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为了探明不同施药时期、次数以及施药间隔期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于2015年对小麦赤霉病进行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最佳时期在小麦扬花初期,且用药3次的防治效果最好,施药间隔期以5~7 d为宜。  相似文献   

2.
为全面提高小麦、油菜病害预测预报水平,指导小麦、油菜病害防控,2009年2—5月、2010年2—5月对城固县中部平坝区、南部浅山区小麦、油菜主要病害进行调查,南部浅山区、中部平坝区每年每乡镇每作物每期分别调查5块、10块田(地),每块田(地)面积0.03~0.20 ha,对小麦条锈病、小麦赤霉病、小麦纹枯病和油菜菌核病等病害进行后期调查(5月上中旬)。年度间病害防治次数、防治面积占比相似,就某一病害来说,已防田块后期平均发病程度、未防田块后期最高发病程度均与未防田块后期平均发病程度成正相关,因此小麦、油菜后期调查意义重大。对小麦条锈病还要开展早中期调查(2—4月)。调查结果表明:南部浅山区、中部平坝区的小麦、油菜主要病害发病程度和发生特点不同,小麦条锈病有些年度浅山区重,而有些年度平坝区重,小麦赤霉病、油菜菌核病等病害浅山区重,小麦纹枯病区域间差异不大,低湿田病害较重,只有抓住这些特点,才能有效预测防控。  相似文献   

3.
利用甘肃甘谷县和四川盐亭县当地各4个对条锈病具不同抗性的小麦品种,按照抗感品种不同比例混(间)种研究各种植方式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作用和对小麦的增产效果,并以REM比较各混(间)种种植方式的效果。结果表明,混(间)种对本地菌源引起的病害有明显效果,混种对病害的减轻程度为29.6%~81.9%,对外来菌源引起的病害效果较差;混(间)种对于小麦的增产作用也表现不一,28个混间种处理中,仅8个处理(占28.6%)有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4.
几种杀菌剂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110g/hm2、12.5%腈菌唑乳油110g/hm2、10%氯啶菌酯乳油45g/hm2、25%丙环唑乳油180g/hm2对小麦纹枯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分别为79.5%、76.3%、65.8%和63.9%,显著优于常用药剂20%井冈霉素水溶性粉剂180g/hm2的防效52.9%,可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施肥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
小麦纹枯病产量损失估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小麦纹枯病病情指数与产量损失率及千粒重的关系。结果表明,产量损失率随着病情指数的增加而增大;千粒重随着病情指数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并在此基础上组建了病情指数与产量损失率的关系模型,病情指数与千粒重的关系模型。  相似文献   

7.
小麦条锈病属气传病害,如果防治不力,减产至少在20%~30%以上,严重田块甚至颗粒无收.小麦条锈病是毕节市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由于多数品种种植时间长,品种抗性退化,小麦条锈病发生危害较重.为了筛选小麦条锈病抗性品种,特进行小麦条锈病品种抗性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8.
25%戊唑醇水乳剂防治小麦条锈病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间药效试验表明25%戊唑醇水乳剂对小麦条锈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用量25~33mL/667m2,防治效果达83%以上。  相似文献   

9.
经调查鉴定表明,危害河南虞城县小麦的小麦纹枯病菌为禾谷丝核菌。该病发生与小麦品种、播种期、肥水管理和气象因素有关。在田间自然条件下未发现免疫品种,但品种间抗性有差异,较抗病的有郑州891、内乡182和西安8号,感病品种有温麦4号、豫西832和宝丰7228等。麦田施氮肥过多,易造成小麦徒长,加重病害发生。春季药剂防治试验表明,10%井岗霉素用药量150g/667m,药后65d防效达81.5%。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小麦纹枯病发生规律与病害消长因素分析   总被引:29,自引:5,他引:29  
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纹枯病田间发生规律大体有冬前发生期、越冬稳定期、返青上升期、拔节盛发期和抽穗后枯白穗显症期五个阶段。小麦越冬前和早春拔节期有2个发病高峰,小麦根围土中病原菌群体数量消长也出现相应的2个高峰,病菌数量高峰较小麦发病高峰约提前20—25天。秋冬降雨量的多少是影响冬前病害发生的主导因子,影响春季病害发生程度的重要气象因素是温度。相关性测定表明,温度与病害发生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因地制宜适期精量播种、平衡施肥和冬前防除麦田杂草等栽培技术,均能有效地控制和减轻小麦纹枯病的发生与为害。  相似文献   

11.
烯唑醇对小麦主要病害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烯唑醇对小麦病害的防治效果 ,通过在全国小麦主产区各省小区试验 ,表明烯唑醇对小麦病害具有广谱、高效、长效的特点 ,对白粉病、纹枯病、叶锈病和叶枯病等主要病害的防治效果好于三唑酮。在春季用药 1次 ,一般情况下 ,可控制全季病害的流行 ,应用前景广阔。春季利用 1 2 .5%禾果利WP喷雾防治小麦病害 ,用量可掌握在 2 2 5~ 3 0 0g/hm2 。  相似文献   

12.
雀麦(Bromus japonicus)是一种越冬性一年生杂草,是我国北方冬小麦田发生最严重的禾本科杂草之一,对小麦造成严重减产。为明确雀麦在我国冬小麦田的田间发生动态规律,于2013-2015年在山东省泰安市雀麦发生严重的冬小麦田进行相关试验。采用固定样方和随机样方取样的方法,研究冬小麦田雀麦的出苗规律及其在田间的消长动态,同时研究不同密度雀麦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播种后7~30 d为雀麦的出苗高峰期,至12月上旬出苗量占总出苗总量的85.3%。11月中旬,雀麦开始分蘖,平均分蘖数为4.8个/株,比小麦多1.3个/株。3月下旬雀麦生长速度加快,4月下旬平均株高超过小麦,5月中下旬平均株高达到115.0 cm,高出同期小麦24.1 cm。5月中旬,雀麦与小麦单株平均鲜重趋于稳定,分别为17.24、37.72 g。雀麦与小麦在株高、鲜重等方面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与外界温度的变化密切相关。当雀麦密度为5株/m^2时,小麦产量损失率达5.35%,表明少数雀麦即可对小麦产量造成显著减产;随着雀麦密度的增加,小麦产量快速下降,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小麦的有效穗密度上,对小麦的千粒质量与穗粒数则影响较小。当雀麦密度为640株/m^2时,小麦产量损失率为36.81%,小麦穗密度减少35.69%。  相似文献   

13.
在马铃薯齐苗期和旺盛生长期用68.75%银发利悬浮剂800倍液喷雾一次;在马铃薯开花前和开花盛期用50%氟啶胺悬浮剂2000倍液喷雾一次,对马铃薯晚疫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施药后,防治区马铃薯比对照区增产40%,病株率和病叶率降低。  相似文献   

14.
20%多效唑·甲哌Wong微乳剂防止小麦倒伏和增产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冬小麦二棱期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20%多效唑·甲哌鎓微乳剂375 mL/hm2,可以显著抑制茎秆基部节间伸长,增加各节间充实度,其中赤霉素(Gas)和生长素(IAA)降低,可显著增强小麦抗倒伏能力和降低田间倒伏率.处理还协调了穗数、穗粒数和粒重的关系,增产幅度6.2%~28.6%.增产原因可能在于促进籽粒灌浆强,增加籽粒中内源Gas、IAA、细胞分裂素(CTKs)的水平,增强了籽粒库活性,同时促进茎叶中干物质向籽粒运转.  相似文献   

15.
20%多效唑·甲哌 FEE7 微乳剂防止小麦倒伏和增产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小麦二棱期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20%多效唑·甲哌鎓微乳剂375 mL/hm2,可以显著抑制茎秆基部节间伸长,增加各节间充实度,其中赤霉素(Gas)和生长素(IAA)降低,可显著增强小麦抗倒伏能力和降低田间倒伏率.处理还协调了穗数、穗粒数和粒重的关系,增产幅度6.2%~28.6%.增产原因可能在于促进籽粒灌浆强,增加籽粒中内源Gas、IAA、细胞分裂素(CTKs)的水平,增强了籽粒库活性,同时促进茎叶中干物质向籽粒运转.  相似文献   

16.
旱地分期施用氮肥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采用田间小区结合盆栽试验,对旱地氮肥不同分配方式与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氮肥分期施用比一次作底肥施用不仅能增加小麦产量,而且能改善其籽粒品质,孕穗期和扬花期追施氮肥,能提高小麦蛋白质、面筋含量和沉淀值。,它们分别从15.0%,28.21%和31.97mL;而产量最高是氮肥播种前作底肥和拔节期追施2次施用的处理。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明确药剂拌种的效果以及拌种剂对小麦初期生长发育的影响,本研究开展了不同拌种剂的室内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高浓度药剂拌种对小麦发芽、生长有抑制作用。在病害发生前期,药剂拌种对病害的发生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其中,闪避(有效成分:苯醚甲环唑)+顺捕(有效成分:噻虫嗪)、立克秀(有效成分:戊唑醇)+金龟子绿僵菌、科微康(有效成分:多粘芽孢杆菌)+顺捕拌种对小麦条锈病的控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在种植小麦赤霉病高感品种襄麦1321的田间进行施药试验。调查5种药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氰烯菌酯悬浮剂、25%咪鲜胺乳油、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3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分别喷施1~4次处理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施药24h内降雨对氰烯菌酯的防效影响最大;咪鲜胺防效相对较差,不同施用次数的病指防效为42.51%~64.55%;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和氰烯菌酯施用3~4次的处理防效较高,病指防效均达70%以上;福美双的防效随施用次数增多而提高,施用4次的处理防效也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19.
品种株高是主因,气象因素,大风大雨是次因,化控、药剂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等措施可以预防和补救倒伏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20.
不同药剂及施药次数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筛选高效药剂,明确不同药剂及不同施药次数对小麦赤霉病的预防效果,特进行了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结果 表明,25%氰烯菌酯悬浮剂、40%戊唑·咪鲜胺悬浮剂、35%戊唑·福美双悬浮剂、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对小麦赤霉病均有一定的效果,以氰烯菌酯防效最佳;防治小麦赤霉病建议选用氰烯菌酯、戊唑·咪鲜胺等药剂,从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