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奶牛胎衣不下是指奶牛产犊后12h以上胎衣还未排出,又称胎衣滞留。胎衣不下是奶牛常发病和多发病之一,正常健康的奶牛分娩后胎衣不下发生率在3%-12%之间,而异常分娩牛(难产、早产、流产、剖腹产)和感染布病的奶牛,胎衣不下发生率约为25%~40%,甚或更高。胎衣不下常由于滞留在子宫内的胎衣发生腐败分解,不但使产奶量下降,  相似文献   

2.
胎衣不下或称胎膜滞留,是指奶牛分娩后12 h而胎衣未能完全自然排出.胎衣不下是奶牛常发病和多发病之一,发病率为20%~50%,夏季甚至高达60%以上.胎衣不下是由于滞留在子宫内的胎衣发生腐败分解,可引起子宫炎,影响再孕及产奶,腐败产物和细菌感染所产生的毒素经子宫吸收后,可引起败血症.由于体温升高、精神抑郁和食欲降低而影响产奶量,甚至危及奶牛生命.  相似文献   

3.
胎衣不下或称胎衣滞留,是指奶牛分娩后12h而胎衣未能完全自然排出,胎衣不下是奶牛常发病和多发病之一,发病率约为20%-50%,夏季甚至高达60%以上,胎衣不下是由于滞留在子宫内的胎衣发生腐败分解,可引起子宫炎,影响再孕及产奶,腐败产物和细菌感染所产生的毒素经子宫吸收后,可引起败血症,由于体温升高,精神抑郁和食欲降低而影响产奶量,甚至危及奶牛生命,因此,探讨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降低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率,是目前奶牛业生产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胎衣不下又称胎膜滞留,是奶牛分娩后12h内胎衣未能完全自然排出[1].胎衣不下是奶牛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率约占健康分娩奶牛的10%~20%.由于滞留在子宫内的胎衣发生腐败分解,可继发引起子宫内膜炎,降低奶牛产后配种受胎率;腐败产物和细菌感染所产生的毒素经子宫吸收后,可引起产后败血症,引发奶牛疾病而影响产奶量.  相似文献   

5.
<正>胎衣不下或称胎膜滞留,是指奶牛分娩后12h而胎衣未能完全自然排出。胎衣不下是奶牛常发病和多发病之一,发病率约为20%~50%,夏季甚至高达60%以上,胎衣不下由于滞留在子宫内的胎衣发生腐败分解,可引起子宫炎,影响再孕及产奶,腐败  相似文献   

6.
奶牛胎衣不下或胎衣滞留是分娩后胎衣在正常期限内不排出,滞留在子宫内而导致腐败感染子宫膜,引起子宫内膜炎且阴门恶露不止、全身炎症的内科病。疏附县托克扎克镇对奶牛养殖户2010年度产  相似文献   

7.
胎衣不下易引起奶牛子宫内膜炎,导致奶牛产后发情时间延迟,配种次数增加,影响繁殖率,给奶牛生产造成极大损失,甚至导致奶牛淘汰。胎衣不下(Retained Fetal Membtanes,RFM)或称胎膜滞留,指奶牛分娩后12小时而胎衣未能完全自然排出,是奶牛常发病和多发病之一,由于滞留在子宫内的胎衣发生腐败分解,还可能引  相似文献   

8.
<正>胎衣不下是指母畜产出胎儿后,超过正常胎衣排出时间仍未排出,奶牛在胎儿产出后胎膜滞留超过12h,就可认为是胎衣不下。奶牛胎衣不下是奶牛常发病之一,发病率约在20%~40%,夏季甚至可达50%以上。滞留在子宫内的胎衣发生腐败分解,可引起子宫炎,影响再孕、产奶,由于胎衣的腐败分解产生毒素,易引起其它病变,乃至死亡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降低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率,是奶牛业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胎衣不下(RFM)又称胎膜滞留,是指奶牛分娩后12 h而胎衣未能完全自然排出,胎衣不下是奶牛常发病和多发病之一, 发病率约为20%~50%,夏季甚至高达60%以上.胎衣不下由于滞留在子宫内的胎衣发生腐败分解,可引起子宫炎,影响再孕及产奶,腐败产物和细菌感染所产生的毒素经子宫吸收后,可引起败血症,由于体温升高,精神抑郁和食欲降低而影响产奶量,甚至危及奶牛生命,因此,探讨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降低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率,是目前奶牛业生产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奶牛胎衣不下的中西医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胎衣不下或称胎膜滞留,是指奶牛分娩后12h而胎衣未能完全自然排出,胎衣不下是奶牛常发病和多发病之一,发病率约为20%~50%,夏季甚至高达60%以上。滞留在子宫内的胎衣发生腐败分解,可引起子宫炎,影响  相似文献   

11.
胎衣不下是奶牛产后的一种常见病,一般母牛产后12 h胎衣仍未全部排出即称为胎衣不下。滞留的胎衣经24~48 h,即可腐败,发出难闻的气味,并有腐败胎衣的白色碎块随恶露排出。腐败分解产物由子宫吸收后,母  相似文献   

12.
胎儿娩出后,牛超过12 h,胎衣不能全部娩出就是胎衣不下。多见于牛,特别是奶牛较为多发。本病常因子宫内滞留的胎衣腐败而引起中毒,或因过度努责二次继发子宫脱出。因此,对本病要及时治疗。1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13.
胎衣不下又叫胎衣停滞,是指母牛产出胎犊后,在一定时间内胎衣不能脱落而滞留于子宫内。此病多发生于6胎以上、年产奶量7000kg以上的奶牛。夏季比冬春季发病率高,通常发病率为12%~18%。胎衣不下导致滞留在子宫内的胎衣发生腐败分解引起子宫炎,影响再孕及产奶量。  相似文献   

14.
<正>奶牛的胎衣不下是指奶牛分娩12h后,胎衣不能自然排干净,通常又称为胎膜滞留。在奶牛养殖过程中,胎衣不下是常发病和多发病,夏季是多发季,可达到60%,其他季节发病几率比夏季小,不过也是很高的。胎衣不下,滞留在子宫内会发生腐败分解,会给奶牛造成很大的危险。奶牛胎衣不下会影响到母牛的再一次怀孕,如果不能正常怀孕,母牛的利用率就会下降,就会造成经济损失。本文就奶牛的胎衣不下进行详细的阐述,希望能为奶牛业的生产提供必要的技术指  相似文献   

15.
奶牛胎衣不下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胎衣不下是一种常见病,在正常情况下,牛的胎衣排出时间为产下小牛后12 h内排出,若有一小部分滞留的时间过长或者是病态的,就称之为胎衣不下。胎衣不下不但可引起奶牛产奶量下降,还可引起子宫内膜炎、子宫复原延迟和子宫脱出,从而导致不孕。现将有关胎衣不下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简单介绍如下,仅供广大养牛户参考。  相似文献   

16.
胎衣不下,是奶牛常见的一种产科疾病,若不及时治疗或处理,滞留在子宫内的胎衣发生腐败分解,引起奶牛的慢性或者急性子宫内膜炎,或继发卵巢或其它器官的疾病,轻者影响奶牛产奶量下降和产后的不孕,重者当腐败物或细菌感染产生的毒素经子宫吸收后可引发奶牛全身性败血症而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17.
正奶牛产后常见病主要有胎衣不下、子宫脱垂和子宫内膜炎。临床上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合理措施,及时有效治疗,提高奶牛的繁殖性能和产奶量。1胎衣不下正常情况下,奶牛产犊后,在12h内都能自行排出胎衣。如果奶牛产犊后12h内,胎衣不能自行排出而全部或部分滞留于子宫内,就叫胎衣不下,又叫胎衣滞留。胎衣不下可导致奶牛子宫内膜炎,影响奶牛正常繁殖和生产性能,严重的子  相似文献   

18.
母牛分娩后12h内胎衣不能自然排出,称胎衣不下或胎衣滞留。胎衣不下时由于滞留在子宫内的胎衣发生腐败、分解,可引起子宫内膜炎或子宫炎,影响再孕及泌乳,腐败产物和细菌感染所产生的毒素经子宫吸收后引起败血症,甚至导致母牛死亡。  相似文献   

19.
<正> 奶牛分娩后8~12小时仍不排出胎衣,即为胎衣不下或胎衣滞留,正常情况下奶牛产后4~6小时排出胎衣。发病原因孕期饲料单一,矿物质及维生素缺乏;舍饲奶牛消瘦、过肥或运动不足,胎儿过大,双胎及胎水过多;流产、早产、难产等原因引起产后子宫收缩、迟缓无力等。孕期子宫感染发生子宫内膜炎及胎盘炎,使胎儿胎盘与母体胎盘勃连,也能造成胎衣不下。诊断要点胎衣全部不下时呈带状悬挂于阴门外,(也有的全部胎膜滞留在子宫内);部分胎衣不下时,多因排出过程中断离,部分胎衣残留在子宫内,几天后腐败的胎衣和恶露一同排出来,这种情况下,易引起黏液脓性子宫内膜炎。胎衣不下如果不经过治疗,多数要在3~12天排出;如子宫颈闭锁,滞留的胎衣甚至可以到产后第一次发  相似文献   

20.
奶牛胎衣不下是指母牛产犊后在12小时间内胎衣不能排出,滞留于子宫内,有举尾、弓腰、不安、轻微努责等症状,若时间长,出现胎衣腐败,引起炎症。在奶牛生产中,由于饲养管理、疾病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奶牛胎衣不下时有发生,但所导致的后果却很严重。发生过胎衣不下的奶牛其代谢病、乳腺炎、子宫炎等发病率比正常的奶牛高,所以,在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