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6 毫秒
1.
腾格里沙漠地处亚洲中部荒漠区和草原区的过渡地带,具有较为丰富的物种组成和复杂的植物区系。运用植物区系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在开展大量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参考相关植物和标本数据库及文献,对腾格里沙漠天然种子植物区系组成、地理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腾格里沙漠植物区系位于中国西北植物地理区中间过渡带,属典型荒漠植物区系,由60科201属382种荒漠种子植物组成。其植物区系优势现象明显,区系植物趋向于集中在>10种的优势科内,优势科物种比例高达64.40%。区系植物分化程度较大,单种属和寡种属多达178属,占区系植物总属数的88.56%。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多样,植物属分布有14个分布型和9个分布变型,为中国植物属分布类型数的50.00%,其中温带成分分布属比例大,为44.78%,具有典型的温带性质;古地中海成分分布属为21.39%,对植物组成具有重要影响。植物科分布以世界分布型占优势,包含38个世界广布科,世界分布的优势科和表征科分别占到优势科和表征科总数的77.78%和40.00%,与沙漠气候严酷性相一致;热带成分涉及11个科,占区系总科数的18.33%,说明腾格里沙漠植物区系的发生具有热带亲缘性。腾格里沙漠植物区系起源古老并兼有新生进化成分,分布有原始多心皮类植物科、一定数量起源古老的孑遗成分和较多的间断分布类型,以及相当年轻和进化的科,反映出腾格里沙漠植物区系起源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2.
腾格里沙漠地处亚洲中部荒漠区和草原区的过渡地带,具有较为丰富的物种组成和复杂的植物区系。运用植物区系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在开展大量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参考相关植物和标本数据库及文献,对腾格里沙漠天然种子植物区系组成、地理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腾格里沙漠植物区系位于中国西北植物地理区中间过渡带,属典型荒漠植物区系,由60科201属382种荒漠种子植物组成。其植物区系优势现象明显,区系植物趋向于集中在10种的优势科内,优势科物种比例高达64.40%。区系植物分化程度较大,单种属和寡种属多达178属,占区系植物总属数的88.56%。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多样,植物属分布有14个分布型和9个分布变型,为中国植物属分布类型数的50.00%,其中温带成分分布属比例大,为44.78%,具有典型的温带性质;古地中海成分分布属为21.39%,对植物组成具有重要影响。植物科分布以世界分布型占优势,包含38个世界广布科,世界分布的优势科和表征科分别占到优势科和表征科总数的77.78%和40.00%,与沙漠气候严酷性相一致;热带成分涉及11个科,占区系总科数的18.33%,说明腾格里沙漠植物区系的发生具有热带亲缘性。腾格里沙漠植物区系起源古老并兼有新生进化成分,分布有原始多心皮类植物科、一定数量起源古老的孑遗成分和较多的间断分布类型,以及相当年轻和进化的科,反映出腾格里沙漠植物区系起源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3.
乌兰布和沙漠天然植物区系特征及地理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兰布和沙漠地处荒漠草原过渡地带,植物区系研究具有独特的地理学意义。通过对乌兰布和沙漠天然植物物种调查统计,对区域植物区系科属组成、地理成分进行分析,并与典型荒漠区和草原区植物区系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乌兰布和沙漠共有天然植物51科161属318种。物种组成20种以上的优势科和10种以下的寡种科为植物区系的主体,区系优势明显;单种属数量较大,说明植物区系整体物种多样性并不丰富,而优势属在种的层次上丰富度较高,有一定的优势,在荒漠植物区系属的组成中起着重要作用。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以科的世界成分和属的温带分布型占主导,反映了植物区系分布与世界气候带相适应的特征,植物区系的温带性质明显。沙漠植物区系特征与其沙漠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气候区域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3年的实地调查,查阅多个标本馆标本及相关资料,研究了蒙古高原种子植物属的组成和区系特征,以期探讨其起源与演化。结果表明:该区有种子植物115科761属4 280种,与中国植物区系相比,本区种子植物区系物种相对贫乏,特有程度较低;区域植物具有典型的温带性质,其区系地理成分复杂,联系广泛,与热带成分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植物区系优势现象不显著,以单型属和少型属为主。蒙古高原植物区系表现出强烈的旱生性和古老性。从植物区系发生角度分析,蒙古高原植物区系的起源可归结为古地中海成分、东亚成分、温带成分和本地起源。  相似文献   

5.
对二连浩特地区的种子植物进行了组成特征和区系地理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二连浩特种子植物共254种,隶属于136属39科;区系优势现象明显,单种科和寡种科占总科数的69.23%,单种属和寡种属占总属数的93.38%;植物生活型以草本植物为主,水分生态型以旱生植物为主,二者分别占总种数的80.71%和60.63%;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温带分布科、属、种分别占总数的69.23%、75.00%和85.04%;区系起源新老并存,以新生进化成分为主。  相似文献   

6.
达里诺尔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达里诺尔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重要湿地资源,根据对实地采集植物标本的鉴定整理,保护区境内共有野生种子植物430种,归属65科、250属。其中被子植物64科、249属、428种;裸子植物1科、1属、2种。优势科属的统计表明,本区种子植物一方面集中于大的科属之中,同时向少种、单种科、属分散。保护区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以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其中北温带分布型所占的百分比数最高,占本区种子植物区系中非世界属数的37.56%,其次是旧大陆温带分布,反映出该区系的温带性质,体现保护区植物分布与本地区的气候带相适应的结果。本区系地理成分混杂,特有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7.
兰州南北两山种子植物区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全面了解兰州南北两山种子植物的生长分布情况及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组成,充分认识该区域的自然历史过程,本研究对兰州地区种子植物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表明,兰州南北两山植物种质资源相对丰富,种子植物155种,隶属于39科115属。其中裸子植物1科1属1种;被子植物38科114属154种。较大科(10~29种)的禾本科(Gramineae)、菊科(Compositae)和豆科(Leguminosae)为优势科,中型科(2~9种)构成了植物区系组成的主体;兰州地区种子植物科的优势现象较为明显,禾本科、菊科和豆科的科、属、种分别占总体的7.69%、43.48%和45.80%;属的种类分布较松散,植物分布于多属,属的优势现象表现的不明显;该研究区植物区系科按地理成分可划分为5种类型和4种变型,优势科均为世界广布科,其所占比例最大,占总科数的53.85%,热带分布科和温带分布科也有分布,所占比例分别为总科数的25.64%和20.51%;研究区植物区系中属按地理成分可划分为12种类型和9种变型,温带性属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占总属数的50.44%,热带成分和地中海成分有一定表现,分别占总属数的15.65%和6.96%,说明兰州南北两山种子植物区系与古地中海植物区系有一定的联系,中亚成分和东亚成分表现微弱,无中国特有科,中国特有属有1属,即文冠果属(Xanthoceras)。在南北两山种子植物种质资源分布差异的研究中发现,北山种子植物物种较南山丰富,南山种子植物密度、分盖度、生物量、株高、冠幅等生长指标整体呈现出较北山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成吉思汗陵周边野生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查阅,对成吉思汗陵周边野生种子植物区系特征、生活型和水分生态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成吉思汗陵周边有野生种子植物529种隶属260属73科,分别占内蒙古种子植物的23.96%,39.82%,62.39%,在属、种层次上多样性较贫乏;植物科属组成特点是趋向大科、大属分布,寡种科属和单种科属是植物区系主要组成成分,也是植物区系构成和物种多样性的重要来源;区系地理成分混杂,联系广泛;属的分布区类型中温带成分优势明显,泛热带分布次之;特有程度低,表现出一定的古老性;植物生活型以草本植物占绝对优势,占总种数的86.39%;水分生态型以中生植物为主,占总种数的62.38%。  相似文献   

9.
在白音库伦自然保护区进行的植物区系调查结果显示:该保护区分布着蕨类植物1科1属3种,种子植物41科129属263种;其中,双子叶植物33科98属211种,单子叶植物8科31属52种。科、属、种的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多样,科的分布类型以世界各大陆广泛分布的科占绝对优势,达到本区种子植物总科数的78.32%;热带分布的科最少,只占本区种子植物总科数的4.48%;温带分布的科占本区种子植物总科数的16.50%。本文统计不同生境内植物种类比例的基础上论述了白音库伦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的区系组成和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10.
格尔木市盆地区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宣利 《青海草业》2008,17(3):42-45
经考察记录到格尔木市盆地区域内野生种子植物有161种,隶属41科,102属,表明该地区植物种类贫乏。但种子植物区系成分却较为复杂,可划分为6个科和10个属分布类型。其中温带成分分布占绝对优势,有44属,占总属数的67.69%,古地中海成分仅次于温带分布型,有12属,占总属数的18.46%,说明格尔木市盆地区域的植物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和古地中海的遗迹。  相似文献   

11.
新疆不同草地类型植物物种特征与水热因子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新疆7种草地为研究对象,调查364个样地的物种名录,分析不同草地植物科属种的变化特征,探讨了植物物种丰富度(SR)对年平均温度(MAT)、降水(MAP)、海拔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新疆草地以禾本科、菊科为优势科,优势属为针茅属、绢蒿属;物种丰富度变化为:温性草甸草原(7.73)>温性草原(5.04)>高寒草原(4.36)>温性荒漠草原(3.99)>温性草原化荒漠(3.02)>温性荒漠(2.08)>低平地草甸(1.43);全部样地和温性草原的SR与MAP呈正相关,与MAT、海拔呈峰型关系;低平地草甸和高寒草原的SR与MAP呈正相关而与MAT呈负相关,与海拔呈先降低再增加的趋势;温性荒漠草原的SR与MAP呈正相关,与MAT、海拔无相关性;温性荒漠的SR与MAP呈正相关,与MAT呈负相关,与海拔呈峰型关系;温性草甸草原和温性草原化荒漠的SR与MAT、MAP均无相关性。不同草地类型对温度、降水响应的差异,是由于植被类型和温度、降水的空间分异性,对于海拔的分异,来源于海拔梯度范围和所研究地区大尺度的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主要优良牧草种质资源野外调查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对甘肃省境内主要类型草场的主要野生牧草种质资源分布和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范围涉及河西走廊、祁连山区、甘南高原、黄土高原和陇南西秦岭山区等不同地貌类型的温带阔叶林、温带针叶林、温带典型草原、温带草甸草原、高寒草甸、高寒灌丛、盐化草甸、沼泽化草甸、温带灌丛、温带荒漠等植被型。对不同植被的38个样点植物群落的主要成分进行了记载分析,了解了以豆科、禾本科为主的各植物种的分布现状。在调查的过程中共涉及植物157种,分属14科50属,其中草甸种有90余种,草原种有50余种,荒漠种有10余种;禾本科植物59种,豆科植物19种。调查采集了以豆科和禾本科为主的55个可作为牧草利用的植物种的96份种质材料,并采集了106份植物标本。作为种质材料,保存了可作为牧草利用的植物种子146份1 050 g。  相似文献   

13.
宛涛  燕玲  李红  伊卫东 《草地学报》2004,12(3):231-235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描述了贺兰山荒漠草原植被6科、8属、10种主要植物的花粉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在扫描电镜观察下,每种植物花粉的轮廓、形状、大小、表面纹饰、萌发器官类型及数量各不相同;同科或同属内种间总体形态特征相似,而细微特征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阿荣旗草地植物资源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年6—10月对内蒙古阿荣旗草地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全旗现有草地面积为15.64万hm2,其中可利用面积为13.40万hm2,与1985年相比分别降低了65.40%和64.25%。全旗有温性草甸草原类、低平地草甸类、山地草甸类、沼泽类四种草地类型,分别占全旗草原总面积的32.03%,52.93%,13.81%和1.22%,占可利用总面积的32.16%,52.53%,14.21%和1.11%。载畜量从1985年的46万个羊单位增加至2016年的405万个羊单位,增加了780.43%。温性草甸草原类、低平地草甸类、山地草甸类、沼泽类干草产量为3 773.8 kg·hm-2,2 452.3 kg·hm-2,2 217.1 kg·hm-2和3 176.4 kg·hm-2,与1985年相比,分别下降了42.81%,58.75%,67.22%和63.20%;草群高度为30.1 cm,30.0 cm,35.0 cm和40.5 cm,与1985年相比,分别下降了9.9 cm,17.0 cm,15.0 cm和9.5 cm;低平地草甸类、山地草甸类和沼泽类盖度分别降低了4.76%,9.78%和10.64%,温性草甸草原类增加了21.33%。阿荣旗草地现有植物资源共35科120属155种,其中饲用植物24科71属88种,药用植物31科72属80种,野生观赏植物20科34属37种,野生食用植物15科26属29种,工业植物9科10属18种,有毒有害植物9科11属14种,二级珍稀濒危植物3科3属3种。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荒漠种子植物科的区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甘肃省荒漠区种子植物进行了普查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荒漠区分布有种子植物543种,隶属55科228属,主要分布于河西走廊;植物种类贫乏,部分植被表现出退化现象,为典型的温带荒漠植被;具有大科较少、小科较多的特点,优势现象十分明显,优势科10个(藜科、豆科、禾本科、菊科、十字花科、蓼科、石竹科、毛茛科、蒺藜科和柽柳科),表征科6个(麻黄科、柽柳科、胡颓子科、蒺藜科、藜科和蓼科);该区地理成分多样,包含6个分布类型,其中以世界广布成分为主,共23科,占总科、种数的41.82%和76.80%,其次为温带成分(包括热带至温带分布、亚热带至温带分布和温带分布),共有23科,占总科、种数的41.82%和19.53%,热带成分、热带至亚热带成分较少,共9科,占总科、种数的16.36%和3.67%;植物在生活型上以多年生草本、灌木为主,这些反映出植物的分布与当地气候相适应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为揭示宁夏不同草原类型土壤丛枝菌根(AM)真菌分布特征及其差异机制,以长期围封的荒漠草原(白草+甘草、短花针茅+牛枝子+猪毛蒿、黑沙蒿、短花针茅)和干草原(长芒草+赖草+甘肃蒿)植被群落为研究对象,利用脂肪酸指纹图谱和Illumina高通量测序的方法,研究了土壤AM真菌多样性、组成与草地植被群落特征、土壤环境因子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干草原样地以16:1ω5c中性脂表征的土壤AM真菌生物量与荒漠草原4种植被群落样地间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长芒草+赖草+甘肃蒿群落草地土壤AM真菌的香农-维纳指数、辛普森指数、Chao1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显著高于荒漠草原4种植被群落样地(P<0.05)。荒漠草原、干草原的5种植被群落下土壤AM真菌分属1门、3纲、4目、7科、8属、50种,球囊霉属(Glomus)、类球囊霉属(Paraglomus)是优势属。不同AM真菌分类水平下,干草原与荒漠草原土壤有11类AM真菌的相对丰度有显著性差异。非度量多维尺度(NMDS)分析表明,干草原与荒漠草原土壤AM真菌群落空间分布距离较远,AM真菌群落间相似性较低(Stress=0.17,P=0.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M真菌群落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Chao1丰富度指数与对应草地植被群落香农-维纳指数、群落物种数、总生物量、群落重要值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AM真菌的幼套球囊霉属(Claroideoglomus)、类球囊霉属相对丰度与土壤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机质、速效钾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降水量、海拔导致对应植被群落土壤理化性质、植被群落特征差异是驱动荒漠草原和干草原土壤AM真菌多样性及优势属相对丰度显著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朱爱民  韩国栋  康静  赵坤  朱毅  王忠武 《草地学报》2019,27(6):1459-1466
为揭示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植物功能群特征对长期放牧的响应机制,本研究以内蒙古四子王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2018年8月对围封14年(2004-2018)不同放牧处理下的植物物种组成、高度、盖度、密度及生产力进行观测,并对功能群植物多样性、丰富度、均匀度和重要值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植物种类逐渐减少,在重度放牧区分属不同功能群的植物均有不同程度消失,不同功能群植物株高、盖度、生产力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均呈降低的变化趋势;对照区功能群多样性指数显著大于重度放牧区,对照区和轻度放牧区丰富度指数显著大于中度和重度放牧区;不同放牧处理下功能群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与生产力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研究认为,长期重度放牧减少了荒漠草原功能群植物多样性和丰富度从而导致草地生产力降低,进而影响草地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气候变化对荒漠草原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进而更有效地管理草原,在内蒙古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进行远红外线辐射器模拟增温和人工施肥模拟增氮试验。经过6年的连续模拟试验后,采用稀释平板涂布法结合18SrRNA分子鉴定技术,对试验地土壤可培养真菌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从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土壤中共分离获得17个属的可培养真菌;2)模拟增氮不增温、增温增氮处理均使可培养真菌的菌落数显著增加(P0.05),分别由不增氮不增温的菌落数6.70×105 CFU·g~(-1)升高到1.45×106和1.92×106 CFU·g~(-1),但二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3)增氮不增温、增温增氮处理的群落组成和优势属发生了改变,在增氮不增温处理中的优势菌属为镰刀菌属(Fusarium)、交链孢霉属(Alternaria)和假裸囊菌属(Pseudogymnoascus);增温增氮处理的优势菌属为青霉属(Penicillium)和曲霉属(Aspergillus)、镰刀菌属、交链孢霉属和Chromocleista;4)与其它两个处理相比,增氮不增温处理显著提高了荒漠草原可培养真菌的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和多样性。增温增氮对群落内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和多样性均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