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李正龙  汪恩国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1):122-123,145
根据2002-2008年小菜蛾逐日性诱监测结果表明:小菜蛾性诱数量消长变化与田间实际发生情况基本一致;其时序种群数量变化在60km区域范围内表现基本一致;全年种群数量消长主要呈春峰型(3-6月)曲线变化,占监测年数的85.7%,个别年份呈春、秋(11月)双峰型变化,仅占监测年数的14.3%。加强春峰期监测和秋峰期监测,对提高小菜蛾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圆果化香叶构件种群动态生命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构件种群理论为基础,应用种群动态生命表的分析方法,对喀斯特森林顶极群落中的主要建群种圆果化香不同生境下一年中叶构件种群的数量动态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圆果化香的现叶方式属于爆发型,出生率曲线呈现出双峰和三峰型,有2次爆芽高峰(第1次为正常萌发,第2次为恶劣环境变化激发了叶芽的萌发);落叶曲线呈DeeveyⅡ型存活曲线,3种生境下死亡率曲线不同,林中和孤立2种生境是双峰型,林缘生境为三峰型.讨论了叶种群生命表分析对乔木树种的意义,叶种群的净生殖率R0,世代历期T,内禀增长率rm,周限增长率λ的意义和应用叶种群生命表分析法解释喀斯特特殊环境下,树种叶构件种群对环境的生长对策和更新对策.  相似文献   

3.
在分别描述了杭州郊区秋末冬初季节小白菜(Brassicacampestrisssp.chinensis.)上菜蚜种群的数量动态和空间动态的基础上,应用模糊聚类分析法研究了菜蚜种群的数量和空间的整体动态。结果表明,桃蚜、萝卜蚜及其混合种群的数量动态均呈指数或Logistic曲线变化,它们的空间格局呈聚集分布;而且聚集强度始终从高到低呈持续下降。运用模糊聚类法,可将其种群的整体动态分成4个时期,依次为:苗期(或移栽后的返青期)的迁入期,成株初期的增殖扩散期,成株后生长盛期的繁殖高峰期,外围叶片明显枯黄时的数量饱和期。作者据此对各个时期的菜蚜种群特征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4.
密山地区水稻负泥虫卵、幼虫、蛹和成虫的田间种群数量动态符合近似抛物线型曲线;幼虫盛发期在6月下旬,田间种群密度与水稻产量损失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回顾方程为:Y(损失率)=0.0033X(百丛虫量)^1.419,种群数量达300头/百丛时水稻显著减产:药剂防治指标为幼虫田间种群数量92.4头/百丛。  相似文献   

5.
为了揭示外来入侵烟粉虱种群数量季节性消长和年度间变动规律,提高监测与防控水平,2005-2010年通过饲养观察以及采用塑料黄板涂抹机油系统诱集烟粉虱成虫等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烟粉虱种群季节性消长呈双峰型曲线变化,其夏峰期在5月中旬至9月上旬,其夏峰量占当年总量的66.29%,其秋峰期在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出现频率为50%,其秋峰量占当年总量的17.3%,随后转入大棚和温暖的露地越冬场所越冬,在露地越冬频率为20%;年度间种群运动呈二项式曲线变化:M露地=312.21N2-6187.1N+30787(n=5,r=0.9834**),M大棚= 564.7 N2-10506N+49013(n=5,r=0.9967**)。影响种群变化主要有基数、气候、耕作和洪涝等,其中气温是关键因子,其烟粉虱虫口密度(M)随气温(T℃)的变化而变化,其线性关系模型为M=0.607T-4.0645,n=36;r=0.6826**;其曲线关系模型为M =0.0071T2+0.3513T-2.2188,n=36;r=0.6846**,当旬平均气温在8~10℃时种群处存活临界状态,当旬平均气温在10~20℃时种群数量处低密度状态并呈低位运行,当旬平均气温处20℃以上时种群数量随气温升高而升高,当旬平均气温处30℃以上时种群数量呈回落态势。  相似文献   

6.
应用模糊聚类分析研究菜蚜种群动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分别描述了杭州郊区秋末冬初季节小白菜上菜蚜种群数量动态和空间动态的基础上,应用模糊聚类分析法研究了菜蚜种群的数量和空间的整体动态,结果表明,桃蚜,萝卜蚜及其混合种群的数量动态呈指数或Logistic曲线变化,它们的空间格局呈聚集分布;而且凝集强度始终从高到低呈持续下降,运用模糊聚类法,可将其种群的整体动态分成4个时期,依次为:苗期(或移栽后的返青期)的迁入期,成株初期的增殖扩散期,成株后生长盛期  相似文献   

7.
假眼小绿叶蝉种群消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7~1996年笔者对江西各茶区茶树的头号吸汁害虫-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Empoasca) vitis (Gothe)的种群消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平地、低丘茶园,该虫除个别年份虫口只有一个高峰外,一般每年均呈现两个高峰,第一高峰发生在5月下旬~6月上中旬,第二高峰多发生在8月下旬~9月上旬,虫量以第一高峰较多.第一虫口高峰出现的时间变化不大,变化较大的是第二虫口高峰.第二虫峰的变化主要受温、湿度的影响.根据第二虫峰发生时间的变化,可划分为:早双峰、中双峰、晚双峰等峰型.高山茶园每年则只有一个虫峰.在不施农药的茶园,大多数年份虫量不会超出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8.
崂山茶区茶园小绿叶蝉田间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田间系统调查和辅助调查方法,研究了崂山茶区茶园小绿叶蝉的田间发生规律。结果表明,茶园小绿叶蝉在崂山茶区1年发生9代,从4月中旬开始出现越冬代成虫,5月中旬出现第1代若虫。进入7月份,种群数量增加很快,到8月下旬至9月下旬达到全年虫口数量的最高峰,从10月上旬开始,田间种群数量逐渐下降,到11月份,成虫全部进入越冬状态。从全年种群消长规律来看,小绿叶蝉在该茶区1年出现1个危害高峰,即为单峰型。  相似文献   

9.
对广州部分地区垂叶榕(Ficus benjamina Linn.)榕管蓟马(Gynaikothrips uzeliZimmermann)冷季种群动态及田间药效试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冷季榕管蓟马种群的发生高峰为1月下旬,随后其种群数量迅速下降,在一个低水平的范围内波动,至4月上旬各虫态的数量慢慢恢复;榕管蓟马在垂叶榕东、南、西、北4个不同方位的虫口密度具有差异性,但对分布的方位没有明显的选择性;氯氰菊酯、氧化乐果、毒死蜱等3种药剂对榕管蓟马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药后3d的防治效果均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烟粉虱预测预报和持续控害水平,采用黄板诱集法连续4年(2009~2012年)对设施大棚内蔬菜作物上烟粉虱进行系统监测,结果表明,烟粉虱种群数量受种群内因和气候外因的协同作用上下波动,全年主要呈双峰型曲线变化,分为夏季高峰期(7~8月)与秋季高峰期(9~10月);但年度间种群数量存在较大差异:2009年和2010年为烟粉虱的重发年,2011年和2012年烟粉虱的危害较轻;不同设施蔬菜作物上烟粉虱的发生量不同,黄瓜上最大,茄子、番茄上其次,辣椒上最少,表明杭州地区烟粉虱对设施蔬菜的趋性为:黄瓜>茄子、番茄>辣椒。本研究还选择不同时期虫口基数、气象资料(温度、湿度、光照等)作为预测因子,共筛选出了29个因子(19个气象因子、10个前期虫口密度因子)进入回归模型,分析历史数据,使用逐步回归法组建了不同设施蔬菜上烟粉虱高峰发生期和发生量的预测预报模型,其中影响烟粉虱种群数量消长的关键因素为种群基数和气温。  相似文献   

11.
松突圆蚧种群动态及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2003年松突圆蚧上半年的虫口数量高于下半年,3月中旬到6月下旬的虫口数量高,7月上旬到10月上旬的虫口数量低,10月下旬到12月下旬的虫口数量较高.低龄若虫(1龄若虫和分化前2龄若虫)的虫口变动趋势与种群一致,是引起种群波动的重要原因.种群及其各虫态的死亡率动态基本上与虫口数量呈相反趋势,7-10月低龄若虫死亡率高是引起该阶段种群及低龄若虫数量低的主要原因.气象因子中气温对种群有着极重要的影响,高温不利于种群的扩张,对低龄若虫的影响高于高龄虫态.  相似文献   

12.
宁乡县白背飞虱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虫情测报灯和田间虫情系统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分析了2008~2010年宁乡县回龙铺镇白背飞虱田间种群动态.结果表明:2008至2010年白背飞虱灾情有逐年增强趋势;早稻田间白背飞虱若虫、成虫数量呈“翘尾型”,晚稻向背飞虱田间若虫数量呈“昂首型”,成虫呈现“首尾双峰型”;全年白背飞虱种群数量高峰主要集中在早稻灌浆期-乳熟期和晚稻拔节期-孕穗期以及蜡熟期.  相似文献   

13.
Effect of temperature and relative humidity on population dynamics of insect pests of mung bean was studied during mung bean growing season of 2005. Insect pests included thrips (Thrips tabaci Lind.) and field cricket (Gryllus assimilis) and one arachnid pest mite (Tetranychus urticae Koch).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maximum population of thrips and mites was observed on August 23, 2005 with 1.537±0.031 per leaf and July 6, 2005 with 3.271±0.09 per leaf, respectively. The population of field cricket differed significantly during crop season and reached its peak during the initial stage of crop growth on June 14, 2005, i.e., 0.873±0.014 per plant at the temperature and relative humidity of 32°C and 54%, respectively, while the minimum population was noted on August, i.e., 0.710±0.010 per plant. Present studies conclusively document the correlation of weather factors and insect pest population. Temperature had a negative and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thrips (r = −0.860) and a positive and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mites (r = 0.606) and field cricket (r = 0.439). However, the relative humidity displayed a positive and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thrips (r = 0.569), a negative non-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mites (r = −0.313), and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field cricket (r = −0.770).  相似文献   

14.
应用诱蝇谜引诱剂诱捕法于2009-2010年调查广西贺州市桔小实蝇雄虫种群动态。研究结果表明:广西贺州市桔小实蝇种群发生呈季节性,始见期在5月上旬至6月上旬,始盛期在8月上旬至9月上旬,盛发期在8月下旬至11月上旬,盛末期在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南部县(昭平)要比中部县(八步区)和北部县(富川)早发生。12月至次年5月是桔小实蝇种群数量最低时期,8-11月是其发生与危害主要时期,也是进行防治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5.
对湖南石门壶瓶山景关门、桑植龙潭坪茅垭村样地的长果安息香(Changiostyrax raxdolichocarpa)种群数量和分布格局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长果安息香种群的年龄结构呈衰退型,个体数量主要集中在小树(IV龄段),幼龄级株数和老龄级株数匮乏;长果安息香种群在进入生理死亡年龄前有2个死亡高峰,第1个峰值产生于幼树(II、III龄段),主要原因是种内和种间竞争(主要是光照),第2个峰值产生于中树长成大树阶段(V、VI龄段),除种内、种间对环境的竞争外,生长地土层浅薄、大树倒伏及人为砍伐亦加剧了该峰值的产生;种群整体呈聚集分布类型,小树向中树、大树变化过程表现出聚集分布向随机分布转变,导致长果安息香濒危的主要原因是种子萌发率极低、种群竞争能力较差以及人为干扰等。  相似文献   

16.
对宁夏枸杞的光合固碳潜力和生物量碳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宁夏枸杞季节性光合固碳速率的动态变化呈单峰曲线,单位叶面积光合固碳率在7月份有最大值0.000 24g/(m2.s-1),全株光合固碳量在8月份有最大值0.584g/(m2.s-1);确定出用地上总生物量(x)估测宁夏全株生物量(y)的最佳数学函数关系式为:y=1.247x-3.101(R2=0.960,P〈0.05),为评价宁夏枸杞生物量以及固碳量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对宁夏地区枸杞进行采样调查,得知总生物量和总固碳量分别为1.05×105 t和5.29×104 t,由此可见,宁夏枸杞的固碳作用在宁夏地区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大理宾川地区果实蝇的发生危害情况。[方法]以大理宾川县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安全质量示范区内果园为调查基地,于2014年3—10月采用引诱剂诱捕的方式对该地区果实蝇的种类及种群数量动态进行了调查,并就气象因子对实蝇种群数量变动的影响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宾川地区危害水果的果实蝇种类有4种,即番石榴实蝇(Bactrocera correcta)、瓜实蝇(B.cucurbitae)、橘小实蝇(B.dorsalis)和南瓜实蝇(B.tau);其中以橘小实蝇数量最多,为优势种,而南瓜实蝇数量最少,是劣势种。4种实蝇在整个调查期间的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呈单峰型。从不同样地的果实蝇发生情况来看,3块样地果实蝇种群数量的变动也具有基本相同的规律,仅呈现1个种群数量增长高峰。相关分析表明,果实蝇种群数量与月平均温度和相对湿度相关性较显著,其次为月平均最高温度、月平均最低温度、月降雨量。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月平均最高温度、月平均温度、月降雨量对果实蝇种群数量有直接影响,而月平均最低温度和相对湿度是通过间接作用来影响果实蝇种群的数量。[结论]试验结果为果实蝇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棉花叶螨为害损失及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表明,棉花在苗期、蕾期和花铃期受棉花叶螨为害后,其株高、果枝数、果节数、伏桃及总成铃数和籽棉产量皆随着为害指数的升高,受影响程度加大;而影响程度又因棉花受害的生育阶段不同而异。苗期和蕾期受害影响程度显著大于花铃期。为害指数X与减产率Y的关系式为:苗期Y=-0.8484+58.0042X,蕾期Y=-2.0102+53.3146X,花期Y=-0.7789+26.8837X,据此确定,在皮棉产量1200~1500kg/hm2的植棉区,棉花叶螨的动态防治指标是:每100株棉花中红叶株的为害指数为:苗期0.84~1.04,蕾期1.23~1.53,花铃期3.28~4.09。  相似文献   

19.
麦长管蚜为害损失及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于1982—1984年对陕西关中麦区常发性的主要害虫麦长管蚜的数量消长与小麦产量损失的关系进行了测定,试验表明:在小麦整个生育期内均有该蚜虫为害,抽穗前蚜口增长缓慢,抽穗后蚜口急骤上升,灌浆期至乳熟期蚜口达最高峰。灌浆期间蚜害对小麦产量损失最严重,当百株蚜量1000头时,灌浆期受蚜害的损失率占全穗期同等蚜量为害损失的56.46—62.34%;占由扬花开始受害损失的72.6—88.23%。在灌浆期蚜量与产量损失率的关系式 y=0.9323x-1.4729。不同生育期喷药防治证明,以灌浆初期防治增产效果最佳,比不防治的千粒重增加8.2%,均比其它时期防治增产显著。据分析,在小麦扬花末期和灌浆初期是防治麦长管蚜的最适期。在500斤左右产量水平的麦田,其防治指标应为400—500头/百穗蚜量。  相似文献   

20.
研究表明,在以干旱为主要特点的气候条件下,晋东南旱地冬小麦生育特点是幼苗期长、有效生长期短、穗分化期短、灌浆期短、成熟晚;冬前分蘖多,春生分蘖少,分蘖高早、两级分化早而快,分蘖成穗率低.旱地冬小麦耗水特点是幼苗期少,拔节后增多,抽穗开花前后达到高峰,而后逐渐减少.麦田土壤水分供需不平衡,以拔节至灌浆期亏缺最严重,水分满足率仅50%左右,是开发小麦降水生产潜力的主要限制因素.旱地小麦耗水来源,幼苗期以降水为主,中后期以土壤供水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