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为探究石漠化治理区人工林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数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通径分析法对建水县小关村石漠化治理区不同树种根际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树种的根际土壤理化性质指标、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除速效磷和真菌数量外,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根际土壤酶活性与理化性质、微生物相关性显著。影响过氧化氢酶活性的重要因子是全钾、放线菌数量、pH;影响脲酶活性的重要因子是pH、放线菌数量、全氮;影响蔗糖酶活性的重要因子是pH、全钾、全氮。综合来看,石漠化治理区人工林根际土壤酶活性受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影响较大,受微生物数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土壤微生物主要通过参与养分元素循环和能量流动等过程来影响桉树生长发育,在提高土壤肥力和生产力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桉树作为世界三大速生树种之一,种类多,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由于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土壤微生物学研究技术手段的限制,桉树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功能的研究较少,当前对桉树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研究大多处于初级阶段。本研究系统综述了不同经营方式、林分类型和林分年龄条件下桉树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变化规律及研究进展。与桉树天然林相比,桉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数量一般较少。与桉树人工纯林相比,桉树混交林能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多样性和活性。桉树林土壤微生物数量一般随林龄的增长而增加,而外生菌根真菌与内生菌根真菌多样性随林龄的增长而下降。分析了土壤微生物参与桉树林土壤养分元素循环和重金属污染修复的作用机制,并对桉树林土壤微生物研究和分析方法及其应用进行了展望。可为维持桉树林土壤健康、促进林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导。表1参94  相似文献   

3.
桉树是保障我国木材产业的重要树种,在产生巨大社会及经济效益的同时,桉树造林所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不容忽视。综述了桉树林地土壤物理性状、养分和微生物群落发生变化的成因,桉树自身水分消耗特征、土壤容重和孔隙度的变化、林下植被和枯枝落叶以及连栽和炼山等人为生产经营活动,是导致桉树造林过程中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变化的重要原因;桉树自身对养分的需求量大、连栽、炼山、翻耕、除草、轮伐以及营造桉树人工混交林、土地利用类型转变是导致桉树造林过程中林地土壤养分变化的重要因素;桉树造林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凋落物分解和根系分泌物释放以及炼山、翻耕、间伐和施肥等管理行为,都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林地土壤微生物群落。通过对桉树造林过程中维护和提升土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相关措施进行展望,旨在为推进我国现阶段桉树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土壤微生物与土壤抑病性形成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微生物与土壤健康及土壤抑病性紧密相关,土壤抑病性是土壤健康的重要特征.从土壤微生物数量、生物量、多样性及活性四个方面对土壤微生物与土壤抑病性形成关系进行了概述.土壤微生物数量对土壤抑病性的影响与土壤的性质及病原菌的种类有关,土壤微生物的生物量与土壤抑病性呈正相关关系,土壤微生物的种群多样性有助于提高土壤抑病性,土壤微生物的活性越强,土壤抑病性越强.新疆是全国最大的产棉基地,棉田长期连作,对新疆连作棉田抑病性形成机理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土地利用方式改变的重要形式之一,它主要是以植被恢复为出发点,对严重退化的土地进行生态修复,从而达到改善土壤质量和区域生态环境的目的。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能快速准确地指示土壤肥力的变化状况,因此对这两者的研究是目前植被恢复生态学的研究热点。通过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后,本文从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和时空动态变化层面对土壤微生物量、微生物区系组成与种群数量变化及土壤酶活性变化的影响进行综述,并提出今后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对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研究的侧重点,旨在为研究退耕还林还草后续工程经营管理、巩固现有建设成果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人工培养的蚯蚓和野生环毛蚓在试验土壤中进行接种,跟踪测量不同季节中蚯蚓-微生物交互作用下土壤微生物类群数量的变化,探讨了蚯蚓活动对土壤中不同微生物类群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蚯蚓后土壤中微生物类群的数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细菌数量的增加比放线菌和真菌明显一些。春季接种蚯蚓土壤中的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的增加程度要比其他季节高。人工培养的蚯蚓和野生环毛蚓对土壤中不同季节微生物类群数量影响的差异程度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长白山北部林区云冷杉林下土壤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通过标准地调查与土样测定,分析了长白山北部林区云冷杉林下土壤的理化性质、营养元素含量、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并与相同立地条件下的人工落叶松林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长白山北部林区各类型云冷杉林下土壤理化性质、养分含量、土壤酶与土壤微生物数量相差不大,原始林稍高,人工落叶松林下土壤养分含量、土壤酶与土壤微生物数量相对云冷杉林较低.提出了保护与发展云冷杉林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了揭示新疆泥火山不同生境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酶活性、理化因子之间的关系,以新疆泥火山区域山地荒漠带、草原带、泥火山口、灌木带4种不同生境为研究对象,用稀释平板法对该区域的细菌、放线菌、真菌进行分离计数,研究土壤的微生物数量、酶活、理化性质,并对其进行方差分析、简单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泥火山不同生境土壤微生物数量具有显著差异,且细菌数量放线菌数量真菌数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在不同生境表现为:草原带山地荒漠带灌木带泥火山口;真菌数量与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细菌、放线菌数量与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与土壤转化酶活性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磷酸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全磷含量、含水量、磷酸酶活性、转化酶活性等可以作为影响该区域土壤养分组成的重要因子。由结果可知,新疆泥火山不同生境土壤微生物数量分布均存在显著差异,并与土壤环境因子呈正相关或负相关,可以较好地反映泥火山区域土壤养分的组成情况。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青海湖流域小泊湖湿地主要土壤微生物类群的数量及分布规律,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研究了青海湖流域小泊湖湿地5种生境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结果表明,0~30cm以内土层微生物总量以嵩草草甸最多、沙地样方最少。不同生境不同土层土壤微生物数量均以细菌占绝对优势,其次是放线菌和真菌。土壤微生物总数受植被、土壤理化性质、含水量等的综合影响。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理化性质中对土壤微生物总数的直接影响力排序依次为:全碳含水量全氮电导率pH,全碳、含水量、全氮是决定微生物数量的主导因子。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理化性质与微生物数量呈显著相关性,土壤理化性质对微生物数量的综合影响并不是线性相关,满足Y=A1X1p+A2X2q+A3X3t+…+B的曲线。  相似文献   

10.
震后土壤微生物分布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 SPSS11.5 for Window和ArcGIS9.2平台上,对地震灾区一个典型代表区域土壤微生物的分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微生物总量平均值为2.51×107CFU/g干土,三大类微生物中细菌所占比例最大,为总量的84.50 %,其次为放线菌和真菌;水平方向上,区域内土壤微生物主要分布在中南部;垂直方向上细菌主要分布在20~40 cm土层,放线菌和真菌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层;灾区搭建临时帐篷和建造板房等对土壤造成的压实对区域内土壤微生物数量无显著影响;区域内水田、旱地、林地三类生态系统微生物数量无显著差异;土壤因子中只有有效磷与放线菌数量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不同城市绿地类型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微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郑州市不同绿地类型对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及其微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卉绿地土壤的微生物数量(348×104 cfu/g)、微生物量碳(72 μg/g)、微生物量氮(4.53 μg/g)的含量最高,其次是人工林地、人工草灌地;人工草地、人工灌木地、隔离带绿地、行道绿地土壤的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量碳(氮)的含量低;...  相似文献   

12.
陕北地区阔叶树种枯落叶对针叶纯林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培养的方法代替实地混交造林和枯落叶客置实验,研究了陕北黄土高原不同阔叶树种枯落叶对针叶纯林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陕北半干旱风沙区(靖边),油松林引入白榆,樟子松林引入旱柳或客置其枯落叶,有利于改善土壤微生物性质;在陕北半湿润黄土丘陵区(黄陵),侧柏林引入桦树,落叶松林引入刺槐、小叶杨、桦树和辽东栎,油松林引入桦树、小叶杨和刺槐或客置其枯落叶,有利于改善土壤微生物性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林龄人工橘林土壤微生物活性特征。[方法]选取宜昌市郊区种植年限不同的3个橘林0~10cm土壤为试验对象,研究了不同林龄人工橘林土壤总有机碳、土壤全氮、土壤pH值、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土壤3大类微生物区系的数量、基础呼吸、微生物熵和代谢熵的变化规律。[结果]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不同林龄人工橘林的土壤酸化程度加剧;土壤总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土壤微生物总数量呈下降趋势,其中,细菌的数量显著降低,放线菌的数量变化不大,而真菌的数量显著增加,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的比值(B/F)呈现降低趋势;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在小范围内波动,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显著降低;土壤微生物熵显著降低,代谢熵呈增加趋势。这表明土壤pH值的降低,影响土壤微生物区系、微生物活性、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土壤主要养分的变化,进而影响土壤功能的正常发挥。[结论]该研究探明了试验区土壤养分特征及微生物区系的变化,其结果为果树工作者进一步研究果园土壤和进行果园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北京市平原地区造林工程中废弃砂石坑地类土壤造林地位研究对象,将园林废弃腐熟物、生物有机肥进行组合设计应用于平原造林工程中以对困难立地土壤进行改良。试验共分4种处理:对照(无任何处理);处理1(园林废弃腐熟物);处理2(生物有机肥);处理3(园林废弃腐熟物+生物有机肥)。测定了4种处理的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群落数量、土壤酶活性、植物生理指标以及造林成活率及成本等。结果表明:处理3较其他3种处理表现出更好的改良土壤理化性质、促进植物生长及减少造林成本的效果。与对照相比,处理3的土壤孔隙状况及持水特性显著提高;土壤养分质量分数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全氮质量分数提高1倍以上;土壤微生物群落数量显著提高;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等酶活性显著提高;银杏单叶含水量、相对含水量、叶绿素等生理指标质量分数显著提高,叶片全磷、全钾养分质量分数显著提高,丙二醛、可溶性糖、脯氨酸等抗旱指标质量分数显著降低,根系活力显著;土壤改良后造林成活率达到88.57%,每公顷降低造林成本28 245元。  相似文献   

15.
四川竹林资源非常的丰富,但竹林的砍伐方式严重制约了竹产业的发展;因此需要探索一种新型的砍伐方式"一刀切"。在探索"一刀切"竹林经济效益的同时,研究其对土壤生态的影响也尤为重要。文章以慈竹"一刀切"竹林土壤为研究对象,探讨"一刀切"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慈竹林"一刀切"后,细菌数量、放线菌数量增多,真菌数量减少,土壤微生物总的数量增加,表明竹林"一刀切"对微生物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盐碱地土壤微生物生态特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凤霞  郭永忠  许兴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065-14067,14174
综述了盐碱地土壤微生物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盐碱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及其分布,盐胁迫和植被对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盐碱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讨论了耐盐碱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及其资源利用,并对今后盐碱地微生物的深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生草葡萄园土壤微生物分布及土壤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了探讨生草对葡萄园土壤肥力的影响,采集葡萄试验园行间播种高羊茅、紫花苜蓿、白三叶草区域不同土层土样,以清耕土样为对照,对土样中的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各处理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均呈递减趋势;生草区域土壤微生物总量普遍高于清耕(对照),其中以细菌为主,其数量占土壤微生物总量的90%以上,纤维素分解菌数量最少,占土壤微生物总量的不到1%;紫花苜蓿处理土壤中蔗糖酶、脲酶、磷酸酶、纤维素酶活性是其他3个处理的1.15~2.23,1.10~2.17,1.70~3.21,1.03~1.30倍;过氧化氢酶随土层的变化不明显;经相关分析发现,除过氧化氢酶与土壤微生物未表现出相关性外,其他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微生物之间绝大部分都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由此得出,葡萄园生草可以改善土壤的肥力状况,其中行间播种紫花苜蓿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8.
沙漠人工种植芨芨草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仲科  阎平  黄刚  刘丽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6):4888-4889,4908
通过测定对照(自然状态)与芨芨草地土壤放线菌、细菌和真菌的数量变化,分析了沙漠人工种植芨芨草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与芨芨草地土壤中均以放线菌数量最多,细菌次之,真菌数量最少。从微生物总数及各类群微生物数量分别来看,芨芨草地均明显高于对照土壤。芨芨草地土壤中放线菌、细菌和真菌均集中分布在土壤的0~10 cm土层范围内,特别是0~5 cm土层。沙漠人工种植芨芨草对于促进土壤微生物生长,改善土壤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秸杆还田对棉田土壤的养分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棉秆粉碎还田后的重量变化计算棉秆降解率,测定土壤中有机质等养分和理化性质,采用平板培养法测量可培养微生物数量,运用高通量测序研究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棉花秸秆还田180 d的降解率可达5.01%;可培养微生物总量提高9.8%,其中细菌数量提高64.6%,放线菌数量提高39.3%;秸秆还田后土壤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显著增加,分别提高7.40%和32.77%;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有显著影响,微生物菌群结构变化明显。【结论】秸秆还田能够增加棉田土壤养分和可培养微生物的数量,提高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研究岷江干旱河谷不同造林时间辐射松(Pinus radiata D.Don)人工林土壤细菌(Bacteria)、放线菌(Actino-mycete)和真菌(Fungi)三类微生物数量的季节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三大类土壤微生物区系中,细菌数量占优势,放线菌数量次之,真菌数量最少;三类微生物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微生物数量秋季最高,夏季最少。茂县小庙山造林地土壤微生物总数最多,土壤肥力较其他林地高;理县薛城马山造林地的微生物总数最少,土壤肥力最低;总的来说,随着林龄的增加,辐射松人工林土壤肥力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