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黏虫又称五色虫、剃枝虫、行军虫等,属鳞翅目夜蛾科。具有迁飞性、杂食性、暴发性,是全国性重大农业害虫。在我国谷子产区普遍发生,除谷子外可食害百余种植物,主要以幼虫危害谷子叶片,咬食成缺刻,大发生时能将叶片啃食干净,仅留叶脉,造成减产,甚至绝收。黏虫成虫具有远距离迁飞习性,春季由南方向北逐渐迁移危害,秋季又由  相似文献   

2.
刘慧艳 《种子科技》2019,(1):81-81,86
突发性害虫草地螟和黏虫在我国部分省份时有发生,甚至有的省份会大范围发生,对种植业威胁极大,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草地螟和黏虫的迁飞性、突发性强,具有间歇性暴发、杂食、集中和迁徙危害的特点。为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各地要做好预防突发性害虫为害的宣传,使广大农户掌握草地螟和黏虫突发防控技术措施,及时、主动、有效地控制其危害。  相似文献   

3.
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草地贪夜蛾,俗称秋黏虫,属鳞翅目夜蛾科灰翅夜蛾属昆虫,原产于美洲,是当地重要的农业害虫。作为一种外来入侵物种,草地贪夜蛾于2019年1月11日在我国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县首次被发现。由于其迁飞能力强、食性杂、扑杀难度大,下半年将对黄淮海、华北及东北等玉米主产区构成严重威胁。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在识别其形态特征、发生与危害特点的基础上,积极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可有效减轻草地贪夜蛾对当地农作物的危害程度,降低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河南省漯河市迁飞性害虫小地老虎和黏虫蛾种群动态、雌雄性比及卵巢发育情况,探讨两者同步现象,于2018—2022年利用虫情测报灯对其成虫种群进行系统监测,并对灯下雌蛾卵巢进行解剖。结果表明,小地老虎和黏虫在漯河市始见日均在3月上中旬,年分别可见4代和5代成虫,第1代和第2代世代重叠。均以第1代发生数量最多,其次为第2代。第1代蛾高峰期均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第2代蛾高峰期分别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和7月中下旬,2种蛾的消长趋势基本一致。通常小地老虎和黏虫第1代蛾高峰日分别在6月中旬和6月上旬,第2代蛾高峰日分别在7月下旬和7月中下旬,黏虫第1代和第2代蛾峰日平均值分别比小地老虎提前10.0 d和10.5 d,蛾峰日平均值相差天数保持稳定。小地老虎和黏虫蛾雌雄性比的变化趋势存在同步现象。小地老虎和黏虫2种雌蛾的卵巢发育进度、交配率和交配次数具有近似性。  相似文献   

5.
<正>黏虫是一种具有远距离迁飞为害特性的"暴发性"害虫,极易在局部区域暴发成灾。以二代幼虫在玉米苗期为害,轻者叶片被吃成缺刻,重者整株被食,造成缺苗断垄;若玉米刚出苗时遭到黏虫为害,会造成全田无苗,为害极大。专家提醒农民朋友要高度警惕,密切观察田间害虫发生动态,在幼虫发生低龄期及时防治,减小危害。一、危害特点黏虫繁殖力强,产卵部位有选择性,在玉米、高粱等高秆作物上卵多产在枯叶尖部位。  相似文献   

6.
<正>玉米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玉米生产国,玉米是世界公认的"黄金食品",玉米中脂肪、磷元素、维生素B2的含量居谷类之首,玉米中除含有蛋白质、粗纤维、矿物质、丰富的氨基酸外,还富含维生素E,长期食用玉米食品能舒张血管,降低人体内胆固醇的含量,促进胃肠蠕动,促进肌体新陈代谢。玉米黏虫是玉米作物虫害中常见的主要害虫之一,做好玉米病虫害防治,对确保玉米丰产丰收尤为重要。1玉米黏虫简介黏虫是一种暴发性、迁飞性害虫,近年来已成为为害陕西省夏玉米的主要害虫,属鳞翅目,夜蛾科,又名剃枝虫、五彩虫、行军虫、夜盗虫,体长17~20mm,  相似文献   

7.
<正>农业部根据今年二代黏虫的暴发趋势推断,8月上中旬三代黏虫将对各地秋粮的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呈重发态势。中国农药工业协会有关负责人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基于一、二代黏虫的防控经验,在三代黏虫防控中,除要做好严密监测、积极部署、储备货源等工作外,还必须重点做到科学用药。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曹承宇向记者介绍,目前国内防治黏  相似文献   

8.
根据2005年辽宁省各地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形势及越冬基数情况,结合2006年全省气候趋势和各地农作物生态因素综合分析,预计2006年辽宁省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将呈中等偏重发生趋势。其中,玉米螟、稻水象甲、二化螟、黏虫、东亚飞蝗、稻瘟病等一些常发性、迁飞性病虫在局部地区可能暴发。玉米螟预计2006年玉米螟将大发生,一代发生1500万亩,二代发生1800万亩。如果去冬今春无异常不利于玉米螟越冬的气候条件,虫源基数偏高的辽西、辽北及中部部分地区可能特大发生。玉米叶部病害预计在全省大部分地区中等发生,葫芦岛、本溪、丹东等地区局部偏重发…  相似文献   

9.
<正>5月初以来,稻飞虱大量迁入江西省,早稻田间稻飞虱虫量增长迅速,发生形势严峻。大余、信丰、会昌、广昌、遂川、万安、南城、吉州、高安、宜丰等多个县市灯下出现稻飞虱迁入高峰,灯下迁入稻飞虱总虫量同比增加近5倍。大余县5月5~7日灯下虫量都达到近万只,为近15年来灯下虫量达万只最早的年份。当前,万安、安远、兴国、大余等地田  相似文献   

10.
观风预测黏虫技术,是由吉林省农安县校办工业公司高级农艺师万志臣经过多年精心观察研究发明的。该技术的核心是在农历正月二十五日和四月二十五日通过观看烟囱冒出来的烟来判定风向,根据风向预测当地1代黏虫发生趋势。  相似文献   

11.
正日前,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武予清团队利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利用夜间黄色光照改变夜蛾类害虫——黏虫成虫的相关基因组表达,揭示了利用灯光防治害虫的分子机理。相关成果已在《科学报告》发表。黏虫具有敏感的视觉系统,因此光照条件改变可能会影响其行为活动,进而影响其繁殖和种群数量等。近20年来,西方国家发展了黄色灯用于防治蛾类  相似文献   

12.
详细介绍了2016年山西省小麦、玉米、马铃薯等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和蝗虫、黏虫、草地螟等暴发性害虫及保护地蔬菜重要害虫的防控技术,供参考,以最大限度降低病虫危害,为全力夺取粮食稳产增收。  相似文献   

13.
张勇  李世祥 《种子科技》2019,(11):86-87
草地贪夜蛾又称黏虫,繁殖能力强、迁飞速度快、适生面积广,是一种主要的外来有害生物,对玉米、高粱和水稻等禾本科植物危害极大,不易防控。国际农业和生物科学中心将草地贪夜蛾定为世界十大植物害虫之一。近期文县一些地区发现有草地贪夜蛾幼虫踪迹,为了更好地防治此类害虫,对当地开展相应的监测工作,并基于防控情况,提出几项关键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草地贪夜蛾是首次入侵我国的重大迁飞性害虫,目前发生规律不明,防控经验欠缺,防治难度大,防控工作要从严掌握。技术层面上要在成虫迁入期集中压制虫源,严防大面积扩散;幼虫期防早治小,减少被害率。长期治理要树立"长短结合、综合防治"思想,协调运用生态、生物、化学措施。组织方式上应采取统防统治、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相结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正二代粘虫是河南省玉米苗期的重要害虫,具有暴食性、突发性和迁飞性等特点,往往在局部地区突然暴发成灾,严重时将叶片吃光形成光秆,造成缺苗断垅,甚至绝收。今年河南省多地测报灯下粘虫蛾量较高,近期天气条件对粘虫发生危害有利,各地监测结果表明,目前已进入二代粘虫幼虫为害期,部分地区为害较重,截至6月20日不完全统计,全省发生面积90.95万亩,一般百株虫量  相似文献   

16.
<正>4月中旬,全国农技中心组织南京农业大学及海南、广西、广东省(自治区)植保站有关专家对"两迁"害虫国内虫源地开展了"两迁"害虫发生情况调查并进行了会商分析。田间调查结果显示,稻飞虱境外虫源地虫源基数较高,国内灯下迁入峰期早、迁入虫量大,田间虫量高,且白背飞虱带毒率高,水稻迁飞性害虫及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形势较为严峻。  相似文献   

17.
<正>粘虫是河南省玉米、谷子等秋作物上的重大害虫,具有迁飞性、区域性集中为害的特点,易在局部地区暴发成灾,造成严重产量损失,必须高度重视,做好监测防控工作。河南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介绍,据省植保系统测报点监测,近日灯下一代粘虫成虫达到蛾量高峰,部分监测点蛾量为近几年最高值,截止目前统计,粘虫在淮阳县、邓州市、浚县、安阳县、永城市、郸城县、民权县灯下累计诱蛾  相似文献   

18.
<正>针对今年草地贪夜蛾等病虫害危害较大情况采取有力措施加强防治,为此,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安排中央财政农业生产救灾资金5亿元,支持虫情发生区和迁飞过渡区开展统防统治、联防联控、应急防治。截至6月6日,草地贪夜蛾已在18个省份的884个县(市区)监测到发生,发生面积342万亩。据  相似文献   

19.
2012年四川省稻飞虱大发生,具有迁入时间特别早、迁入峰次多、灯下田间虫量大、发生面积大等特点。造成大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境外虫源基数大,根据工作经验判断作为四川省虫源地的广西虫量大以及四川省今年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稻飞虱的迁飞、繁殖。  相似文献   

20.
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是江苏省水稻上的两种迁飞性害虫。据全省重点监测站监测资料汇总,至6月30日,白背飞虱在苏南、沿江及淮北地区灯诱虫量显著高于常年,褐飞虱在苏南局部地区灯诱虫量高于大发生的去年同期,稻纵卷叶螟在沿江、苏南局部地区迁入虫量高于常年。由于今年南方“两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