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应用 3 2 P示踪技术研究了土壤磷素活化剂在磷肥肥效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用土壤磷素活化剂可增加土壤磷素和肥料磷素的供应强度 ,促进大豆对土壤磷素和磷肥磷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不同磷肥对土壤磷素形态转化及小麦磷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为土壤-磷肥-作物体系磷肥精准匹配及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砂姜黑土和红壤上设置不施磷(CK)、施用过磷酸钙(SSP)、钙镁磷肥(FMP)、磷酸二铵(DAP)、重过磷酸钙(TSP)和聚磷酸铵(APP)6个处理,研究小麦拔节期和开花期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磷库转化特征及其与植株体内磷素累积利用的关系。【结果】砂姜黑土施用磷肥后土壤有效磷含量提高194%—662%,不同磷肥处理小麦根际土壤中有效磷含量为APP>TSP>DAP>FMP>SSP>CK处理。施用磷肥显著提升了小麦拔节期和开花期砂姜黑土中H2O-P和NaHCO3-Pi含量,降低Residual-P含量,其中H2O-P和NaHCO3-Pi含量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TSP和APP处理在小麦拔节期对NaHCO3-Pi含量提升幅度最大,分别较不施磷提升了41.0和36.0 mg·kg-1。红壤施用磷肥后根际土壤有效磷含量提高84%—791%,其中DAP和TSP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磷肥处理,红壤中根际土壤NaHCO3-P...  相似文献   

4.
5.
品种更替对冬小麦磷素养分吸收累积和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14个在不同时期推广的冬小麦品种进行田间试验,分析没生育期不同器官,部位植物样本的磷素含量。结果表明,各时期品种不同器官,部位中磷素含量随生长发育进程的推进均逐渐降低。生育前期,植株体内磷含量较高,成熟期最低;冬小麦植株对磷的吸收累积动态一致;随品种的更替,叶片,叶鞘中的磷素输出率增加,总输出磷的贡献率反而降低,磷收获指数增大。  相似文献   

6.
 作者利用放射性核素32P示踪技术,研究了年周期中不同生长发育时期草莓(Fragaria x ananassa)对磷素营养的吸收、运转和分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草莓对磷元素的吸收、运转和分配特点既有别于其他果树,又与它们有相似的规律。草莓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对32P的吸收呈2次既同步又相交错的吸收高峰。在返青前期、开花前后、果实膨大期和花芽分化时及时追肥,是草莓获得优质高产的必要措施之一。根据试验结果,还对草莓管理中去除匍匐茎,做好冬前防寒保叶等技术措施的必要性作了理论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西洋参磷素营养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西洋参磷素营养规律,利用^32P示踪技术与农化方法,西洋参移栽时在根部施入^32P标记磷肥:展叶期、果期叶面供磷,研究了西洋参对不同施肥方法、不同供磷时期对磷的吸收利用规律。结果表明:西洋参对底施和叶面供磷的吸收利用均随着生育期的推进而逐渐增加;底施磷肥是西洋参中磷素的主要来源,并主要分部于根部,约1/3分布于地上部;不同生育期叶面供磷,磷素向代谢活性部位分配,展叶期叶面供磷有利于向根部转移;供试期间皮,底施磷肥与展叶期和果期叶面供磷的单株^32P利用率分别为11.90%、37.49%和27.64%。  相似文献   

8.
由于今年冬春季气温偏高,进入2月中旬,冬小麦已经开始进入返青期,为促进苗情积极转化,应尽早开展春灌,一般麦田可灌水一次,冀中南地区今年冬春过于干旱,要尽快灌水,以缓解土壤墒情不足的状况.  相似文献   

9.
贵州省磷资源,土壤含磷状况及磷肥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
控释氮肥对杂交水稻磷的吸收、残留和土壤固定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32P示踪技术。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控释氮肥和普通尿素对杂交水稻磷的吸收、残留和土壤固定磷肥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尿素相比,施用控释氮肥,明显地增加了杂交水稻在分蘖期、孕穗期、成熟期的吸磷总量以及肥料P和土壤P的吸收量。控释氮肥中,氮的释放速度和作物的需求基本一致。显著提高了杂交水稻对磷肥的利用率、回收率和残留在土壤中可被再利用的肥料磷,降低土壤对磷肥的固定。  相似文献   

11.
限量灌水和施磷对冬小麦养分吸收及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冬小麦在整个生育期阶段植株的养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效率的变化规律。本研究以西农‘979’小麦为试验材料,试验采取3个灌水水平即W1,W2及W3,分别为2 400 m3·hm-2、1 800 m3·hm-2和1 200 m3·hm-2。施磷设4个水平即F1、F2、F3及F4,施磷肥(纯P2O5)量分别是0、60、120及180 kg·hm-2。结果表明:在施氮肥相同的情况 下,灌水和增施磷肥均能够促进植株对氮、磷的吸收量。随着施磷量的增加,灌溉水利用效率及产量也随着显著增加。在F4处理条件下,W2处理的子粒产量高于W1、W3处理,在W2处理基础上再增加灌水量,子粒产量无显著提高,且显著降低了水分利用效率。这说明灌水和施磷显著提高子粒的产量,但过量灌水会导致子粒产量下降,适量灌水、增施磷肥可以显著提高子粒产量。在本试验条件下,灌水量在1 800 m3·hm-2和施磷肥(纯P2O5)量在120 kg·hm-2时,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进程,施磷对土壤水分不足的补偿效应主要是增加单位面积穗数,施肥增加了穗粒数,从而增加了产量,提高水分和磷素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冬小麦品种的磷营养效率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获得磷高效育种及相关理论研究所需的材料 ,在大田条件下对 2 16份冬小麦种质的磷营养效率进行鉴定。磷营养效率用磷效率 (低磷产量 )和对低磷的敏感度 [(高磷产量 -低磷产量 )× 10 0 /高磷产量 ]来描述。 2 0 0 0—2 0 0 1年将 2 16个冬小麦品种分别种在低磷 (Olsen P为 2 .4mg·kg-1,不施磷 )和高磷 (Olsen P为 17.4mg·kg-1,施纯磷 6 0kg·hm-2 )土壤上 ,根据各品种的磷效率选出 37个典型品种 ,但对低磷敏感度的品种间差异没有表现出来。2 0 0 1— 2 0 0 2年在低磷 (Olsen P为 6 .6mg·kg-1,不施磷 )和高磷 (Olsen P为 17.4mg·kg-1,施纯磷 6 0kg·hm-2 )土壤上对上述 37个品种进行磷营养效率再鉴定 ,根据磷效率和对低磷的敏感度划分为高效不敏感、高效敏感、低效不敏感、低效敏感 4种磷营养效率类型。磷效率年度间稳定性的研究表明磷效率表现稳定的品种仅占 37.8% ,因此为增加鉴定的准确性应该进行多年的连续鉴定并利用次级性状作为辅助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长期施用磷肥对冬小麦产量、吸氮特性和土壤肥力的影响,通过21年的黄土高原旱地长期定位肥料试验,测定了冬小麦每株有效小穗数、穗粒数、成穗数、千粒重和干物质量以及植株和土壤中的氮、磷养分含量。结果表明,合理施用磷肥(45~135 kg/hm2)能提高冬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并能显著提高每株有效小穗数、成穗数和冬小麦抽穗期后干物质累积量,继而显著提高产量,其中当磷肥施用量为135 kg/hm2时,产量最高,为2 869.0kg/hm2,但磷肥施用量过大(达到180 kg/hm2)时,成穗数和抽穗期后干物质累积量显著降低,导致产量显著下降;冬小麦的氮素累积动态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增施磷肥能增加冬小麦吸氮量,但到成熟时,冬小麦地上部分出现氮素损失,损失量达13.4%~44.2%;长期施用磷肥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并显著提高土壤磷素含量,其中全磷含量增加10.7%~64.5%,速效磷含量增加234.6%~667.3%。长期合理施用磷肥,能提高冬小麦产量、吸氮量以及土壤中有机质和氮磷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不同栽培模式及施氮量条件下,研究锌分别与氮、磷肥配合喷施对冬小麦锌吸收、转运率及锌肥利用率的影响。【方法】于2010-10-2012-06,以冬小麦小偃22为供试材料,采用2年田间定位试验,设置了3种栽培模式(常规、覆膜、补灌),3个施氮水平(0,120,240kg/hm2),4个喷肥处理(喷蒸馏水(CK)、喷Zn、喷Zn+N、喷Zn+P),分析不同栽培模式及氮肥用量下锌分别与氮、磷肥配合喷施后小偃22各器官锌含量、籽粒和秸秆锌携出量、籽粒锌转运率以及锌肥利用率的变化。【结果】与常规和覆膜栽培模式相比,补灌模式提高了籽粒和秸秆锌的携出量,覆膜可提高籽粒锌转运率。与不施氮相比,土施氮肥明显提高了小麦籽粒、茎秆和叶片锌含量及锌肥料利用率,而土施氮肥明显降低了籽粒锌转运率。与CK相比,喷锌处理(喷Zn、喷Zn+N、喷Zn+P)明显提高了小麦籽粒锌含量及锌携出量,各喷锌处理表现为喷Zn+N、喷Zn喷Zn+PCK,其中喷Zn+N处理小麦籽粒锌含量提高幅度平均为92%;喷锌处理也明显提高了茎秆、叶片及颖壳锌含量及秸秆锌携出量。喷锌处理锌转运率总体上均明显降低。喷Zn+P处理的锌肥利用率与喷Zn、喷Zn+N处理相比明显降低。同时,不同年份籽粒锌含量、锌转运率及锌肥利用率也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在补灌栽培模式下,施氮量为120kg/hm2时,单独喷施锌肥或锌与氮肥配合喷施,是潜在缺锌土壤区提高小麦籽粒锌含量和锌肥利用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水氮磷耦合条件下,冬小麦根系形态、生理和细胞结构变化与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盆栽调亏灌溉的方法,以“小偃22”为试材,采用拌肥方式于播种时设低肥N1P1(纯氮 0.1 g/kg、P2O5 0.05 g/kg)和高肥N2P2(纯氮0.3 g/kg、P2O5 0.15 g/kg)2个氮磷肥处理;在拔节期设土壤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70%~85%(正常供水,CK)、55%~70%(轻度亏缺,LS)和40%~55%(重度亏缺,SS)3个水分处理。于水分亏缺处理20 d后取样,从形态学、生理代谢和解剖学层面研究拔节期不同水氮磷耦合对冬小麦根系水分调节特性的影响。【结果】在相同营养条件下,拔节期水分亏缺会导致冬小麦地下部干物质量、地上部干物质量和总生物量减小;但根冠比增加,与CK相比,LS、SS在N1P1和N2P2 2种氮磷肥处理条件下,根冠比分别升高了32.3%,14.3%和11.5%,4.7%;根毛密度也明显增加。水分亏缺造成冬小麦根系皮层薄壁细胞体积变大,皮层占根系直径的比例增加;木质部导管横截面积显著减小,低肥条件下LS、SS分别较CK减小17.11%,43.32%,高肥条件下分别较CK减小11.10%,46.70%,并伴随有导管变形。同时,水分亏缺可以使冬小麦根系活力提高,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的合成和积累增加,从而提高其水分调节特性。同一水分状况下,与低肥条件相比,高肥条件能明显提高拔节期冬小麦的抗旱性。【结论】拔节期冬小麦在高肥轻度水分亏缺条件下,能够从代谢和结构2个层面作出更为合理、协调的综合性响应来维持植物体内的水分平衡,提高其水分利用效率和抵抗干旱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潮土麦田施磷对小麦品质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试验结果表明 ,在速效磷 (P2 O5)含量为 2 6 7mg·kg-1的供试土壤上 ,施用磷肥对小麦的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有明显影响 .在施磷量 (P2 O5) 0~ 15 0kg·hm-2 范围内 ,随着施磷量增加 ,对品质的改善效应增大 ,当施磷量 (P2 O5)超过 15 0kg·hm-2 以上时 ,品质趋于稳定 ,进一步增加磷肥用量对小麦品质的影响减小 .施磷量增加对品质的改善 ,与旗叶的硝酸还原酶 (NR)活性以及旗叶和子粒的谷丙转氨酶 (GPT)活性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不同水肥优化模式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渭北旱塬有限灌溉条件下,优化小麦水氮管理,为渭北旱塬冬小麦高产及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优化施氮补灌、秸秆覆盖和有机无机肥结合对冬小麦群体动态、干物质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各处理小麦从出苗开始群体数量不断增加,到返青期达最大后开始下降;返青期以前,各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且群体数量和干物质量都以农户模式2(农户传统施肥灌溉处理)最高;返青期后经拔节期追氮补灌,小麦群体数量和干物质量存在显著差异,以优化模式3-1(优化水氮管理并结合秸秆覆盖和配施有机肥)最高,施氮和灌水均提高了小麦的群体总茎(穗)数和干物质量。各处理产量以优化模式3-1最高,为5 542 kg/hm2,较对照、农户模式1(不灌水的农户传统施肥处理)和农户模式2分别显著提高了110.8%,72.1%和17.8%。【结论】在渭北旱塬有限灌溉条件下,优化模式3-1不仅节约大量水资源,而且显著提高了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8.
氮肥处理对春小麦穗粒数形成阶段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研究氮肥对小麦穗粒数形成中不同发育阶段的影响,以穗粒数和结实率有差异的3个春小麦品种为材料,拔节期进行追肥,设置3个氮肥处理.结果表明,N1处理下3个品种的穗粒数均较其他两个氮肥处理下的穗粒数高.开花期增施氮肥能够延长小花分化的时间,增加小花分化的数量,减少受精成胚退化率,从而提高穗粒数.  相似文献   

19.
在宁夏引黄灌区成功引种冬小麦,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建立更高效的种植制度;但北方春季干旱多风、气温低与冬小麦返青期早、幼穗分化期遭遇缺水缺肥环境的矛盾有待进一步解决.探讨利用冬小麦返青前后灌区土壤返潮进行机械旱追肥的可行性及其增产效果,结果表明:冬小麦返青后至头次灌水前若没有自然降雨,机械旱追肥无增产效果,且有负面效应.原因主要是氮肥在土壤中易形成高浓度溶液,造成烧根烧苗,不利于促蘖增穗;在灌区干旱条件下,氮肥施用应结合灌溉水进行,才可充分发挥其增产效果.因此冬小麦返青至头水期间,田间管理应在潮水退前及早管理,提水保墒,有条件的区域早灌头水.机械旱追肥与种植前茬、土壤湿度、降雨、种植品种分蘖特性、苗情等关系较大,应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20.
磷在不同土壤和无机磷组分间的转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修改后的张守敬-Jackson法在50 d的培养过程中对施磷黄棕壤和红壤中的无机磷组分进行跟踪测定。结果表明:施用无机磷肥能全面提高土壤各无机磷组分含量,但对不同土壤中各无机磷组分间的转化影响不一。磷在黄棕壤中首先转化为水溶性磷和松结合态磷(S-P)、铝结合态磷(A l-P)和钙结合态磷(C a-P),然后S-P和C a-P继续向A l-P转化,施磷对黄棕壤中闭蓄态磷(O-P)和铁结合态磷(F e-P)含量无明显影响;在红壤中,施用的磷首先转化为S-P、A l-P和F e-P,然后S-P、A l-P继续向F e-P转化,施磷对红壤中O-P和C a-P的含量也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