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紧凑株型是油菜抗倒性和稳产性的重要因素。新型矮秆甘蓝型油菜材料DW871具有花序花蕾呈散生状的类甘蓝花序特征,花序或果枝从初花直至收获均表现挺直不弯曲,不串枝,果枝中偏短,着果密,茎秆坚硬,株型紧凑,抗倒性特强等辅助标记性状。本研究分别以DW871为父母本,通过构建不同世代的群体对该品系的株高性状进行遗传分析,辅以其它标记性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源自DW871株高性状为1对显性主基因控制,不存在细胞质效应,但是存在修饰基因的影响,表现出数量性状的遗传特征。DW871为适宜机械化或轻简化种植的中矮秆甘蓝型油菜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新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2.
3.
本研究以德油5号F1作母本,自育新品系273R作父本配制杂交组合,在其F2群体中出现6株苗期株型明显矮缩的变异株,经5代纯化后育成稳定的甘蓝型矮秆油菜新种质“LSW2018”。该种质苗期苗型矮缩、匍匐生长,叶面皱缩,叶片厚,叶柄短,叶色深;现蕾至成熟期,植株逐渐转为正常形态,茎秆粗壮,节间短,抗倒性特强,分枝部位低,其开花习性、分枝角度、花序特征、一二次分枝数等性状与同源正常高秆品系HSW2018无明显区别,而株高和分枝高度差异极显著。LSW2018育苗移栽平均株高为136.24 cm、直播平均株高为110.4 cm,是适宜机械化、轻简化种植的矮秆甘蓝型油菜新种质,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5.
从1994 年起,通过杂交、回交、测交等方法,对CMS恢复系选育后代中出现的具有桔红花色的变异株R18 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该变异株系的桔红花色性状属于隐性突变,受2 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其花色性状能随配子有性传递,但携有隐性桔红花色基因的雄配子生活力较低,在各花色分离世代中,桔红花色分离株低于理论预测值。由于该材料的桔红花色能够稳定遗传,性状特征明显,可作为恢复系纯度鉴别的理想标记性状。 相似文献
6.
甘蓝型油菜显性核雄性不育基因的AFLP标记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蓝型油菜双基因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统受一对显性不育基因和一对显性上位抑制基因共同控制,不育单株的基因型为MsMsrfrf和Msmsrfrf。为了在育种过程中高效筛选后代单株基因型,本研究利用一个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杂合两型系70056AB(Msmsrfrf×msmsrfrf)构建的兄妹交分离群体,采用AFLP技术,在480对AFLP引物中筛选到一个与不育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P9M14-130。利用P9M14-130引物对70056AB的88个单株进行检测,发现该标记与雄性不育基因间的交换率为1.1%。 相似文献
7.
8.
为打破瓶颈,提高收获指数从而提高油菜籽粒产量,利用甘蓝型油菜矮秆新品系DW871为材料,解析它在2个不同环境下(思南和花溪)收获指数的构成因素,分析在思南和花溪环境下各相关性状的变异,利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产量收获指数与农艺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思南环境下DW871株高、主花序长度、主花序角果数、分枝角果数、单株角果数和收获指数均值显著高于花溪环境,但二次有效分枝数、角果长度和单株生物产量则显著低。思南环境下,油菜收获指数较高的主要原因是相对湿度和温度较高,导致生物产量较低、角果多、单株产量较高,对产量贡献较大,单株角果数和单株生物产量与收获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而在花溪环境,单株角果数与收获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生物产量无显著相关性。两种环境下,千粒重和单株产量都与收获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综合分析表明,高温高湿环境下,将角果长度、主序角果数和二次分枝数与单株产量有效结合,且适当控制生物产量才能实现较高的收获指数;多日照、降雨量充足环境下,则可通过提高单株角果数、角果长度和单株产量来提高,同时也需对生物产量进行适当控制。 相似文献
9.
甘蓝型油菜核不育材料Shaan-GMS不育基因的RAPD标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825条10碱基随机引物对甘蓝型油菜Shaan-GMS转育的杂合近等基因系220AB的可育群体和不育群体进行PCR扩增,其中632条引物共扩增出2043条带,引物BAll02在220AB的可育群体及不育群体间扩增出2条多态性条带,BAll02.500只在220AB的不育群体中出现,BAll02.1000在220AB的不育群体中缺失。进一步对单株PCR分析表明,15株不育株都扩增出了BAll02.500条带,未扩增出BAll02.1000条带,而15株可育株的扩增结果相反,说明BAll02.500是与Shaan-GMS的显性核不育基因Ms相连锁的阳性带。在恢保关系相同的双显性核不育材料6CA的F1可育和不育群体中,BAll02未获得多态性。 相似文献
10.
甘蓝型油菜中的裙边叶形受两对隐性重叠基因控制,细胞质对叶形的表现没影响。第三片真叶起即表现出裙边叶与普通叶的差别。裙边叶形具有可作为标记性状的潜在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甘蓝型油菜优良亲本对杂种后代产量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MINQUE(1)统计方法及AD模型,对11个甘蓝型油菜优良亲本和F1的12个主要产量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12个产量性状存在着极显著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且都存在与环境的互作;千粒重的广义遗传率和狭义遗传率都是最高。产量性状的平均优势表现较好,其中株高、有效分枝部位、一次有效角果数、角果粒数和理论产量表现好。在超亲优势方面,除株高和有效分枝部位为正向优势外,其它产量性状都表现为负向优势。亲本产量性状的遗传效应差异较大,选用合适亲本可明显改善杂种后代的产量性状。 相似文献
12.
利用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创建油菜新种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了拓宽甘蓝型油菜的遗传基础,从四川、重庆、云南和西藏部分地区采(收)集了一批白菜型油菜、白菜和白花芥蓝地方品种,包括一部分白菜型油菜野生种和半野生种,通过远缘杂交,人工合成了一批甘蓝型油菜新材料。这批新材料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主要包括特长角、大粒、多分枝、矮秆、黄籽、白花、抗病等重要遗传类型,部分材料具有重要的育种及研究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甘蓝型油菜核不育基因的RAPD标记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用Operon公司OPA-01-OPJ-20 200个10碱基对随机序列引物对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株涪优A和可育株涪优B、显性核不育株37A和可育株37B、广恢系DGCR98-3752、RGCR97-1及F1材料基因组DNA进行RAPD扩增,共获得1334条扩增带,平均每引物扩增带约6.7条扩增带表明甘蓝型油菜存在遗传多样性,引物OPA-05、OPA-09、OPA-12、OPA-13、OPA-20 相似文献
14.
15.
油菜种子油体的观察和大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油菜种子树脂半薄切片和超薄切片,发现胚子叶细胞被蛋白体和油体所充实,蛋白体为球状晶体蛋白体,油体大小差异较大,小油体呈球形,大油体呈椭球形。油体经分离和统计分析,表明小油体数量较多,平均直径为0.57 μm;大油体数量较少,平均直径为2.39 μm;不同大小油体的数量随着油体体积的增加而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