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6月23日,浙江大学生物所赤霉病防控研究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New Phytologist上发表论文,揭示了赤霉病菌中ATP结合蛋白(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在病菌致病和生长中的新机制。近年来,由禾谷镰孢菌复合种(Fusarium graminearium complex)引起的赤霉病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小麦安全生产最重要的病害,病菌产生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也称呕吐毒素)也严重危害人畜健康,严重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为此,深入理解病菌的致病机理和毒素合成机制对病害防控  相似文献   

2.
正小麦赤霉病、锈病、白粉病是小麦生产中的三大主要病害,在江苏,赤霉病几乎成了小麦的头号杀手。目前,市场上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剂较少,仍以多·酮或多菌灵及甲基硫菌灵等苯并咪唑类杀菌剂为主,由于长期、单一使用,病原菌已对这些药剂产生了严重的抗药性,急需研制能有效治理赤霉病菌抗药性,降低DON毒素,高效、减量、环保防控小麦赤霉病的药剂。  相似文献   

3.
正问:苯甲·嘧菌酯对小麦白粉病和赤霉病防治效果怎么样?答:苯甲·嘧菌酯对小麦白粉病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对赤霉病有一定防效,不建议专门单独用来防治赤霉病。嘧菌酯会刺激赤霉病菌产生DON毒素,使麦粒DON毒素含量提高。河北威远生化农药有限公司的325克/升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含苯醚甲环唑125克/升、嘧菌酯200克/升,登记用于小麦喷雾防治白粉病,每公顷纯药推荐用量  相似文献   

4.
通过田间试验,评价小麦赤霉病防控药剂的有效性,为植保部门提供药剂选择参考依据。采用‘镇麦12’、‘镇麦9号’为试验品种,以参试杀菌剂的登记最高剂量在小麦扬花期施药2次,最后一次施药25天后调查小麦赤霉病病情及籽粒中DON毒素含量,计算各杀菌剂对赤霉病防效。结果表明,当一个区域内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抗性频率达50%以上时,多菌灵等药剂对赤霉病防效由90%下降到低于80%;当采用含有甲氧基丙烯酸脂类的药剂75%肟菌酯.戊唑醇SC防治赤霉病时,将会刺激DON毒素在小麦籽粒中的积累,毒素含量达到1.405 mg/L,高于对照处理0.598 mg/L。而且,通过有效性监测,初步明确了戊唑醇在本地区小麦赤霉病防治的最低有效用量为120 g/hm2。对防治农药进行有效性监测是小麦赤霉病有效防控的重要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苯醚菌酯与戊唑醇混剂对小麦赤霉病菌的联合毒力及对赤霉病、小麦籽粒DON毒素和白粉病的田间防效,开发防治赤霉病的新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检测了苯醚菌酯、戊唑醇及其11种配比混剂对赤霉病菌的毒力,并进行了最佳配比制剂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苯醚菌酯与戊唑醇配比为1:9时增效系数为2.0804,增效作用最显著。田间药效试验中,37%苯醚菌酯·戊唑醇SC 450 g/hm2对赤霉病病指防效和DON防效分别为92.86%和89.49%,2次药后21 d对白粉病病指防效为85.84%,均高于常规药剂多菌灵和戊唑醇,并且对小麦生长安全。37%苯醚菌酯·戊唑醇SC对赤霉病和籽粒DON毒素防效优良,同时对白粉病兼治效果良好,可开发为赤霉病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6.
<正>为了明确小麦赤霉病菌在山东的种群组成及毒素类型,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等单位研究人员在2014、2015年从省内11个地区的28个县(市)共采集小麦病穗标本300余份,采用常规的组织分离方法,得到小麦赤霉病菌菌株338株。根据采集地点随机选取120株作为测试菌株,采用鉴定种和鉴定B型毒素化学型的特异性引物对  相似文献   

7.
正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可引起小麦赤霉病,该病严重威胁中国小麦的质量安全。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农业部农业环境微生物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等单位合作从生物防治的角度出发,分离筛选拮抗菌,研究了拮抗菌的拮抗特性和拮抗能力。试验采用系列稀释法和平板对峙法从小麦样品中分离筛选获得禾谷镰刀菌拮抗菌AX-3,根据16S rD NA基因、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New Phytologist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小麦团队抗赤霉病机理研究新进展"An antibody that confers plant disease resistance targets a membrane-bound glyoxal oxidase in Fusarium"。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博士研究生宋修仕为第一作者,廖玉才教授为通讯作者。小麦赤霉病不仅降低产量和品质,还产生真菌毒素。植物中缺乏高抗赤霉  相似文献   

9.
<正>丙硫菌唑是由拜耳作物科学公司发现、开发和生产的三唑硫酮类杀菌剂,可提供很好的内吸作用,优异的保护、治疗和铲除活性,持效期长,对作物安全。虽然丙硫菌唑是广谱性杀菌剂,目前我国主要使用于控制小麦赤霉病。据报道,丙硫菌唑不仅防治小麦赤霉病高效,而且还能有效抑制赤霉病产生的毒素。  相似文献   

10.
正为了保障小麦质量安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团队对小麦镰刀菌毒素发生及其全程管控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镰刀菌毒素的发生风险及其关键控制点,提出了小麦质量安全全程管控技术。2018~2019年我国小麦生产季即将开始,各小麦生产区特别是长江流域、淮河流域以及黄淮南部麦区应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从品种选择开始,抓好小麦赤霉病全程管控,最大限度减轻对小麦质量安全的影响。1.在田间种植环节,江苏、安徽、湖  相似文献   

11.
豫北地区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赤霉病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及东北春麦区的主要病害.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气候的变暖、生产条件的改善和产量水平的不断提高,田间小气候发生了变化,小麦赤霉病已经蔓延到豫北地区,目前已成为该地区小麦的常发性病害之一.小麦赤霉病不仅造成小麦严重减产,更重要的是降低小麦品质.赤霉病病粒含有致呕毒素和雌性毒素,国际卫生组织把小麦赤霉病列为自然污染中最严重的污染物.近几年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正>3月17日,在来自安徽、湖北的50多名经销商的共同见证下,陕西农心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在安徽合肥成功举办了中国创制化合物氰烯菌酯产品"实粒"的上市会。据了解,氰烯菌酯是由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并获得全球20年专利保护的全新化合物,对赤霉病具有极高的选择性和专业性,是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在防治小麦赤霉病上的唯一推荐化合物。农心市场部部长张建军说:"氰烯菌酯化合物已经通过业内专家的生物学活性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具有专化性强、离体活性高、输导性好、保护和治疗作用出色的特点,对小麦赤霉病有卓越的防效,且能显著降低麦粒中的毒素污染。但是该杀菌剂室内抗药性风险稍高,而"实粒"为氰烯菌酯和己唑  相似文献   

13.
由赤霉菌引起的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小麦赤霉病抗源十分贫乏,而且多数表现为多基因遗传,在小麦育种中较难应用。从小麦近缘属种中寻求赤霉病抗性基因并把它引入栽培品种中,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经济价值。本研究以来自抗病小麦材料PI481521和栽培小麦Langdon杂交得到的14个4倍体小麦单条染色体代换系为试验材料,进行室内赤霉病的抗性鉴定,同时用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试剂盒来测定接种后籽粒中的毒素含量。表型鉴定结果表明,14个代换系的抗病性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代换系LDN(PI481521-3A)和LDN(PI481521-7B)分别在感染小穗数和小穗感染百分率上与抗性亲本无显著性差异,不存在抗病性高于抗性亲本的类型;毒素含量分析表明,2个亲本的毒素含量没有显著差异,各代换系的毒素含量均高于抗性亲本PI481521、LDN(PI481521-1A)、LDN(PI481521-2A)及LDN(PI481521-6A)的毒素含量较高,与2个亲本存在显著差异。这一鉴定结果为下一步抗性基因和毒素基因的定位研究提供了基础材料,对赤霉病抗性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小穗感染百分率与麦粒毒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在田间进行抗赤霉病种质筛选及抗病育种后代选择时,可以小穗感染百分率作为衡量指标以简化操作程序。  相似文献   

14.
立足于小麦收储生产实际,以实仓库存小麦为研究对象,分析并得到了其呕吐毒素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关键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安全水分小麦的呕吐毒素含量不会发生变化。小麦感染赤霉病会引起呕吐毒素的大量积累,是造成小麦呕吐毒素含量超标的关键因素。此外,不同小麦品种抗性不同,硬质小麦较软质小麦可能更容易感染赤霉病,导致呕吐毒素含量高。研究结论及建议对减少粮食损失、安全储藏、企业降本增效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小麦赤霉病是由真菌镰刀菌引起的最具毁灭性的世界性小麦病害,堪称小麦"癌症",至今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南京农业大学马正强教授团队通过图位克隆的方式,找到了抵抗小麦"癌症"的关键基因Fhb1,为战胜小麦赤霉病提供了有力的武器。这项成果近日发表在新一期《自然·遗传学》杂志上。小麦赤霉病不仅能导致严重的产量损失,还严重影响籽粒品质和食品安  相似文献   

16.
<正>问:每亩用40%戊唑·多菌灵(含戊唑醇5%、多菌灵35%)100克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如何?答: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以多菌灵为主。由于长期使用单一药剂,使得病菌抗药性上升,而且由于要保证防效,生产上往往加大多菌灵用量,导致麦粒中多菌灵残留量大。目前很多地区的赤霉病菌对多菌灵产生了较强抗性,单用多菌灵防治赤霉病效果不理想,容易导致麦粒中DON毒素含量超标。在这些地区,不能单用多菌灵防治小麦赤霉病,可以选用多菌灵与戊唑醇的混配剂防病,戊唑·多菌灵目前仍是防治小麦赤霉病的主流药种之一。每亩用上述戊唑·多菌灵100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美国《科学》杂志在线发表了来自山东科研团队的一项研究成果——一旦感染可致减产甚至绝收的小麦"癌症"赤霉病,被山东农业大学孔令让教授团队攻克。小麦赤霉病由镰刀菌属真菌感染引起,是极具毁灭性且防治困难的真菌病害。感染赤霉病的小麦不仅产量和品质下降,还会对人畜健康造成危害。近年来,小麦赤霉病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流行暴发。据全国农技中心3月25日预  相似文献   

18.
赤霉病毒素(DON)去毒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天然污染赤霉病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的小麦,用清水淘洗浮选后再经过加工制粉,可以使毒素含量为2.3mg/kg的小麦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的量减少75%,使毒素含量为1.2mg/kg的降低60%;6%的过氧化氢(加1%NaOH)去毒效果较明显,DON的含量可降低59%;用1%的亚硫酸氢钠处理的小麦,可去除毒素约30%;20%水分的小麦在100%氨气(加10%Na_2CO_3)中放置18小时,在10%氯气中暴露0.5小时,均可使毒素含量降低30%。  相似文献   

19.
<正>苯甲·醚菌酯是苯醚甲环唑与醚菌酯的混配剂,其中苯醚甲环唑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较差,醚菌酯对小麦赤霉病有良好的防效,该药可以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据山东省东明县植物保护站张冬菊介绍,试验用30%醚菌酯可湿性粉剂防治小麦赤霉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试验  相似文献   

20.
<正>赤霉病(FHB)是由于镰刀菌属的真菌感染玉米、小麦、大麦、燕麦、黑麦和黑小麦等农作物,引起上述农作物种子枯萎或短小,从而导致作物大幅减产的一种遍布全球的农作物疾病。该疾病的发生往往会对农业经济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此外,作物感染的病原真菌产生的真菌毒素对人、畜均有危害。与FHB直接相关的镰刀菌属病原真菌主要包括臭名昭著的Fusarium graminearum,Fusarium culmorum和Fusarium avenaceum。从天然产物中发现能够有效抑制该类病原真菌生长的活性分子将为FHB的防治奠定基础。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与云南省微生物研究所合作,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