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提高松材线虫病疫木除害效率,并提高林间天敌花绒寄甲种群数量,采用"疫木隔离+释放花绒寄甲+种植茯苓"的方法,开展了疫木生物除害及控制松材线虫病的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铁丝网罩就地隔离疫木、人工释放花绒寄甲、利用疫木种植茯苓3种措施组合处理松材线虫病疫木,对松褐天牛传播松材线虫病可起到明显的阻断作用,降低了松材线虫对健康松树的致死率。"疫木隔离+释放花绒寄甲+种植茯苓"处理的病死木减退率达93.05%、防效达85.34%,为各处理中最优;其次是"疫木隔离+释放花绒寄甲"处理,病死木减退率为92.91%,防效为85.07%,与前一处理的防效无显著差异;"疫木隔离+种植茯苓"处理的病死木减退率为88.62%,防效为76.03%,显著低于前两处理的防效。"疫木隔离+释放花绒寄甲"措施中的疫木未能充分利用;"疫木隔离+种植茯苓"措施虽然提高了疫木无害化利用价值,但未能增加林间花绒寄甲种群数量。综合考量,疫木就地隔离后,在松褐天牛预蛹和蛹期释放花绒寄甲,待花绒寄甲羽化为成虫离开疫木后,在疫木木段接菌种植茯苓是利用生物技术对松材线虫病疫木进行无害处理的优良方法,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松材线虫病控制策略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省松材线虫病控制策略研究和实践涉及防治策略、管理技术、法规和制度等内容。制订了8项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安徽省地方标准,预防除治并举,坚持分类指导、分区施策的基本治理策略,采取了疫情监测、疫情封锁、疫情扑灭、疫木管理等管理措施,确定了不同类型区的控制对策及治理模式,建立了基于GIS的松材线虫病管理系统,基本形成了一个依法防治松材线虫病的法规制度体系,保障了各项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的落实,使安徽省松材线虫病控制效果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3.
深绿木霉T2菌株对百合疫霉拮抗作用及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对峙培养、抗生物质测定、对扣培养、圆盘滤膜法、酶活性测定等方法,研究了深绿木霉对百合疫霉病菌的拮抗作用及机制。结果表明,深绿木霉T2菌株具有较强的营养竞争与重寄生作用;并发现其有抗生物质和溶菌酶类产生,对峙培养60 h时,深绿木霉生长速率是百合疫霉的3.68倍,能够与其竞争营养,抑制了百合疫霉的生长与扩展,深绿木霉寄生在百合疫霉菌丝上生长,导致百合疫霉菌丝降解;其代谢产物能够抑制百合疫霉的生长,48 h时难挥发性和易挥发性代谢产物对百合疫霉的抑菌率分别为85.07%和79.10%;深绿木霉T2菌株的发酵液有较高的β 1,3 葡聚糖酶活性,并在第5天达到峰值,为18.54U;深绿木霉发酵液对百合疫霉菌丝有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4.
木霉对5种病原菌抑菌活性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滤纸片法对云南地区分离并鉴定到的15株木霉进行2株病原细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3株植物病原真菌(小麦全蚀、番茄早疫、稻疫)抗菌活性筛选。获得可抑制5种病原菌(广谱)的木霉7株。抑菌圈直径范围在0.7~2.8 cm。其中哈茨木霉8917提取物对3株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最强,哈茨木霉10176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最强,哈茨木霉10174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最强。同时,将15株供试木霉与3株病原真菌进行对峙培养,结果显示:对番茄早疫菌抑制率最高的是新康氏木霉8722和深绿木霉8956,对小麦全蚀菌抑制率最高的是新康氏木霉8722和康氏木霉8701,深绿木霉8686对稻疫菌的抑制率最高。哈茨木霉在滤纸片法活性筛选中相对其他木霉抑菌活性较好,但在对峙培养活性筛选中其抑菌活性最弱。  相似文献   

5.
木霉对烟草黑胫病菌的拮抗机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平板对峙法、水解酶平板活性测定、圆孔滤液法与游动孢子萌发检测、挥发性抑菌物检测等方法探讨木霉生防菌株对烟草疫霉Phytophthora nicotianae Brada de Hann的拮抗作用机制。结果表明,TR13、TR14、TR17对烟草疫霉有竞争、重寄生和抗生作用,但不同木霉菌株对烟草疫霉的拮抗作用有所不同,TR13、TR14的竞争作用较强;水解酶平板活性测定表明,3个木霉菌株均产生β-1,3-葡聚糖酶、纤维素酶,两种酶均参与烟草疫霉细胞壁的消解,以TR13与TR14酶的活性较高;3个菌株均产生非挥发性抗生素抑制烟草疫霉菌孢子萌发,但对疫霉菌菌丝的生长影响不大;TR13、TR14几乎不产生挥发性抗生素,TR17则产生挥发性抗生素,明显抑制疫霉菌生长。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天敌昆虫寄生松褐天牛以此控制松材线虫病的效果,本研究采用松褐天牛疫木就地隔离,同时加上人工助放管氏肿腿蜂的方法,开展了控制松材线虫病的试验。结果表明:管氏肿腿蜂对松褐天牛低龄幼虫的致死率最高达68.50%,对中老龄幼虫的致死率为44.58%。3月和4月释放,松褐天牛死亡率分别为57.11%和65.64%,而5月份释放幼虫死亡率只有14.57%。将疫木劈为4开的情况下时,天牛死亡率最高,达71.33%。单边放蜂,松褐天牛的死亡率最高达67.18%。铁丝网、渔网和聚丙烯布隔离疫木对松材线虫病的发生都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其中铁丝网隔离后,健康松树死亡率下降到2.5%,渔网和聚丙烯布隔离后,松树死亡率为12%,均显著低于对照的80%。表明隔离松疫木加上施放管氏肿腿蜂能有效控制松材线虫病流行危害。  相似文献   

7.
恶性杂草银胶菊发生规律及综合除治措施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银胶菊是近年从美国传入的危险性杂草.通过对该杂草生物学特性、扩散途径、危害情况和除治药剂等的初步研究.提出了加强植物检疫及监测、物理和化学防除相结合的综合除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根据短密木霉菌31636 ITS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TB51F/51R,建立其荧光定量PCR (RT-PCR)检测体系。通过盆栽试验明确短密木霉菌31636对南瓜疫病的防治效果,并采用RT-PCR检测技术监测短密木霉菌31636与辣椒疫霉菌LJ12010805在南瓜根际土中的动态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利用该引物建立的RT-PCR检测体系线性关系良好,灵敏度为0.16 pg/μL,是普通PCR的100倍。采用拌土法接种短密木霉菌31636菌悬液10 mL育苗对南瓜疫病的防效最佳,定植后第15、30 d时防治效果分别为75.63%和46.82%。RT-PCR检测结果显示基质土中短密木霉菌31636呈减-增-减的动态变化规律,15 d时菌量最大,拷贝数为3.44×106copys/μL;于定植后第3、15 d辣椒疫霉菌LJ12010805菌量分别达到最大、最小值,拷贝数分别为2.42×106copys/μL和5.76×102copys/μL。而对照的辣椒疫霉菌LJ12010805菌量持续增加,监测的第30 d拷贝数最大,为8.42×107copys/μL。  相似文献   

9.
木霉菌和腐霉菌对棉铃疫菌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玻璃纸对峙法观察到4种木霉(S-327,BT-12,BT-95,T-594)和寡雄腐霉(P.O.)对棉铃疫霉的营养生长均有一定抑制作用,但没有看到明显的抑菌圈。生物测定试验表明,拮抗菌不仅对棉铃疫霉有直接作用,而且还可以保护棉铃不受疫菌侵染。在5种拮抗菌中,P.O.和BT-12可能是防治棉铃疫病比较有潜力的生防菌。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从松材线虫病疫木的不同高度进行取样和分离,通过传统病原形态学方法进行检测和计数的技术,探讨松材线虫在松树体内的数量分布情况,从而提高松材线虫的检出率和缩短检疫时间.  相似文献   

11.
采用分光光度和盆栽方法,分别测定长枝木霉菌T115D对大豆叶片防御酶活性的影响及大豆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菌株T115D发酵液的不同处理均可诱导大豆叶片PAL、POD、PPO、SOD和CAT的活性增强,并且比单独接种疫霉菌处理的酶活持续时间长、峰值高;提前接种木霉有孢子发酵液后,第2 d再挑战接种大豆疫霉菌的处理诱导效果最好,PAL、POD、PPO和CAT 4种酶的活性在处理后第5 d达到最大值,分别是Petri培养液对照处理的2.5、6.6、4.8和3.5倍。菌株T115D发酵液不同处理均可降低大豆疫病的发生。发酵液喷雾处理中,提前1 d接有孢子发酵液,第2 d接大豆疫霉菌处理的防效最好,其防效为73.3%,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发酵液灌根处理中发酵液和疫霉菌同时灌根处理的防效最好,其防效为51.8%,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菌株T115D发酵液不同接种量对大豆疫病的防治效果,以接有孢子的发酵液15 mL最高,防效为达70.9%。  相似文献   

12.
4月12日,从进口莫桑比克宾格木检出黑双棘长蠹Sinoxylonconigerum和缝棘长蠹属Xyloperthodessp.一种;4月18日从进境缅甸丁纹木检出双棘长蠹S.anale和三胝双棘长蠹S.senegalense等。其中三胝双棘长蠹经专家鉴定确认。该两批原木均已按规定作了除害处理。南海口岸截获多种长蠹科害虫$南海出入境检验疫局@梁琼超@黄箭$南海出入境检验疫局@黄法余$南海出入境检验疫局  相似文献   

13.
雄县自七十年代以来,黄地老虎发展很快,主要为害芝麻。1976年以后,多数年份的落卵量在每平方米10粒以上,严重时达100粒以上。三龄以上幼虫常从地表把芝麻幼苗咬断,造成缺苗断垅。据观察分析:芝麻苗期每平方米有三龄以上幼虫一头,亩产减产6.33斤。 黄地老虎具有“发生严重,低龄难发现,高龄难除治,除治适期短”四个特点。必须做好预测预报,准确掌握虫情,抓住除治适期,打“突击战”,消灭在三龄入土以前。  相似文献   

14.
 1986-89年.通过病原菌分离、培养.纯化和接种试验,结合形态、生物学特性,菌体蛋白质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盘状电泳和扫描等,鉴定出了四川柑桔脚腐病的病原是疫霉属寄生疫霉、柑桔褐腐疫霉、棕榈疫霉、恶疫霉、甜瓜疫霉等.其中寄生疫霉所占比例最大.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大豆疫霉根腐病调查与病原分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6年对黑龙江省东部和中部大豆产区23个市、县的大豆苗期疫霉根腐病进行了调查、研究,应用PBNIC疫霉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大豆疫霉根腐病病原菌,从牡丹江、穆棱、林口和佳木斯豆田具疫霉根腐症状的大豆植株上分离到大豆疫霉根腐病菌,并从根腐病株上单独或与大豆疫霉菌同时分离到终极腐霉菌,研究进一步证实我国黑龙江省有大豆疫霉根腐病。调查发现,大豆疫霉根腐病和终极腐霉根腐病主要发生在土质粘重、土壤含水量高或易积水的田块。  相似文献   

16.
冬生疫霉(Phytophthora hibernalis)是我国检疫性病原菌。本研究根据冬生疫霉的ITS基因序列,设计了实时荧光PCR引物PH-F和PH-R及TaqMan-MGB探针PH-Pr,建立了冬生疫霉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可检测到冬生疫霉DNA最低浓度为50 fg/μL,而冬生疫霉的近似种、近缘种和空白对照,无荧光信号增加。因此,利用该方法可以稳定、高效的检测出冬生疫霉。  相似文献   

17.
椰心叶甲在海南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的二类危险性害虫.2002年6月,海南省首次在海口市凤翔路发现椰心叶甲危害椰树,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省林业局、海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认真贯彻执行《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椰心叶甲除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在害虫感染区组织了大规模的除治行动,在海口港、新港设立了检疫检查点,开展了全省性的虫害普查监测工作,进行了害虫生物学研究和药物筛选实验,并向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通报疫情并寻求国际合作.通过上述措施,减缓了疫情发展的速度.但是,椰心叶甲仍呈现出扩展蔓延的态势,防治形式十分严峻.现将海南省椰心叶甲的发生危害与防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郭立岐 《植物保护》1991,17(2):48-48
快杀稗(Tacet(BAS514)是除治稻田稗草的选择性除草剂。具有高效、低毒,对水稻安全等特点,1990年我们用德国巴斯夫公司生产的快杀稗50%WP,在本所试验场、唐海一农场进行了秧田除草试验。  相似文献   

19.
疫霉菌对霜脲氰抗性遗传及对霜脲氰和甲霜灵的交互抗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就疫霉菌对霜脲氰抗性的产生和遗传,以及疫霉菌对霜脲氰和甲霜灵的交互抗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苎麻疫霉容易对霜脲氰产生抗药性突变,但抗性在连续3代单游动孢子分离过程中逐渐丧失。大雄疫霉对霜脲氰不易产生抗性突变,恶疫霉、大雄疫霉和苎麻疫霉对甲霜灵和霜脲氰不存在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20.
致病疫霉有性生殖在晚疫病流行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致病疫霉有性生殖的发生、有性生殖生理、遗传变异及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概述 ,对致病疫霉有性生殖在晚疫病流行中的意义作了探讨 ,为制定致病疫霉可靠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