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生稻是单季中稻收割后留桩萌芽再生培育成的一季水稻,是一项新的增产技术措施。我们在鸾凤乡中坊、十里铺、君山、双门等村抓再生稻示范片500亩,品种是Ⅱ优航2号、Ⅱ优明86等,头季平均亩产600公斤,再生稻平均亩产260公斤,两季平均亩产860公斤。  相似文献   

2.
再生稻不仅可以一季两收,提高种粮效益.而且具有省种、省工、省肥、省水、省药、省本的优点。我县再生稻栽培已有10多年历史,每年种植面积约2.6万亩。再生季亩产200-300公斤。2003年以来,我县从省农科院引进Ⅱ优航1号作再生稻试验、示范,获得成功。2005年我们在夏茂镇中街村建立504亩Ⅱ优航1号再生稻高产示范片.经福建省农业厅组织有关专家验收.头季稻平均亩产742公斤,其中1.2亩高产田亩产达883公斤:再生稻平均亩产405.5公斤。全年稻谷平均亩产1147.5公斤。将我县再生稻产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现将Ⅱ优航1号再生稻丰产配套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永安市曹远镇农业服务中心通过多年来的探索、实践和试验示范,总结出一套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早稻—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该技术在2017年再生稻示范片头季平均亩产干谷791.94公斤,再生季平均亩产干谷379.57公斤,两季亩产1171.51公斤,产值2225.87元。成为该镇农民的增收的又一项产业。曹远镇位于永安市西北,距城区8公里,集镇纳入永安市城区规划,是福建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辖区面积193平方公  相似文献   

4.
Ⅱ优3301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用自主选育的强优势恢复系闽恢3301与II-32A配组育成的超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利用夏阳乡低海拔单季稻区水源土质好,一年种植一季有余、两季不足的稻田,挖掘增产潜力,种植再生稻,增加复种指数,充分利用温光和土地资源,变一季为两季,省工、省本,提高单产,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2012年,在夏阳村罗卜头组采用II优3301建立再生稻示范片138亩,通过市、县专家组实割测产验收,头季稻示范片平均亩产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庆元县年推广再生稻种植面积1.5万亩左右,其中冷浸田、烂泥田再生稻单产比其他稻田低20%~30%.对此,我们借鉴安徽等省地膜水稻栽培技术经验,对山区冷浸田、烂泥田再生稻生产开展大田覆膜湿润栽培的试验、示范.据试验、生产调查,冷浸田、烂泥田再生稻覆膜栽培比常规栽培头季增产8.8%~17.1%,再生季增产24.2%~27.7%,两季合计增产13.7%~21.2%.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全县再生稻平均亩产达840.0kg,示范方平均亩产908.0kg.  相似文献   

6.
早稻—再生稻—冬种栽培模式是指双季稻或较低海拔单季稻区培植再生稻的一种栽培模式。龙岩市近年来进行了对早稻—再生稻—冬种栽培模式的探索。1999年全市推广这种模式4062亩,头季稻平均亩产524.6公斤,再生稻亩产331.6公斤,两季合计亩产856.2公斤。连城县朋口镇天马村建立示范片518亩。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为提高粮食单产,增加农民种粮收入,积极推广再生稻生产技术,目前,年推广再生稻种植面积1000hm2左右.由于受地理和气候影响,全县有冷浸田、烂泥田2000hm2以上,这类田再生稻单产比其他稻田低20~30%.对此,我们借鉴安徽等省水稻地膜栽培技术经验,对山区冷浸田、烂泥田再生稻生产开展大田覆膜湿润栽培试验、示范,取得良好增产效果.据试验、生产调查:冷浸田、烂泥田再生稻覆膜栽培比常规栽培头季增产8.8~17.1%,再生季增产24.2~27.7%,两季增产13.7~21.2%.该项技术推广,使全县再生稻平均单产840.0kg/亩,示范方平均单产908.0kg/亩.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1999,(1)
春马铃薯—头熟稻—再生稻,是浙南山区近两年始行的新三熟制。据1998年对龙泉市龙渊镇陈巧林、季松长等农户19亩新三熟制调查,春马铃薯亩产703.5公斤,亩产值1125元;再生稻的头季稻亩产566公斤,亩产值841元;再生季亩产357公斤,亩产值530元。全年合计亩产值2496元,除去用工、农药、肥料、农膜等成本和农业税合计1170.8元外,亩净收入1314.2元。投入产出比为1:2.1。实践表明,这种新三熟制,能充分利用山区光温资源,提高复种指数和单位  相似文献   

9.
杂交中稻——再生稻两季高产栽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10年来,广西再生稻面积逐年扩大,1995年发展到48.65万亩,平均单产141.9公斤,最高亩产达323.2公斤,双季平均亩产1031.7公斤,构成再生稻产量的亩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对产量作用的比率依次为1.00:0.6:0.42:0.22。再生稻高产要急取头季有更多的稻桩,活桩和活率,栽培技术要采取以养根,壮秆,活芽,壮苗,多苗为中心环节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0.
<正>再生稻是利用头季收获后的休眠芽萌发成穗再收获一季的水稻,具有生育期短、产量高、优质、省种、省水、省工和增收等优势,能够集约利用时间和空间,在温光资源两季不足、一季有余的地区种植。2018年再生稻国际学术研讨会专家认为,中国潜在的再生稻种植面积达5000万亩,按再生季每亩300公斤产量计算,全国能增收150亿公斤稻谷。湖北再生稻生产历史悠久,为  相似文献   

11.
宇德市蕉城区地处东南沿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1781.4毫米,目照时数1700-1800小时。蕉城区的气象条件决定了在海拔400米以下的中稻区和单双混作区适宜种植再生稻。2011年,蕉城区种植再生稻2万多亩,喜获丰收;2012年,继续在赤溪、金涵等8个乡镇种植,头季稻平均亩产553公斤,再生季亩产340公斤。其高产栽培主要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2.
水稻再生是水稻对光、温反应的基本特性,不同品种、不同地区、不同管理方式之间再生能力差异较大。2014年,在商城县鄢岗镇肖寨村试验种植了40亩再生稻,水稻头季平均单产达到8 250 kg/hm2以上,再生季高产田块单产达到2 625 kg/hm2,再生稻试种取得了初步成功。为了更好地完善再生稻生产技术,本文作者对再生稻生产新技术的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3.
超高产再生稻产量形成和栽培技术分析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1998~2002年在尤溪县建立再生稻超高产示范片,5 a累计面积1 097.73 hm2,头季平均产量10 664 kg@hm-2,再生季平均产量6 537 kg@hm-2,合计年产量17 201 kg@ hm-2,有一丘田再生季单产突破世界记录.头季超高产是依靠稳定穗数、主攻大穗,产量与干物质积累总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再生季以多穗取胜,在头季收割至再生季齐穗期,再生分蘖积累的干物质有35%~40%来自稻桩转运,有60%~65%来自本身光合生产.超高产栽培主要技术是:规划适宜种植区,选用"双高"良种,调整生育期,畦式栽培,合理施肥,高留稻桩.  相似文献   

14.
闽侯县上街镇地处福州近郊,是一个农业大镇。近年来推广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取得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常年早季推广2000亩,平均亩产506公斤,比普栽亩增34.5公斤,增产7.3%;晚季4000亩,平均亩产516公斤,比普栽亩增36公斤,增产7.5%,全年增产稻谷10.6万公斤,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栽培技术要点是: 一、旱育秧技术 1.选择秧地与肥床:选择土质较为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较高、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排灌方便的旱地、农家菜园地或稻田。播种前10—15天,每亩施1000—1500公斤腐熟的人畜粪尿、氯  相似文献   

15.
湖南:“四防一增”技术让再生稻增产增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近年来,再生稻生产成为湖南省的主推技术之一。2015年,湖南省再生稻面积仅20多万亩,2017年快速增长至210万亩。示范推广区域发展到93个县。据湖南省农技推广总站汇总各地测产结果,2017年全省再生稻示范普遍高产,再生季产量比2016年增产20%左右,达到预期"一季+再生"亩产900公斤以上的目标。湖南省再生稻2017年缘何实现高产高效?湖南省再生稻首席专家唐启源介绍,再生稻有"五怕":再生季  相似文献   

16.
2017年在浦城县仙阳镇两个"百亩再生稻机械化种植示范片"示范种植甬优2640,表现熟期适中、头季与再生季产量高、耐机械碾压、再生季低位腋芽萌发好、再生力强、米质较优等优良特性。总结甬优2640再生栽培全程机械化高产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7.
<正> 安徽中南部热量资源“双季稻不足,一季稻有余”地区有稻田近100万亩可发展再生稻。50年代前有蓄留再生稻的长期历史,但一般靠天收,亩产仅几十公斤,推广双季稻后向乎绝迹。近年由于育成一批适于此区再生栽培的品种(组合),改进了栽培技术,再生两熟总产可接近双季稻,显著节省工本,深受农民欢迎,迅速发展了几万亩。然而也有因用种或栽培技术不当使再生稻大面积失收的。再生稻能高产难稳产。它由头季稻茎节潜伏芽培育成穗,头季若生育不良不仅当季欠收,再生稻也显著减产。再生稻在头季抽穗前已开始穗分化,其营养生长完全与生殖生长并进,生育期比双晚约短1倍。为适应我省中南部发展水稻生产的迫切需要,在安徽省科委支持下,我们研究了早中稻再生两熟高产高效栽培数学模式。  相似文献   

18.
佳辐占是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选育的优质旱籼稻品种。该品种2002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年开始引入福清市试种,至今已种植8年,累计推广面积8万亩以上。近年来,由于该品种再生能力较强,作为老品种的新应用,目前在闽南、闽北及福州地区作再生稻种植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深受当地农民喜爱。自2009年起,作再生稻栽培,一股头季稻亩产400--450公斤,最高亩产可达475公斤;再生季一般亩产220—250公斤,最高亩产可达340公斤以上。由于该品种低节位分蘖力强,非常适合机收低留桩再生栽培.大大减轻劳动强度,具有省工、省肥、省药等特点,是目前我市推广面积最大的再生稻优质品种。现将试种结果和作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王华 《今日农村》2004,(1):22-22
双季茭白上市正值春秋淡季,因此种植双季茭白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湖北省钟祥市2002年用稻田改种的双季茭白远销广东、深圳等地。据测算,一般每亩(1亩=1门5公顷)双季茭白头季平均产量800~1000公斤,销售均价每公斤0.8~1元,产值800~1000元;次季茭白平均亩产600~750公斤,均价为0.5~0.7元,产值350~500元,比种双季稻每亩增加产值315~385元。双季茭白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20.
如何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确保粮食总量平衡,是我们的当务之急,为了挖掘水稻增产潜力。2005年我区农技部门加强了技术措施的贯彻落实和技术集成,打造出了280亩高产示范片。经专家测产,最高亩产754.8公斤,示范片平均亩产702公斤,比大面积每亩增产140公斤.充分说明只要增加水稻生产的科技含量,我区水稻产量还有很大潜力可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