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K_2HPO_4采后处理对马铃薯干腐病的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K2HPO4浸泡马铃薯块茎和切片,研究K2HPO4对损伤接种Fusarium sulphureum马铃薯干腐病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K2HPO4处理可有效抑制损伤接种马铃薯块茎和切片病斑直径的扩展,其中以70 mmol.L-1处理效果最好.K2HPO4对切片的最强抗性诱导出现在处理后48 h;K2HPO4处理后损伤接种切片组织中POD、PPO、PAL和GLU活性明显增高,O2.-和木质素含量显著积累,说明K2HPO4可通过诱导马铃薯体内的防卫反应来增强其对干腐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柠檬酸浓度处理对马铃薯干腐病的抑制作用及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浓度为45mmol.L-1的柠檬酸处理对损伤接种F.sulphureum的抑制效果最好,处理后病班直径比对照降低了74%,而60mmol.L-1的柠檬酸处理则对马铃薯产生了轻微的药害;切片在诱导处理48 h后表现最大抗病性.马铃薯块茎组织经浓度为45 mmoL.L-1的柠檬酸处理后,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和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均明显升高,类黄酮和总酚含量也明显高于对照.说明柠檬酸能有效抑制马铃薯干腐病与组织内这4种抗性酶的活性以及类黄酮和酚类物质的含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外源过氧化氢(H2O2)处理对采后马铃薯块茎干腐病的控制效果及作用机理。【方法】在离体条件下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方法观察分析外源H2O2对马铃薯干腐病菌(Fusarium sulphureum)生长、菌落形态及其超微结构的影响,并以陇薯3号马铃薯为试材,分别在处理前后接种F. sulphureum,研究外源H2O2对病害的治愈和预防作用。【结果】外源H2O2处理强烈抑制了F. sulphureum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且表现出明显的浓度效应,显著增大了F. sulphureum的细胞膜透性;扫描电镜观察发现H2O2处理过的F. sulphureum菌落分布不均匀,菌丝缠绕、扭曲在一起,部分菌丝出现断裂、塌陷等现象;透射电镜进一步观察到H2O2处理过的菌丝细胞壁加厚且内部出现空腔。体内试验结果表明,外源H2O2处理对处理前后接种F. sulphureum的马铃薯块茎干腐病均具有一定控制作用。【结论】H2O2不仅对病原物具有直接的抑制作用,还能有效提高马铃薯块茎组织的抗病性,因此H2O2可以作为一种具有潜力的天然防腐剂应用于马铃薯采后病害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测定了茶多酚处理对马铃薯干腐病菌硫色镰刀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茶多酚处理对硫色镰刀菌孢子萌发影响不大;0.1%茶多酚处理对硫色镰刀菌的菌落直径与对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0.5%、1.0%茶多酚处理硫色镰刀菌菌落直径较对照组分别降低了32.8%和51.4%;0.5%、1.0%茶多酚处理可完全抑制马铃薯接种硫色镰刀菌病斑直径的扩展;0.5%茶多酚处理对抑制硫色镰刀菌产毒能力最好。由此表明,茶多酚可通过直接抑菌抑制马铃薯的干腐病。  相似文献   

5.
分离了一株马铃薯干腐病病原菌,经ITS序列分析证实其为尖刀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通过培养后喷雾接种感病品种AC0338,接种3 d后采用5种药剂进行防治。结果表明,5种药剂处理对马铃薯块茎干腐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以40%多菌灵悬浮剂500倍液处理防效最好,防治效果为72.49%,能有效地控制马铃薯干腐病菌的扩展和蔓延。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快速评价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采用687.5 g/L氟吡菌胺·霜霉威悬浮剂、64%噁霜锰锌可湿性粉剂和对照(清水)3个处理对马铃薯叶片上病斑扩展距离和霉层产生情况进行了试验,且与传统分析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3种处理病斑扩展距离理论抽样数分别为16、18和17个病斑;药后1 d不同处理病斑扩展距离开始有差异,药后2 d两药剂处理与对照之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药后3 d不同处理之间病斑扩展距离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病斑上霉层产生情况也有显著的差异;此结果与第2次药后7 d的病情指数及防治效果差异一致.该方法可作为快速评价杀菌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果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定西地区马铃薯块茎干腐病病原真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甘肃省定西县马铃薯块茎干腐病病薯中分离得到菌落形态一致的镰刀菌,根据其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按Booth镰刀菌分类系统,鉴定为硫色镰刀菌(Fusarium sulphureum Schlechlendahl)。  相似文献   

8.
水杨酸处理对采后绿熟芒果炭疽病抗病性的诱导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绿熟芒果(MangiferaindicaL .cv .Matisu)经水杨酸(SA)处理后,用炭疽病菌(Colletotichum gloeospori oides)孢子悬浮液(1×10 4cfu/mL)对其进行损伤接种,贮存于13℃85 %~95 %相对湿度条件下。结果表明:SA处理的芒果接种后第4天果实发病率仅为对照的6 2 . 5 % ,第12和16天果实病斑直径比对照分别降低了39. 9%和35. 3% ,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 <0. 0 5 )。贮藏过程中SA处理后芒果果皮中的过氧化物酶、苯丙氨酸解氨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以及总酚和过氧化氢含量明显高于对照,其中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在接种后第4天达到对照的3 4倍。SA处理能显著抑制果实病斑扩展,有效降低果实的接种发病率,提高绿熟芒果对炭疽病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9.
水杨酸对厚皮甜瓜采后病害及苯丙烷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采后水杨酸处理对厚皮甜瓜果实采后病害的抑制效果和苯丙烷代谢的增强作用。【方法】以‘玉金香’厚皮甜瓜为试材,用4 mmol•L-1水杨酸采后常温浸泡10 min,测定处理对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损伤接种果实病斑直径和自然发病率的抑制,以及对果实苯丙烷代谢关键酶活性和产物积累的影响。【结果】水杨酸处理不仅明显降低了果实损伤接种T. roseum的病斑直径,而且还显著减轻了常温贮藏期间果实的自然发病率。水杨酸处理明显提高了苯丙氨酸解氨酶(PAL)、4-香豆酰-辅酶A连接酶(4CL)和肉桂酸羟化酶(C4H)的活性,处理后6 d,其C4H和4CL活性分别比对照高1.0和2.8倍,10 d时PAL活性为对照的1.6倍。此外,处理还显著提高了果实的总酚以及木质素含量,处理后4 d和10 d果实木质素和总酚含量分别高出对照30.6%和30.0%,但处理对类黄酮含量影响不大。【结论】采后水杨酸处理能够通过诱导厚皮甜瓜的苯丙烷代谢增强果实对采后病害的抗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验证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的安全性,探讨DON作为激发子在马铃薯主要土传病害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大西洋品种马铃薯为研究对象,筛选DON作为激发子诱导抗病的最适质量浓度以及最佳处理时间,优化DON诱导马铃薯抗病的条件,检测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结果显示低质量浓度下DON处理对马铃薯植株均无显著药害;5 ng·mL-1 DON处理4 h可以有效抑制青枯病致病菌茄科雷尔氏菌、软腐病致病菌菊欧氏菌、疮痂病致病菌疮痂链霉菌在马铃薯叶片中的扩展,3 ng·mL-1 DON处理4 h可以有效抑制干腐病致病菌接骨木镰刀菌在马铃薯叶片组织中的扩展;当温度为25℃、pH为7时DON诱导马铃薯抗青枯病、干腐病、软腐病效果最好,温度为25℃、pH为9时DON诱导马铃薯抗疮痂病效果最好;经DON诱导处理的马铃薯叶片在光照强度为12 000 lx条件下诱导抗干腐病效果最好,在光照强度为15 000 lx条件下诱导抗青枯病、软腐病、疮痂病效果最好;DON处理马铃薯叶片后,提高了SOD酶活性,同时,木质素含量增加,MDA含量减少。【结论】低质量浓度的...  相似文献   

11.
以新疆‘赛买提’杏为试验材料,研究水杨酸和壳寡糖处理对经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损伤接种的杏果实抗病性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杨酸和壳寡糖均可降低杏果实接种Alternaria alternata后发病率,抑制病斑直径扩展,但水杨酸处理组接种发病率与病斑直径均低于壳寡糖处理组,表明水杨酸处理后杏果实对Alternaria alternata侵染的抵抗力强于壳寡糖处理组。水杨酸处理后杏果实PAL、POD酶活性与基因表达量均高于壳寡糖处理组,且酶活性与基因表达量变化趋势一致,说明水杨酸强于壳寡糖诱导采后杏果实抗Alternaria alternata侵染的能力,可能与水杨酸诱导PAL、POD基因表达量的增加和酶活性的增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短波紫外线对鸭梨采后品质及抗病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5 kJ/m2的短波紫外线(UV-C)辐照鸭梨,研究其对鸭梨采后品质及防御性酶的影响。实验显示:5kJ/m2的UV-C处理能够显著抑制果实病斑的扩展,至接种后第7天,病斑直径与对照相比减小了17%。贮藏过程中,UV-C处理有效延缓了鸭梨果实硬度及可溶性固形物(SSC)的下降,在处理后第14天辐照果的硬度为5.55,比对照高出9%,而可溶性固形物在贮藏后第7、14、28和42天分别较对照高6%、12%、5%和11%;同时UV-C处理诱导了果实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增加。研究结果表明UV-C处理为有效的鸭梨保鲜方法。  相似文献   

13.
季也蒙毕赤酵母对采后草莓病害控制及冷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季也蒙毕赤酵母(Pichia guilliermondii)作为拮抗菌处理采后草莓(Fragaria ananassa Duchesne.'Toyonoga'),测定不同浓度酵母菌悬液对采后草莓果实灰霉病害的抑制效果,以及菌悬液对草莓果实冷藏(2 ℃、RH 90%~95%)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季也蒙毕赤酵母能显著抑制草莓灰霉病病斑的扩展,且菌悬液浓度越高,抑制效果越好.菌悬液浓度为5×109 CFU·mL-1时,病斑直径比对照小34.0%.拮抗菌悬液处理对果实呼吸强度影响很小,但可以保持果实的光泽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并显著减小失重率,维持果实硬度,延长果实的贮藏寿命.季也蒙毕赤酵母菌悬液处理显著提高了草莓的冷藏品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水杨酸(SA)处理后苹果灰霉病发生情况及与抗病性相关指标的变化,以探明SA对苹果灰霉病的抗性诱导机理,为苹果采后病害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用150mg/L水杨酸(SA)浸泡苹果果实20min,以清水浸泡作为对照,20℃下放置2d后接种灰霉病菌灰葡萄孢,接种后1~9d,调查灰霉病的发病率和病斑直径,测定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几丁质酶(CHI)、β-1,3-葡聚糖酶(GLU)活性及总酚、类黄酮、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对照相比,采后SA处理可有效降低接种后苹果灰霉病的发病率,尤其在接种前期(1~3d)效果显著(P0.05),并可显著抑制病斑直径扩展。同时,SA处理能够明显提高果肉组织中防御酶POD、PPO、PAL及抗病相关蛋白CHI和GLU活性,诱导抗病物质总酚和类黄酮的合成与积累,减少MDA的生成,从而有效抑制苹果采后灰霉病发生。【结论】SA通过促进防御酶活性、抗病相关蛋白活性升高,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增加抗病物质含量,从而增强苹果对灰霉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不同浓度外源水杨酸处理对连作马铃薯幼苗生长发育、耐连作障碍、抗氧化能力以及块茎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5年连作导致马铃薯幼苗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细胞膜稳定指数、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抗氧化剂含量、抗氧化酶活性显著下降,块茎产量和硬度降低,块茎淀粉、Vc、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叶片MDA含量、活性氧水平显著增加,植株生长发育受到显著抑制;在施用外源水杨酸处理后,马铃薯幼苗的相对含水量增高,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 根系活力和细胞膜稳定指数增强,生长得到促进,植物叶片内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抗氧化剂含量、抗氧化酶活性提高,块茎产量、硬度以及块茎淀粉、Vc、可溶性蛋白含量增高,叶片MDA含量、活性氧水平显著降低;比较不同浓度的外源水杨酸处理,以20 μmol·L-1和30 μmol·L-1对促进马铃薯连作幼苗生长发育及缓解连作伤害效果最佳,其中对于连作5年的马铃薯,30 μmol·L-1外源水杨酸处理相比于对照块茎产量相对增加64.4%,而叶片净光合速率相对增加287.0%。可见,适宜浓度的外源水杨酸处理显著减轻了连作障碍造成的伤害,促进了马铃薯植株的生长发育,提高了马铃薯块茎的产量,并改善了块茎的营养与品质。  相似文献   

16.
不同处理对库尔勒香梨萼端黑斑病抗性诱导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库尔勒香梨为试材,通过采前喷施钙液(钙浓度0.011%,0.014%,0.017%,0.020%,0.023%)、采后1-MCP处理(1-MCP浓度1.0,2.0,3.0,4.0,5.0μL/L)、草酸处理(草酸浓度25,50,100,200,400 mmol/L)、紫外线照射处理(紫外线剂量3,6,9,12,15 kJ/m2)和水杨酸处理(水杨酸浓度1,2,3,4,5 mmol/L)5类处理,研究钙、1-MCP、草酸、水杨酸处理和紫外线照射对库尔勒香梨黑斑病抗性诱导的影响。通过LSD多重比较,4 mmol/L水杨酸对黑斑病病原菌病斑面积的抑制效果最好,其次是采前喷施0.011%钙和1.0μL/L 1-MCP处理;1.0μL/L1-MCP对黑斑病病原菌病斑深度的抑制效果最好,其次是2.0μL/L 1-MCP和50 mmol/L草酸处理。黑斑病的发病情况需从病斑面积和病斑深度两方面综合判定,1.0μL/L 1-MCP处理对两者综合的抑制效果最好,而且从经济和便捷角度而言,更具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西北黄绵土区耕地农作物产量及品质,以西北地区典型农作物马铃薯为研究对象,设置接菌、施肥、对照3组处理,研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马铃薯品质提升和黄绵土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能够提高马铃薯根系的侵染能力,显著提高根际土壤有效磷浓度,改善土壤电导率。接种AM真菌提高了马铃薯地上部生物量,增加了侧根数量,降低了根冠比。接菌处理比对照增产14.02%,比施肥处理减产11.65%。接菌提高了马铃薯单个块茎的平均质量,分别比对照和施肥处理显著提高25.96%和30.79%。接种AM真菌促进马铃薯块茎增大,其直径大于8 cm的马铃薯数量分别比对照和施肥处理多16.7、5.3百分点。同时,AM真菌显著提高了马铃薯块茎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粗纤维浓度,对维生素C含量也有一定影响。接种AM真菌促进马铃薯产量与品质的提升,提高黄绵土土壤有效磷、有效钾含量,为AM真菌菌剂应用于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5种药剂对贮藏期马铃薯干腐病防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5种药剂对贮藏期马铃薯干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43%好力克悬浮剂3000倍液喷雾薯块后,贮藏60、120 d及出库前对马铃薯干腐病的防效分别为92.45%、85.25%、82.26%,均显著优于其余供试药剂,能有效缓解贮藏期马铃薯干腐病扩展蔓延.  相似文献   

19.
通过先接种后施药的方法,在海棠苗和富士苹果幼树上测试了11种杀菌剂对苹果褐斑病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爱可、敌力脱、福星和使百克2号4种杀菌剂对苹果褐斑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世高、宝丽安、全福和高扑对苹果褐斑病有一定治疗效果,但不显著;凯润、百泰和多菌灵对苹果褐斑病无任何治疗效果.有效施药时期的试验结果表明:爱可、敌力脱、福星和使百克2号4种杀菌剂在病斑显症前使用,能有效抑制病斑产生,且用药时间越早治疗效果越好.4种药剂在病菌侵染后第3天施用,平均防效达96%,第5天施用,平均防效达77%;4种药剂在病斑显症初期施用,能有效抑制病斑扩展和产孢;在病斑产孢初期施用,能有效抑制病斑产孢.据此结果,田间治疗苹果褐斑病的有效施药时期为病原菌侵染后的1周之内.  相似文献   

20.
为深入了解在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下马铃薯的休眠生理变化,本研究以西南主栽马铃薯品种"川芋117"为供试材料,分别用抑芽剂氯苯胺灵(chlorpropham,CIPC)、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和促芽剂赤霉素(gibberellin A3,GA3)浸泡处理其块茎,研究生长调节剂处理下马铃薯贮藏过程中芽生长情况及块茎主要碳氮代谢物质含量变化。结果表明:GA3处理可使马铃薯提前完成休眠,休眠强度与休眠幅度的时间分别较对照(CK)缩短17 d和11d,发芽后芽较纤弱但生长较快;ABA处理延长了块茎的休眠,休眠强度较CK增加6 d,而休眠幅度较CK缩短11d,解除休眠后芽较粗壮,生长快且整齐;而CIPC延长休眠的效果更显著,处理70 d后块茎才开始发芽,萌发期较对照至少延长40 d以上。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的块茎在贮藏期碳氮代谢规律相同,但变化幅度不同。处理12周后,GA3、ABA和CIPC处理块茎淀粉含量较刚处理时分别降低13.36%、11.30%和5.93%,可溶性糖含量分别降低48.3%、58.9%和56.1%。各处理块茎在贮藏期可溶性蛋白质和粗蛋白质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贮藏前期,GA3、ABA和CIPC处理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较刚处理时分别上升25.73%、39.68%和31.32%,后期分别降低19.17%、33.22%和17.74%;前期粗蛋白质含量较刚处理时分别上升4.77%、12.5%和12.8%,后期分别降低11.37%、18.02%和8.71%。贮藏期各处理块茎碳氮比变化不尽相同,促芽剂处理的块茎碳氮比大,而抑芽剂处理的块茎碳氮比小,且呈逐渐减小的趋势。由本研究可知:GA3可使马铃薯提前完成休眠,休眠解除后块茎发芽迅速,且营养物质消耗较快;ABA可延长马铃薯的休眠,块茎出芽整齐,后期营养物质消耗多;CIPC的抑芽效果最强,可有效抑制马铃薯芽的萌发及生长,营养物质消耗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