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意义】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村一品"的发展理念实现了促进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已成为发展现代化农业的重要途径,但是"一村一品"的发展模式更多的是针对于第一产业,并不能有效解决产业链延伸和附加值增加的问题。该文通过引入三产融合理念,探寻三产融合视角下"一村一品"的创新发展路径。【方法/过程】阐述三产融合内涵,总结目前我国"一村一品"发展情况及存在问题,以北寮村发展情况为例,通过案例分析法提出"一村一品"与三产融合相结合的发展路径。【结果/结论】在"一村一品"发展过程中,引入三产融合理论,有利于实现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延伸和发展,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社会繁荣发展的有效途径。基于此,提出扶持龙头企业,持续创新发展农民合作社,建立三产融合创新机制、开展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一村一品"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重要的是产业富村,发展"一村一品"是促进产业富村的重要抓手。对彭林蜜柚专业村发展情况进行调查,就专业村形成对发展"一村一品"的启示进行分析,提出加快"一村一品"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重要的是产业富村,发展"一村一品"是促进产业富村的重要抓手.对彭林蜜柚专业村发展情况进行调查,就专业村形成对发展"一村一品"的启示进行分析,提出加快"一村一品"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村实用技术》2010,(10):29-31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关于"推进‘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工程"的要求,充分发挥"一村一品"在培育主导产业、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相似文献   

5.
"一村一品"是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利用2017—2018年北京市"一村一品"专业村监测数据,从营销发展、质量发展、经济发展3个方面选择指标,构建北京市"一村一品"发展质量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加权的方法计算每个专业村发展得分和目标值;分别从行政区划、地形区等角度分析各区"一村一品"发展质量得分和山区、平原区得分及协调目标值,并对其发展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各区"一村一品"质量发展得分均低于60分;平原区"一村一品"质量发展得分为平均为39.13,高于山区与浅山区;标准差为1.51,小于山区与浅山区,其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且比较平衡。整体来看,北京市"一村一品"专业村整体发展水平有待提高,下一步需要着重优化结构,加强政策扶持,因地制宜寻找适合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农业部关于推进“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工程的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关于“推进‘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工程”的要求,充分发挥“一村一品”在培育主导产业、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现就推进“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工程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7.
北京郊区“一村一品”发展动态变化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北京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郊区"一村一品"发展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为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北京郊区"一村一品"持续蓬勃发展,分析了2010—2014年5年间北京市"一村一品"动态变化及特点,指出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主营产品收入贡献率降低、生产型专业村收入有待提高、服务型专业村发展较为缓慢、农产品专业市场带动能力亟需提升等。提出应加强专业村建设,将"一村一品"与产业结构调整、农村"新三起来"、美丽乡村建设、"互联网+"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相结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家致富》2012,(23):49
江苏省近日召开全省"一村一品"现场观摩推进会。会议要求全省各地要把发展"一村一品"与实现"两个率先"相结合,切实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努力在全省形成一批主导产业更加突出、品牌优势更加明显、农村经济更具活力和农民生活更加富裕的专业示范村镇。各地要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实际出发,围绕全省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的总体要求,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努力把"一村一品"工作抓紧抓好。必须做  相似文献   

9.
《农家顾问》2006,(9):23
农业部部长杜青林在河北省集发生态农业示范园视察工作时指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要做好五方面工作:一是坚持主导产业强村。注重深化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产品结构积极发展"一村一品",形成产业规模,促进农民增收。二是坚持科技人才兴村。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增强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支撑;加大对农民特别是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培训力度,培养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农村建设者。三是坚持龙头企业帮村。按照经济规律的要求,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通过产业带动、村企联动等形式建立长效帮扶机制。四是…  相似文献   

10.
“一村一品”作为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得到了广泛关注和推广。以云南省获得农业农村部认定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数据为基础,阐述分析云南省“一村一品”的发展环境、认定数量、区域分布、年度获批、主导产业等情况,归纳总结云南省“一村一品”主要的几种发展模式,并针对“一村一品”存在的产业规模化程度低、差异化不明显、品牌化建设滞后、产品营销有待加强、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提出大力推进规模化发展、规划引导促进产业融合、重视品牌建设与营销、强化技术人才培育等对策,为云南省“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该文介绍了潜山县倪河村创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的做法、成效,并提出建议。主要包括:加大品牌宣传力度,组建现代茶叶联合体、加大扶持力度等。  相似文献   

12.
<正>最近,记者从北京市农委了解到,北京市推荐的8个村镇全部通过了农业部认定的第七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的认定。截至目前,北京市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总数达到65个。北京市"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的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入,特色产业发展日趋鲜明,其中有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发展"一村一品",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区域特色产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近几年,湖北省"一村一品"发展较快,极大的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文章分析了湖北省"一村一品"的基本情况,认为发展"一村一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指出,要抓规范管理,进一步更新观念,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加快湖北省"一村一品"的发展。文章提出了推进湖北省"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从"一村一品"产业的品牌建设、产业扶贫等方面,写出了"一村一品"产业的发展现状,指出了产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东明县发展"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条件。在发展过程中,东明县注重农业特色产业的培育和壮大,极力提升特色产业优势,扩大品牌效应,标准化、规模化农业产业格局初步形成,经营活力日趋增强。"一村一品"这项富民工程要想得到较快发展,就必须搞好科学规划,强化科技支撑,加速品牌建设,加大资金投入,抓好典型带动,增强发展后劲。  相似文献   

16.
部委热线     
农业部建立发展“一村一品”联席会议制度为了推进各地发展“一村一品”,促进产业强村富民,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支撑,农业部前不久召开发展“一村一品”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建立了发展“一村一品”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及其职责分工、联席会议议事规则、联  相似文献   

17.
"一村一品"在脱贫攻坚中具有独特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近十年来,渭南一直在快速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该文对渭南市"一村一品"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主导产业凸显经验、村域经济不断提升、注重品质品牌提升、销售网络基本建立等经验,同时还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主导产业规模较小、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等问题,提出要大力培育品牌产业,创新发展理念,加强宣传与专业培训学习等,以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8.
介绍溧水县东屏镇发展"一村一品"的措施,该镇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和产业,以强村富民为目标,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资源、传统和区域优势,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实施品牌战略,走专业化、规模化的路子,加快农业和农村建设与发展,实现富民强村。  相似文献   

19.
陕西省农业品牌建设现状与提升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陕西省部分"一村一品"提升工程试点村的实地调研,分析了各试点村发展"一村一品"特色品牌类型、种植和销售分布、市场认可度,剖析了"一村一品"在陕西省农业品牌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陕西省农业品牌提升的基本路径:做大做强主导产品和产业;注重品牌的文化建设;提高品牌质量;开拓市场竞争力,以进一步有效推动陕西省农业品牌建设。同时,以市场为导向,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使其逐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主导产业或优势产业集群,从而助力农业供给侧改革。  相似文献   

20.
系统分析"一村一品"发展的制约因素,研究建立"一村一品"供应链可持续发展体系;探索我国"一村一品"发展的各种途径及发展模式;提出促进"一村一品"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建立健全"一村一品"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