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针对气候和水的变化研究已成为世界瞩目的热点,新疆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对于新疆来说水资源极其重要,利用1957~2008年精河流域的气温、降水、河流年径流量数据对该流域的气候、降水、河流年径流量进行研究分析,为流域经济今后更好的发展提供服务.[方法]应用Excel软件和DPS软件对精河流域1957~2008年的气象数据及水文数据做数理统计分析.[结果]径流与降水的相关性较大,而气温对径流的影响较小,三者的年变化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结论]该区(1)年平均气温变化大,20世纪80年代后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气温时间序列的6 a周期较突出.(2)降水量波动变化大,年降水变化趋势呈波浪状分布,1957~2008年可分为三个阶段.(3)年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大,与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相似,呈波浪状.同时,年径流量会出现周期为4~5 a的稳定期.  相似文献   

2.
根据河西走廊地面气象观测时间最长的敦煌、瓜州、玉门、酒泉、高台、张掖、山丹、武威、民勤9个站的水汽压观测资料,运用线性回归、小波和Mann-Kendall方法对绿洲农作区近地面水汽变化特征进行趋势、周期及突变分析。结果表明:近60 a河西走廊绿洲农作区近地面水汽均呈波动上升趋势,线性递增率为0.123 hPa·10a-1。夏、秋两季上升幅度最大,线性递增率分别为0.192 hPa·10a-1和0.198 hPa·10a-1, 春季递增率仅为0.056 hPa·10a-1属最小;年水汽变化存在3 a主周期和30 a较长主周期,还有10 a较弱周期。春、夏季水汽变化有5 a主周期和20~30 a左右的较长周期尺度;秋季水汽变化有5 a主周期,还存在30~40 a长周期;冬季水汽变化存在5 a周期,随着时序延长,周期也在延长,2000年以后有15 a周期。年水汽含量在1985年出现突变;春季水汽含量在1980年出现突变;夏季水汽含量在1986年出现突变;秋季水汽含量1994年出现突变;冬季水汽含量在1983年出现突变。水汽含量对气候变暖响应明显,年、季水汽压与平均气温之间相关显著,年平均、春、夏、秋、冬季相关系数分别为0.592、0.192、0.551、0.532、0285。说明河西走廊年、夏、秋、冬季近地面水汽变化与河西走廊平均气温有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李奇虎  陈亚宁 《安徽农业科学》2012,(13):7807-7810,7886
[目的]研究新疆天山北部气候变化及其对径流的影响。[方法]利用新疆天山北部16个气象站和肯斯瓦特近51年的气象、水文实测资料,运用非参数Mann-Kendall单调趋势及突变检验、小波分析、R/S分析及周期性叠加趋势模型,对新疆天山北部气候变化及玛纳斯河的时间序列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近51年来新疆天山北部气候及径流变化的趋势、突变、周期、未来变化趋势及气候变化对源、干流年径流的影响量。[结果]新疆天山北部气温、降水量皆呈显著性增加趋势,且其Hurst指数均大于0.5,表明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仍将保持这种走势;从年代际来看,1957~1959年气温偏低,降水量偏多,为低温多雨期,60和70年代为低温少雨期8,0年代气温接近多年平均值,降水量偏少,进入90年代以后为高温多雨期,并在2000~2007年尤为显著;气温、降水量分别在19951、996年发生了1.1℃和30.2mm的显著性增多突变;气温在112、2年处周期性显著,降水量存在5、81、42、2年的主周期。玛纳斯河流域年径流量与气候因子均存在周期性与趋势性,且呈周期性波动上升趋势;该流域年径流量和气候因子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气温与年径流量的关系比降水量更密切。[结论]该研究为新疆天山北部的水资源合理配置、生态保护和农业生产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4.
运用3S技术,并采用最大似然法分别对1989年和2010年渭干河-库车河绿洲两期Landsat-TM影像数据进行分类统计,获得了该区域22年来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矢量图和定量统计数据,并利用不同时期该流域地表径流和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农业种植结构、城市用水、天然植被用水,分析该区域土地类型变化和水资源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耕地面积逐年增加,22年来增加耕地面积141 573.4 hm2,平均每年增加6741.59 hm2;天然植被草地面积急剧减少,平均每年减少7 682.38 hm2,城市用水由0.41亿m3增加至4.26亿m3,加之机电井数量骤增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了2.34 m;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水质矿化度增高,天然植被大量减少,流域下游生态问题极其脆弱。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滹沱河上游流域的水文气象变化特征,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两方面定量探讨径流变化的影响因素,为区域水资源的优化管理、规划和决策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Mann-Kendall趋势和突变检测法、流量历时曲线法和水文敏感性分析法.【结果】1957~2013年,滹沱河上游径流呈现显著的减少趋势,减少量0.15×10~(8 )m~3/a.径流的年际变化序列在1979年发生突变,突变前后年径流均呈减少趋势.与1957~1979年相比,1980~2013年径流的减少趋势有所减缓,仅为之前的38%,而多年平均径流的减少量超过50%.同时流量历时曲线存在明显下移,径流的年内分配更加趋于均匀,季节变化的差异减小.基于水文敏感性分析法,1980~2013年流域径流减少有26.7%归因于气候变化,而有73.3%归因于人类活动.【结论】1957~1979年,降水减少可能是引起滹沱河上游流域径流迅速减少的主要原因;而1980~2013年径流减少的主因则为工农业耗水和城镇生活用水的激增,即人类活动是滹沱河径流减少的主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探讨车尔臣河流域多年气候变化对其河流径流量的影响.[方法]运用时间序列和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对且末县水文资料 (1956~2006年)和气候数据(1956~2006年)进行了分析.[结果]近50年来,车尔臣河流域降水量增加了14.6 mm、气温增加了1℃、径流量增加了1.6 m3/s;对车尔臣河径流量影响的气候因子中降水量和气温的相对影响力达到59;,而其他气候因子的影响力仅为41;.[结论]近50a来,车尔臣河流域年均降水量、气温和河流径流量均呈现出上升趋势.降水量与径流量的变化存在显著的耦合关系,各气候因子中,降水量和气温是影响径流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廉江国家气象观测站提供的1990—2019年逐月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观测资料对廉江市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阐述了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廉江市近30年年平均温度整体呈现略微减少变化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009℃/10 a,春、夏、秋三季平均气温均呈略微上升趋势,而冬季气温呈下降趋势;降水量整体呈现略微减少的变化趋势,降水气候倾向率为-14.994 mm/10 a,降水年际间波动起伏比较大;春季降水量呈显著增加趋势,秋、冬季降水量增加趋势不显著,夏季降水量呈现显著减少趋势;年日照时数整体上呈现增加的趋势,气候倾向率为85.445 h/10 a。廉江市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年际间波动起伏较大,不利于作物生长发育,还会引发灾害性天气,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目的】估算河南省气候生产潜力,探讨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因素及其与粮食产量的关系,为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和粮食增产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河南省17个气象站点1960-2020年气温和降水量数据,运用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估算河南省气候生产潜力,评估气候变化对其的影响,探讨气候生产潜力与粮食产量的关系。【结果】近61年来河南省气候生产潜力年平均为1 209.94 g/m2,并以每10年5.14 g/m2的倾向率呈微弱上升趋势;在空间分布上,河南省气候生产潜力由东南向西北递减;EOF分析表明,河南省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分布主要分为2种类型,EOF1反映了河南省气候生产潜力变化趋势的整体一致性,EOF2反映河南省气候生产潜力呈东南 西北相反变化特征;Morlet小波分析表明,近61年河南省气候生产潜力存在28年左右的主周期变化;“暖湿化”气候有利于河南省气候生产潜力的提高,在未来全省气候显著变暖背景下,气候生产潜力的大小将依赖于降水量变化;1978-2019年河南省粮食产量呈显著上升趋势,气候资源利用率逐渐提高,21世纪10年代平均气候资源利用率已达47.63%。【结论】河南省粮食产量及气候资源利用率逐步提高,未来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9.
根据鄯善县1971—2010年气温、降水量、风速等资料,利用线性趋势法和距平及累积距平等方法对鄯善县绿洲气候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近40 a鄯善县年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线性拟合气候倾向率为0.49℃·10a-1,各季变暖趋势相同,春夏秋冬四季平均气温线性拟合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35、0.33、0.4℃·10a-1及0.43℃·10a-1。年平均最高气温缓慢上升,年平均最低气温增温明显。(2) 近40 a降水量总体为波动减少趋势,线性拟合气候倾向率为-0.55 mm·10a-1,夏季和秋季降水量减少明显。(3) 近40 a平均风速总体呈缓慢减小趋势,线性拟合气候倾向率为-0.05 m·s-1·10a-1。综合气温与降水变化状况,鄯善县绿洲气候呈暖干化发展趋势,气温与降水存在突变情况,年代分布有明显的阶段性、季节差异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陕北安塞县水文要素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退耕还林前后近30年陕西省安塞县的降雨量、蒸发量、径流量和含沙量等水文因子的变化特征,并揭示其变化趋势,为退耕还林(草)工程生态效益的客观评价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安塞站近30年(1980-2008年)的水文实测数据,统计分析了降雨量、蒸发量、径流量、径流模数、径流深度和含沙量等水文要素年内和年际变化;比较分析了退耕还林前后水文要素的变化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安塞县降雨量、蒸发量和含沙量年内分配不均,主要呈现季节性特征。降雨量、径流量和含沙量的年际变化大,而蒸发量的年际变化较小。退耕还林前,降雨量呈下降趋势,蒸发量、干旱指数、径流量和含沙量均呈增加趋势;退耕还林后,降雨量和蒸发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且随着退耕还林年限的增加,降雨量呈现出增加趋势,蒸发量、干旱指数却呈现出下降趋势,径流量和含沙量均大幅下降并呈现减少趋势;各水文因子之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降雨量与蒸发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径流量与含沙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后,安塞县各水文因子发生了较大变化,呈现出整体持续向好的趋势,生态环境也有了明显改善,可见退耕还林(草)工程的生态效益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11.
以3,5-二羟基苯甲酸和间苯二酚为原料,分别经酯化、乙酰化、甲氧甲氧基保护或甲基化、酰肼化、氧化、醛酮缩合、环化、Algar-Flynn-Oyamada反应以及脱保护基等步骤,以21%~32%的总收率合成了7,3’,5’-三取代黄烷酮1a~1b和黄酮醇类化合物2a~2b,所有合成产物通过1H NMR,IR,MS进行了结构确证.其中黄烷酮1b是从药用植物中间锦鸡儿Caragana intermedia Kang etH.C.Fu中分离得到的新天然有机化合物,此次为首次全合成.  相似文献   

12.
普惠金融所能更好地助力新时期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战略顺利的实施,运用定性分析结合经验研究,根据甘肃省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现状,提出普惠金融应在农业特色产业培育、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等方面为甘肃省乡村振兴提供更好服务,从而实现普惠金融有效支持“三农”发展的目的,这对于未来推动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实现城乡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黄皮两个主要栽培品种鸡心黄皮和郁南无核黄皮果实生长动态及其发育过程中糖、酸和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两个黄皮栽培品种果实纵、横径生长均呈双“S”型曲线;糖、酸和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两品种间虽有差异,但随着果实发育成熟呈规律性变化。果实糖含量随着果实发育成熟逐渐增加,其中鸡心黄皮在果实转黄后第3周(即花后12周)剧增,而无核黄皮在转黄后第5周(即花后14周)剧增;果实酸含量随着果实发育成熟逐渐下降,其中鸡心黄皮在果实转黄后第3周(即花后12周)开始剧降,而无核黄皮在转黄后第4周(即花后13周)开始剧降,直至果实成熟;维生素C含量在果实发育成熟的早期有升有降,但在果实成熟后期即果实转黄后第3 ̄5周含量均急剧升高,最后成熟果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青果。  相似文献   

14.
以南林‘895’杂交杨( Populus delotides × P. euramericana cv. ‘Nanlin895’)组培苗为试验材料,采用CK、25、50、75和100 mmol·L-1 5种盐处理,研究盐胁迫对于‘895’杨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 25 mmol·L-1盐处理可以促进‘895’杨的生长,100 mmol·L-1盐处理抑制了‘895’杨的生长。(2)盐处理增加了过氧化氢(H2O2)与丙二醛(MDA)含量,在100 mmol·L-1时处理20 d时最为显著。(3)随着盐浓度的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APX)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APX的峰值出现在25 mmol·L-1盐处理时,SOD、POD及CAT的峰值出现在50 mmol·L-1盐处理时。在100 mmol·L-1盐处理时,SOD、POD、CAT和APX活性显著低于对照。(4)随着盐浓度的升高,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还原型抗坏血酸(AsA)含量呈增加的趋势,100 mmol·L-1盐处理时,GR活性、As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谷胱甘肽(GSH)含量在1 d与10 d处理时随着盐浓度的上升而增加,20 d处理时,GSH含量在100 mmol·L-1盐处理较75 mmol·L-1盐处理微微下降。(5)根长、茎长和MDA、H2O2、GSH和AsA呈负相关关系;MDA、H2O2与SOD、CAT、APX呈负相关关系,与POD、GR呈正相关关系;SOD、CAT、APX3种酶互为正相关关系,POD与GR、SOD、CAT呈正相关关系。由此可见,低盐浓度(25 mmol·L-1)处理刺激了 ‘895’杨的生长,其通过提升抗氧化酶活性与抗氧化物质含量来维持活性氧平衡,避免受到毒害;高盐浓度(100 mmol·L-1)处理抑制了抗氧化酶与非酶抗氧化物质的作用,‘895’杂交杨受到了伤害;APX是 ‘895’杂交杨叶片内抵御膜脂过氧化最为关键的酶。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夏黑葡萄为试材,对其进行见花花穗整形,分别留花穗穗尖3、4、5、6、7、8、9 cm,以花穗不修剪作为对照,研究不同花穗留穗尖长度对其叶面积、叶绿素含量、果实外观品质、果实内在品质和果实色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花穗留穗尖长度对叶绿素含量、果形指数均无显著影响,但留花穗穗尖6、7 cm可在保证果穗重量的同时,叶面积、纵径、横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且留穗尖6、7 cm时果实色泽好,穗形美观,果实综合品质优良。综合对比各项指标,6~7 cm为夏黑葡萄适宜整形长度。  相似文献   

16.
为降低‘小果甜柿’组织培养中的褐化现象,以其组培继代苗为试材,从基本培养基类型、细胞分裂素种类浓度及抗褐化剂种类浓度三个方面,对‘小果甜柿’进行了组织培养中的抗褐化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1/2N)MS、(3/4N)MS和MS基本培养基,DKW培养基褐化最轻,褐化仅限于植株基部,未扩散至整个培养基而引起严重褐化;单独使用细胞分裂素ZT抗褐化效果较好,而单独使用6-BA或ZT+6-BA组合,褐化程度均较重;抗褐化剂AC和核黄素对‘小果甜柿’组培继代苗褐化有抑制效果,PVP对褐化无抑制效果,AC优于核黄素和PVP,但AC和核黄素会抑制植株生长而影响继代增殖。因此,综合而言,以DKW为基本培养基,添加细胞分裂素ZT(2.0mg/L),不添加抗褐化剂时,‘小果甜柿’组培继代苗增殖及抗褐化效果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17.
不断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不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的需要,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当前,扩大公民政治参与要在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方而下功夫,并且要保持政治参与的渠道畅通。  相似文献   

18.
以粤油551-116为对照品种,对泉花551的生育特性、光合特性、开花结荚习性等进行研究,探讨其高产特性,结果表明:泉花551开花量适中且集中在前期,有效花率和成针率高;叶片叶绿素含量高,叶面积指数大,净同化率高,尤其在中后期仍保持较高的经济系数。  相似文献   

19.
贯彻以德治国方略,就是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而师德建设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占据着特殊重要的地位。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实加强师德建设,这是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时代提出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作为美国现代悲剧的创造者,奥尼尔的剧作在对悲剧根源的探索、审美效果的追求及悲剧人物观诸方而与传统悲剧相比己有了质的飞跃,是一种现代悲剧意识。奥尼尔写出了现代人在一个“上帝已死”的世界里无所适从的状况以及企图重新找回作为一个人的尊严和幸福而不得的悲剧,以自己的实践为现代悲剧的确立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