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RNG(重整化群) 两方程紊流模型和简化的多相流Mixture(混合)模型,对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内水沙两相三维弱旋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根据计算结果,详细比较和分析了加沙前后装置内径向、轴向以及切向速度分布特征,及其对“装置”内泥沙运动和水沙分离效率的影响。从水沙两相流场特性出发,初步探讨了“装置”有效分离水沙并获得清水的机理,为设计优化装置结构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采用RNG(重整化群)两方程紊流模型和简化的多相流Mixture(混合)模型,对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内水沙两相三维弱旋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根据计算结果,详细比较和分析了加沙前后装置内径向、轴向以及切向速度分布特征,及其对“装置”内泥沙运动和水沙分离效率的影响。从水沙两相流场特性出发,初步探讨了“装置”有效分离水沙并获得清水的机理,为设计优化装置结构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自清洗网式过滤器水力性能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清水试验和浑水试验对自清洗网式过滤器的水力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清水试验主要研究过滤器的局部水头损失随不同进口流量(0~230 m3/h)的变化情况.浑水试验分别对过滤器的过滤状态和排污状态进行研究:过滤状态主要研究在最大进水流量(230 m3/h)下改变不同进水含沙量时的局部水头损失变化,以及在保持相同进水含沙量(019 g/L)下改变不同进水流量时的局部水头损失变化;排污状态重点研究在不同预设压差值下最佳排污时间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对于清水过滤,进水口流量值在0~140 m3/h变化时,对应的过滤器初始局部水头损失变化缓慢;当流量在140~230 m3/h时,局部水头损失增加较快,并拟合出水头损失经验公式.对于浑水过滤,改变不同进水含沙量值,局部水头损失均在6~7 m出现拐点,之后迅速增大,确定其预设排污压差值为007 MPa;排污过程中,当排污时间达到20 s时,排污管出水含沙量趋于稳定,排污效果较好,确定其最佳排污时间段为20~30 s.  相似文献   

4.
泵前微压网式过滤器作为一种新型的灌溉过滤装置,具有结构简单、适配性高以及能耗低等优点。为了探究泵前微压网式过滤器内部流场的运行状态,采用了物理模型试验、数值计算及理论分析的方法,从微观角度对清水条件下泵前微压网式过滤器在不同流量(5、8、11、14、17 m3/h)的水力性能和水流运动状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标准k-ε模型可作为模拟泵前微压网式过滤器清水流场的湍流模型;滤网内部流速分布不均匀,随流量呈现不同形态的“火烛”形态,出水口对过滤器内部影响范围随流量增加而增大;过滤器内部同时出现高压区和负压区,滤网底部为水头损失主要发生位置。研究成果可为泵前过滤设备的浑水数值模拟和结构优化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滴灌系统网式和叠片式过滤器水力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滴灌系统过滤器的性能直接影响系统正常运行及使用寿命,以网式和叠片式过滤器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不同流量下清水和3种质量浓度浑水工况下,不同目数的2种过滤器水头损失和过滤性能试验,分析了过滤器水力性能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清水条件下,过滤器的局部水头损失hj与流量Q成正比,随着系统过流量的增加而增加;相同流量下,高目数过滤器产生的水头损失大于低目数;浑水条件下,过滤器的水头损失与系统过流量、含沙量有关。随流量、含沙量的增大,过滤器初始水头损失增大,过滤周期变短。相同条件下,叠片式过滤器的水头损失明显大于网式过滤器,除沙率高于网式过滤器,即网式过滤器水力性能优于叠网式片过滤器,叠片过滤器的过滤效果优于网式过滤器。  相似文献   

6.
工质为浑水时水泵与水轮机的空化与空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常近时 《排灌机械》2010,28(2):93-97
对工质为浑水时水泵与水轮机的空化与空蚀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泥沙表面缝隙中寄存有许多气核,当压力降低时气核膨胀形成气泡,进而脱离沙粒表面发生空化;当沙质、水温一定时,浑水的空化压力特性完全由站址所在地的海拔高度、泥沙质量浓度、泥沙粒径等3个要素决定;在前两个因素一定的情况下,泥沙颗粒越小,即泥沙越细时,初生空化压力与临界空化压力越高.浑水时气核数量远多于清水;浑水发生空化时,气泡溃灭引发的夹沙射流强度大于清水射流,由于这两个因素致使在含沙水流工作的水泵与水轮机,在相同的装置条件下,空蚀破坏较清水时强烈.目前,空化流场计算和空化数计算都存在着把空化压力取做海拔高度为零时清水的汽化压力的错误,使计算结果严重失实.  相似文献   

7.
加压注水管的孔口压力和流量分布是该装置的主要水力特性,探究这一问题对注水灌溉设备的优化和大田管理及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实现在不同注水工况注水管内部高雷诺数条件下孔口水力特性的数值模拟,本文采用标准k-ε模型,在不同进口流速和压力条件下,对加压注水管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得到了流场的速度等值线图、速度矢量图和压强等值线图。结合加压注水管物理模型及注水管孔口速度大小与方向的成因、孔口压力的数值变化进行分析,获得了不同进口流速及压力条件下的加压注水灌溉的孔口流量均匀系数、水流流速值、压强值及水流场对外部介质的影响,为加压注水灌溉设备的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标准k-ε模型结合注水管内部及孔口水流流场,可以有效模拟高雷诺数下紊流的水力特性;当注水管的进口流速为0.82m·s-1,进口压力为0.06MPa时,得到较为适宜的孔口流量均匀系数为0.919,孔口平均压强为0.071Pa,孔口1、孔口2和孔口3的水流流速分别为0.283m·s-1、0.268m·s-1、0.329m·s-1,其水力性能较为优良。  相似文献   

8.
圆中环沉沙排沙过滤池是一种新型的浑水沉沙、排沙、过滤装置,为水沙分离提供了另一种新的思路。通过新疆呼图壁城镇工业供水工程圆中环沉沙排沙过滤池的局部断面数值模拟试验,初步了解了其下部沉沙池流场分布情况。入水口区域附近存在顺时针方向的漩涡区,且能量较大,对局部范围处的流态影响较大。出水口处即过滤槽进水口处流速较大,符合实际规律。充分验证了在选取过滤料粒径范围时,考虑大粒径压重的必要性。通过FLUENT计算得到了沉沙池内的清水流速矢量图和流速等值线图等水力参数。进一步说明了沉沙池数值模拟的可行性,对类似的工程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不同鳃片间距下的分离鳃内部流场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鳃片间距对分离鳃的速度场及泥沙分布特性的影响,采用Fluent软件中的层流模型和欧拉模型,运用Phase Coupled SIMPLE(PC-SIMPLE)算法,对不同鳃片间距下分离鳃的水沙两相流流场进行了静水沉降的三维数值模拟。根据数值计算结果,对速度场和含沙量分布特性进行了对比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鳃片间距下,分离鳃内部的速度场分布规律有所不同,鳃片间距越大,速度流场受到来自泥沙通道中的泥沙流与清水通道中的清水流影响就越大;鳃片间距越小,分离鳃的沉淀效果越好。以泥沙平均速度和清水平均速度作为考核指标,同时考虑分离鳃内部的流场特性、水沙分离效果与制作分离鳃的成本,则最佳鳃片间距为5 cm。  相似文献   

10.
压力水头对微润灌溉土壤水分运移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微润灌溉湿润体特性,采用黏性土壤和3个水头(1.5,2.0,2.5 m)进行试验,分析微润管的入渗速率、累计入渗量、湿润体体积及湿润体含水率分布特征,同时探讨了含沙量为1.0 g/L的水质在3种水头压力下的堵塞问题.研究表明:土壤累积入渗量与压力水头呈正相关,与时间呈负相关;粒径为0.061~0.100 mm的浑水试验中,试验初期3个不同水头下的流量相差较小,24 h后流量相差逐渐增大,压力水头增大对微润带的堵塞情况有改善作用;微润灌溉湿润体形状近似圆柱状,湿润锋行进半径与压力水头呈正相关,建立了压力水头与湿润体体积的预测模型;不同压力水头下各方向的湿润锋扩散指数都约为0.42;湿润体体内含水率呈同心圆分布,随半径增大而减小,靠近微润管壁2 mm处含水率最大,土壤水分移动主要动力为压力水头和土壤势能之差.研究结果可为微润灌溉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什么我国水资源管理体制从秦汉至元朝期间一直沿革着"国家统一管理"?而从明清以后一直沿革了"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现今又为什么提出"流域管理和行政区域相结合"的管理模式?该文通过一个动态博弈模型对上述问题予以回答,认为:水资源"国家管理"是基于国家收益最大化的制度均衡;"分级管理"是基于地方政府权益相对独立条件下的制度均衡;"流域管理"是基于流域内各地方政府博弈陷入"囚徒困境"时的制度均衡.在此基础上,就我国水资源流域管理,从原则、目标、内容、手段、组织等方面进行了前瞻性思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积极推广参与式“三位一体”农村供水模式,通过介绍其内涵、产生、发展,并根据国际农村供水工程的建设与管理经验,提出了我国参与式“三位一体”农村供水模式的实施过程:项目申请;组建实施小组;基线调查;制定实施方案;施工、验收与移交;运行维护管理和后评估。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重要问题。党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情绪,代表群众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解决好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解决好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问题,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就坚如磐石。  相似文献   

14.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及确定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实现"三条红线"控制目标的具体量化,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在分析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内涵的基础上,遵循核心性、代表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和可比性等原则,从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方面构建"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体系,并详细阐述每类指标的确定方法,最后将其应用到新密市。  相似文献   

15.
水利工程管理向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迈进,首先要从粗放的定性管理上升到科学的定量管理,对管理工作进行量化评价。《综合利用水利工程经营管理考核指标》(以下简称《考核指标》)的颁布实施对此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使水利工程管理向科学化管理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坚实支撑的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已实施一年多.从项目规划设计、建设实施和运行管护等方面剖析了“节水增粮行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今后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供政府、厂商、设计部门和用户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供水量与施肥量对核桃的生长与品质的影响,以新新2号核桃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供水量8 955m3/hm2(1)、6 716m3/hm2(2)、11 194m3/hm2(3)3个水平;施肥量1 562.99kg/hm2(Ⅰ)、1 249.97kg/hm2(Ⅱ)、1 876.01kg/hm2(Ⅲ)3个水平,共9个处理组合,测定新新2号核桃的品质变化。研究表明:供水量、施肥量、施肥量和供水量的相互作用对核桃品质均有影响,在供水量为8 955 m3/hm2、施肥量1 562.99kg/hm2,核桃的出仁率最高;在供水量为11 194m3/hm2、施肥量1 876.01kg/hm2,核桃中蛋白质含量最高,单宁含量最少;在供水量为6 716m3/hm2、施肥量1 249.97kg/hm2,核桃中还原糖、脂肪含量最高;核桃品质的各指标受供水量和施肥量的影响不同,适当减少供水量、施肥量可以提高果实的品质及经济效益。综合考虑供水量与施肥量两个因素对核桃品质的影响,以供水量为6 716m3/hm2、施肥量1 249.97kg/hm2为最佳搭配处理组。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单座水库与单座补水泵站水资源优化调度的非线性数学模型,模型以年内各时段的缺(弃)水量的平方最小为目标函数,各时段水库供水量和泵站引提水量为决策变量,各时段水库库容为状态变量,以年调节水库可供水量、泵站年引提水总量、水库与补水泵站的联合运行准则(泵站闲时补库、忙时供水)等为约束条件,并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江苏境内"骆马湖-皂河站"为实例,采用动态规划逐次逼近法进行求解。结果表明,相同供水保证率时,50%、75%、95%来水频率下泵站补水量、缺水量、弃水量比常规调度均有减少。  相似文献   

19.
蓄水控灌模式对水稻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蓄水控灌模式主要是基于水稻对旱、涝的双重适应性,通过降低灌溉控制下限,同时抬高稻田的雨后拦蓄深度和延长降雨在稻田的滞蓄时间来提高雨水资源利用效率的一种灌溉模式。以杂交水稻"K优818"为试验材料,采用小区试验进行了3年试验观测,研究了水稻蓄水控灌模式对降雨利用效率、灌排水量、灌排次数、籽粒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并与常规淹水灌溉和控制灌溉试验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蓄水控灌模式可减少灌排次数和灌排水量,雨水利用效率和水分生产效率明显提高,而产量并未降低。但蓄水深度过大,水稻有小幅减产。上述结果表明水稻蓄水控灌是一种节水、高效、省工的灌溉模式,适于南方多雨地区使用。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机械工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目前已具备了较好的基础,整体规模实力比较雄厚.“十五”末,全省机械工业国有及非国有限额以上企业5391个,2005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131.17亿元,完成增加值1403.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6.65%和35.75%.全年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833.17亿元,实现利税461.48亿元,其中利润289.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6.41%、49.16%和48.09%.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同行业位次前移,在全国全省的优势地位进一步提升,成绩斐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