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平腹小蜂滞育诱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平腹小蜂是果树蝽类害虫的优势天敌,对重要果树蝽类害虫具有较强的控制作用,商品化生产的平腹小蜂已广泛应用于多种果树蝽类害虫的生物防治。为精确控制平腹小蜂的羽化时间和提高防控效果,本文对室内不同温度条件下不同龄期平腹小蜂的滞育诱导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平腹小蜂的滞育虫态为预蛹,从卵期开始至预蛹前期,对其进行低温和短光照刺激均可以诱导其进入滞育。短光照(6L:18D),17℃条件下,处于卵期、1~2龄期和2~3龄期的平腹小蜂发育至预蛹期,滞育率分别为76.37%、81.51%和60.28%,其中卵期开始诱导和1~2龄开始诱导的处理之间,滞育率无显著性差异,且卵期处理组和1~2龄处理组的滞育率显著高于2~3龄处理组的滞育率;短光照条件下,当温度降低到11℃和14℃,对1~2龄和2~3龄期的平腹小蜂诱导滞育,滞育率显著下降到20%以下。综合而言,短光照条件下,温度在诱导平腹小蜂进入滞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龄期平腹小蜂在17 ℃持续处理后,预蛹的滞育率不同。在本研究中,17℃结合短光照,对卵期和1~2龄期的平腹小蜂进行诱导,可获得较高的滞育率。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日本平腹小蜂Anastatus japonicus Ashmead滞育解除的环境影响因子,于室内对不同光周期(10 L∶14 D和16 L∶8 D)、不同温度(17、24和27℃)及10℃低温刺激下日本平腹小蜂滞育解除率和滞育解除历期进行对比,并在广州市田间对越冬代日本平腹小蜂自然羽化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高温长光照和低温短光照均可以解除日本平腹小蜂滞育,但是相对于低温短光照,高温长光照的滞育解除率更高,滞育解除历期更短,其中温度27℃、光周期16 L∶8 D条件下日本平腹小蜂的滞育解除率最高,滞育解除历期最短,分别为98.09%和22.95 d。低温刺激不是日本平腹小蜂滞育解除的必需条件,10℃下储存时间越长,滞育解除历期越短。日本平腹小蜂在田间以老熟幼虫越冬,当月平均气温达到20℃以上时开始缓慢羽化,在广州市的越冬时间长达4.5~7.0个月。表明日本平腹小蜂滞育解除最适宜的条件为温度27℃和光周期16 L∶8 D。  相似文献   

3.
广西螟卵啮小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螟卵啮小蜂Tetrastichus schoenobii Ferriere在广西分布普遍,北至全州,南至合浦、钦州,西至那坡、靖西、龙州,均有发生,但发生量有逐年减少的趋势。 2.广西的螟卵啮小蜂有几个不同的寄主来源,除三化螟外,还有荸荠白螟、蓆草白螟、莎草白螟等。这几种不同寄主来源的螟卵啮小蜂在室内可以用上述四种螟卵交互培养繁殖。 3.在室内饲养情况下,螟卵啮小蜂一年可以繁殖14~15代。主要以老熟幼虫过冬。 4.螟卵啮小蜂的成虫飞翔力颇强,有趋光性。其寿命因气候条件不同和有无补充营养而有异,夏秋期间寿命较短,冬春季节寿命较长。冬期世代用蜜糖水饲养时,平均寿命约22天。成虫一般在交配后24小时内即可产卵;也能孤雌生殖,但子代均为雄性。幼虫能咬食多个寄主卵粒,通常一三化螟卵块有10个以上螟卵啮小蜂幼虫时,该卵块多不能孵化蚁螟。啮小蜂幼虫多在寄主卵块内化蛹,但当寄主卵块被雨水浸淋、湿度过高时,老熟幼虫可爬出寄主卵块外化蛹。 5.经在室内用大指形管、蜂箱和大养虫笼饲养考查表明,三化螟卵的和白螟卵的啮小蜂对三化螟卵的寄生率均较高,两者无差异。但田间放蜂试验的初步结果表明,两种不同来源的啮小啮对三化螟卵的寄生率均不高,尚不能说明问题。  相似文献   

4.
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 Yang是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的重要寄生性天敌。以柞蚕蛹为替代寄主的白蛾周氏啮小蜂繁育技术在该天敌的大量繁殖和美国白蛾的生物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对白蛾周氏啮小蜂人工繁育过程中的补充营养和低温贮藏进行了研究。发现补充营养和水分都可明显延长白蛾周氏啮小蜂成蜂的寿命,以取食10%浓度蜂蜜水的白蛾周氏啮小蜂成虫寿命最长,雌虫为27.60 d,雄虫为7.82 d,与不饲喂对照相比最多能延长小蜂寿命到4倍左右;对正常发育的老熟幼虫期、蛹期及滞育的白蛾周氏啮小蜂分别进行0~70 d的冷藏试验,发现滞育的白蛾周氏啮小蜂老熟幼虫期最适合用于长期储藏,在3℃下冷藏70 d后出蜂率仍高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5.
螟卵啮小蜂是水稻三化螟重要的卵寄生蜂,其幼虫还能取食三化螟的卵粒。为了充分利用这种有效天敌控制三化螟,我们在水稻生态系统中试验种植荸荠,用以繁殖荸荠白螟,荸荠白螟的卵作为螟卵啮小蜂的桥梁寄主。本文研究了新生态系统中荸荠白螟的年消长动态和“桥梁作用”以及它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6.
光周期和温度对苹果蠹蛾滞育诱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讨光周期和温度对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滞育诱导的影响,通过人工诱导的方法对其滞育的光周期、温度诱导条件及滞育的敏感光照虫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时,光照时间短于12 h,苹果蠹蛾的滞育率可达到100%;25℃时,光周期为L 8∶D 16时滞育率最高,为98.3%;30℃时,光照时间少于10 h,苹果蠹蛾的滞育率可达85%以上。在20、25和30℃条件下,幼虫滞育的临界日长分别为14.21、13.68和13.73 h。苹果蠹蛾对光照反应有2个最敏感时期,即幼虫初孵化阶段和预蛹期阶段,卵期对光照反应不敏感。表明苹果蠹蛾是一种典型的短日照滞育型种类,光周期、温度及其交互作用均对其滞育诱导具有重要影响,其中光周期占主导作用,温度随着光周期起作用,低温对滞育诱导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稻虱缨小蜂适宜冷藏的虫态以及冷藏温度和冷藏时间,在5℃~12℃范围内对稻虱缨小蜂各虫态进行冷藏。结果表明,稻虱缨小蜂卵冷藏后部分不能正常孵化,不适合在卵期进行冷藏。稻虱缨小蜂在幼虫期和蛹期冷藏,成虫寿命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随冷藏时间的延长而缩短;对性比和子代数不造成影响;羽化率随着冷藏温度的下降而下降,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幼虫期不同虫龄之间以及不同虫龄与蛹龄之间的羽化率无显著差异;11℃冷藏的羽化率受冷藏时间的影响最小,冷藏20d的平均羽化率高于80.00%,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隐羽化期和成虫期受低温和冷藏时间的影响较大,不适合冷藏。因此,本研究结果表明稻虱缨小蜂冷藏效果最好的虫态为幼虫期和蛹期,11℃为适宜冷藏温度。  相似文献   

8.
作者用啮小蜂对烟色大蠊,日本大蠊、美洲大蠊和德国小蠊4种蜚蠊卵荚进行接蜂试验。结果表明:除德国小蠊卵荚外,其它8种卵荚接蜂成功,寄生率分别为45.08%、53.06%和64.04%,羽化率分别为11.69%、28.57%和47.19%,在卵荚内平均发育期分别为64.63、66.79和48.38天。美洲大蠊卵荚寄生率高,羽化出雌蜂数较多,发育历期短,容易采集。因此,作者认为实验窒繁殖寄生啮小蜂应首选美洲大蠊。  相似文献   

9.
陶娟  万华星  谢立群 《植物保护》2012,38(4):124-126
为探求诱导樟巢螟(Orthaga achatina Butler)滞育的临界光周期及敏感虫态(期),在室内25℃和28℃下观察不同光周期对樟巢螟滞育的影响,并利用不同长光照和短光照组合对樟巢螟幼虫的不同龄期进行处理,掌握樟巢螟的敏感虫态(期)。结果表明光周期为L∥D=12.0h∥12.0h,L∥D=12.5h∥11.5h,L∥D=13.0h∥11.0h时,在25℃下,樟巢螟的滞育率分别为100%,94.80%和97.60%;在28℃下,滞育率分别为98.55%,99.05%和83.50%。当光周期为L∥D=13.5h∥10.5h,在25℃和28℃下,樟巢螟的滞育率分别为42.38%和34.05%。樟巢螟属长日照发育型昆虫,在25℃时诱导滞育的临界光周期是13.565h,在28℃时是13.364h。25℃时樟巢螟对光照反应最敏感的时期是4~5龄期,1~3龄次之,卵期最不敏感。  相似文献   

10.
利用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试验初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平腹小蜂是荔枝蝽卵的寄生蜂,我们发现蓖麻蚕卵是这种寄生蜂室内繁殖的优良寄主。平腹小蜂在繁殖利用上有下列优点:(1)世代历期不长,便于大量繁殖。在30℃温度条件下,胚胎及胚后发育的十五天;(2)成虫寿命长,常温下,雌蜂寿命约一个月;雄蜂约七、八天。雌蜂寿命丧,产卵期也长,在田间发生作用的时间也长;(3)雌蜂羽化交尾以后,不必重复交尾,即可继续产受精卵;(4)在广州地区平腹小蜂可以以幼虫过冬,翌春羽化,根据这个特性,可在晚秋大量繁殖,来春应用。蓖麻蚕卵冷藏于0—5℃温度下经60天,仍可供繁殖之用。平腹小蜂的老熟幼虫冷藏于0—5℃温度下,经112天,仍有95%可化为成虫。这些现象,都有利于大量繁殖及蜂量的累积。1961年春季放蜂治蝽试验的结果:每株5—8公尺高的荔技树,放雌蜂约一百头,十天后,荔蝽卵寄生率提高到89.5%;而对照区的寄生率只有32.9%。初步认为平腹小蜂可用于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茶足柄瘤蚜茧蜂Lysiphlebus testaceipes人工诱导滞育的最佳条件,于室内条件下测定不同温度和光周期处理对该蜂滞育诱导的影响,并通过测定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滞育率来确定滞育僵蚜的最佳贮藏时间。结果显示:25℃下培养茶足柄瘤蚜茧蜂120 h达高龄幼虫时,对其进行滞育诱导,此时该蜂滞育率最高;表明高龄幼虫期是其感受滞育信号的敏感时期,蛹是该蜂的滞育虫态。在温度为8~16℃、光照时间为8~14 h的范围内,随着温度的降低和光照时间的缩短,茶足柄瘤蚜茧蜂的滞育率呈增加趋势,其中在8℃、光周期8 L:16 D条件下其滞育率最高,为73.58%;当温度为16℃时,光照时间处于8~14 h范围内,该蜂不能进入滞育状态。在8℃下持续诱导30、40 d,茶足柄瘤蚜茧蜂的滞育率分别为72.38%和67.54%。在4℃下将滞育僵蚜贮藏90 d,与非滞育僵蚜相比,滞育僵蚜的羽化率和子代蜂的寄生率均无显著差异;冷藏120 d,滞育僵蚜的羽化率仍能达到69.64%。表明茶足柄瘤蚜茧蜂属低温短日照滞育型昆虫,最佳滞育诱导条件为25℃培育120 h后,转入8℃、8 L:16 D环境中连续诱导30 d;滞育僵蚜在4℃下可储存90~120 d。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不同光周期对井上蛀果斑螟Assara inouei Yamanaka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在25℃, 70%RH,光照强度5 500 lx及5种不同光周期(L//D=8 h//16 h、10 h//14 h、12 h//12 h、14 h//10 h、16 h//8 h)条件下,研究了井上蛀果斑螟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情况。结果表明,光周期对井上蛀果斑螟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幼虫存活率、化蛹率、羽化率、成虫寿命、产卵期、平均单雌产卵量有显著影响。在L//D=16 h//8 h光周期下幼虫期、蛹期和产卵期最短,分别为18.8、8.2 d和7.8 d;幼虫存活率、化蛹率、羽化率和平均单雌产卵量最高,分别为67.4%、86.5%、93.3%和95.3粒。在L//D=12 h//12 h光周期下雌、雄成虫寿命和产卵期最长,分别为15.8、15.1 d和12.5 d,但幼虫存活率最低,为38.9%。光周期对蛹重、成虫产卵前期和卵孵化率无显著影响。除L//D=16 h//8 h光周期外,其余4种光周期下井上蛀果斑螟幼虫部分个体出现生长发育停滞现象,滞育率在3.9%~6.9%之间。长光照有利于井上蛀果...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赤眼蜂滞育技术在工厂化生产中的应用,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诱导始期(卵期,幼虫前期、中期、后期,预蛹初期)、温度(8、10、12和14℃)及诱导历期(10、20、30和40 d)对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滞育诱导的作用,并对其解除滞育的条件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松毛虫赤眼蜂从卵期到预蛹初期均可被诱导滞育,以幼虫中期诱导效果最佳。12℃为诱导松毛虫赤眼蜂滞育的最适温度,12℃下诱导滞育20 d,松毛虫赤眼蜂即可进入稳定的滞育状态,滞育率达97.4%。赤眼蜂滞育后,需经过一段时间的低温后才能完成滞育发育。滞育松毛虫赤眼蜂在3℃条件下储藏70 d,解除滞育率达95.9%,3℃条件下经历各储存时间的滞育解除率均高于0℃。  相似文献   

14.
螟卵啮小蜂中间寄主——莎草螟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螟卵啮小蜂是防治水稻三化螟的一种寄生蜂。多年来,由于中间寄主未解决,还没有应用到大田生产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于1973年进行了螟卵啮小蜂自然寄主的调查,6月份在玉林县发现硕大莎草(Scirpus qrossus L.f.)上的硕大莎草螟(暂定名,待鉴定)卵有螟卵啮小蜂寄生。1974年在室外小池栽种的莎草上接种饲养获得成功,为人工繁殖螟卵啮小蜂防治水稻三化螟,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现将研究初步  相似文献   

15.
土沉香黄野螟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 Moore)是土沉香的主要害虫.通过室内、外的观察,结果表明,土沉香黄野螟1年可以发生6代.11月下旬以老熟幼虫入土化蛹越冬.翌年4月初羽化.成虫趋光性弱.26℃条件下,卵期6.6 d,幼虫期14.1 d,预蛹期2.9 d,蛹期9.8 d,雌、雄成虫寿命分别为8.7和8.6 d.幼虫共5龄,1~4龄具群集性,5龄的取食量占幼虫期的70.24%.卵主要分布于寄主树冠下层嫩叶端部的背面.  相似文献   

16.
日本平腹小蜂是多种果树蝽类害虫的优势寄生蜂, 能以老熟幼虫滞育越冬。本研究分别测定了日本平腹小蜂非滞育老熟幼虫、滞育25、35、45、55 d老熟幼虫和滞育解除老熟幼虫体内的总蛋白、脂类、糖类及醇类等生化物质的含量, 以及海藻糖酶和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等关键酶的活性变化, 比较了日本平腹小蜂滞育、非滞育和滞育解除老熟幼虫体内重要生化物质的差异。结果表明:滞育老熟幼虫显著积累脂类、甘油三酯、糖原等能源物质以及山梨醇等低温保护物质, 且滞育个体的抗氧化能力显著增强, 这些变化有助于提高其抗逆性, 满足滞育维持期及滞育解除后恢复发育的能量需求, 保证滞育个体的发育和存活。结果为解析日本平腹小蜂的滞育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供试砂叶螨采自河南省新乡县棉田(35°N)。该种叶螨对光周期的反应属于长日照型,临界光周期在20℃条件下为11.2小时。供试种群在短光照下诱发滞育后,不经低温处理,立即放于长光照30℃下,可全部解除滞育。高温对滞育率有降低的效应,每日10小时光照时间,在20、25和30℃时的滞育率分别为100%、69.2%和49.1%。  相似文献   

18.
伪钝绥螨[Amblyseius fallacis(Garman)]是一种短光照滞育型的植绥螨。在温度为15.5℃、光照为16L:8D和8L:16D条件下饲育,滞育率分别为83.3%和0。诱导滞育的敏感虫期是个体发育的初期。卵、幼螨、前若螨、后若螨和刚羽化的雌成螨置于滞育诱导条件下饲养,其雌成螨滞育率分别为83.3%、81.3%、75%、44.6%和0。由不同虫态诱致的滞育个体和进入滞育经历不同时间的滞育个体,其解除滞育的难易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不同温度(22、25、28、31和34℃)对稻飞虱卵期优势寄生蜂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的生态适应性的持续影响。结果表明,28℃和31℃对稻虱缨小蜂的幼期发育、羽化率、成虫寿命和性比的持续影响不明显。22、25和34℃下幼期发育历期随世代增加而延长,羽化率随世代增加而降低。成虫寿命在22℃下随世代增加而延长,34℃下随世代增加而缩短。22℃和25℃下稻虱缨小蜂幼期发育历期有显著的累积效应,34℃下对羽化率的影响有显著的累积效应。  相似文献   

20.
伞裙追寄蝇是草地螟的优势寄生天敌,是对草地螟进行防控的有效手段之一。为了提高天敌防控效果,本试验在室内条件下通过温度和光周期的设定,研究了伞裙追寄蝇的外源滞育诱导条件和低温储藏。结果表明,17℃下光照时间小于12 h,伞裙追寄蝇滞育率为100%,随着温度的升高,滞育率逐渐下降,29℃时,伞裙追寄蝇不发生滞育;不同温度(4~25℃)储藏后伞裙追寄蝇羽化性比为1.38~1.63(P>0.05);16℃时伞裙追寄蝇滞育诱导临界光周期为12.53 h,18℃时临界光周期为11.12 h;越冬虫茧低温储藏后羽化率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结果说明,温度对伞裙追寄蝇滞育起主导作用,在伞裙追寄蝇幼虫期施以低温处理,可以有效的诱导滞育,4℃低温贮藏最佳时间为50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