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荣  吕军  周子强  逯莹 《农业灾害研究》2021,11(1):29-30,32
通过对双鸭山国家气象站2018年01月—2019年12月自动降水天气现象观测资料与人工降水天气现象观测资料对比,发现二者存在差异,并对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进行说明.对DSG5自动降水天气现象仪的观测数据进行评估分析,为双鸭山国家站DSG5自动降水天气现象仪正式业务化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张崇辉  纪秀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120-16121
根据对编报规定的理解,总结归纳出一般天气现象、有雷暴和降水时选报W1W2过去现象编码的流程,为地面测报人员编报7wwW1W2组提供一种简便思路。  相似文献   

3.
随着观测仪器自动化的快速发展,近两年自动观测能见度仪正式投入到业务运行当中,为能见度观测工作减轻了工作量,包括能见度自动观测记录和新型站软件判断视程障碍天气现象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利用安徽省安庆气象观测站2012年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能见度资料,分析不同观测时次和不同天气现象的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能见度的差异性。采用相关系数法计算不同情形下的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能见度的相关性。通过差值的统计特征分析不同观测时次和不同天气现象的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能见度的差异性,并利用符号检验法和Wilcoxon秩检验法对两者的差异性进行假设检验。结果表明,不同观测时次的自动观测和人工观测能见度近似呈完全正相关性,不同天气现象的自动观测和人工观测能见度的相关性也较高;不同观测时次和不同天气现象的自动观测和人工观测能见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OSSMO 2004测报软件具有自动编报的功能,但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自动选择云状的编码。当云码有2个或以上可供选择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有时,天气现象编码不正确,需要人工修改;此外,由于传感器故障等原因,降水数据会出现异常,在编报之前还要对不正常的降水数据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6.
云与天气现象,到目前为止,一直是人工观测项目,未来也难以实现自动观测,二者也是地面气象观测中两项最有深度和难度的观测项目。浅谈云状的判定,常见天气现象的观测记录方法,以及云与天气现象,天气现象与有效能见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新的业务规定中有关天气现象观测内容调整,天气现象观测方式调整,重要天气报编报中天气现象、重要天气报发报时间调整,及时天气报告中编报天气现象、编报时段、编发要求的调整等。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我省较早使用天气现象仪地区的天气现象观测资料的可行性分析与应用,得出以下结论,如果自动化观测天气现象资料时间长于二十分钟,那么所观测到的数据比较可靠,也具有比较高的参考价值。一般来说,自动观测系统对于天气现象的识别总体上来说还是比较可信赖的。但是需要注意,天气现象识别算法、降水方面还有着一定的问题需要改进。  相似文献   

9.
徐洪雄  陈渭民  杜波 《农技服务》2010,27(11):1489-1492
对几种天气现象仪自动探测到的能见度和天气现象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并与人工记录和自动站资料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①几种仪器能见度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能见度<10.0 km时,各仪器所测能见度数值变化均较平稳,能见度>10.0 km时,各仪器所测数值波动性较大。能见度越大,仪器测量数值与人工观测能见度误差越大。②PWS100实际判断出的天气现象种类最多,对降水天气现象的把握能力较强,小时累计降雨量与人工记录和自动站数据最为接近。凯迈天气现象仪对视程障碍现象把握能力较强,与人工记录一致性较好,并且对视程障碍强度的区分能力也较强。OWI-430仅能判断降水现象,且小时累计降雨量数值误差较大。  相似文献   

10.
随着气象现代化的发展,新型自动气象站遍及全国各台站。能见度仪也在多数台站开始业务化运行,开启了能见度观测自动化模式。但是由于台站人员刚刚接触能见度仪,对能见度自动观测原理,数据定义、计算方法、视程障碍天气现象自动判别标准及人工质控数据等方面不太熟悉,现就实际观测中需要理解记忆的技术规定进行归纳总结,与大家共同学习。  相似文献   

11.
对云的演变进行初步统计,同时通过长期的对比和验证,发现云与天气变化密切相关。在未来云、天实行自动观测时,可以根据云的演变对云的自动观测数据进行判定,同时根据云与未来天气现象的关联对天气现象自动观测数据进行判定。通过连续观测云的生消演变,可以预测未来几小时甚至未来1~2 d的天气。云的观测对短时、临近天气预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正确判断并记录各种天气现象是气象业务的基础,既能为研究气候变化提供基础信息,又能为气象预报、决策服务和灾害预警提供依据。对一些能见度低、易混淆的天气现象如雾与霾,如果原始记录不准确,则会对气候分析、气象预报等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该文介绍轻雾、雾、霾等复杂天气现象的判断方法,以提高观测水平。  相似文献   

13.
董海涛  刘飞  王明宏等 《安徽农业科学》2014,(21):7128-7130,7138
为充分发挥辽宁省地面气象观测网作用,使业务部门能够及时掌握各地发生的天气实况信息,对国家级自动气象站天气现象观测记录进行二次编码处理,及时准确地传输到省级部门进行集中处理,加以应用。即时天气现象报告设计是以地面气象观测相关技术规范为基础,采用VB6.0语言平台开发,实现了天气现象报告的制作与传输,并基于气象内部网络以WEB方式发布即时天气现象实况信息,为不同岗位的业务和管理人员提供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4.
冬季地面气象观测注意事项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介绍冬季地面气象观测注意事项,包括小百叶箱内、大百叶箱内、雨量器、虹吸雨量计、蒸发量、日照计、地温、电接风、气压表、天气现象、编码与发报等方面内容,以为冬季地面气象观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自动观测站在地面观测业务中的普遍使在云能天自动化有很大的突破,但是天气现象霜这个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意义的观测要素还是需要观测员目测取得。而地面观测的自动化已经取消了所有观测站的夜班工作,致使在夜间出现的天气现象很容易漏记、误记,尤其是霜这一重要的农业生产的气象指标,由于它多发生在夜间观测时段,及时准确的观测到霜,除了需要观测员的责任心及观测经验外,找出利于成霜的气象因子,为观测、补记提供有力的依据,从  相似文献   

16.
随着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工作的不断推进,河北省升级换代了新型自动站设备,逐步实现了气温、气压、湿度、风、降水、地温以及云、能见度、天气现象、固态降水、雪深等气象要素的自动观测。虽然新型自动站设备运行相对稳定,但数据异常情况也时有发生。这就需要台站综合气象业务人员必须熟悉各类数据文件格式和最新业务技术规定,深刻理解并灵活掌握异常记录处理方法,保证快速、准确地对不正常记录进行人工质控处理,提高自动站数据的可用性和完整率。本文根据《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版)》,结合工作实际,对能见度、气温、湿度、降水等观测要素的异常记录举例说明其处理方法,供台站气象业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7.
《现代农业科技》2015,(15):249-250
利用长沙国家基本气象站人工与自动能见度观测资料,采用差值平均、差值率平均、差值标准差及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2种不同观测数据对比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院人工能见度观测值普遍大于自动观测值,其差值、差值率、差值标准差随能见度的增加而增大;人工与自动观测数据的相关性吁区间(VV≥10 000 m)最好,达到0.834,域区间(1 000 m≤VV<3 000 m)次之,达到0.776,其他区间相关性较差;自动能见度观测结果配合其他气象要素记录相关视程天气现象(轻雾、霾、雾)有多记现象,分析并给出了出现多记差异的原因,总结给出了前向散射式自动能见度仪在业务应用中的改进建议,为自动能见度资料数据质量控制、数据服务应用提供参考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8.
从云、能见度、天气现象和降水量、雪深与雪压、蒸发量、日照、冻土等方面介绍自动站报表中有关人工观测项目的审核方法、注意事项及处理方法,以供预审员借鉴。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某地区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一体化质量控制运行进行了分析,找到自动能见度、自动蒸发、降水数据异常处理出现不正确和天气现象记录中出现的不合理问题和现象进行反馈。同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为相关的人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飑天气现象是夏季地面观测实际工作中常见的一种天气现象,由于《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对于飑天气现象的定义比较笼统和模糊,并没有给出一个具体的判定标准,因此常常有多记、漏记飑天气现象的情况发生,从而导致观测质量的下降。本文通过对飑线天气系统的分析,结合雷达云图的特征,明确了飑天气现象的特征及其与冷锋的区别,并根据飑线系统所对应飑天气现象特征,判别是否出现了飑天气现象,避免多记、漏记,从而提高地面观测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