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徐州市百果园是徐州市第一个兼具观赏、休闲、体验科普于一体,以果树景观为特色的科普教育公园。作为公园环境的构成主体,植物配置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园区的景观、环境、生产管理。通过对百果园植物景观设计原则、品种选择和植物号观特色进行分析,以求实现百果园植物的景观稳定、美观协调。  相似文献   

2.
从逊克县滨江公园规划设计的理念和目标着手,意在建设自然、有机、文化、经济的滨江公园空间,构建逊克县的绿色生态体系,完善城市的功能。从规划设计的功能定位、总体布局、景观结构、主题景观的营造和植物景观的特色表达等几方面充分展示了逊克县的地域文化和滨江公园的景观特色,建设具有生态保护、娱乐、保护人文历史的多功能滨江公园,使公园的景观功能与城市的历史文化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3.
以湖南省桃江县为例,从1988年开始经过20年的研究与实践,从广义上赋予庭院果园全新的概念。庭院果园是指农户、居民和机芙、学校等单位利用庭院内外以及附近的平地、边地、坡地、房顶及其空间栽植的果树,以收获、观赏和美化环境为目的的生态型区域。并对庭院果园的经济地位、果园类型、布局方法、规划与设计从理论翔实践作了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乡村公园作为村庄重要的文化窗口,在文化传承与延续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晋江市华侨公园景观设计为例,在自然资源较差、华侨文化突出的场地特征背景下,因地制宜地提出"华侨文化、滨海风情、运动休闲"的设计主题,重塑场地功能,恢复生态环境,为村民提供一个可观、可赏、可游的文化空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初步探讨地域特性的乡村公园规划设计,以期为同类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山地公园是指拥有高低起伏的地形、丰富的植被,以自然风光为主的公园,通常具有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城市、游览观赏、休憩娱乐、科普教育等功能。以太平山公园为例,通过对生态山地公园规划设计方案与建设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着重介绍了山地公园景观规划与植物配置,提出山地公园的规划建设不同于其他城市公园的规划,应当以山地资源保护为前提,适度建设最基本、最简单的公园设施,并追求设施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减少对自然景观的干扰与分割。在景区分部建设时,合理运用中国园林造园技术,充分挖掘山林景区山体、植被等自然资源,为恢复自然的山体景观提供有效途径。同时,针对山地公园的特点提出了山地公园设计与植物配置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简要介绍了柳林县南山生态园区规划方案,旨在探索小城镇综合性公园规划设计应如何与当地历史文化相结合。规划从主题提炼、立意构思、规划特点等方面对方案进行分析,并结合场地现状,提出小城镇综合性公园规划设计中值得思考的一些问题:规划设计必须从规划地所处的历史地理文化环境和功能要求出发,从地方特色中寻找设计主题,使规划方案展示出鲜明的地方特色,同时也让独特的地方文化精神活现于设计中。  相似文献   

7.
王世英  赵志昆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9):249-250,236
本文通过临沂师范学院新校区(临沂大学)的规划设计实践与研究,指出校园绿化规划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体现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统一的局面,并提出在当前蓬勃发展的高校新校园建设中,创造生态型大学校园的理念.本文着重运用生态学原理到校园规划设计的工作中,探索能够适应21世纪生态文明时代要求的生态型校园规划设计的思想,指导学校走"以人为本"的环境生态化,符合学校建设百年大计的新型生态型校园之路.  相似文献   

8.
生态型山地公园植物规划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华欣  杨宇萩  罗言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7875-7877,7893
以四川省简阳市鳌山公园的生态型山地公园规划为研究案例,分析了地形现状、植被现状,具体分析了植被类型和植物种类,对现状植被进行评价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在保留现状乡土植物的基础上,为再造鳌山生态林带,优化鳌山公园绿化景观而进行植物规划与生态廊道设计。植物造景规划在讲究适地适树和生态前提下,采用自然式、规则式、混合式3种不同的植物带分区,规则式主要分布在文化体验区,采用植物的对植、群植等形式规则种植;自然式则横贯公园南北,以四季的季相变化为主题,体现自然的亲和力;混合式主要分布在休闲度假区,以水为线串联各个孤立的景点。生态廊道的设计应该遵循整体性、保护性、多元化原则,注重于山脉廊道体系和道路、河流型生态廊道的建设。选取并介绍了几种造林推荐树种,以利于植被恢复和边坡绿化。在此基础上对生态型山地公园的规划设计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结合武功县五彩渭水园规划设计,在自然湿地景观塑造中,紧扣"农耕文化再现"这一主题,探索城市文化特色景观建设的有效途径,力求从文化景观与湿地生态两方面自然融合,以充分认识城市文化意蕴对城市景观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之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达活泉公园的园林规划设计标新立异,是在2004年天津园林设计院高标准的规划设计基础上不断完善形成的。以邢台市丰厚的历史基垫、独特的城市肌理,"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人文特质为设计的源泉,以生态、休闲、文化为构建思想。设计中延续历史文化景观,恢复自然生态景观,采用自然式布局手法,突出文化与主景、现代与传统的有机结合,立足现代,面向未来。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景观都市主义中设计自然的景观基础设施、生长性、生态性和文化性等主要理论观点,结合荆州市明月公园的规划设计从图纸设计阶段到项目落地全过程跟踪调查研究,走访并收集公园建设实地踏勘至开园接受游览期间周边民众对公园游览的感受以及对公园文化景观的意见和建议,分析并总结了明月公园在实际规划设计过程中所采取的植物配置的原生性和景观的流动生长性、灰色基础设施绿色化、生态性设计、景观的文化性等原则的适用性,论证了类似公园规划设计景观先行、文化先行理论的正确性,并展望了这些原则在旧城更新、棕地改造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的理论可行性,相关设计原则能更好地解决城市发展面临的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12.
毕胭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453-15455,15462
概述了场地分析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所处阶段和作用。以宜昌市运河公园为例,探析了公园规划设计的思路,将该案例的设计思路归纳为:延续场地历史与文化脉络;形成稀有的城市湿地景观;尊重周边环境,融休闲游憩及理想山水格局于一体;通过核心景点展现地域风情;利用植物规划体现地域特色5方面。通过分析运河公园的项目特色,揭示了城市公园特色营建的4条路径,即以围绕城市发展的需求,用新思想引导;体现地域风情;挖掘当地的历史资源;充分表达公园性质。认为城市公园特色营建应从场地分析入手,通过对该场地显性的自然景观特色和隐形的人文历史资源的挖掘和提炼,分解、加工、整合之后使之成为具体的概念,借由具体的景观要素体现该场地乃至该城市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为给类似地区建设城市防灾公园提供参考,在介绍城市防灾公园概念及功能的基础上,以上海市奉贤区南桥新城中心绿地A01-08地块景观工程为例,分析了该防灾公园的景观建设难点,并通过规划设计,从减轻荷载、去除芦苇和杂草、控制地下水位、土壤改良、应用"海绵城市"理念、植物配置等途径,提出了具体解决对策,以促进城市防灾公园施工技术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4.
城市湿地公园作为城市公园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改善城市环境、为城市居民提供休憩娱乐观光等的重要场所。基于此,笔者通过对于城市湿地公园内部景观,以及周边环境的调查分析,同时结合所调研的湿地公园中暴露出的问题,提出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一些方法,以求丰富和完善城市湿地公园景观建设理论,为今后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城市湿地公园作为城市公园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改善城市环境、为城市居民提供休憩娱乐观光等的重要场所。基于此,笔者通过对于城市湿地公园内部景观,以及周边环境的调查分析,同时结合所调研的湿地公园中暴露出的问题,提出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一些方法,以求丰富和完善城市湿地公园景观建设理论,为今后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全英 《农学学报》2013,3(11):34-36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城市湿地公园,选择一般城市公园从概念、目标、建设方式及选址、营建方法等方面与城市湿地公园进行比较研究,总结城市湿地公园与一般城市公园的差异,提出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公园的特殊形式,城市湿地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决定了城市湿地公园具有自己的特点:规划场所的特殊性、规划设计的局限性、动植物种类的确定性、规划场所的延续性。在城市湿地公园规划中要明确城市湿地公园的特点,打造湿地特色景观。  相似文献   

17.
<正>园林是时代的产物,不同历史时代的园林反映了不同历史阶段的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和思考。我国园林经历了从古代园林、古典园林到近代园林再到现代园林的发展过程。古代园林、古典园林蕴含着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审美情趣和文化意识,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境界,但它所追求的"自然"并非是真自然,是一种人造的虚幻仙境,为了制造这种人间仙境,人们热衷于搜集罗列古木怪石、奇花异草、珍禽瑞兽,而绿化部分却成了陪衬。古代园林、古典园林这些以观赏为主要目的的传统园林已经满足不了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优美、宜居环境的需求。清朝末年,西方城市规划理论与风景园林理论开始引入中国,1868年上海的公共花园(黄浦公园)和外滩公园成为城市公园在中国的开端。建国以后,我国提出参照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康县白云山森林公园人文景观规划设计为例,从深度挖掘自然与人文资源入手,充分利用并系列梳理白云景观,紧扣"白云深处觅腾龙"这一难得的组合主题,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着力打造空中钟鼓楼、龙城演艺广场、四方坪白云度假山庄和特色专类园四大人文景观,探索"白云仙境"文化特色景观建设的有效途径,力求从深层生态旅游开发与传统龙文化挖掘两方面有机融合,以充分认识特色文化景观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之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保护主河生态环境,在主河两侧或一侧修建副河,以满足居民生产生活需求。潜水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要运用生态环和副河理论,把开放的系统化的规划设计理念融入湿地公园规划之中,让具有潜山特色文化融入湿地公园建设之中,融入天柱山旅游圈,特别是要设立副河,使之满足潜山市民文化与生活需求",疏""堵"结合,满足潜山洗涤要求,同时保证主河(潜水河)饮用水源地的水质洁净。  相似文献   

20.
城市综合性公园改造探讨——以徐州云龙公园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综合性公园的改造是一项系统工程,以徐州云龙公园改造为例,分析我国城市公园改造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建立有效的管理系统、发掘文化特色以塑造城市形象、突出因地制宜和经济节约原则,科学合理规划,着力凸显公园的历史文化特色,同时引入市场机制的城市综合性公园改造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