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兔皮肤真菌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慢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该病是对养兔业危害最严重三大疾病之一,兔场一旦感染,很难根除,往往给养殖场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本文主要从兔皮肤真菌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及防控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该病的诊断及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兔皮肤真菌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慢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该病是对养兔业危害最严重三大疾病之一,兔场一旦感染,很难根除,往往给养殖场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本文主要从兔皮肤真菌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及防控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该病的诊断及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兔瘟又名兔病毒性出血症,是由兔出血症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和毁灭性的传染病,是兔业养殖的头号"杀手"。近年来,随着养兔业的不断发展,兔瘟的发病情况也随之出现了多元化现象,呈现出早龄化、非典型性与散发性等特点。笔者通过对多年临床经验的总结,从该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及免疫防控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能够对该病进行更好的防控有所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4.
兔病毒性出血症,又称"兔瘟",是由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引起的一种主要针对于兔的毁灭性传染病,该病于1984年首次暴发于我国,并传播到世界各地,在全球呈现地方流行性。该疫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定义为B类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疫病。虽目前通过生物安全防控和预防免疫等措施该疫病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但随着新的亚型出现,这对该病的诊断与防控带来了新的风险与挑战。因此,本研究主要对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的诊断及防控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介绍,以期为兔病毒性出血症的诊断和防控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魏氏梭菌病又称魏氏梭菌性肠炎,是一种高度致病性的急性传染病。发病兔死亡率很高[1-2],常给养兔业带来很大损失。笔者对该病进行了大量调研,分析其发病机制,并制定防控措施,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1发病情况以断乳后7~10 d的仔兔患该病的较多,发病通常比较突然,前一天无明显症状,次日兔死在  相似文献   

6.
兔魏氏梭菌病是由A型或E型魏氏梭菌及其毒素引起的一种死亡率极高的家兔急性消化道传染病。以剧烈腹泻为特征,发病急、病程短,各品种日龄兔均可感染发病。一旦发病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病死率可达100%。给养兔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本文主要从兔魏氏梭菌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控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该病的诊断及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兔病毒性出血症,又称“兔瘟”,是由兔出血症病毒(RHDV)引起的兔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致死性传染病,该病具有传播迅速、发病急、病死率高等特点,一旦爆发,将会给养兔业带来毁灭性的灾害以及巨大的经济损失。这就要求养兔场户高度重视对此病的预防,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文章主要从兔病毒性出血症的特征、流行特点、临床表现、病理变化、检测方法和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以供兔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8.
魏氏梭菌病又称魏氏梭菌性肠炎,是一种高度致病急性传染病。该病的发病致死率很高,常给养兔业带来很大损失。笔者通过多种途径对该病进行了大量调研,分析其发病机制,并制定防控措施,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1发病情况  相似文献   

9.
兔球虫病是由艾美尔属的多种球虫寄生在兔体内引起的危害严重的一种寄生虫病.因寄生部位不同而分为肠球虫病、肝球虫病和混合球虫病,但以混合感染较为常见.该病多发于温暖潮湿季节,以断乳至4月龄幼兔易感、病死率高.成年兔一般为隐性感染,不表现症状而成为感染的来源.笔者根据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了一例幼兔斯氏艾美尔球虫病,通过使用有效的抗球虫药物并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取得较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正兔球虫病是养兔生产中最常见的一种体内寄生虫病,可导致2~3月龄幼兔生长发育受阻,甚至导致大批发病死亡,危害性非常严重。笔者根据多起防控体会,对兔球虫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诊断要点等方面进行概述,仅供养殖户参考。兔球虫病是由艾美尔属或等孢属球虫寄生于兔子的胆管上皮或肠细胞内所引起的一种体内寄生虫病,临床上以消瘦、生长发育受阻、贫血、腹泻为特征,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主  相似文献   

11.
兔大肠杆菌病是由一定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及其毒素引起的一种暴发性的兔肠道传染病,是危害家兔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发病率高达50%~80%,个别兔场死亡率在50%以上。近年来,我国的养兔业正从传统的家庭分散饲养向规模化饲养方向发展,而许多规模养殖场的设施设备和技术水平达不到有效防控疾病的要求,造成该病频发,  相似文献   

12.
兔病毒性出血症(rabbithemorrhagicdisease,RHD),俗称“兔瘟”,是由兔出血症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和毁灭性的传染病,给养兔业带来巨大损失。在该病检测与防控方面,国内外研究者做了许多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兔瘟是对养兔业造成最大危害的一种重要病毒性传染病,具有高度接触性致死性。其病原体是兔出血症病毒(rabbithemorrhagicdiseasevirus,RHDV),属于杯状病毒科(Caliciviridae)兔病毒属(Lagovirus)。1984年该病首次在中国发现,在世界范围内迅速蔓延,所有的致病菌株只有一个血清型,RHD导致家兔和野兔的高死亡率,个体感染后多在在48-72h死亡。病理变化为呼吸急促、呼吸系统出血、实质器官瘀血肿大和点状出血以及肝脏点状坏死。虽然细胞培养至今仍未实现,但经过许多科研工作者的不懈努力,还是取得诸多成绩,本文对近几年来有关兔病毒性出血症诊断、疫苗研制方面的取得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兔出血症,俗称兔瘟,是由兔出血症病毒引起的以急性、高度传染性、大面积死亡为特征的家兔烈性传染病。目前,该病可由兔出血症疫苗得到很好防控,但由于免疫程序不当、主观因素导致免疫失败等原因,该病呈零星散发态势,给发病兔场造成严重损失。2010年4月底,江苏溧阳市某兔场发生兔子连续死亡情况,与专家联系,初步判断为疑似兔出血症病例,后经诊断为兔出血症,立即进行兔出血症疫苗紧急免疫,从而避免该兔场发生大规模爆发和死亡。  相似文献   

14.
<正>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6)是一种革兰阴性小杆菌,可以引起多种哺乳动物(包括猪、兔、绵羊、牛、马、犬、鼠类等)呼吸道的急性或慢性炎症[1-2],轻则影响动物生长、重则造成家畜死亡,给养殖场户带来一定经济损失。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时常接到发生呼吸道症状的病兔,为更好的防治该病,我们将收集到的病兔进行细菌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并对河南部分地区的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发病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以期为该病的防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夏季笔者考察了河北、山东、河南和内蒙古一些兔场,与西南地区、华东地区和华南地区的一些同行及养兔朋友进行交流,集中反映仔兔黄尿症发生率高于其他季节,也高于往年。关于仔兔黄尿症国内外资料介绍很多,本文谈谈该病的防控知识,供大家参考。1黄尿症所谓仔兔黄尿症,是吃奶前期(开眼前为主)的仔兔一种急性肠炎。由于此时仔兔没有采食固体饲料,仅仅吃奶,排出的粪便呈水样。在发生肠炎时,胆汁分  相似文献   

16.
兔肺炎支原体病作为兔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在我国某些兔场有流行,危害较大,随着气候变化,常引起兔只死亡。为了能控制该病的流行,及早诊断,建立一种对兔肺炎支原体具有较高特异性和检出率、简易、便于推广的血清学诊断方法是必要的。本试验为该病的诊断提供了一种用于...  相似文献   

17.
该文报道了1例福建黄兔球虫病的发病和诊治,并对该病的综合防控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兔病毒性出血症是由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引起的兔的一种烈性、毁灭性传染病。目前该病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给养兔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随着分子生物学与现代免疫学技术的日臻进步,兔病毒性出血症的各种检测方法不断改进完善。本文就近年来针对兔病毒性出血症的病毒分离、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RT-PCR、荧光定量RT-PC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等诊断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各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全面论述,旨在为不同实验室寻找和建立适合自己的检测方法,及发展新型的检测方法提供参考,为兔瘟的诊断与防控提供合理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兔魏氏梭菌性肠炎,又称兔魏氏梭菌病,是由兔产气荚膜梭菌所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其病原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长期潜伏于健康动物消化道内,当外界环境发生剧烈变化引起动物产生应激反应后,导致动物肠道内菌群失调会容易引发该病。该疾病无季节和年龄特异性,全年四季皆可发病,但常发生于冷热剧变的冬春季节。本病发病率虽不高,但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严重时可达100%,且常与其他病原造成混合感染,临床上应给予高度的重视。本文详细介绍了兔魏氏梭菌性肠炎的流行情况和临床症状,还讲解了该病的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以期能够更好的指导生产实践过程当中对该疫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20.
兔病毒性出血症是由兔出血症病毒(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RH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病死率高达100%。近年来,由于该病毒血凝性、抗原性的变异,病毒感染宿主增多,不仅对该病的防控造成了一定的威胁,更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国内外研究学者对该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基因组编码的产物和功能,病毒的宿主和受体以及病毒变异等相关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为该病毒的防控和治疗提供了技术基础。本文就RHDV遗传与变异的分子基础作一综述,希望能为深入了解该病毒,以及日后的防控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