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梨枝圆盾蚧在陕西省苹果园1a发生3代。主要为害时期为越冬代4~5月,第1代6~7月,第2代8~9月。此虫主要为害苹果树枝条,而以为害果实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大。防治上应重点抓好冬春修剪有虫枝条,保护利用天敌,以及果树开花前越冬代若虫期和6月上中旬第1代初龄若虫期的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2.
棉田绿盲蝽的发生 危害及综合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绿盲蝽在德州市棉花及果树上的发生、危害及综合治理策略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虫在德州市一年发生5代,主要以卵在枣树多年生枣股芽鳞内和地面双子叶作物及杂草上越冬。第1代危害果树,第2代开始成虫转主于棉花,在棉花上繁殖第3代,第5代成虫于10月初开始迁回果树产卵越冬。防治上应抓住关键防治时期,采取大面积统一防治,将该虫消灭在孵化期和成虫羽化及转移危害之前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3.
对绿盲蝽在德州市棉花及果树上的发生、为害和综合防治策略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虫在德州市一年发生5代,第1~2代为害果树,第2代成虫转主于棉花,在棉花上繁殖第3~4代,第5代成虫于10月初开始迁回果树产卵越冬,主要以卵在枣树多年生枣股芽鳞内和地面双子叶作物及杂草上越冬;防治上应抓住关键时期,采取大面积统一防治、将该虫消灭在孵化期和成虫羽化及转移为害之前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4.
梨小食心虫是为害桃果的主要虫害之一。在防治不力的桃园中,中晚熟品种虫果率可达50%以上。以往该虫在华北一年发生3~4代。第一、二代主要为害桃梢,第三、四代一般为害梨、桃果实。以老熟幼虫在树干裂缝、翘皮等处结茧越冬,越冬茧在树干基部近地表处最多。第二年春季4月上中旬化蛹,越冬代成虫一般出现在4月中旬至5月末,这代成虫产卵于树梢上。  相似文献   

5.
采用田间接虫试验的方法,探讨江苏沿海地区棉铃虫对转Bt基因抗虫棉的危害与产量损失。结果表明,Bt棉田的残虫量、蕾铃被害率和产量损失均随着接虫量的加大而增加,其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从各代棉铃虫的接虫数量与残虫量的线性关系看,2代虫量呈对数增长,3、4代虫量表现为直线增长;Bt棉田棉铃虫的防治可以幼虫数量与蕾铃被害率两项指标来把握,其2、3、4代虫量分别为百株有3龄左右幼虫15头、8头和10头,若以Bt棉的蕾铃被害率为防治指标,则依次为1.18%、2.70%3.30%。  相似文献   

6.
稻飞虱又叫■虫,分褐飞虱、灰飞虱和白背飞虱三种,以褐飞虱危害为主,属于间歇性、大发生害虫,也是水稻主要害虫之一,近几年来,给水稻造成的危害越来越严重。农民普遍反映:稻飞虱虫小难治。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生活隐蔽,大多数稻飞虱喜欢群集在稻株下部生活;二是害虫基数大,特别是晚稻,危害严重时,每亩虫量超过百万。用一般的药物防治,效果很差。   稻飞虱一年繁殖 4~ 5代,以 8~ 10月为危害高峰期。 8月中、下旬,第三代若虫大量孵化,这时,中、晚稻正值圆秆拔节期,虫量猛增,危害加重。 9月下旬第四代若虫大量孵化,这…  相似文献   

7.
中晚粳稻区褐飞虱二代的防治指标和防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二代褐飞虱对粳稻的危害损失,确定合理的防治指标和防治策略,在武育粳3号上接种不同的虫量,进行笼罩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水稻生育期,不同虫口密度的褐飞虱,其增长速度不同;在水稻同一生育期,总虫量高密度区显著高于低密度区,增殖速度低密度区大于高密度区。二代褐飞虱虫量与水稻产量损失呈极显著正相关(r=0.9576**),防治指标为百丛虫量110~120头。在发生早、迁入量较大的年份,在防治策略上,必须在二代根据防治指标喷洒药剂压低三代虫量,控制四代危害。  相似文献   

8.
张永忠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175-175,148
松茸毒蛾是东至县危害马尾松、湿地松、火炬松等松树第二大食叶害虫。该虫1年发生3代,以蛹在茧中越冬,翌年4月下旬成虫羽化,第1代幼虫5—6月危害,第2代幼虫7—8|月危害,第3代幼虫9月下旬至10月危害,11月上旬结茧化蛹越冬。根据发生规律,采用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橄榄蛀果野螟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橄榄蛀果野螟是揭阳市橄榄生产上新发生的害虫。通过系统调查和观察,发现该虫在揭阳地区1年发生3代,世代重叠,以老熟幼虫或蛹在寄主枯枝上越冬,第一代幼虫于5月中下旬开始危害乌榄及早熟橄榄,第二、第三代幼虫分别在7月和9月开始蛀入榄果危害。并根据该虫的生物学特性,提出狠抓防治第一代幼虫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葱斑潜蝇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葱斑潜蝇年发生 6~ 7代 ,以蛹越冬。 4月中下旬越冬蛹开始羽化 ,4月下旬见幼虫 ,5月中旬出现第 1代成虫 ,以后各代重叠发生 ,盛发期在 6~ 9月份 ,完成 1代需 1 7~ 31天。研究明确了该虫的生物学习性 ,虫态历期及温湿度对其生存发育的影响 ,应用综合防治技术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和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绿盲蝽在果树上的发生·危害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乃芹  于凌春  李红梅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409-11410
对绿盲蝽在果树上的发生、危害及综合防治策略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德州市该虫1年发生5代,主要以卵在枣树多年生枣股芽鳞内和地面双子叶杂草上越冬。1~2代危害果树,2代成虫转主于棉花,第5代成虫于10月初开始返回果树产卵越冬。防治上应抓住关键时期,采取大面积统一防治,将该虫消灭在孵化期和成虫羽化及转主之前。  相似文献   

12.
柑桔白轮蚧AulacaspiscitriChen是四川柑桔园内的重要蚧虫之一。1年发生5代,世代重叠。天敌种类多,但对该虫的控制作用不显著。彻底清除苔藓,选择触杀与内吸作用均强的药剂喷洒树冠,控制越冬代幼蚧及成虫,是防治该虫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3.
1梨园蚧 1.1危害症状及发生规律 梨园蚧又名梨园蚧壳虫,属检疫对象。以成虫或若虫密集在枝干、叶片、果实等处为害,引起皮层木栓化,树木组织易衰亡,果树生长受损,叶片早落,枝梢或整株死亡。1年发生4代。第1代4月上中旬至5月中旬若虫发生,第2代5月下旬至7月上旬发生,第3代8月中旬至9月上旬发生,第4代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发生。  相似文献   

14.
城市杨扇舟蛾的生物学及综合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扇舟蛾Clostera anachoreta (Fabricius)在南充市年发生不完全6代,以蛹越冬。2,3代为害最重,4代以后明显受天敌制约。于第1代幼虫发生期根部施呋喃丹一次,可有效地控制该虫为害。  相似文献   

15.
啤酒花青虫又叫棉铃虫、玉米穗虫、番茄青虫等,除危害啤酒花外,还危害多种作物。阜康222团啤酒花基地2008年6月中旬,遭受第1代啤酒花青虫大面积危害,导致高架杆啤酒花还未爬上架顶的啤酒花头大部分被蛀断、萎蔫;有些年份啤酒花受到啤酒花青虫2代危害,花蕾被大量啃食;一般年份啤酒花青虫第3代危害较重,大发生的年份对地块产量影响可达20%~30%,架杆铁丝上、摘花机房成虫  相似文献   

16.
稻纵卷叶螟在贵州山区每年发生3-6代,在温度高的地区,发生代数较多,在温度低的地区,发生代数较少,稻纵卷叶螟也属迁飞性害虫,在贵州省基本上不能越冬,早春大量虫源主要是外地虫源,随西南气流迁入我省各地,以第2、3代为害最重,是防治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7.
甘蔗二点螟以幼虫休眠和滞育两种方式越冬,年发生1-4代。采用"控制虫源、压低基数"的防治策略,与过去"狠治第1代,压基数"的防治策略相比,成熟期虫蛀节率相差25倍以上。农业防治对该虫防治有重要意义,能起到化学防治所起不到的作用。化学防治主攻对象是越冬后的越冬代幼虫和休眠越冬的第1代蚁螟。  相似文献   

18.
Bt基因在水稻杂种后代的优势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克螟稻Ts5为亲本与另5个感虫亲本作正反杂交,结果表明,10个杂交组合的F1中,以Ts5为父本所配组合杂种优势强于以Ts5为母本所配的组合。F2的抗虫株与非抗虫株群体在农艺性状上无显著差异;但某些农艺性状,F2的抗虫株、非抗虫株群体与亲本相比,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F3的抗虫株与非抗虫株群体及亲本在分蘖动态变化上无显著差异。上述试验结果为低代抗虫株系的田间筛选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褐圆蚧[Chrysomphalus aonidum (Linnaeus)]是贵州省遵义市园林植物上的主要害虫之一,2012—2013年对其危害情况、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虫在遵义市1年发生3~4代,大多以第4代二龄若虫在寄主叶片上越冬,少量以第3代雌成虫、蛹越冬。第1代若虫盛孵期(5月中旬)喷施40%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24%螺虫乙酯悬浮剂3000倍液、5%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药后7 d防治效果分别为95.67%、93.70%、93.40%。冬季施用29%石硫合剂水剂300倍液,药后15 d防治效果为69.80%。  相似文献   

20.
苹果蠹蛾雄虫发生动态及其与气温和降水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系统监测的方法调查研究了2018—2020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梨树上苹果蠹蛾雄虫种群发生动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金武地区苹果蠹蛾1 a发生2代,雄虫的月诱虫总量(y)与月气温总量(x)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回归模型方程为y=0.1947x-58.967(R2=0.807 6);苹果蠹蛾雄虫的月诱虫总量(y)与月降水总量(z)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