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中国桑树害虫名录(初稿)(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39、白星桑天牛Psucothea tonkin-ensis(Aurivillius) 寄主:桑。分市:海南、云南(金平、剑川、南华、大理、洱源、弥渡)、广尔。240 海南白星天牛Psacothca toni-nensis inarmata Gressitt 寄主:桑、构。分布:贵州(毕节等地)、海南。241 桑坡天牛(坡翅大牛,斑角大牛,  相似文献   

2.
中国桑树害虫名录(初稿)(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11.丽绿刺蛾Latoia Lepida(Cramer) 寄主:桑、茶、咖啡、苹果。分布:河北、江苏、浙江、江西、四川、贵州、云南。312.中国绿刺蛾(绿刺蛾)ParasaSinicd Moore  相似文献   

3.
中国桑树害虫名录(初稿)(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62、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pirisuga(Matsumura) 寄主:桑、茶、桃、梨、葡萄、花生、大豆、十字花科蔬菜、棉、烟。分布:四川、山东、河南、安徽、湖北、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湾、贵州、云南、广东、广西。63、葡萄斑叶蝉(葡萄二点叶蝉):Erythroneura apecalis(Nawa) 寄主:桑、葡萄、樱桃、山梨楂、苹果、槭。分布:吉林、辽宁、河北、陕西、河  相似文献   

4.
余虹  孙小峰 《蚕业科学》2005,31(1):26-30
对桑螟绒茧蜂(ApantelesheterusiaeWilkinson)搜索寄主利它素的存在部位、作用方式、热稳定性及其分离提取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刺激桑螟绒茧蜂搜索寄主的利它素存在于寄主幼虫、为害叶、粪便之中,热稳定性好,能被甲醇、二氯甲烷、氯仿所抽提。搜索寄主利它素的应用不仅可增强桑螟绒茧蜂的搜索活动,缩短寄生时间,还能够提高对寄主幼虫的寄生效能。  相似文献   

5.
来源于寄主昆虫的信息化合物对寄生蜂的寄主识别和趋性反应有较强的调控作用。桑天牛卵啮小蜂(Aprostocetus prolixus)是桑天牛(Apriona germari)的卵期寄生蜂。初步研究了雌性桑天牛成虫口腔分泌物和产卵后的肛门分泌物以及裸卵等单一信息化合物对桑天牛卵啮小蜂的寄主识别影响,结果表明这些单一信息化合物对该寄生蜂的寄主识别均没有影响。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提取桑天牛成虫粪便中的信息类化合物,并且对不同提取溶剂获得的提取液进行了寄生蜂寄主趋性反应和寄主识别行为的测定,结果表明:二氯甲烷溶剂获得的提取液对该寄生蜂的趋性反应有显著影响,正己烷、甲醇、丙酮以及蒸馏水4种溶剂获得的提取液对寄生蜂的趋性反应均无影响;正己烷、二氯甲烷、甲醇3种有机溶剂获得的提取液对寄生蜂的寄主识别行为有影响,证明有机溶剂能够有效提取存在于桑天牛成虫粪便中的该寄生蜂的接触性信息化合物。利用硅胶柱层析的方法对提取液分离纯化,层析液对寄生蜂寄主识别影响的测定结果显示,用正己烷作溶剂的层析液对该寄生蜂的寄主识别有一定的调控作用;而二氯甲烷、甲醇、丙酮和蒸馏水作溶剂的4种层析液则没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
桑天牛长尾啮小蜂对桑枝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和嗅觉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桑天牛长尾啮小蜂(Aprostocetus fukutai)是蛀干害虫桑天牛(Apriona germari)的重要卵寄生蜂之一,桑天牛危害的桑枝挥发物在该寄生蜂寄主生境定向搜寻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采用触角电位(EAG)仪测定了桑天牛长尾啮小蜂对8种桑枝挥发物的电生理反应,发现该寄生蜂对这8种桑枝挥发物都能产生电生理反应,且随着化合物浓度的增加电生理反应增强。利用Y型嗅觉测定仪测定了桑天牛长尾啮小蜂对不同浓度挥发物的趋性行为,结果显示0.01%月桂烯、0.01%里那醇和1%Z-乙酸-3-己烯酯对该寄生蜂均具有显著的引诱作用。研究结果对揭示桑天牛长尾啮小蜂寄主定向的化学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桑天牛长尾啮小蜂产卵及寄主识别行为的观察与研究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桑天牛长尾啮小蜂(Aprostocetus fukutai)是桑天牛(Apriona germari)卵期寄生蜂,研究其寄生机制对桑天牛的生物防治有重要意义。该寄生蜂的产卵行为主要包括桑天牛刻槽的定向搜寻、刻槽表面的检验、寄主卵检验、产卵寄生、标记等,其中刻槽表面检验的时间较长。选择试验显示,正常刻槽产卵桑枝对寄生蜂的引诱作用明显高于正常桑枝和取食桑枝。在刻槽未产卵桑枝、刻槽产卵未涂抹分泌物桑枝和正常刻槽产卵桑枝中,正常刻槽产卵桑枝对寄生蜂的引诱作用最强,并且刻槽检验时间、寄主卵检验率和寄生率等都显著高于前两个处理。已寄生刻槽对长尾啮小蜂的引诱作用明显低于未寄生刻槽。  相似文献   

8.
桑赤锈病菌干旱型生型小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北方干旱地区采集的病原菌,经与南方普通型的病原菌进行致病性、侵染对湿度的适应性和菌丝侵入寄主组织的适存在等比较,发现该病夺菌属于桑锈孢锈力的干旱型生理小种,并提出用湖桑32号、湖桑7号和黄鲁头等桑品种作为对桑锈孢锈菌生理小种的鉴别寄主。  相似文献   

9.
桑枝和桑天牛虫粪挥发物对桑天牛长尾啮小蜂的引诱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天牛长尾啮小蜂(Aprostocetus fukutai)是蛀干害虫桑天牛(Apriona gernari)重要的卵期寄生蜂,开展该寄生蜂趋性行为与其寄主昆虫(桑天牛)和寄主植物(桑树)挥发物关系的研究对桑天牛的综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嗅觉测定表明,经不同处理的桑枝和桑天牛虫粪对桑天牛长尾啮小蜂都具有显著的引诱作用,而且咬食桑枝和产卵桑枝的引诱活性高于正常桑枝。通过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TCT/GC-MS)对桑枝和桑天牛虫粪挥发物进行分析鉴定的结果表明:正常桑枝挥发物主要为酯类物质,咬食桑枝和产卵桑枝挥发物主要为萜烯类物质,且大多数挥发物的释放速率高于正常桑枝,咬食桑枝挥发物的数量多于正常桑枝而少于产卵桑枝;桑天牛虫粪挥发物的数量少于桑枝,主要物质为1,6-庚二炔。  相似文献   

10.
桑赤锈病菌干旱型生理小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我国北方干旱地区采集的病原菌,经与南方普通型的病原菌进行致病性、侵染对湿度的适应性和菌丝侵入寄主组织的适存性等比较试验,发现该病原菌属于桑锈孢锈菌的干旱型生理小种,并提出用湖桑32号、湖桑7号和黄鲁头等桑品种作为对桑锈孢锈菌生理小种的鉴别寄主。  相似文献   

11.
中国桑树害虫天敌名录(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翅目DIPTERA寄蝇科Larvaevovidae[家蚕追寄蝇]Exorista sorbillans Wiedemann寄主:桑蟥等.分布:广东、浙江、四川、海南、云南、福建、吉林、北京、辽宁、河北、上海、江苏、安徽、江西、河南.  相似文献   

12.
肽聚糖识别蛋白(peptidoglycan recognition protein,PGRP)是生物免疫系统中的一种模式识别受体,但在寄主昆虫响应寄生蜂寄生时发挥的免疫功能目前仍鲜有报道.本文旨在探究桑螟(Glyphodes pyloalis Walker)在响应混腔室茧蜂(Aulaco-centrum confusum)寄生时GpPGRP发挥的免疫功能.本研究共鉴定得到3个短型GpPGRP编码基因,分别命名为GpPGRP-S1、GpPGRP-S2和GpPGRP-S3.GpPGRP-S1和GpPGRP-S2在雄性成虫阶段表达量最高,GpPGRP-S3在雌性成虫阶段表达量最高.与健康桑螟相比,3个GpPGRP的表达量在混腔室茧蜂寄生后的不同时间差异显著,且均在被寄生桑螟的血淋巴中上调表达.重组GpPGRP-S2蛋白显著提高健康桑螟血淋巴中酚氧化酶活性,表明桑螟GpPGRP可能通过增强血淋巴黑化反应响应混腔室茧蜂寄生.本研究为深入探究桑螟GpPGRP响应寄生蜂寄生时发挥的免疫功能提供了参考,为进一步揭示桑螟与寄生蜂之间的互作关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桑萎缩型萎缩病夏秋高温季节发病严重,春季则多处于隐症状态,为了进一步探明病原体与寄主发病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寄主体内的运行规律。我们对显示典型萎缩型萎缩病的桑树(火桑)作超薄切片研究。从1974年2月开始,每月下旬取病树枝条或新梢以及根部茎皮,作预固定和后固定,切片行双重染色。5月份因病树病重取  相似文献   

14.
寄生桑树害虫桑螟(Diaphania pyloalis)的混腔室茧蜂(Aulacococentrum confusum)为容性内寄生蜂,研究该寄生蜂对寄主桑螟生长发育及营养代谢的影响,可以为制定桑螟的生物防治策略提供基础依据。测定混腔室茧蜂寄生后不同时间点桑螟幼虫的体质量及血淋巴中总糖、海藻糖和蛋白质含量:相同发育时间内,被寄生与未被寄生的桑螟幼虫体质量无显著差异(P0.05);与被寄生1 d时桑螟幼虫血淋巴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含量相比,被寄生后5 d的桑螟幼虫血淋巴中总糖、海藻糖和蛋白质的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但在相同发育时间内,未被寄生的健康桑螟与被寄生桑螟幼虫的血淋巴中上述营养物质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即营养物质含量变化主要受桑螟幼虫发育时间的影响。以上结果显示,混腔室茧蜂寄生对桑螟幼虫血淋巴中的主要营养物质含量无显著影响。基于容性内寄生蜂的特性及幼虫啮出后的取食行为,推测混腔室茧蜂是通过啮出后继续取食桑螟的身体组织而大量获取发育所需营养。  相似文献   

15.
桑天牛卵啮小蜂(Aprostocetus prolixus)有孤雌生殖现象,其后代几乎为雄性。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是广泛分布于节肢动物体内的一类共生菌,参与多种调控寄主的生殖活动机制。通过对外膜蛋白基因(wsp)、细菌细胞分裂蛋白基因(ftsZ)和核糖体16S rDNA基因的特异性扩增,在米蛾(Corcyra cephalonica Stainton)的DNA中分别扩增出约600、1000和900 bp的片断,验证了米蛾体内已感染了Wolbachia;而在桑天牛卵啮小蜂的DNA中未扩增出任何片断,表明Wolbachia在桑天牛卵啮小蜂体内未被感染或感染率极低。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川桑(M.notabilis C.k.Schn,)茎尖为材料,用去壁低渗法,进行体细胞染色体数鉴定。发现该桑:1、体细胞染色体为14。2、花粉经悬滴培养后,全不发芽。3、花粉粒直径为15u,大大小于二倍体桑花粉粒(22.5u)和多倍体桑花粉粒(27.5~30.0u)。  相似文献   

17.
白僵菌感染桑天牛幼虫致病过程的显微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与寄主桑天牛(Apriona germari)间的相互作用方式及关系,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白僵菌分生孢子在桑天牛幼虫体表的侵染及穿透过程。结果表明,白僵菌分生孢子接种后8 h就可以附着于桑天牛幼虫体壁,12 h时可见孢子萌发产生芽管和附着胞,16 h即可穿透幼虫体壁;桑天牛幼虫体壁不同结构区影响白僵菌分生孢子萌发速度、附着胞形成以及芽管长度,与幼虫体壁的其它结构区相比,在幼虫体表节间膜处的白僵菌分生孢子萌发早,生长更快,并且孢子不会从幼虫体表的气孔侵入;已死亡虫体的表皮、气门均发生畸变。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桑属植物种质资源分类及生态分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云南省 12个地区 (州 )的 4 5个县 (市 )进行了桑属植物种质资源考察研究 ,收集桑树种质资源 2 0 8份。经多年种植、观察、鉴定和分类 ,确定其分属白桑 (M .albaLinn )、鲁桑 (M .multicaulisPerr.)、长穗桑 (M .wittiorumHand Mazz)、长果桑 (M .laevigataWall.)、华桑 (M .cathayanaHemsl.)、广东桑 (M .atropurpureaRoxb .)、鸡桑 (M .aus tralisPoir )、山桑 (M .bombycisKoidz.)、瑞穗桑 (M .mizuhoHotta .)、滇桑 (M .yunnanensisKoidz.)、蒙桑 (M .mongolicaSchneid .)、鬼桑 (M .mongolicavar .diabolicaKoidz .)共 11个桑种和 1个变种 ,其中鲁桑、瑞穗桑属于引进桑种。云南省特有桑种滇桑相对集中分布在哀牢山山脉的贡山、新平和屏边 3个区域 ,形成在形态特征上有一定差异的 3个分布群体。对 4 1份桑属植物种质资源染色体倍数性进行了研究鉴定。  相似文献   

19.
桑的药理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兆健 《四川蚕业》2007,35(2):60-62
桑,学名Morus alba LINNE(MorusalbaL.),别名桑树(通称)、岩桑(陕西,湖北,四川)、白桑(山东)、蚕叶(福建),落叶乔木。桑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中品,《本草纲目》列入卷三十六木部灌木类。子名椹。时珍曰:“桑有数种:有白桑,叶大如掌;鸡桑,叶花而薄;子桑,先椹而后叶;山桑,叶尖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桑叶资源利用率.本研究通过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实验,探究了桑叶粉、酵母添加量和发酵温度对桑馒头品质、色泽的影响.结果表明:桑馒头感官评价的主次因素顺序为桑叶粉添加量(A)>酵母添加量(B)>发酵温度(C).100g面粉的桑叶粉(6%)、酵母0.7%、发酵温度35℃为最佳桑馒头配方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