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研究了辣椒叶水浸液对辣椒幼苗根际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4种土壤酶活性均有随着辣椒水浸液浓度增加而增大的趋势,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纤维素酶,水浸液在10 g·L-1时,其活性较对照显著增加了23.1%;辣椒叶水浸液均随着浓度的增加降低了土壤pH值,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及速效钾含量;4种土壤酶活性均与土壤pH值,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及速效钾含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辣椒叶水浸液对辣椒幼苗根际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4种土壤酶活性均有随着辣椒水浸液浓度增加而增大的趋势,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纤维素酶,水浸液在10g·L-1时,其活性较对照显著增加了23.1%;辣椒叶水浸液均随着浓度的增加降低了土壤pH值,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及速效钾含量;4种土壤酶活性均与土壤pH值,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及速效钾含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甜瓜设施栽培连作土壤的理化性质及生物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设施栽培条件下甜瓜连作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的变化。【方法】以设施甜瓜连作0(对照)、1、3、5、7、10 a的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理化性状指标、酶活性及微生物区系的变化,并评价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p H值和容重不断降低,含盐量和有机质含量持续上升,连作3 a和10 a的土壤含盐量较对照分别增加46.97%和90.90%。速效氮含量不断上升,但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不断下降。土壤脲酶、蔗糖酶和蛋白酶活性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连作3 a或5 a达到峰值,而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活性则持续下降。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而真菌数量则持续上升,连作10 a的数量高出对照16.08倍。3种细菌的生理类群数量变化与总的细菌相似,2种真菌致病菌的数量变化与总的真菌相似。相关分析显示,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速效磷和速效钾呈显著正相关;磷酸酶活性与含盐量和有机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速效磷和速效钾呈显著正相关;细菌数量与蔗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放线菌数量与土壤磷酸酶活性及速效磷含量显呈著负相关;真菌数量与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含量及蛋白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速效钾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设施甜瓜连作后土壤逐渐酸化并伴随盐渍化趋势,氮、磷、钾比例失调,连作3~5 a后大部分土壤酶活性开始下降,土壤真菌数量快速增加,土传病害病原菌不断累积,表现出明显的连作障碍。  相似文献   

4.
姜野  潘凯 《北方园艺》2018,(1):7-13
选取设施西瓜连作土壤,以西瓜品种"翠玉"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的外源棕榈酸对西瓜枯萎病发病率、土壤化学性状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棕榈酸浓度升高,西瓜枯萎病菌发病率逐渐降低。与0mmol·kg~(-1)棕榈酸(对照)相比,各浓度棕榈酸显著提高土壤脲酶和中性磷酸酶的活性,降低或显著降低了土壤蔗糖酶的活性;与对照相比,随着棕榈酸升高,土壤速效氮、速效钾含量和pH呈下降趋势;而土壤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相比,0.5mmol·kg~(-1)棕榈酸显著增加土壤有效磷含量。1.5mmol·kg~(-1)棕榈酸显著降低了土壤速效钾的含量。土壤碱解氮含量、脲酶活性与西瓜枯萎病发病率显著负相关。土壤速效钾含量、蔗糖酶活性与西瓜枯萎病发病率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不同浓度棕榈酸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土壤化学性状和土壤酶活性,降低了西瓜枯萎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沙田柚果园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田柚果园土壤酶的活性与上还养分含量均随土壤肥力水平的提高而提高,随土层的加深而递减。根据相关分析,该土壤的脲酶、蛋白酶、转化酶活性均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呈极显著相关,说明沙田柚果园土壤这三种酶的活性均能专性或综合地表征土壤的有机质、氮、磷、钾状况。不同土壤酶活性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相关性。用酶活性作为评价土壤肥力水平的指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盐胁迫下黄瓜根系分泌物对土壤养分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采用盆栽试验,以耐盐的津春5号和盐敏感的津优1号黄瓜品种为试材,以NaCl为盐胁迫条件,浓度为0、200 mmol·L-1,根 系分泌物浓度为0、30、20 mL·株-1,研究盐胁迫下不同浓度的黄瓜根系分泌物对土壤养分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 处理降低了黄瓜的茎粗、株高、土壤酶活性、碱解氮含量、速效磷含量及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了速效钾含量。盐胁迫下,除速效钾 外,30 mL·株-1的低浓度根系分泌物对各处理指标均有促进作用,对盐害有一定的缓解作用;20 mL·株-1的高浓度根系分泌物对各 处理指标有抑制或显著抑制的作用,加重了盐害的胁迫程度。  相似文献   

7.
以种植30a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栽培方式包括加温温室、塑料大棚、露地,种植制度包括连作、填闲、轮作,比较不同设施和栽培制度对土壤养分、土壤酶和土壤微生物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室连作(CK)土壤的EC值,全氮、有机质、速效氮、速效钾、硝态氮含量及蔗糖酶、中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温室填闲种植(S1)、大棚连作(S2)、大棚轮作(S3)和露地(S4),pH值则显著低于其他处理;S4处理的速效养分、铵态氮含量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明显低于其他处理;S3相对于S2显著降低速效养分、铵态氮、硝态氯的积累,且显著增加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相关分析表明:除速效磷含量外,土壤养分含量与土壤EC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H值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土壤蔗糖酶、脲酶、中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存在相关性;细菌数量与速效磷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且细菌、放线菌数量与铵态氮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总之,露地种植是维持土壤质量最有效的种植方式,大棚种植的土壤质量介于露地与温室种植土壤质量之间,温室填闲、大棚轮作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温室、大棚连作土壤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以种植30 a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栽培方式包括加温温室、塑料大棚、露地,种植制度包括连作、填闲、轮作,比较不同设施和栽培制度对土壤养分、土壤酶和土壤微生物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室连作(CK)土壤的EC值,全氮、有机质、速效氮、速效钾、硝态氮含量及蔗糖酶、中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温室填闲种植(S1)、大棚连作(S2)、大棚轮作(S3)和露地(S4),pH值则显著低于其他处理;S4处理的速效养分、铵态氮含量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明显低于其他处理;S3相对于S2显著降低速效养分、铵态氮、硝态氯的积累,且显著增加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相关分析表明:除速效磷含量外,土壤养分含量与土壤EC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H值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土壤蔗糖酶、脲酶、中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存在相关性;细菌数量与速效磷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且细菌、放线菌数量与铵态氮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总之,露地种植是维持土壤质量最有效的种植方式,大棚种植的土壤质量介于露地与温室种植土壤质量之间,温室填闲、大棚轮作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温室、大棚连作土壤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广西主要番茄产区青枯病罹病植株和健康植株根际土壤的理化性状和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与健康植株相比,番茄青枯病罹病植株根际土壤pH 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以及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等非生物因子均呈下降趋势,尤其是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下降趋势尤为显著。另一方面,番茄青枯病罹病植株根际土壤中可培养细菌、放线菌数量极显著减少,而可培养真菌数量极显著增加;同时,涉及碳、氮、磷循环的相关酶(β-葡糖苷酶、磷酸酶、蛋白酶)活性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显著或极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中南部苹果园土壤养分的消长及分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了河北省中南部苹果园1993年和2003年土壤养分的状况及分布特性。结果表明: 经过10年, 0~20 cm苹果园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分别平均增加了2.548、0.317 g·kg- 1 ; 碱解氮、速效磷(Olsen-P) 、速效钾分别增加了17.1、122.3、279.5 mg·kg- 1 ; 有效铁、锌、锰分别增加了9.2、1.9、10.5 mg·kg- 1 , 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 土壤有效铜有所增加, 差异达显著水平。苹果园土壤养分主要在0~40 cm土层积累, 40~80 cm土层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各养分积累量逐渐减少; 随着离树干距离的增加, 土壤养分积累量也逐渐减少; 各养分积累量为Olsen-P >速效钾>碱解氮>全氮和有机质。  相似文献   

11.
不同施硅方式对土壤化学性状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北方大田黑土,以黄瓜品种津研4号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无苗土壤加硅、种苗硅灌根、种苗硅叶面喷施等不同施硅方式对土壤化学性状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无苗土壤不加硅对照相比,无苗土壤加硅处理后第20、30天,显著提高了土壤p H值、EC值及土壤脲酶、转化酶活性,显著降低了土壤速效钾含量;与种苗不加硅对照相比,种苗硅灌根处理后第20、30天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效磷含量、p H值、EC值及土壤脲酶、转化酶活性,降低或显著降低了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与种苗不加硅对照相比,种苗硅叶面喷施处理后第20天显著提高了土壤p H值、有效磷含量及土壤脲酶活性,显著降低了土壤有机质含量。综上,不同施硅方式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土壤化学性状和土壤酶活性,硅灌根处理对土壤化学性状和土壤酶活性影响最大,无苗土壤加硅处理对土壤化学性状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次之,硅叶面喷施对土壤化学性状和土壤酶活性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2.
高温闷棚下不同处理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高温闷棚下,不同填充物和不同灌溉量处理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单施有机肥或石灰氮相比,有机肥和石灰氮复合添加能明显提高土壤的pH值;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的EC值;增加土壤湿度能明显降低土壤的EC值;高温闷棚下单施有机肥能明显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而单施石灰氮会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单施有机肥可导致土壤NO3--N含量明显增加,而单施石灰氮却导致土壤NO3--N含量明显降低,有机肥和石灰氮复合添加能明显促进NH4+-N含量增加,增加土壤湿度使土壤NH4+-N含量增加、NO3--N含量减少;单施有机肥或石灰氮均可增加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两者配施情况下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增加幅度更大,土壤湿度越大速效磷的含量越高,土壤湿度过大则会降低钾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以‘寒富’苹果园为对象,研究不同覆盖方式包括冬季修剪枝条(粉碎枝条埋土(I)和成段枝条埋土(Ⅱ))和夏季修剪枝条(绿枝埋土(Ⅲ)和绿枝(Ⅳ))对果园土壤水分、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苹果枝条覆盖能增加果园土壤水分含量,对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不同。夏季修剪枝条覆盖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以及土壤酶活性均高于冬季修剪枝条覆盖,总体上表现为绿枝覆盖>绿枝埋土覆盖>成段枝条覆盖>粉碎枝条埋土覆盖>清耕。因此,夏季修剪枝条可直接作为覆盖材料进行果园地表覆盖,冬季修剪的苹果枝条应剪成段埋土覆盖。  相似文献   

14.
采取连作20 a的种植嫁接西瓜的土壤,进行盆栽试验,分别种植芹菜、大葱、大蒜、西瓜.定期测定各处理土壤养分含量、pH值、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等,评估不同蔬菜作物轮作对嫁接西瓜连作土壤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轮作大葱处理土壤中速效氮、速效钾含量最高,轮作芹菜土壤中速效磷含量最高,轮作大蒜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最高;连作西瓜的对照各种土壤酶的活性均显著低于轮作其他作物的处理;种植芹菜的处理土壤微生物总量最高,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AM真菌孢子密度均显著高于连作西瓜处理.表明蔬菜轮作对修复嫁接西瓜连作土壤、改善土壤环境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北京苹果主产区果园土壤理化性状和果实品质评价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8—2009年,通过对北京苹果主产区昌平区46个成龄‘富士’苹果园土壤物理性状、养分含量及果实品质和矿质营养含量的调查,结合国内外相关指标参数进行了等级划分,分析调查果园在土壤理化性状和果实品质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56.14%的果园20 ~ 40 cm土层的土壤容重偏高,20%左右的果园土壤孔隙度在45%以下,15.51%的果园土壤pH大于7.5;96%以上的苹果园土壤有机质大于10.0 g · kg-1,多数园土壤全氮、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丰富,30% ~ 40%的果园土壤有效钾、钙和铁的含量偏低;76.47%果园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14%),50%的果园需要提高果实单果质量;90%的果园果实中的氮含量高于0.30 g · kg-1,而钙含量在80 mg · kg-1以下的果园占65%。改良土壤、调节部分果园土壤pH和20 cm土层以下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有效钾、钙和铁的含量等是今后果园管理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6.
黄土丘陵区仁用杏园不宜间作沙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社妮  白岗栓 《园艺学报》2007,34(5):1135-1140
 〗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对清耕和间作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6年、4年、2年仁用杏园0~500 cm土层土壤水分、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及树体生长状况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间作沙打旺,除了在秋季提高了0~100 cm土层土壤水分以外,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均显著降低了0~500 cm土层土壤水分,且间作沙打旺年限越长,降低越显著。间作沙打旺提高了0~10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间作年限越长效果越显著,但对100 cm土层以下的土壤有机质和全氮无显著影响。间作沙打旺对土壤全磷含量无显著影响。间作沙打旺显著降低了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其中速效氮降低深度达500 cm土层,速效磷、速效钾达300 cm土层,且间作年限越长,降低越显著。间作沙打旺显著削弱了树体的长势,降低了坐果率和杏仁产量。间作沙打旺存在着与仁用杏争水争肥的矛盾,黄土丘陵沟壑区仁用杏园不宜间作沙打旺。  相似文献   

17.
 采用营养液培探讨了番茄幼苗根系参数、根系分泌物、木质部和韧皮部汁液组分对矿质氮(NH4+-N、NO3--N)和有机氮(Glycine)的不同响应。结果表明,不同氮素处理8 d后,'申粉918'、'沪樱932'番茄根系干质量、根系体积表现为NO3--N > Gly-N > 对照 > NH4+-N处理;而根系活力则表现为以供Gly-N 或NO3--N为最高,其次为供NH4+-N的处理,以对照处理为最低。不同氮素形态显著影响不同番茄品种根系分泌物、木质部和韧皮部各组分含量。 NO3--N处理的番茄根系分泌物、木质部和韧皮部汁液中的NO3--N和P含量最高,供Gly-N、NH4+-N其次,对照最低;而供Gly-N、NH4+-N时铵态氮、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一般均高于处理NO3--N和对照。番茄根际吸收不同氮素对根际pH亦产生不同的影响,吸收NO3--N和Gly-N后,根际pH显著升高,而吸收NH4+-N后则降低。根系分泌物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表现为NO3--N > Gly-N > NH4+-N> 对照,而木质部、韧皮部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则表现为Gly-N > NO3--N> NH4+-N > 对照。番茄幼苗不同品种间的差异性表现,与氮素形态有关,以根系活力为指标的基因型差异在供应NO3--N、NH4+-N和Gly-N及对照时,'沪樱932' 的根系活力均显著(P<0.05)大于 '申粉918'。  相似文献   

18.
探讨中国环渤海湾和黄土高原两大苹果产区土壤养分对‘富士’苹果果实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及相互关系,为两大苹果产区提高果实矿质元素含量的果园合理施肥等提供理论依据。2010—2011年分别在中国环渤海湾和黄土高原两大苹果产区各选择22个县,每县3个果园,共计132个乔砧‘富士’苹果园,对每个果园的土壤养分和果实矿质元素含量进行调查和分析,比较两大产区土壤养分、果实矿质元素含量的差异,应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筛选不同产区影响果实矿质元素含量的主要土壤养分因子,线性规划求解优质果实矿质营养丰富的土壤养分含量优化方案。结果表明:环渤海湾产区的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钙、铁和锌含量极显著高于黄土高原产区,而土壤pH和有效钾含量显著低于黄土高原产区;环渤海湾产区‘富士’果实氮、磷含量显著高于黄土高原区,而钙、铁和锌含量则显著低于黄土高原产区。黄土高原产区土壤有效铁、环渤海湾产区土壤有效硼含量分别与果实中的铁、硼呈显著和极显著相关。环渤海湾产区影响果实钙含量的主要土壤养分因子的大小顺序为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锌、有效硼、有效铁和有效钾,土壤有效锌对果实钙有最大的正效应系数,而土壤有效硼和全氮负效应系数较大;黄土高原产区对果实钙含量影响的主要土壤养分因子的大小顺序为土壤有效磷、有效锌、有机质、有效铁和有效钾,土壤有效锌、铁对果实钙含量有较大的正效应系数。线性规划求解出两大苹果产区果实矿质元素含量丰富的土壤养分优化方案。环渤海湾苹果产区增加果实钙含量的主要土壤养分管理措施为降低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提高土壤有效钾、铁、锌含量,维持较高的土壤有机质含量(17.7 g·kg~(-1)以上);黄土高原产区则为提高土壤有机质、有效锌含量,降低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保持适宜的土壤有效磷、钾含量。  相似文献   

19.
付学琴  刘琚珥  黄文新 《园艺学报》2015,42(8):1551-1558
以自然生草2、4和8年的南丰蜜橘园为对象,研究了自然生草和清耕条件下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和养分以及果实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南丰蜜橘园土壤微生物以细菌为主,占90%以上。与清耕相比,自然生草总体使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且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自然生草除使土壤磷酸单脂酶活性降低外,总体使土壤酶活性提高。自然生草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的含量,生草8年比对照增加了196.4%、56.53%、66.67%和77.08%。自然生草2年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生草8年反而比对照增加了25.98%、3.1%和90.57%。自然生草能明显提高南丰蜜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相关分析表明,不同年限自然生草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之间均存在相关性。自然生草能有效提高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及肥力,提升果实鲜食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