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角蜡蚧Ceroplastes ceriferus Anderson又称角蜡虫、白蜡蚧,属同翅目蚧总科蜡蚧科,是茶树上一种主要蚧虫。国内主要分布在浙江、安徽、四川、江苏、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台湾、广东、贵州、云南、山东、河北、河南、陕西等省区。除为害茶树  相似文献   

2.
蜡蚧是一类形态、习性较为特殊的昆虫。本文就龟蜡蚧(Ceroplastes japonicus Green)、角蜡蚧(Ceroplastes pseudoeriferus Green)、红蜡蚧(Ceroplastes rubens Maskell)等三种蜡蚧介壳、成虫形态的识别、习性要点及无公害防治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3.
不同季节茶存在不同种类的寄生虫,对春季日照绿茶寄生虫的调查发现,存在两种寄生性昆虫:一种为蚜虫,属昆虫纲、同翅目、蚜科,为害主要以吸食汁液为主。另一种为角蜡蚧,属昆虫纲、同翅目、蜡蚧科,受此蚧危害后叶片变黄,树干表面不平,树皮纵裂。通过对茶寄生虫的调查,丰富了昆虫分类学和生态学的知识,为有针对性的进行茶叶抗病虫害提供了基础数据;也使我们更明确了许多重要的概念,如物种的多态性现象、孤雌生殖、卵胎生、世代重叠和虫瘿等;该项调查也为《检疫方法与技术实验》课程提供了很好的教学和科研材料。  相似文献   

4.
角蜡蚧(Ceroplastes pseudoceriferus Green)又名角蜡虫,俗称“白蜡蚧”,属同翅目蜡蚧科,该虫主要为害茶树,也为害柑桔、(?)子等果木,现已成为四川省涪陵市茶园的主要害虫,据初步统计,全市3.4万余亩茶园都不同程度地遭到该虫为害,每年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由于常规农药防效较差,只有采取人工刮除或疏枝修剪等方法控制,既浪费人力,又难以根除。为此,作者于1988~1990年与涪陵市李渡烧碱厂合作,经过近两年反复试  相似文献   

5.
彭萍  侯渝嘉  林强  张玲 《中国茶叶》2003,25(5):26-27
合理选择茶园用药种类,是从源头控制茶叶农药残留的前提。0.5%果圣水剂系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近年研制开发的一种高效、安全、广谱的植物源杀虫剂,据报道,该药剂对果树矢尖蚧、红蜡蚧、红蜘蛛等害虫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为了了解果圣对西南茶区主要茶树害虫的防治效果,作者于2002年夏秋茶期间,用果圣对茶树角蜡蚧进行了室内、田间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供试害虫种类、供试药剂供试害虫为角蜡蚧;供试药剂为0.5%果圣水剂(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植保室提供,重庆东方农药厂生产)、35%赛丹乳剂(德国艾格福公司…  相似文献   

6.
研究6种常用杀虫剂[三氯氟氰菊酯、乐果、高净蚧、敌介灵、毒死蜱及自行混剂(乐果+毒死蜱)]对橡副珠蜡蚧(Parasaissetia nigra Nietner)及其寄生性天敌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Metaphycus parasaissetiae Zhang and Huang)的毒性。结果表明:乐果、毒死蜱、混剂对橡副珠蜡蚧成虫有明显的毒杀作用,其余药剂对橡副珠蜡蚧成虫的毒性较小;所有供试药剂对橡副珠蜡蚧3龄若虫和跳小蜂成虫毒性大,对副珠蜡蚧跳小蜂幼虫期和蛹期存活影响小,但药剂处理蛹期和幼虫期的跳小蜂都能缩短其羽化后成虫寿命。综合考虑:在橡副珠蜡蚧大发生而跳小蜂较多的胶园可优先选用乐果和毒死蜱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7.
龟蜡蚧(Ceroplastes japonicus Green)属同翅目、蜡蚧科,又名龟甲蚧、白蜡蚧、日本蜡蚧等,俗称“茶虱子”、“茶乌龟”,是皖南和皖西茶区的主要刺吸式口器的害虫之一。在霍邱茶区发生比较严重,一般受害的茶树上,每百叶有若虫2300~4000头,部分严重茶园多达6000头左右。龟蜡蚧直接为害茶树,同时又排泄大量含蜜汁的分泄物,诱导煤病病菌(Neocapnodium theae Hare)在茶树枝叶表面寄生和大量  相似文献   

8.
2007~2009年,在中国西双版纳各农场、民营胶园及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周边等地,对橡胶树上的橡胶盔蚧寄生蜂的种类和分布进行了调查.共鉴定橡胶盔蚧寄生蜂245 8头,隶属4科11属12种,其中优雅岐脉跳小蜂和蜡蚧褐腰啮小蜂为橡胶盔蚧寄生蜂优势种,红黄花翅跳小蜂、斑翅食蚧蚜小蜂、黑盔蚧长盾金小蜂、异角蚜小蜂和花翅蚜小蜂为常见种.记述了优势种和常见种的鉴别特征,同时提供了鉴别特征网和西双版纳地区橡胶盔蚧寄生蜂种类检索表.  相似文献   

9.
张瑾  肖强 《中国茶叶》2020,(1):12-14
作为一种茶树重要的半翅目类害虫,红蜡蚧在我国多数产茶省均有分布,以其成虫和若虫刺吸汁液为害茶树并能诱发茶煤病,影响茶树生长、茶叶品质和产量。本文介绍了红蜡蚧的形态特征、发生特点和防治方法,以方便茶农识别和防治。  相似文献   

10.
蚧虫是世界上主要危害水果和园林植物的害虫。查询和整理了华南地区30 a的文献资料,结果表明:华南地区水果、苗木上发生危害的蚧虫主要有粉蚧、盾蚧和蜡蚧,链蚧科、硕蚧科、珠蚧科、胶蚧科的蚧虫较少。同时,系统分析了华南地区蚧虫的研究现状,并对蚧虫的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25%LS乳剂油是一种防治茶园介壳虫的新农药。该药物能够有效杀灭介壳虫类害虫,除蚧效果达到90.5%~98.0%,特别是对普通杀蚧类药物均难以防治的角蜡蚧,具有很好的杀灭效果;并且该农药属低毒农药,施药后农作物中农药残留量和重金属含量均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目前已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申请受理了发明专利.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短时高温胁迫对橡副珠蜡蚧[Parasaissetia nigra(Nietner)]及其天敌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Metaphycus parasaissetiae Zhang and Huang)的影响,本研究在室内观察了橡副珠蜡蚧及其天敌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在不同温度(33、36、39、42、45℃)和短时处理(3、6、9 h)下的存活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和处理时间延长,橡副珠蜡蜡卵的孵化率均逐渐降低,卵经33~42℃的高温胁迫3、6、9 h后其孵化率均高于87.0%,45℃胁迫9 h后仅为14.7%;3龄若虫在36~42℃范围,随温度升高存活率降低,而45℃胁迫6 h和9 h后不能存活;初期成虫在45℃条件下,胁迫6 h后存活率仅为25.0%,胁迫9 h存活率为0。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蛹的羽化率随胁迫温度升高和胁迫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33~42℃条件下,处理3 h后羽化率均在87.5%以上,处理6 h后,羽化率分别均在81.8%以上,处理9 h后,羽化率均在77.8%以上,当温度升至45℃时,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蛹不能羽化;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成虫寿命也随胁迫温度升高和时间延长而缩短,42℃胁迫3 h仅为1.00 d,胁迫9 h后约为0.50 d,45℃胁迫3、6、9 h后初羽化雌蜂均很快死亡。橡副珠蜡蚧和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对高温均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日本食蚧蚜小蜂(Coccophagus japonicus Compere)对橡副珠蜡蚧(Parasaissetia nigra Nietner)致死作用的影响因子,在不同接蜂时间、接蜂比例、补充营养及寄主龄期等条件下,研究了日本食蚧蚜小蜂对橡副珠蜡蚧的致死能力。结果表明:寄主在2龄-初期成虫范围内,繁殖致死率随寄主龄期增加而上升,在初期成虫-黑色期成虫范围内,繁殖致死率则随寄主龄期上升而下降,繁殖致死率以初期成虫最高(67.8%),黑色期成虫最低(2.2%);非繁殖致死率随寄主龄期的增加而下降,2龄最高(60.0%),黑色期成虫最低(0)。日本食蚧蚜小蜂对橡副珠蜡蚧的致死率受接蜂时间影响明显,随着接蜂时间延长,该蜂对橡副珠主蜡蚧的繁殖致死率下降,非繁殖致死率和总致死率上升。成虫期补充6类糖类物质后,小蜂对橡副珠蜡蚧的总致死率为:蔗糖(96.5%)>葡萄糖(95.0%)>果糖(91.3%)>蜂蜜(82.1%)>松三糖(80.0%)>海藻糖(70.8%)。接蜂比例为蜂∶蚧=1∶5~1∶15范围内,随蜂虫比下降,繁殖致死率上升,非繁殖致死率和总致死率均下降。综合分析,日本食蚧蚜小蜂对橡副珠蜡蚧的致死作用随接蜂的蜂虫比例、时间增加而增强,随寄主龄期增加而减弱,成虫期补充蔗糖等营养物质有利于增强该蜂对橡副珠蜡蚧的致死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茶树病虫发生防治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树病虫害是茶叶生产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三十多年来,我国对茶树病虫害的种群组成和变化,主要病虫和天敌优势种的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防治策略和理论以及具体防治方法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本文就几个方面对茶树病虫的发生和防治的进展进行讨论,并对本世纪末期发展的可能性进行预测。一、茶园病虫种群结构我国茶区幅员辽阔,病虫种类繁多,已有记载的茶树害虫400多种,病害100多种。茶树是一种多年生木本植物,茶丛茂密郁闭,茶园微气候和营养条件变幅较小,构成了相对稳定的茶园病虫区系。原来的优势种一般仍然保持优势地位,主要害虫种类有:小绿叶蝉、螨类(茶橙瘿螨、茶叶瘿蟥、跗线螨、茶短须螨)、尺蠖类(茶尺蠖、油桐尺蠖、云尺蠖、木(木尞)尺蠖)、刺蛾类(茶刺蛾、扁刺蛾)、茶毛虫、茶小卷叶蛾、蚧类(蛇眼蚧、椰圆蚧、角蜡蚧、长白蚧)、  相似文献   

15.
橡副珠蜡蚧(Parasaissetia nigra Nietner)是橡胶树的重要害虫之一。综述该虫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防治研究的现状,针对目前防治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并对橡副珠蜡蚧可持续防治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对龟蜡蚧越冬成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为进一步研究其防治技术,准确预报其发生情况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粉蚧是一类重要的农林害虫,其种类繁多,分布区域范围广,寄主种类多,在农业生产中容易产生识别混淆。2018—2020年笔者在田间调查棕榈植物病虫害时多次发现一种粉蚧对椰子和槟榔为害较严重,经鉴定为柑橘棘粉蚧[Pseudococcus cryptus (Hempel)],通过对该粉蚧形态观察,其主要特征为:(1)粉蚧体缘具白色粉状蜡丝17对,前端侧蜡丝短,而后端侧蜡丝长,尾端1对最长,约等体长,在尾部正中尚有1对小细丝,夹在2根长尾丝的中间;(2)雌成虫触角8节,单眼基部边缘无伴孔,刺孔群17对,C1、C4、C7具3根锥刺,C3具3~5根锥刺,多格腺主要分布在虫体腹面3~8腹节上,领状管分大、中、小3类,较大的领状管多数分布在腹部节的边缘,少量分布在胸部和头部边缘,蕈状腺大小2种,较大的蕈状腺数量不多,分布在背面体缘和中部,刺孔群C1后方各有1个,较小的蕈状腺,在头胸部腹面边缘分布较多,2~5个一组常出现在胸节边缘和第1腹节腹面上。本文以图文结合形式详细描述了柑橘棘粉蚧各虫态特征,并编制柑橘棘粉蚧及其种近似种检索表,为其鉴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研究橡副珠蜡蚧(Parasaissetia nigra Nietner)在香蕉、美人蕉、橡胶树、小叶枇杷、芒果、柑橘、蓖麻、木薯、柠檬、扶桑、木瓜、荔枝、番石榴、垂叶榕等寄主植物上的发育、存活和繁殖情况.结果表明,橡副珠蜡蚧的世代发育时间以在香蕉上的最短(为62.81 d),在垂叶榕上的最长(为120.58 d);世代存活率以在橡胶树上的最高(为67.30%),在垂叶榕上的最低(为6.51%);平均产卵量以在橡胶树上的最多(为801.34粒),在垂叶榕上的最少(为121.86粒);内禀增长率以在橡胶树上的最大(为0.068 1),在垂叶榕上的最小(为0.0146).综合比较橡副珠蜡蚧在14种不同寄主植物上的发育历期、存活率、产卵量及种群特征参数,发现橡胶树、香蕉和美人蕉是橡副珠蜡蚧种群生长发育和繁殖特性最适宜的寄主植物,垂叶榕、番石榴、荔枝和番木瓜是橡副珠蜡蚧的最不适宜寄主植物.  相似文献   

19.
<正>日照市位于鲁东南的黄海之滨、山东半岛城市群南翼,因蓝天、碧海、金沙滩和盛产绿茶而富有魅力。1966年,日照"南茶北引"获得成功,实现了我国种茶区域的重大突破,目前已发展成为山东省规模最大、特色鲜明、优势明显、效益突出的绿茶生产基地,全市现有茶园面积22万亩。一、日照茶区病虫害发生的特点和防治情况日照茶区虫害主要有假眼小绿叶蝉、绿盲蝽、茶橙瘿螨、角蜡蚧、黑刺粉虱等;病害主要有云纹叶枯病、轮斑病、茶煤病,由于夏季干燥、冬季寒冷,通常年份病害发生较轻。  相似文献   

20.
氧化乐果(又名氧乐果)。国内是由北京市捉药二厂首次合成和最早生产的一种高效、广譜內吸性杀虫、杀螨剂?捎门缛鳌⑼壳o、浸种和施入土壤等亏式防治害虫。主要用以防治粮、棉、菜、果、茶、桑,油料作物及林木上的刺吸式口器和部份咀嚼式口器害虫,特别适用于防治对乐果、1059等有机磷农药产生抗性的棉蚜、棉叶螨、稻螟、叶蟬、飞虱、薊马及柑桔红蜡蚧与其它林木蚧虫,对棉蚜及柑桔红蜡蚧效果更好。北京农药二厂正式生产该药剂已有六年之久,产品运销全国20几个省市。特别是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