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土壤施硒对燕麦硒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同含硒量的硒肥进行燕麦土壤施硒的田间试验,研究硒施入量对硒在燕麦中的分布、燕麦产量、燕麦品质及硒在燕麦中存在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施硒可以明显提高灌浆期和成熟期燕麦茎和籽粒中硒的含量。2)土壤中施加硒10~80mg/kg时,燕麦株高和产量均比空白组有所增加。在施硒量为40mg/kg时,燕麦株高和产量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25.3cm和7.51kg。而后随着土壤中施加硒量的增加,燕麦株高和产量均比空白组有所下降。3)灌浆期施硒量为10~80mg/kg时,茎和籽粒中粗蛋白的含量较对照组高,而粗纤维的含量较对照降低。施硒量超过80mg/kg时,燕麦中粗蛋白和粗纤维含量较对照组未有显著变化,成熟期时,燕麦籽粒中粗蛋白和粗纤维含量高于茎中含量,变化趋势和灌浆期相同。4)富硒燕麦茎和籽粒中硒的形态分布为碱溶态盐溶态Tris-HCL态水溶态酸溶态。 相似文献
2.
3.
[目的]随着富硒功能农业的发展及国民膳食结构的改变,以谷子为代表的杂粮成为富硒农作物研究的热点,明确不同土施硒肥位置对谷子生理特性及硒积累的影响可为谷子富硒肥精准施用技术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张杂谷13号”为材料,通过种肥同播的方式,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在距离谷子植株水平距离设置5和10 cm两个水平、距离土表垂直深度设置5、10和15 cm三个水平,共计6个施用富硒有机肥位置处理,对谷子成熟期农艺性状、不同器官干物质量、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硒含量和硒积累量进行测定。[结果]在距离谷子植株水平距离10 cm、距离土表垂直深度10 cm处理下,谷子株高、旗叶宽度、叶片干物质量、籽粒干物质量均达最大值,分别为120.51 cm、3.24 cm、4.14g、19.09g,且相比其他处理的增幅范围分别为15.96%~23.06%、9.83%~23.66%、6.43%~245.00%、1.49%~135.97%;籽粒硒含量及硒积累量也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77 mg·kg-1和14.75μg·株-1,显著高于其它处理,且相比其他处理的增幅范围分别... 相似文献
4.
低硒土壤施硒对烤烟硒含量及其体内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土壤施硒盆栽试验设置6个处理,其施硒量分别为0,0.5,1.0,5.0,10.0,16.7mg/kg,叶面施硒盆栽试验亦设6个处理,分别用含硒5.0和10.0μg/mL的Na2S3eO3溶液,在3个生长时期内喷施。结果表明,在土壤施硒条件下,烤烟各部位的含硒量均与土壤施硒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植株含硒量多少依次为根,叶,茎;而在叶面施硒条件下则为叶、根、茎。无论土壤施硒正是叶面施硒,富硒量均以叶最多 相似文献
5.
硒的不同价态和浓度对谷子硒含量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硒的不同价态和浓度对谷子硒含量和生理指标的影响,采用营养液水培方法研究了硒酸钠(Na_2SeO_4)和亚硒酸钠(Na_2SeO_3)对谷子根部硒含量、叶部硒含量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硒酸钠处理对根部硒含量的积累影响显著高于亚硒酸钠处理;在低硒浓度(<1×10~(-2)mmol/L)时,硒酸钠对叶部硒含量的影响高于亚硒酸钠,在高硒浓度(>1×10~(-2)mmol/L)时,亚硒酸钠对叶部硒含量的影响高于硒酸钠,3×10~(-2)mmol/L亚硒酸钠浓度最有利于叶部硒含量的积累;硒浓度越高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越低;无机硒含量和形态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不显著,但不同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存在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6.
为了确定改善豇豆硒营养的硒肥调控措施,以矮蔓豇豆美国无架豆、有架豇豆之豇28/2为试验材料,以亚硒酸钠(Na2SeO3)、纳米硒(SeNPs)为硒源,在2个不同的生长季节分别开展硒强化栽培的定点试验。在第1季,将外源硒浓度设置为0、0.1、0.5、1.0、2.5、3.0 mmol/L,研究不同硒浓度、不同硒源对豇豆豆荚中硒形态、硒含量的影响;在第2季,将外源硒浓度设置为0、0.5、2.5 mmol/L,比较不同施肥次数、不同采摘时间对豇豆豆荚中总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豇豆品种豆荚的硒含量均随施入的外源硒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相同浓度下,Na2SeO3对豆荚硒含量的提升效果更为明显。用不同外源硒处理后,豇豆豆荚中硒的主要存在形态为MeSeCys、SeMet,在有架豇豆豆荚中,这2种形态硒含量占总硒含量的比例分别为15.20%~36.53%、63.47%~74.64%,在矮蔓豇豆豆荚中,这2种形态硒含量的占比分别为14.50%~32.31%、55.00%~100.00%;无机硒形态均只能在高浓度处理...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研究小麦在施磷情况下对不同价态外源硒的吸收及转运规律,阐明小麦对硒吸收与转运的影响,分析不同价态硒在小麦体内的转运与分配。【方法】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在施磷条件下硒酸盐和亚硒酸盐处理对小麦硒的吸收与转运。【结果】 低量硒酸盐处理中,低磷和高磷处理较不施磷处理的小麦硒肥利用率分别提高了96%和128%;高量硒酸盐处理中,低磷和高磷处理较不施磷处理的小麦硒肥利用率分别提高了78%和123%。低量亚硒酸盐和高量亚硒酸盐处理中,高磷处理较不施磷处理小麦硒肥利用率降低了50.7%和55.6%。施用硒酸盐时,高磷处理较不施磷处理小麦根、茎、叶及穗的硒含量分别增加了23.0%、17.0%、64.6%和62.1%;施亚硒酸盐时,高磷处理较不施磷处理小麦根、茎、叶及穗的硒含量分别降低了71.3%、72.1%、80.6%和73.8%。施用硒酸盐时,在不施硒、低硒及高硒条件下,高磷处理小麦植株硒富集系数较不施磷处理分别增加28.9%、60.6%和50.5%;施用亚硒酸盐时,在低硒及高硒条件下,高磷处理小麦植株硒富集系数较不施磷处理分别降低65.3%、72.3%。【结论】 磷素可以活化土壤中稳定态硒,提高了硒酸盐的生物有效性。施磷降低了土壤pH值,促使土壤中可溶态硒和可交换态硒转化成铁氧化物态硒和有机态硒,而铁氧化物态硒与有机态硒很难被作物吸收利用,造成当磷肥与亚硒酸盐配施时降低了作物对亚硒酸盐的吸收。 相似文献
9.
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外源硒(四价和六价)处理土壤对小麦生长和生理代谢的影响,旨在为富硒小麦的种植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外源硒抑制了苗期小麦的生长(株高和生物量);而在生长后期,随外源硒浓度增加表现为先促进后抑制作用。Se(Ⅳ)和Se(Ⅵ)处理对小麦生物量影响的EC10分别从苗期的1.40mg·kg-1和0.28mg·kg-1增加到收获期的28.48mg·kg-1和4.56mg·kg-1,表明小麦对硒的耐受浓度随生长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Se(Ⅵ)低浓度(≤1mg·kg-1)对小麦生长的促进作用及高浓度(≥2.5mg·kg-1)对小麦生长的抑制作用均大于Se(Ⅳ)。小麦籽粒产量随外源Se(Ⅳ)和Se(Ⅵ)浓度的增大先升高而后降低,分别在2.5mg·kg-1和1mg·kg-1浓度处理时达到最大。低浓度硒处理(Se(Ⅳ)≤5mg·kg-1和Se(Ⅵ)≤0.5mg·kg-1)能促进拔节期小麦叶片中GSH和POD等抗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叶片过氧化物质MDA(Se≤2.5mg·kg-1)含量,高浓度硒处理则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硒对蚕豆籽粒产量、硒含量、营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性的影响,以崇礼蚕豆和凤豆6号2个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5个土壤施硒水平(Na2SeO3,以Se计0、3.1、6.2、12.4和24.8mg/kg)对硒在蚕豆籽粒中的富集规律、营养物质含量及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适宜硒浓度能够提高蚕豆籽粒产量,而高浓度硒则降低蚕豆产量;施硒能够显著提高蚕豆籽粒硒含量(崇礼蚕豆和凤豆6号分别较对照提高21.3~35.8和4.97~7.60倍),籽粒硒含量与施硒浓度之间呈对数关系;硒同时可以影响籽粒中粗蛋白、粗纤维、粗灰分和单宁等物质的含量,而对总碳水化合物及植酸含量的影响并不显著;施硒可以显著提高籽粒提取物DPPH自由基清除力;硒对籽粒中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性的影响在蚕豆品种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合理施硒具有增加硒含量和改善蚕豆营养品质的双重效益,低浓度硒处理(3.1mg/kg)便适于富硒蚕豆的开发。 相似文献
11.
12.
通过外源施硒,研究了大豆不同时期叶面施硒和硒拌种方式对土壤酶活性、大豆籽粒硒及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叶面施硒对大豆根际土壤酶的活性影响不同,而硒拌种处理则提高了大豆根际土壤酶的活性;叶面施硒及硒拌种可以提高大豆籽粒硒含量,叶面喷施硒肥处理的大豆籽粒硒含量范围是0.12~0.67mg/kg,其中开花期喷无机硒为大豆富硒的最佳方式和时期;硒拌种处理的大豆籽粒硒含量范围为0.68~0.82mg/kg,硒拌种处理的大豆籽粒富硒效果要好于叶面施硒;不同大豆品种中以贺豆1号的聚硒能力最强,其生物富集系数为0.4,其次为金源55号,表明不同大豆品种对硒的聚集能力具有差异性;叶面施硒与硒拌种处理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大豆多种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的增加,提高了大豆的产量,其增产幅度为2.4%~15.0%,拌种用量60g/hm2处理的大豆产量增产效果最为明显,其产量为2768.1kg/hm2。 相似文献
13.
不同价态铬对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价态铬对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为环境保护以及重金属铬的监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采自陕西杨凌、榆林、黄龙的土娄土、风沙土、褐土为供试土样,采用室内模拟方法,研究了Cr3+(0,250,500,750,1500,2500,5000 mg/kg)、Cr6+(0,500,1000,1500,2000,2500,5000 mg/kg)单一和复合污染条件下,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U)随铬含量(C)的增加而降低,采用U=A/(1+B×C)模型(其中A、B为复合参数)可较好地表征土壤碱性磷酸酶与铬含量之间的关系,且拟合方程均达极显著相关;土壤受铬轻度污染的Cr3++Cr6+、Cr3+、Cr6+临界含量分别为17.8,37.9,548.7 mg/kg。【结论】铬明显抑制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其中Cr3+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Cr6+,土壤碱性磷酸酶可表征土壤铬污染的程度,铬对土壤碱性磷酸酶的作用机理均为完全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三价砷和五价砷进入14种母质上发育的不同性质的土壤后,转变成木溶性砷、铝型砷、铁型砷、钙型砷和包蔽型砷(固定态砷)的百分率及其与土壤重要性质阳离子交换量(CEC)、粘粒含量、粉粒含量、有机质含量和pH等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三、五价砷进入下同母质土壤后转化成各种形态砷的差别较大:这些差别与土壤的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15.
硒肥不同施用量对生菜生长品质及硒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提高生菜中有机硒含量的肥料筛选和硒肥用量提供参考,进行了亚硒酸钠不同用量(10mg/kg,25mg/kg,50mg/kg)+100mg/kg腐殖酸组配的硒有机-无机复混肥对生菜的生长、外观品质、叶绿素含量以及可食用部位含硒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硒肥对生菜生长起促进作用,随着硒肥施用量的增加,植物生长趋势良好;硒肥用量为25mg/kg时,生菜植株的外观品质、叶片数、植株重量、含硒量等指标均达最佳;硒肥中加入腐殖酸可促进植株对高浓度硒的吸收。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硒肥对马铃薯产量、硒含量及品质的影响,为富硒马铃薯的生产提供依据。【方法】选用马铃薯“早大白”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用量(0(CK),1.5,3.0,6.0,10.0 mg/kg)硒酸钠硒肥、亚硒酸钠硒肥、生物炭基硒肥、保水缓释硒肥4种硒肥进行盆栽试验,研究4种硒肥对马铃薯产量、硒含量及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硒肥用量为1.5 mg/kg(除亚硒酸钠硒肥外)时马铃薯产量增加,之后随着硒肥用量增加马铃薯产量降低;随着硒肥用量的增加,马铃薯总硒含量和有机硒的转化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综合考虑马铃薯的产量、总硒含量及有机硒的转化率,硒肥用量以3.0 mg/kg为宜。在适宜硒肥用量3.0 mg/kg时,4种硒肥不会影响马铃薯淀粉的累积。【结论】4种硒肥中,生物炭基硒肥、保水缓释硒肥对马铃薯的增产效果优于硒酸钠硒肥、亚硒酸钠硒肥,硒肥用量以3.0 mg/kg为宜。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活化富硒土壤的有机硒,提高其有效性。【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有机物料(生化腐殖酸,矿源腐殖酸和鸡粪有机肥)对土壤硒形态转化及小麦硒吸收的影响。【结果】施用生化腐殖酸与矿源腐殖酸均显著降低土壤pH值。随着施用时间的延长,鸡粪有机肥和矿源腐殖酸处理土壤中可溶态硒与可交换态硒含量较未添加处理均显著增加;施用生化腐殖酸处理较未添加处理可显著提高可交换态硒含量,而土壤可溶态硒含量无显著差异。施用鸡粪有机肥、矿源腐殖酸均显著提高小麦籽粒硒的富集系数,而生化腐殖酸主要提高小麦根富集系数。施用鸡粪有机肥和矿源腐殖酸小麦籽粒硒含量,较未添加处理分别提高34.48%、27.59%。【结论】施用鸡粪有机肥和矿源腐殖酸,可提高石灰性富硒土壤中可溶态硒与可交换态硒含量,提高小麦籽粒硒含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利用富硒土壤和硒肥生产富硒玉米的可行性,为生产富硒玉米提供实践依据.[方法]选取不同区域、不同地块的样点,分别取土壤和当年生长玉米籽粒样品,测定土壤和玉米籽粒含硒量,研究二者的相关性;同时,进行叶面喷施硒肥试验,研究硒肥对玉米籽粒含硒量的影响.[结果]玉米含硒量和聚硒系数均与土壤含硒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但除高硒土壤外,玉米聚硒系数很低,其含硒量难以达到富硒标准;而叶面喷施硒肥可使玉米籽粒含硒量增加到8倍以上.[结论]在一般富硒土壤上难以生产出富硒玉米,而叶面喷施硒肥是生产富硒玉米经济、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根施硒肥对黄瓜产量和硒富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5种不同富硒肥料对津优1号黄瓜种苗生长发育、结果质量及果实富硒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硒矿物有机肥能显著提高果实质量和果实硒含量,并使果实中的硒含量达到了0.086 3 mg·kg-1。天然矿物质富硒肥、竹荪富硒肥、亚硒酸钠3种硒肥对黄瓜苗生长发育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施用特效螯合硒肥的果实中硒含量达到了0.168 5 mg·kg-1,但是综合生长情况不是最优。本试验为将来探索施用富硒肥料种类及用量、有效的提高果蔬类植物产量及使植物合理富硒做了铺垫。 相似文献
20.
《热带农业科学》2021,41(6)
以桂热82号杧果为试验材料,设置空白对照(CK)、单施富硒有机肥10、15 kg/株(T1、T2)、富硒有机肥+氨基酸硒叶面肥(T3)、单施氨基酸硒叶面肥15 L/hm2(1次)(T4)、12 L/hm2(2次)(T5)、15 L/hm2(2次)(T6)、18 L/hm2(2次)(T7),共8个处理,研究杧果果实硒含量和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硒肥处理对杧果果实可溶性固形物、VC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单施氨基酸硒叶面肥显著提高果肉硒含量(p0.05);随着氨基酸硒叶面肥用量的加大,T4~T7果肉硒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而果皮硒含量呈升高趋势,其中T6、T7果皮硒含量显著升高(p0.05);各处理组硒含量均呈现出果皮高于果肉的趋势,其中T2、T5、T6、T7处理组自身果皮与果肉硒含量差异显著(p0.05)。可见,氨基酸硒叶面肥能有效提高杧果硒含量,其中果皮硒含量的增幅大于果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