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在宋代的陶瓷窑中,有两个著名的窑口,它们以烧制黑釉茶盏(碗)而闻名于世。这就是福建的建阳窑和江西的吉州窑。其中,吉州窑以创烧了剪纸贴花及木叶纹黑釉茶盏而鹤立瓷坛。一、黑釉茶盏出现与茶文化的关联中国历史上,以茶汁当饮料,至少可以追溯到汉代;把饮茶作为一种社会时尚,则  相似文献   

2.
茶话十题(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汤色”与“咬盏”——斗茶艺术的胜负准则茶道,是日本民族文化的香花;斗茶,是中国古典艺苑中的奇葩。斗茶先于茶道,开茶道之先河;茶道发扬并深化了斗茶的文化涵养精神,形成富有自己民族文化特色的茶文化。因之,欲研究茶道,不能不先了解一下斗茶。斗茶始于唐,有千年历史了。它创始于那出产贡茶闻名于世的建州茶乡,是新茶制成后,茶农评比新茶品序的一项比赛活动。它有比技艺、斗输赢的特点,富有趣味性。因之,不但有下场参加斗试的,还有围观的,十分热闹。一场斗茶的胜败,犹如今之一场球赛、围棋的胜败,为广大观众所关注。因之,唐称“茗战”,宋称“斗茶”。  相似文献   

3.
黑釉是一种以铁为着色剂的瓷器,黑釉瓷在宋代时达到最高峰。从目前的材料来看,吉州窑和建窑黑釉应该是宋代黑釉的代表。本文通过茶文化的探讨,将吉州窑与建窑黑釉茶盏进行比较,从二者的造型、工艺、装饰等角度找出两者的异同,分析黑釉瓷在宋代独特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4.
《斗茶图》     
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曾画过一幅《斗茶图》,这幅画不仅是中国绘画史上的杰作,也是中国饮茶史上的珍贵史料,对说明古代斗茶风俗有重要价值。《斗茶图》共绘四位人物,皆男性,每人身边都放置着几副茶担子,盛有茶具、茶炉。其中一位脚穿草鞋,坦胸露臂,手捧茶碗,正在夸耀自己茶品的优异,左侧一位男子,卷着衣袖,正提壶持碗,往茶碗中注入茶汤,对面两个人正聚精会神,听其讲述,自己也耀耀欲试,似乎在发表自己的斗茶意愿。唐代陆羽《茶经》讲究茶汤香和味,鉴别方法不是“干看”,而是“湿看”,即通过泡茶加以识别,“嚼味嗅香,非别也。”特别是从宋代开始,兴起一种“斗茶”风俗。宋代诗人范仲淹的《斗茶  相似文献   

5.
武夷斗茶源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斗茶创始于以产贡茶闻名的建州茶乡。建溪上游的武夷山,是历史名山。在这碧水丹山的茶乡,种植和使用茶叶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公元前1036年,濮闽族君长率兵与周武王会盟伐纣时,曾将饮用的茶叶献给周武王“以茶代酒”。最初贡茶只是作地方官吏献给皇家的一种礼品,以示尊敬之意。至于形成钦定的贡茶制度,则是从唐代开始。斗茶是当时新茶制成后,茶农评比新茶品序的一项比赛活动。斗茶要比技巧,斗输赢,富有很强的趣味性。它是武夷山区品饮茶叶的主要方式,是武夷山传统文化之葩。武夷斗茶之风,随着“斗品充官茶”,从茶乡传入朝廷,逐渐向全国传播开来,斗茶的时间也不再限于采摘新茶之时,参加者也不限于茶农,其目的也不限于评比茶品,更重视评比斗茶者点汤、击拂技艺的高低,久而久之,斗茶风靡全国,  相似文献   

6.
浅谈宋代黑釉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贾晋妍 《农业考古》2006,(3):155-157
宋代制瓷业发达,窑厂遍布大江南北,无论瓷器的产量还是质量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与茶文化的兴盛相伴随,以建窑、吉州窑产品为代表的黑釉茶盏风行一时,其多变的釉色历来为无数学者和民众魂牵梦萦.本文试就两宋时期黑釉茶盏的品种及其流行原因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7.
“……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鼎磨云外首山铜,瓶携江上中泠水,黄金碾畔绿尘飞,紫玉瓯心雪涛起,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其间品弟胡能欺,十目视而十手指,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公元989——1052年)有个朋友叫章岷,喜好斗茶。他们在一次相会中,章谈到了斗茶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8.
“铁观茶”故乡──西坪观“斗茶”邢湘臣“两虎相争,必有一伤”──成语“斗茶”,对茶品质的评论的一种方式,用现代话说,通过对茶色、香、味、形的评选,定出最优点,选出级别,推而广之,这就是“斗茶”的内涵。养在闺中人不知在“铁观音”的故乡──西坪,观“斗茶...  相似文献   

9.
一.宋代茶文化的发展宋代文化从特质上来说,是一种精致、内敛的文化。庞大的士大夫阶层就是在这种文化的氛围中,把茶文化发展到了新的高度,使"斗茶"成了上层社会盛行的一种带有文化品位的高雅行为,尤其是皇帝(如宋徽宗)爱好与王公大臣们斗茶,上行下效,蔚然成风。宋代人崇尚的斗  相似文献   

10.
纪雪娟 《农业考古》2019,(5):124-131
茶汤榜是寺院内举办茶汤会前特意拟写的邀请通知文书。本文辑佚域外汉籍所收录的宋僧撰写的茶汤榜文,考证了茶汤榜文中饮用茶与汤的种类、制作方法、疗效以及煎点、斗茶的历史记载。在宋代“儒释融摄”背景下,宋僧书写的茶汤榜文援引大量佛籍以外的典籍,并以儒学化语言阐释禅门公案,倡导儒家忠孝仁义思想,强调佛门仪轨中蕴含儒家礼乐制度,阐发了“不离文字”的重要主张,成为宋僧书写诗文化、儒学化、世俗化的标志性文体。  相似文献   

11.
“唐物天目”茶盏在日本的传播福建博物馆林蔚文所谓天目茶盏,是一个不尽准确的称呼。关于其称谓的来源,有一些不同的说法。一说宋元时期,地处浙江北部的天目山中有许多寺庙都使用一种黑色釉的茶盏,这些茶盏经在天目山的日本留学僧侣带回国内,久而久之,遂在日本称为...  相似文献   

12.
宋元黑釉茶具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茶业继往开来的一个重要阶段,上期本刊发表的《中国茶业史略》已经论及。本期发表的《宋元黑釉茶具考》,则是从出土的茶具来考察古代饮茶的历史,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尝试。宋元盛行斗茶的风尚,不但刺激茶业的发展,也对黑釉瓷的生产起促进作用。因此本文无论是对茶业史或陶瓷史的研究都有重要意义,特向本刊读者推荐。)  相似文献   

13.
斗茶源于唐兴于宋,是以评比茶叶品质与点茶技艺为媒介而形成的茶俗文化。南宋时期,来华日僧荣西所著《吃茶养生记》介绍了宋代点茶法,斗茶文化随之东传。日本镰仓时代末期至室町时代流行于新兴武士阶层的斗茶文化,已初具日本茶道的雏形,是为日本茶道的草创阶段。  相似文献   

14.
美文伴美食     
老猫 《农家科技》2014,(12):92-92
“爱知识的人扑到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到面包上。”读过书的人都知道高尔基说的这句话。文化和吃,被这个比喻拉到了一起。其实中国人不仅这么说,很早就这么做了。比如脍炙人口的“汉书下酒”的故事,说的是宋朝名士苏子美——就是在苏州盖沧浪亭的那一位,酷爱读书,这位名士住在老岳父家里,每天晚上读书,要喝一斗酒。看《汉书·张良传》看到博浪沙张良狙击秦始皇时,他拍着巴掌说:“可惜,没打中。”喝了一大杯。看到张良见刘邦时,称“此天以授陛下”,又叹口气:“这对君臣相见真够难的。”喝了一大杯。他岳父看他这么读书,笑着说:“真是每天一斗不算多啊。”  相似文献   

15.
吃茶之说     
客来敬烟,或说“不会。”于是主人就说:“香烟勿吃,请吃茶。”可是.香烟是吸的,茶是饮的,怎么说吃呢。在湖州有一种茶确实是吃的,那就是俗称“熏豆茶”的,这种茶汤内含有少量茶叶、青豆干、丁香萝卜丝干、橙皮丝和香草籽,味微咸而甘香,啜一口,立即开胃,使人巴不得一口吃光,所以享受者可能一下子连液体带个固体咀嚼进肚里,这才是真正叫做“吃茶”。当然,我国藏族等少数民族同胞的茶汤,放有果仁糊、芝麻浆等食物,也是一股脑儿吃的。  相似文献   

16.
自唐代饮茶运动蓬勃兴起以来,茶神陆羽又创造性地推出了一整套系统的专用茶具,给怡情悦志的灵魂之饮又注入了新的内涵,这套朴素自然而又经济实用的茶具的面世,给茶道文化带来了极大的震憾,以至于“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这种新生事物迅速成为上至达官贵人,下到平民百姓的至宠。但经过五代乱世初治,在宋代,陆羽茶道的基本精神并没有得到很好地继承,甚至于走上了一条畸形发展的道路,致使以淡雅为宗的中国茶具艺术的发展窜入了一条不见阳光的岔路,而这一切,都缘于宋代风靡一时的斗茶游戏。 一、斗茶游戏的成因 斗茶是一种始…  相似文献   

17.
张献庆 《农业考古》2005,(2):300-300
一日,朋友至鄙人“春雨茶叶店”小坐。见友前来自是不亦乐乎,忙沏上一杯上好的浙江武义高山有机茶热情款待。朋友细品轻闻,脸露微笑对高山天然有机茶赞不绝口,并称此茶色、香、味、形俱佳,然唯叹好茶并无好水泡,正所谓“茶性必发于水”。朋友所言之水,乃茶圣陆羽所说“山水上,江水中……”大自然中的山水溪泉,这说明水对茶的重要影响。鄙人对此并无深究,只知上海自来水之氯气甚浓,现已直逼黄浦江上游吴淞江取之。据报载,已达直接饮用水标准。但经水厂处理,仍非理想的泡茶用水。除非要有“携瓶自汲江心水,要试煎茶第一功”似的那份“活水还需活水烹”的闲情雅兴,方能泡出一杯有好水、好茶、好品味的上乘之茶。不过。茶逢知己话就多。由品茗“斗茶”话“斗水”又延伸至“斗联”。朋友说不论何水泡茶,何不“斗联”助兴。鄙人问友何以“斗”之。友说,以前曾有台湾人士在网上出一上联:“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此联顺读倒读均为同句同意,你何不借此上联以“茶意”应对。  相似文献   

18.
郭雅玲 《农业考古》2000,(2):148-150
福建产茶及饮茶已有千年以上的悠久历史,福建茶叶在中国茶叶发展史乃至世界茶叶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对茶类的产生与发展、茶叶品评活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饮茶风习源远流长。唐冯贽撰的《记事珠》称“建人谓斗茶为茗战”,说明闽人斗茶习俗始于唐。(1)宋代福建以北苑贡茶和斗茶活动闻名于世,北宋·丁谓(962-1033年)《咏茶》;北宋·范仲淹(989-1052年)《和章服从事斗茶歌》;宋·蔡襄撰(1049-1053年)《茶录》;宋·宋子安撰(1064年前后)《东溪试条录》;宋·熊蕃撰(1121-1125…  相似文献   

19.
传统文化,指的是保持在某种文化群体内绵延流传下来的文化。查阅史书,五代时“建茶”就已脱颖而出,闽龙启中年间,建安张延辉遂将“凤山茶”献于闽王而受赏。南唐时,建安首创“龙焙”,岁率六县茶农采制“北苑茶”,得享“独冠天下,非人间所可得也”之美誉,至唐末“北苑”出之为“最”。诚然,兴衰荣辱难以人们意志为转移,譬如武夷茶中的姣姣者“金佛茶”,当年曾以北苑在凤茶“斗品”的身价,参加“斗茶”,并一举夺魁,从而绵延几代而长盛不衰,不料明代一纸“罢贡建茶”的诏书,遂使其迅速从官宠地位一落千丈,只得“脱去蟒袍换袈…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上有诸多茶叶的饮用方式,茶圣陆羽将茶叶磨末,采用不同水温(即“一沸”、“二沸”、“三沸”)冲泡茶叶,并添加盐来调节口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陆羽式煎茶法。通过现代科学试验以及博物院的器具,模拟陆羽式煎茶法对顾渚紫笋茶进行冲泡制备茶汤,并以现代玻璃杯泡法的茶汤为对照,分析煎茶法茶汤的品质。结果表明 “三沸”的温度分别为75 ~ 86℃、86 ~ 94℃和94℃以上。“一沸”时加盐调和,按照每600 mL水、6 g茶的煎茶法茶汤中,投入1.2 g盐可获得协调适口的茶汤滋味,该茶汤的水浸出物含量显著高于玻璃杯泡法,但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儿茶素等呈味物质含量低于玻璃杯泡法的茶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