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对木麻黄5年生林分生物量的间伐效应的研究表明,间伐后3年单株及林分生物量的增长速率均高于未间伐林分。单株生物量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增加;林分生物量大小则表现为中度间伐>弱度间伐>强度间伐。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大,间伐后3年林分的树枝、小枝和根系生物量的分配率不断增加,而树干生物量的百分率却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3.
马尾松间伐的密度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20年生马尾松间伐密度试验林的10年观测资料,分析不同间伐保存密度对林分生长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间伐保存密度(1200,2000,2800和3400株·hm-2)对林分生长、林分结构及材种规格均有显著影响,其中林分胸径、单株材积、冠幅、冠高比随密度增大而减小,高径比、自然稀疏强度随密度增大而增大,密度对树高生长无显著影响;不同密度的林分蓄积量与出材量随林龄增长而差异变小;随着密度增大,小径阶株数率及小径材出材量所占的比例增大,而大径阶株数率与大径材出材量减少。综合效益核算、材种出材量及马尾松人工林生长规律,马尾松人工林进入中龄林期后培育纤维材与中小径材保存密度控制在B~D(约2000~3400株·hm-2)并在15~17年生时采伐效益较好,培育大、中径材林分保存在A~B(约1200~2000株·hm-2)间的密度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4.
马尾松造林密度效应研究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5  
用造林密度试验林的 11a逐年观测资料 ,分析了造林密度对生长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结果表明 :A、B、C、D(16 6 7、3333、5 0 0 0、6 6 6 7株·hm- 2 ) 4种不同造林密度对林分生长、林分结构及出材量均有显著影响 ,其中林分胸径、单株材积 ,冠幅、冠高比随密度增大而减小 ,蓄积、高径比、自然稀疏强度随密度增大而增大 ,初始间伐期随密度增大而提前 ,造林密度对树高生长无显著影响 ;随着密度增大 ,林分总出材量、小径阶株数百分比及小径材出材量所占的比例增大 ,11年生林分C、D密度总出材量比A密度分别高 34 0 %、4 3 0 % ;经出材量、生产成本与产值核算 ,培育短周期工业用材林宜采用B~C间的密度 (3333~ 5 0 0 0株·hm- 2 ) ,培育大、中径材宜采用A~B(16 6 7~ 3333株·hm- 2 )间的密度。  相似文献   

5.
6.
根据黔东南马尾松林分的调查资料,在分析林分密度与其它因子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与密度相关各项生长的回归模型。用于预测在现实经营水平下,既保证速生标准,又满足纸浆用材需要的规划和营造马尾松纸浆林的初植密度。  相似文献   

7.
利用16-21年生马尾松近熟林间伐密度试验林的观测资料,探讨了不同间伐强度对林分生长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间伐保存密度(450、600、750、900、1 036株/hm2)对林分生长、林分结构及材种规格均有显著影响。其中林分胸径、单株材积、冠幅随密度增大而减小,密度对树高生长无显著影响;不同间伐密度的林分蓄积量与出材量随着时间推移差异变小;间伐有利于提高大径级林木株数比率从而提高材种规格与效益。根据21年生马尾松人工林生长规律与效益评价,16-21年生近熟林间伐密度保存在600-900株/hm2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8.
利用马尾松标准地数据,对包括林分密度效应倒数模型在内的常用的三种表达方式进行拟合对比和分析论证,为选择合适的马尾松林分密度效应模型、进行合理的密度控制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哑变量的方式引入起源属性参数建立林分密度效应模型,既兼容了人工林和天然林林分密度效应的共性,又体现了差异性,且精度优于不分起源的林分密度效应模型,在林业生产上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以河南省薄山林场马尾松林分为研究对象,设计了4种不同的林分保留密度,每种密度林分设计3块样地。研究分析了不同间伐保留密度对马尾松林分平均胸径、林分平均高度、平均单株材积及林分蓄积量的影响,并用方差分析做显著性比较。研究结果及方差分析表明:间伐能促进林分生长,随着间伐保留密度的减小,林分胸径、单株材积增大显著;间伐能促进林分平均高、林分蓄积量增加,但影响并不显著;马尾松中龄林适合的保留密度为1750株/hm2。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马尾松林分生物量与林分蓄积量、林分平均胸径、平均高、林分密度的相关关系,揭示了马尾松林分生物量的密度效应,提出了马尾松水保林的最适经营密度.  相似文献   

11.
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马尾松成熟林分50个小班为调查样本,调查胸径、树高、单位蓄积量及密度等测树因子,并运用回归分析法进行测树因子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林分蓄积量与密度、胸径、树高之间存在显著线性关系,其相关性数学模型可用三元线性回归方程表示。在各项因子中,密度是影响林分蓄积量的主导因素。相关性变化趋势分析表明,在兼顾林分产量和林木径级的情况下,合理保留密度为105株。  相似文献   

12.
运用随机抽样法抽取马尾松成熟林分50个小班,调查胸径、树高、单位蓄积量及密度等测树因子,运用回归分析法进行测树因子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林分蓄积量对于密度、胸径、树高之间存在显著线性关系,其相关性数学模型可用三元线性回归方程y=b0+b1x1+b2x2+b3x3表示,其中,密度是影响林分蓄积量的主导因素。相关性变化趋势分析表明,在兼顾林分产量和林木径级的情况下,合理保留密度每667 m2为105株。  相似文献   

13.
马尾松种群生物量及其密度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尾松种群生物量及密度效应研究结果显示,马尾松生物量随生长阶段不同,各组分分配比例存在差异,但主要集中在干材部位。随种群密度增加,生物量呈逻辑斯蒂曲线递减。  相似文献   

14.
5年生马尾松造纸工艺林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平均树高受造林密度的影响较小,在一定密度范围内平均胸径随造林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单位面积的材积、生物量随造林密度的增大而增大;综合林分生长、生物量结构和经济效益等因素,马尾松造纸工艺林造林密度3333株/hm2较为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15.
马尾松纸浆材林优化栽培密度经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马尾松人工林生长收获模型系统,在数百个技术上可行的马尾松纸浆材林栽培模式中,以NPV和IRR最大为主要目标进行选优,并用边际分析法选出14、16、18指数级经济上最优的初植密度,最后用边际分析法确定最优初植密度的最优主伐年龄.结果表明相对于建筑材林而言,马尾松纸浆材林要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应适当密植,主伐年龄应相应提前;每公顷最优初值密度为4000~5000株,最优主伐年龄为15~17a.  相似文献   

16.
发展高产脂马尾松原料林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阐述国内外脂松香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马尾松高产脂的研究状况,对建立和发展高产脂马尾松原料林以保障脂松香的稳定、高产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为生产纤维板提供原料的特用马尾松林,可按高密度方式经营。初植密度可达每亩1000—1200株,11年生及17—18年生时可分别保留每亩900株及450—600株左右。轮伐期则以25年为宜;急于利用亦不应少于10—15年。  相似文献   

18.
对广西苍梧县国有天洪岭林场35年生的7种密度的马尾松林分进行采脂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密度林分单位面积产脂量差异显著,低密度时,林分单位面积产脂量随着密度增大而增加,达到一定密度后,产脂量又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年平均单株产脂量则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在松脂主产区,进入成熟期的马尾松林分保留600~700株.hm-2的密度,产脂量高且经营效益好。  相似文献   

19.
马尾松造林密度与林分生长效应试验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采用1.4 m×1.4 m、1.1 m×1.2 m、1 m×1 m、0.5 m×1.0 m等4种株行距进行马尾松短周期工业原料林造林试验,通过7 a的定位观测表明,1.1 m×1.2 m的造林株行距是定向培育马尾松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的较适合密度。  相似文献   

20.
对马尾松天然林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物 产量及养分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5年生林分,密度为3210株/公顷时,其生产产量较高;25年生林分生物生产力最高,为9.07吨/公顷.年;针叶中N、P、K、Mg元素含量,当年叶均高于老年叶,而Ca低于老龄叶;随着林分年龄的增加,凋落物的分解速度有加快的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