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白羽肉鸡因其生长速度快、饲养周期短、饲料报酬高而越来越受养殖户的青睐。饲养管理是鸡场的一项重要的综合性管理工作,尤其是育雏期的饲养管理。雏鸡的生理特点与成鸡有很大差别,必须根据雏鸡的生理特点来制定育雏期饲养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雏鸡的生理特点与成鸡有很大差别,因此,必须根据雏鸡的牛理特点来制定育雏期饲养管理的措施. 1 看鸡施温  相似文献   

3.
雏鸡的成活率直接关系到规模化鸡场的效益,抓好雏鸡的饲养管理对提高养殖效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雏鸡缺乏体温调节能力且消化能力差、抗病力弱,容易发病,死亡率高,若管理不当,将严重影响后期生长速度,进而影响鸡场的效益。因此,在整个养鸡过程中,育雏期极为关键和重要。  相似文献   

4.
通常小鸡出壳后1—6周龄为育雏期,而一般3周龄内雏鸡正常周死亡率应为0.5%以下,种蛋是否带菌、雏鸡抗应激抗病能力强弱和饲养管理是否科学等原因直接影响着雏鸡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育雏是养鸡饲养中最为关键的阶段,育雏期饲养管理的好坏将决定其一生的生长发育性能。因此,加强在育雏期的管理,是提高雏鸡(6周龄以内)育成率,增加养鸡经济效益的基础。据本人多年的实践经验就雏鸡饲养管理及常见病防治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肉仔鸡具有生长快、周期短、周转快、经济效益高等优点,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育雏期是肉仔鸡整个饲养阶段最关键时期,早期生长受阻,后期无法完全补偿,因此育雏期饲养管理工作是整个饲养管理工作的重点。本文主要对如何选择肉仔鸡雏鸡和雏鸡的饲养管理进行简单介绍。1雏鸡的选择选择优质雏鸡,是饲养肉鸡成功的基础条件,优质雏鸡的标准是:眼睛明亮有神,活泼好动,绒毛整洁有光泽,腿脚光亮;脐部愈合良好,腹部柔软,  相似文献   

7.
正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按照其日龄或生理特征的不同可以分为育雏期、育成期、开产期、产蛋高峰期4个重要阶段,而且不同阶段的管理侧重点不同,4个阶段的管理情况直接影响其经济效益。1育雏期饲养管理育雏期的饲养管理好坏不仅直接影响着雏鸡的成活率而且其5周龄时的发育情况还直接影响着开产以后的产蛋率。1.1雏鸡选择1.1.1目前蛋鸡品种主要有海兰、罗曼、尼克、海  相似文献   

8.
雏鸡在0~4周龄这段时间内为育雏期,育雏期饲养管理总体要求就是根据雏鸡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采用科学饲养管理措施,创造良好环境,以满足鸡的生理要求,严防各种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9.
正从出壳到6周龄的雏鸡,具有绒毛稀少、敏感性强、代谢旺盛、生长速度快、体温调节能力差、消化机能和抗病力弱等特点,雏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养殖鸡群的质量,所以做好育雏期的饲养管理是养好鸡的重要环节。为了育雏期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了解雏鸡的生理特点,以及适应雏鸡发育要求的饲养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作为养殖业的重要一部分,家禽养殖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市场对于肉鸡与蛋鸡产品的需求也随着不断提高。为了提高鸡场的生产水平,饲养者应该按照科学规范的养殖管理方式对养殖场进行管理。雏鸡作为饲养环节中重要的一环,同时雏鸡的存活率是保证养殖场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所以雏鸡阶段科学规范的饲养管理对于养殖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本文从育雏期雏鸡的生长发育、育雏舍的准备工作、饮水开食、温湿度等方面介绍育雏期的饲养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1.
商品肉鸡的生产周期是从出壳至52~56d出栏,育雏期是从出壳至42d。育出期占整个生产周期的70%时间,雏鸡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经济效益。因此,雏鸡阶段的饲养管理在整个商品肉鸡生产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雏鸡的成活率和健康状况是判定雏鸡阶段饲养管理的两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育雏期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雏鸡成活率以及育成期的鸡体生长发育状况,将会影响产蛋期的生产性能、因此、养好雏鸡是决定养鸡成败的关键。如何提高育雏成活率、培育出健壮的鸡苗、是现代科学育雏所追求的目标。结合几年来在鸡场工作实践、就雏鸡饲养阶段所采取的饲养管理措施作一些探讨,愿与养鸡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13.
育雏是蛋鸡饲养中最为关键的阶段,刚出壳的雏鸡尚未发育成熟,对外界环境中各种有害因素的抵抗力很低,消化吸收能力较弱,容易得病,死亡率高。根据雏鸡的生理特点,育雏前必须制定完整周密的育雏计划,做好育雏前的准备工作以及雏鸡的选择与运输工作、雏鸡的饲养管理等工作。蛋鸡育雏期饲养管理的好坏将决定蛋鸡一生的生长、发育和产蛋性能。  相似文献   

14.
育雏是蛋鸡饲养中最为关键的阶段,刚出壳的雏鸡尚未发育成熟,对外界环境中各种有害因素的抵抗力很低,消化吸收能力较弱,容易得病,死亡率高。根据雏鸡的生理特点,育雏前必须制定完整周密的育雏计划,做好育雏前的准备工作以及雏鸡的选择与运输工作、雏鸡的饲养管理等工作。蛋鸡育雏期饲养管理的好坏将决定蛋鸡一生的生长、发育和产蛋性能。  相似文献   

15.
要想养好雏鸡,使雏鸡正常生长发育,提高雏鸡的成活率,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掌握育雏期的饲养、管理及防病灭病技术。  相似文献   

16.
在育雏阶段因饲养管理失误引起的雏鸡死亡数,常常占此阶段雏鸡死亡总数的70%,育雏期如果死亡率过高,超过5%就应该认真细微全面地检查饲养管理各个环节,找出失误地方,并采取有效措施给予纠正.笔者根据实际经验浅述几种因饲养管理失误而造成雏鸡死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雏鸡的生理特点与成鸡有很大差别,因此,必须根据雏鸡的生理特点来制定育雏期饲养管理的措施。1看鸡施温初生雏鸡体温调节中枢的机能还不完善,体温又比成鸡低1-3℃,刚出生时全身都是绒毛,缺乏抗寒和保温能力,  相似文献   

18.
要想使土鸡的成活率和生产性能提高,饲养管理、营养和免疫是关键。就土鸡的饲养及常见病防治应做好以下几点。1.饲养管理1.1育雏期的饲养管理育雏期是养鸡成败的关键时期,育雏好坏直接影响雏鸡的生长发育、成活率和成鸡的生产性能。一是选好育雏期,育  相似文献   

19.
雏鸡的体温控制直接关系到育雏期的死亡率和发病率,环境温度的适宜对高效育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把控雏鸡体温是否过热是育雏期管理的重要指标。本文旨在列举雏鸡体温过热的几点体征,为育雏期的饲养管理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雏鸡的育雏阶段一般指从出壳到6周龄。雏鸡具有代谢旺盛,生长快,敏感性强,绒毛稀少,体温调节能力差,消化机能弱,抵抗力低等特点。因此,育雏期的饲养管理、卫生消毒和防疫工作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