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肉用种鸽场不同品种的肉鸽杂交所产生的后代种鸽,往往在生活力、适应性、生长速度和生产性能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其亲本纯繁群体,这就是杂交优势。就性状而言,杂交优势就是杂交后代某一性状的表现值超过双亲性状的平均表型值。例如美国王鸽年育成乳鸽14只,石歧鸽年育成乳鸽15只,两者杂交后,其杂交后代种鸽年可育成乳鸽平均16只,这就表现了杂交优势。这种杂交优势产生,主要是山于优良显性基因的互补和群体中杂合子频率的增加,从而抑制或减弱了更多的不良基因的作用,提高了整个群体中的平均非加性效应。  相似文献   

2.
杂交育种就是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种杂交创造新的变异类型,再运用适宜的育种手段,使这些变异类型得以固定,从而育成新品种的一种方法。主要原理是由于不同品种具有各自的遗传基础,通过杂交时基因的重组能将各亲本的优良基因集中在一起,同时由于基因的互作可能产生超越亲本品种性状的优良个体,而通过选种、选配等育种手段可使有益基因得到相对的纯合,从而使它们相对稳定地遗传。目前,杂交育种仍然是培育犬新品种的一条重要而且常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生猪杂种优势利用需要有一系列配套措施,其中主要包括以下6项关键技术。 1杂交亲本种群的选优与提纯 “选优”就是通过选择使亲本种群原有的优良、高产基因的频率尽可能增大。“提纯”就是通过选择和近交,使得亲本种群在主要性状上的基因型频率尽可能增加,个体问差异尽可能减小。提纯的重要性并不亚于选优,因为亲本种群愈纯,杂交双方基因频率之差才能愈大,不以纯繁为基础的单纯杂交的做法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4.
旨在利用覆盖全基因组和与性状相关的SNPs标记分析西门塔尔牛和地方黄牛两个亲本群体的遗传结构,通过亲本种群之间的遗传距离预测不同杂交组合在生长、胴体和肉质性状上的杂种优势。本研究选择来自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乌拉盖管理区牧场的1 222头西门塔尔牛和8个地方黄牛品种190头共组成8个杂交组合,对亲本群体进行遗传结构分析。利用牛770K SNP芯片对两个亲本群体进行基因型分型,通过牛QTL数据库筛选与目的性状对应的QTLs,对全基因组SNP位点进行映射分析得到与性状相关的SNP标记。利用两种SNP标记构建状态同源矩阵,计算各杂交组合亲本间的遗传距离。结果,所有亲本群体聚成3类,西门塔尔牛聚成一类,北方黄牛(蒙古牛、西藏牛和柴达木牛)聚成一类,南方黄牛(昭通牛、平武牛、南丹牛、文山牛和凉山牛)聚成一类。西门塔尔牛与北方黄牛在PCA图上的距离较近,说明两者之间亲缘关系相对较近,遗传背景差异较小。在各性状中,遗传距离最大的亲本组合都是西门塔尔牛与南丹牛杂交组合。除了大理石花纹评分性状是西门塔尔牛与昭通牛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其余性状遗传距离最小的亲本组合都是西门塔尔牛与平武牛杂交组合。据此推测,各性状杂种优势较优的可能组合是西门塔尔牛与南丹牛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5.
苎麻(Boehmeria nivea)杂交F1代的性状分离变异十分复杂,为掌握其杂交后代遗传规律,本研究将‘中苎1号’和‘湘饲纤兼用1号’杂交,构建1 012个子代F1代无性扩繁的群体,并对其杂种优势和混合遗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F1代遗传多样性丰富,各性状的遗传性在正反交中基本一致,属于细胞核遗传。对F1代杂交群体进行杂种优势分析,发现株高、茎粗、皮厚、单兜有效株数、单兜原麻干重表现出较强的正向优势,更倾向于高值亲本‘中苎1号’遗传,鲜皮出麻率、单纤维细度表现出较强的负向优势,更倾向于低值亲本‘湘饲纤兼用1号’遗传,除单兜原麻干重的超亲优势较强外,其他性状的超亲优势均为负向,以单纤维细度的负向最为显著;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进行分析,发现株高、单兜有效株数、单兜原麻干重、单纤维细度的遗传可能受两对加性-显性-上位主效基因控制,茎粗的遗传可能受两对相等的加性-显性主效基因控制,皮厚、鲜皮出麻率的遗传可能受1对加性-显性主效基因控制,各性状的遗传力均属于中等遗传率,受环境影响较大。因此,了解...  相似文献   

6.
通过构建紫花苜蓿杂交F1代遗传分离群体,研究紫花苜蓿早熟性状的遗传特性,确定始花期性状的最适遗传模型,同时定位始花期相关的QTL位点。以低产早熟紫花苜蓿(父本)和高产晚熟紫花苜蓿(母本)为亲本构建杂交群体,以亲本和二者杂交产生的152个F1代单株为研究对象。于2015和2016年调查始花期性状,运用主多基因遗传模型分析始花期性状的最适遗传模型。通过GBS测序技术对154个单株进行基因分型,利用测序产生的SNP标记构建连锁图谱,同时结合表型数据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2MG-A为始花期性状的最适遗传模型,2015年的主基因遗传率为99%,2016年的主基因遗传率为98.5%。父本连锁图覆盖图距为1386cM,平均标记密度3.2cM;母本连锁图覆盖图距为798.73cM,平均标记密度8.07cM。对两年的数据进行QTL定位分析得到2个主效QTL位点,表型贡献率分别为12.1334%和11.0157%。表明始花期主要受两对主效基因控制,同时具有加性作用。始花期性状主要由2个QTL位点控制。  相似文献   

7.
李继伟  张娟 《黑龙江畜牧兽医》2023,(1):49-53+127-128
为了研究绵羊高繁殖力候选基因骨形态发生蛋白15(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15, BMP15)基因和生长分化因子9(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9,GDF9)基因的多态性及不同基因型对滩寒杂交F1代群体繁殖性状的影响,试验以采集的915份滩寒杂交F1代群体血液样本为研究对象,采用飞行时间质谱基因分型技术进行SNP位点分型和遗传多态性分析,并利用Sanger测序技术进行验证,然后对不同基因型与滩寒杂交F1代群体繁殖性状和泌乳性状分别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BMP15和GDF9基因SNP位点在915份DNA样本中均呈集中聚类分布。滩寒杂交F1代群体BMP15和GDF9基因均存在AA、AB、BB 3种基因型,其中BMP15基因在滩寒杂交F1代群体中的优势等位基因为A基因,基因型频率为0.69;GDF9基因在滩寒杂交F1代群体中的优势等位基因为A基因,基因型频率为0.58。BMP15和GDF9基因SNP位点在滩寒杂交F1代群体中均处于中度多态,GDF9基因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BMP15和GD...  相似文献   

8.
通过构建紫花苜蓿杂交F1代遗传分离群体,研究紫花苜蓿早熟性状的遗传特性,确定始花期性状的最适遗传模型,同时定位始花期相关的QTL位点。以低产早熟紫花苜蓿(父本)和高产晚熟紫花苜蓿(母本)为亲本构建杂交群体,以亲本和二者杂交产生的152个F1代单株为研究对象。于2015和2016年调查始花期性状,运用主多基因遗传模型分析始花期性状的最适遗传模型。通过GBS测序技术对154个单株进行基因分型,利用测序产生的SNP标记构建连锁图谱,同时结合表型数据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2MG-A为始花期性状的最适遗传模型,2015年的主基因遗传率为99%,2016年的主基因遗传率为98.5%。父本连锁图覆盖图距为1386cM,平均标记密度3.2cM;母本连锁图覆盖图距为798.73cM,平均标记密度8.07cM。对两年的数据进行QTL定位分析得到2个主效QTL位点,表型贡献率分别为12.1334%和11.0157%。表明始花期主要受两对主效基因控制,同时具有加性作用。始花期性状主要由2个QTL位点控制。  相似文献   

9.
1 引言根据近交群体和远交群体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TL)定位原理的讨论,可知其基础是遗传标记与QTL之间存在着连锁。数量性状基因位点定位的关键就是要有效地利用遗传标记与QTL之间产生的连锁不平衡,因而一个周密的试验设计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就近交群体和远交群体的常用设计方法作一介绍。2 近交群体的常用设计方法为了在遗传标记和QTL之间产生连锁不平衡,人们必须利用杂交,通常采用二个近交系进行杂交。从理论上来说,这二个近交系的遗传标记和QTL都是纯合子,杂交所产生的F1代是双杂合子,F1代可以自交、分别与其中一个亲本回…  相似文献   

10.
杂交狼尾亲本的开花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父本象草N51是对光照最为敏感的短日照作物,每日9h,光照处理2-3周,能有效地诱导抽穗开花。象草的穗由分蘖穗和分枝穗组成,由于单株分蘖穗和分枝穗发育程度的差异和群体中个体间的差异致使N51群体散粉期可达30d,散粉高峰期2周。母本Tift23A在完成生育过程,开花期与播期有关,相关系数为0.886,群体散粉期与N51同样有30d。由于亲本花期长,因此花期能很好地相遇、杂交、结实。  相似文献   

11.
京海黄鸡杂交组合亲本鸡球虫抗性指标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京海黄鸡杂交组合亲本BB鸡与FF鸡鸡球虫病抗性的差异,试验选取BB和FF公鸡各30只,饲养至9日龄时,每个群体随机分为免疫组(n=15)和非免疫对照组(n=15),分组当天免疫组京海黄鸡杂交组合亲本按正典鸡球虫病四价活疫苗说明书要求接种鸡球虫疫苗,疫苗免疫后第8天采用生物素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免疫组和非免疫对照组8个血浆球虫抗性指标,并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BB鸡免疫组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白介素17(IL-17)的含量显著高于FF鸡免疫组(P <0.05);BB杂交组合亲本免疫组CAT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SOD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FF杂交组合亲本免疫组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综合分析结果表明,BB鸡免疫效果优于FF鸡群体,BB鸡球虫病抗性优于FF鸡群体.  相似文献   

12.
选用草原红牛、草原红牛与利木赞杂交后代作为试验牛群体,经过基因组DNA的提取、微卫星引物的PCR扩增、扩增产物的电泳分型、各座位等位基因分析以及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PIC)和杂合度(H)的计算等步骤,从分子水平上分析了草原红牛及其杂交牛群体的遗传变异。在此基础上,以体重、体尺作为衡量牛生长发育的指标,以肉牛线性体型评分方法中的肌肉度线性评分性状和屠宰肉用性状作为衡量牛肉用性能的指标,运用SPSS软件分析了21个性状与8个微卫星标记的关系,发现了6个微卫星标记对试验牛群体某些生长发育性状和肉用性状存在正面或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3讨论羽色受环境影响小,应属于质量性状,有显隐性的特点。笔者早期设想从家鸭品种中分离、选育出一种隐性白羽蛋鸭,纯繁,作为生产白羽半番鸭的亲本,结果用白羽公番鸭的精液,给隐性白羽蛋鸭输精,杂交后代仍然以黑褐羽毛为主,少数有黑白相间的个体,这种现象说明产生白羽半番鸭的亲本,不仅仅是表现型为白色羽毛就可以产生白羽半番鸭。据报道纯种鸭的羽色受主要基因控制,但半番鸭为属间杂交的后代,其亲本的家鸭和番鸭,染色体上基因配对不似纯种鸭那么单纯,隐性白羽蛋鸭与白羽公番鸭杂交,其F;黑褐色居多,这主要是控制黑色羽毛…  相似文献   

14.
1 引 言家畜大部分重要的经济性状都为数量性状,影响这些性状的基因位点就为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TL),确定其在染色体上位置的过程就是数量性状基因位点的定位。早在1923年SAX就成功地利用了遗传标记进行数量性状基因位点定位试验,但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合适的遗传标记,使这些研究没有重大的进展。自从微卫星的出现及其测定方法的不断改进,使动植物数量性状基因位点定位的研究再次成为可能。本文主要讨论在近交群体中进行数量性状基因位点定位的统计学基础和原理。2 近交群体杂交后代自交利用遗传标记进行数量性状基因位点…  相似文献   

15.
猪的大多数繁殖性状的遗传力很低 ,通过直接选择进展不大。长期以来 ,猪的繁殖性状遗传改良仅限于杂交。随着分子遗传学理论和技术的进展 ,影响猪繁殖性状的单基因或QTL的鉴别 ,使得MAS成为了可能。本文将从杂交利用、选择试验以及繁殖性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方面对繁殖性状的遗传改良作一综述。杂交利用杂种优势 (heterosis)是美国玉米遗传学家G H Shull在 1 91 4年提出的 ,主要是指杂种在生长发育、生产性能、适应力和抗病力等方面超过亲本均值的现象。养猪生产者长期以来认为杂交是提高繁殖性能的一个有效措施 ,这种提高 ,也称为杂种…  相似文献   

16.
猪的品种与杂交利用(四)猪杂交亲本的选择与杂交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亲本选择 开展猪的杂交利用,首先要从亲本的提纯选优入手,亲本的纯度愈高,杂交优势就愈好。  相似文献   

17.
粗山羊草抗条锈 (CYR32) 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12份粗山羊草材料成株期对中国条锈病新小种CYR32为免疫-高抗,1份为高感.为探讨抗病性遗传规律,组配成抗×感、抗×抗杂交组合.通过对抗×感以及杂交组合的F1、F2群体对CYR32条锈菌抗性表型的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抗源亲本对条锈病抗性呈完全显性遗传, F2群体抗感分离比例为3∶1,条锈病的抗性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抗×抗杂交组合F2均呈抗病性,推测12个抗病粗山羊草材料的抗病基因可能为同一对显性基因.  相似文献   

18.
1选好杂交品种及个体杂交的目的是创造新类型,培育新品种,新类型的性状取决于所采用的亲本品种,所以,要对杂交用亲本品种选准、选好。选准、选好就应做好以下2方面的工作,一是所选用亲本品种,应对其严格分析,掌握尽可能多的资源,如生产性能、品种特性、品种形成的历史等;同时,应该对所选用的品种逐一明确  相似文献   

19.
杂种优势在家禽业上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商品肉鸡和蛋鸡的生产是通过特殊品系间多元杂交而产生的,而这些特殊品系是对重要经济性状选育而来的。现在,还没有可靠的方法来预测后代的杂种优势水平,除非后代的这个性状已被测定。通过杂交试验来估测特殊群体的配合力在时间上和资源上都很昂贵。 某种程度上,杂种优势的水平依赖于亲本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Hillel(1991)曾提出DNA指纹估测群体的遗传相似性可提供预测配合力的一种方法,因为  相似文献   

20.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基因是影响肌间脂肪(IMF)含量进而调控肉品质的的主要候选基因。试验以乌珠穆沁羊以及以南非肉用美利奴羊、东北细毛羊、小尾寒羊、杜泊羊为亲本获得的3种杂交羊(杜寒杂DS组,南寒杂SS组,东南杂NS组)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了背最长肌中H-FABP mRNA的相对表达量,比较该基因在不同群体中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H-FABP在不同品种肉羊背最长肌中均有表达,但不同群体间差异不显著(P>0.05)。以乌珠穆沁羊H-FABP mRNA表达量为参照,H-FABP mRNA在杜寒杂交羊中的相对表达量约为乌珠穆沁羊的3倍,南寒杂交羊中的相对表达量约为乌珠穆沁羊的0.5倍,东南杂交羊中的相对表达量约为乌珠穆沁羊的1.4倍。H-FABP可能是调控纯种地方绵羊及杂交肉羊肌肉肉质性状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