊野乡村植物群落配置模式进行评价,提出植物群落配置模式的优化策略,为常德及周边地区郊野乡村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人定湖公园植物群落结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群落是园林的主体,也是城市公园发挥其生态作用的基础。只有通过合理地调节和改变公园中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与分布格局,才能形成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现代化城市公园。本文以北京人定湖公园为调查对象,分析和总结了公园入口处、滨水、草坪、园路及公园边界处植物群落配置特点,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针对今后城市公园植物群落配置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桂林市灵渠公园植物资源及其景观现状,为完善桂林市城市公园植物景观建设提供参考,通过实地调查法并结合有关文献,对桂林市灵渠公园的植物种类及配置形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共有植物153种,隶属于72科143属;其中乔木共24科41属46种,灌木共38科55属60种,草本共27科47属47种;观叶、观花和观果植物分别为85、50和28种;观叶植物在景观上的应用最为广泛,其次为观花和观果植物;植物群落配置呈乔木-灌木-地被和乔木-草本2种典型模式。结合调查结果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以下建议:提高地域特色表达;加强乡土植物的开发和利用;加强滨水植物应用;提高植物养护水平,加强与其他景观要素的协调性;植物景观要融合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卜娟娟  陈永生  李凤麒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333-14335,14436
依据景观生态学和景观美学理论,针对合肥环城公园植物群落景观的特点,初步构建植物群落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典型群落的生态功能、植物造景的视觉美、植物群落的社会效益三大类(准则层),最终构建植物群落景观评价模型,为其他环城公园植物群落评价、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乌鲁木齐市冬季植物景观营造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冬季植物景观是北方城市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营造季相景观及提升城市形象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实地调研与查阅文献资料,统计出乌鲁木齐市冬季景观植物有常绿树、观形树、观枝干树、观果树及其他观赏树5大类共计26科48属111种,并对其配置形式进行了探讨;同时结合乌鲁木齐市冬季植物景观的发展现状,提出改善乌鲁木齐市冬季植物景观的建议,推荐了4种冬季景观的植物群落配置模式,以期为更好地营造乌鲁木齐冬季景观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从城市滨水区开发与建设、滨水植物群落的类型与影响、滨水植物群落景观评价体3个方面简述了国外城市滨水植物群落景观研究的历史与进展;从城市滨水区的价值导向、滨水植物的种类划分、滨水植物群落的构成与特点、滨水植物群落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滨水植物群落景观设计与评价5个方面简述了国内城市滨水植物群落景观研究的历史与进展。总结了我国滨水植物群落景观在近10年间的发展特点,指出了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大框架下,滨水植物群落景观研究的不足,旨在为城市滨水植物群落景观研究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