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黑木耳的生活能力较平菇弱,即使用熟料栽培,因其发菌慢,常污染杂菌。再就是采第一潮耳后,极易发生暴发性绿霉污染。采用菌墙覆土栽培黑木耳技术,可以降低污染率,生物效率达100%以上。该技术要点如下。一、制种原种培养基配方:棉籽壳78%、麸皮10%、黄豆粉5%、玉米粉5%、蔗糖1%、硫酸钙1%;再添加磷酸二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2016,(2)
正黑木耳的生活能力较平菇弱,即使用熟料栽培,因其发菌慢,常遭杂菌污染。再就是采收第一潮耳后,极易发生暴发性绿霉污染。针对这些问题,江苏省滨海县食用菌技术研究所经过多年探索,总结出一套菌墙覆泥栽培黑木耳的高产新技术。应用该技术栽培1 000千克料的黑木耳,在室温下发菌时间45天,污染率仅0.5%,生物效率达120%以上。黑木耳菌墙覆泥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如下:1.适时制种原种培养基配方为:棉籽壳  相似文献   

3.
<正> 黑木耳属低温胶质菌类,耐寒怕热,对高温(25℃以上)极为敏感。在干旱地区利用棉籽壳袋料栽培常因高温极易被绿霉污染,出耳期因高温而被粘菌侵害造成流耳病。这是目前新疆黑木耳袋料栽培难以形成稳产高产的主要原因。1989—1992年,我们利用温室、大棚冬春蔬菜生产空隙,于6—9月份挂袋生产黑木耳,1989年在本所塑料大棚挂  相似文献   

4.
黑木耳是我国主要食用菌之一,是我国名贵的土特产品和传统出口产品,产量和质量均占世界首位。人工栽培栽培黑木耳可有效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通过对黑木耳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耳场设置、耳棒制作与排场、接种培养、出耳期管理、采收加工等栽培技术环节进行探究总结,为提高人工栽培黑木耳的品质与产量提供必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北方林下黑木耳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林下种植黑木耳操作简单,不占用耕地,是提高林地使用效率、增加林产品有效供给的有效措施。依据黑木耳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以及北方地区林下空地大量闲置的实际情况,总结了北方林下黑木耳栽培技术,包括栽培季节、栽培袋培养基、制袋、菌丝培养及催耳、耳场的选择和出耳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干制等方面内容,为黑木耳在东北地区的林下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林下种植黑木耳操作简单,不占用耕地,是提高林地使用效率、增加林产品有效供给的有效措施。依据黑木耳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以及北方地区林下空地大量闲置的实际情况,总结了北方林下黑木耳栽培技术,包括栽培季节、栽培袋培养基、制袋、菌丝培养及催耳、耳场的选择和出耳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干制等方面内容,为黑木耳在东北地区的林下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林下种植黑木耳是利用黑木耳生长特性,非工厂化的、因地制宜的一种黑木耳生产方式。上海地区土地资源紧张,林下栽培黑木耳不仅可以不占用耕地,还可以发展黑木耳生产,丰富上海地区的农产品,提高林地的使用效率。现根据上海地区林地的特点和黑木耳生长特性,探索总结了林下黑木耳栽培技术,包括栽培季节、菌丝培养、耳场的搭建、出耳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和干制等,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黑木耳是中温型菌类,根据试验,在平山1年可生产两批。第一批在上年11月中旬生产栽培袋,3月中、下旬即可下地催耳,6月上、中旬出耳结束。第二批5月中、下旬生产菌袋,8月上、中旬即可下地催耳,11月上旬出耳结束。一般在本地正常的黑木耳发菌期为30—40天,催芽期为7—10天,采耳期为45—60天。黑木耳培养料通用配方为:锯末83%、麦麸15%、白灰1%、石膏1%,培养料含水率为60%—65%。木屑、麦麸等原材料应选用新鲜、无霉变的  相似文献   

9.
<正> 台耳即中国台湾木耳。台耳的品质品位均在其它毛木耳之上,口感仅次于黑木耳,其营养价值却高于黑木耳。台耳因此赢得了既注重风味更注重营养的日本及东南亚国家消费者的青睐。国内市场的销售量也日趋上升,仅河南许昌华亚市场平均每月可销售5吨干耳。由于封山育林,段木黑木耳将在数年内消失于市场,袋料合耳将成为取代黑木耳长期占有市场的新型食用菌产品。现将种植1万袋台耳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黑木耳,俗称黑耳子、黑菜,简称木耳,是我国著名的食用菌之一。地栽黑木耳,是最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栽培技术,具有原料来源丰富、设备简单、成本低、生产周期短、见效快、经济效益高等优点。黑龙江省宁安市目前推广地栽黑木耳面积1.8万亩,每亩产值1.5万~1.8万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地栽黑木耳栽培主要有春耳、秋耳和春耳秋管增产增收模式,现将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确定春耳栽培季节  相似文献   

11.
对比板栗林下与露天两种模式栽培黑木耳,结果表明,林下栽培比露天栽培黑木耳的出耳周期可缩短15天;袋均鲜耳、干耳分别增产22.88%和24.03%;耳片形状、厚度和耳片筋脉方面明显表现更优,售价更高;每1万棒节水44.27%,效益提高12565元。  相似文献   

12.
怎样防治流耳陕西省林业学校魏天儒流耳又叫烂耳,是黑木耳耳片变软,耳片甚至耳根自溶腐烂的现象。在黑木耳生长过程中经常会发生流耳。流耳有两种类型:(一)生理性流耳:这是黑木耳细胞充分破裂的一种生理障碍现象。木耳在接近成熟时,不断产生担孢子,消耗子实体里面...  相似文献   

13.
<正> 黑木耳代料墙式栽培主要是当菌丝体达到生理成熟后脱袋砌成菌墙和子实体在分化开片过程中需要较稳定的环境湿度才能良好发育这一生理特征,最大限度满足黑木耳在各个时期对光照、湿度、控制耳芽和形成部位等诸多因素的要求。采用此法,自耳芽分化到耳片成熟,由于长期有稳定的环境湿度,因此耳片生长迅速、大而肥厚、颜色深黑,产量高,质量好。现将该技术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日前,东北林业大学教授邹莉根据多年实践经验,成功研发出全光照袋栽黑木耳袋顶出耳技术,改变了黑木耳只在菌袋四周划口出耳的传统生产方式。据了解,传统地栽黑木耳只在菌袋四周划口出耳,黑木耳收获后就停止管理,菌袋也失去利用价值。全光照袋栽黑木耳袋顶出耳技术,涉及袋栽黑木耳袋顶出耳处理方法,特征在于采用袋栽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黑木耳棚室吊袋栽培模式又逐渐兴起,提高了黑木耳的质量、产量和效益,与常规地栽模式相比,越来越受到耳农的欢迎,下面将两种模式的生产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具体如下:1产品比较1.1质量吊袋黑木耳无泥沙、除草剂等污染,既干净又安全。1.2产量吊袋木耳比地栽春耳提早1个月上市,且采摘期能增加1个月,生长周期长,产量高,卖相好,价格高。2设施比较地栽用地和吊袋棚用地都需要选择远离污染  相似文献   

16.
采用先进技术创黑木耳高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西峡县寨根乡寨根村竹园沟组农民张顶甲,利用当地林木资源丰富的优势,栽培段木黑木耳,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1986年张顶甲利用段木栽培黑木耳10架,当年收干耳7.2公斤,第二年收干耳67.5公斤,两年共收干耳74.7公斤,创平均单架产木耳7.47公斤的高产记录,平均每50公斤段木产木耳1.15公斤,高于50公斤段木产木耳1公斤的先进水平指标。创产值2250元,纯收入2000元,仅此一项人均收入400元。张顶甲栽培段木黑木耳的高产技术措施如下:1.合理密植:1986年3月下旬张顶甲接  相似文献   

17.
<正>巨野县田桥镇有一个种植黑木耳的能人,名叫李殿法。一场意外,让他发现并改变了原有的黑木耳栽培模式,同时这也让他找到了一条致富增收的好门路。在李殿法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意外?这种改进后的黑木耳栽培模式又是什么样的呢?巨野县田桥镇的李殿法向我们介绍说:"你看,咱这片地种植的都是黑木耳,用的是全日光栽培模式,这种模式简单省事,跟种小麦、玉米差不  相似文献   

18.
目前正是代料袋栽黑木耳的出耳期,受今年早春低温气候影响,代料袋栽黑木耳=菌袋下地晚,如果出耳期管理跟不上,黑木耳就不能在7月初采收,导致黑木耳质量差,市场价格低,栽培户的经济效益下滑.下面就根据今年特殊气候条件介绍黑木耳出耳期管理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随着食用菌产业的迅速发展,地栽黑木耳技术因简单易行、生产周期短及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已成为黑木耳的主要栽培模式。但据笔者了解以及耳农的反映,由于栽培经验不足,技术要领掌握不好,地栽黑木耳的产量和质量相差悬殊并经常发生杂菌污染等现象,给耳农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为此,笔者调查了黑木耳栽培现状,并通过多年栽培实验,对本地地栽黑木耳技术要点进行了归纳总结,现简述如下。1适时安排栽培季节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代料栽培黑木耳已成为北方农民脱贫致富的门路之一。我市的农民,利用杂木屑、玉米芯等农副产品资源,袋栽黑木耳80万袋,接种后60天左右开采,每袋可收干耳30-50克,当年收黑木耳2.8万千克,收入达120万元。一位农民栽培黑木耳8000袋,当年收干耳300千克以上,纯收入达1.2万元。现将袋栽高产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