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果园生态开发是以实现增值为目的新型果园管理模式。当下,果园建设可大力推行"果、畜、草、沼、窖"五配套生态种植模式,即以果园为主体,以沼气池为纽带,由果树种植、养畜、果园种草、沼气池以及水窖入园五大要素共同组成的良性互动、优质高效的果业生态循环系统,使果业生产呈现  相似文献   

2.
为了把我区建成牧业强区,实现牧业发展新跨越,2004年区委、区府高度重视畜牧产业化经营,农业和畜牧部门密切配合,充分利用我区的种养优势,积极引导发展畜牧业,并把大力发展畜牧业作为有效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夯实一二三产业互动基础,实现富民强区的战略来抓.在四川农大专家教授的具体指导下,我区积极探索果一草一畜模式,认真建设生态果园,实施生物工程技术措施,生产优质无公害果品,种植优质牧草,发展无公害畜禽,建立标准化沼气池,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由于果-草-畜模式的推广示范,取得了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依据"4R"农业循环经济理论,采用田间试验、数据采集、数据统计与分析的方法,研究分析了果园植草对果园生态环境及果园土壤理化性状的改善,沼肥叶喷的效果及对抑制果园病虫害发生的作用,蓄水窖址选择、建窖大小、窖水灌溉及其他配套技术应用等,总结制定出了适合宝鸡基本生态条件的"果-畜-沼-窖-草"五位一体循环利用技术,为该项技术在宝鸡苹果主产区大面积推广提供了技术依据,以实现果品生产无害化,提高果品商品率。  相似文献   

4.
正前言水果种植产业已经成为继粮食、蔬菜种植的第三大产业。在水果种植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利用土地资源,利用果园所提供的层次空间饲养鹅,实现果园-种草-养鹅立体化生产经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还能够增加额外经济收入,对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现实意义。鹅是一种以食草为主的家禽,以饲喂青绿饲料为主,凡是有草和水的地方都可饲养。本次研究就果园养鹅技术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5.
<正>盈江县作为农业大县、草牧业大县,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草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草原项目的实施,科研体系的落成,大量涉牧资金和技术的注入使盈江县草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还存在草原生态功能弱、草地面积不断缩小、长期超载过牧、草产品产业化程度低等问题,为使牧草潜在效益最大化发挥,提出草畜结合模式、加强农牧民对种草养畜认识、加大科技服务力度、逐步发展草业开发实体和牧草种植基地等措施,以期改善草原生态,实现草牧业绿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作为全国重要牧业产区之一,拥有广阔的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同时又是全国的养羊大省.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部,中央制定出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对于甘肃这样一个水土流失严重、草原退化、沙化、荒漠化日趋增加,生态环境急需治理的地区来讲确实是一件深得人心和欢欣鼓舞的事情.全省上下以空前的热情投入到种草种树工作中去,在较短的时间内即取得可喜的成绩,同时由于时间短、经验少,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也反映出了一些问题,特别是有些地方为了种草种树而对牛羊等草食畜采取限制、甚至禁止放牧、饲养的办法,认为牛羊会将草吃掉而影响草业发展.这样做不但影响了群众种草种树的积极性,减少了群众的经济收入,同时也不符合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的原则,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种草与养畜之间的关系,以做到种草养畜两不误呢?  相似文献   

7.
我国南方热区气候条件优越,光、热、水资源丰富,发展种草养畜优势得天独厚。随着中央1号文件将"加快发展草牧业,支持饲草料种植"战略的实施,南方热区现代肉羊产业取得了迅猛发展。本文主要从适合热带地区种植的牧草种类以及种草养羊饲喂、管理等技术做了简单介绍,旨在为今后推广种草养畜技术提供技术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为了把我区建成牧业强区,实现牧业发展新跨越,2004年区委、区府高度重视畜牧产业化经营,农业和畜牧部门密切配合,充分利用我区的种养优势,积极引导发展畜牧业,并把大力发展畜牧业作为有效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夯实一二三产业互动基础,实现富民强区的战略来抓。在四川农大专家教授的具体指导下,我区积极探索果一草一畜模式,认真建设生态果园,  相似文献   

9.
种草养畜是发展绿色生态、健康养殖的必要途径,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云南省地理、气候条件和物种多样性的良好生态环境对发展高原特色草饲畜产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促进云南高原特色草饲畜产业发展,分析云南草饲畜产业的发展优势和存在问题,并针对草畜矛盾突出、种质资源开发利用不足和人畜争粮矛盾突出等问题,提出云南发展高原特色草饲畜产业的思路,即调整牧草种植结构提高牧草供给能力、充分利用闲隙地增加草饲畜效益以及选育云南特色优势品种为草饲畜产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要大力调整农业结构。种植业由二元结构向粮食、饲料、经济作物三元结构转变。大力种草养畜,加大牧业在大农业中比重,关键是调整草与畜的结构。饲料结构上,要加大青粗饲料比例;在畜禽结构上,要大力发展低耗节粮型草食动物,重点发展牛、羊、鹅、兔等,尤其是牛和羊。目前,养牛、羊种植哪些牧  相似文献   

11.
传统草地畜牧业生产,由于草地退化,畜草矛盾尖锐,加之草原建设滞后,生产经营管理粗放,牲畜个体和单位草场产出率不高,牲畜表现"夏活、秋肥、冬瘦、春死"的恶性循环,严重地影响畜牧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稳定发展。因此,调整传统的农作物种植结构,建立农牧结合二元种植模式,种草养畜是高效畜牧业生产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正>我国是世界水果生产及消费大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量与面积稳居世界第一。2013年,果园面积约18 557万亩,总产量约1.58亿t。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苹果、柑橘、梨、葡萄等水果主产区的果园陆续进入衰老更新期,老果园改造问题凸显。"老"果园是一个相对概念,今天的"老"果园在建园初期也是"新"果园,具有较强的生产能力和增效能力,曾为促进农民增收、活跃农  相似文献   

13.
入世以来 ,牛、羊价格上涨 ,市场供不应求 ,给农区草食家畜的发展带来了极好的机遇。但是 ,发展草食畜 ,除抓好品种改良、科学饲养、疫病防治、市场营销等措施外 ,应增加资金和科技投入 ,大力发展优质牧草 ,为牛、羊生产提供充裕的草料。一、提高认识 ,抓好种草养畜工程。种草养畜工程是推动农业结构调整的最佳切入点和突破口。因此 ,要提高对种草养畜的重要性认识 ,抓住退耕还林还草机遇 ,建立粮———经———饲链的生态农业模式 ,实现农业种植结构由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 ,畜牧业由以生猪生产为主向牛、羊等草…  相似文献   

14.
“五配套”是果-畜-沼-窖-草配套,即以农户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新型高效沼气为纽带,形成以农促牧,以沼促果,果牧结合,配套发展的良性循环生态果园系统,以3335平方米(5亩)的成龄果园为基  相似文献   

15.
关键词     
正【循环农业】循环农业转变农民增收方式近年来,云南省龙陵县实施生物资源开发富县战略,着力推动发展循环农业,积极探索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洁净化和产业链条生态化的农业发展之路。该县推广沼气池作为发展循环农业的重点,坚持"清洁生产、生态设计、循环利用、持续消费"的循环经济理念,形成了"种植-养畜-粪便-肥料-种植"的生态循环型产业链条,构建"畜-沼-粮""畜-沼-果""畜-沼-石斛"三种模式,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16.
针对红壤山地果园开发中存在生态退化,经济效益低等现状,依据红壤山地农业资源开发整体耦合效应理论,提出了以套种优质牧草为纽带的生态果园开发模式,并详细论述了生态果园生产模式以及果园低改技术、牧草套种技术、草牧结合技术、菌草结合技术以及草沼结合技术等综合配套技术及其实施成效;这一模式不仅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培肥地力和提高果树产量与品质,同时以牧草为纽带发展牧业、渔业、食用菌业和气能源业,提高综合利用效率,促使丘陵山地农业综合开发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得以优化发挥。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对青海省三江源区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经济结构、置业等方面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转变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提倡建设养畜、科学养畜,走组织化、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的路子,并进行推广,从而解决长期以来的人、草、畜三者之间的矛盾,遏制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竭泽而渔式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实施季节畜牧业,是改善草原生态环境,促进畜牧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增加农牧民经济收入的重要途径。文章从季节畜牧业、以草定畜、异地育肥三方面简述了发展季节富牧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果园生草栽培是果树生态培育的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重点介绍了果园生草栽培的生态效应和经济效应,探讨了生草栽培在实际推广应用中的技术要点。针对我国果园生草现状,提出需要因地制宜选择草种及生草方式,加强水肥管理,加深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方面研究,倡导精耕细作,推进"果-草-牧"等良性复合体系的构建,为我国大面积推广应用果园生草栽培方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静宁县围绕果品产业,加大以果园"三沼"综合利用为主的"畜沼果"生态循环农业技术研究推广,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制定了《"畜沼果"生态循环农业技术规程》,为今后这项技术的普及推广和果园"三沼"综合利用的规范化、标准化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