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柑橘在生长过程中,有一类危害较大的害虫即介壳虫,其中以矢尖介较为常见。矢尖介又名箭头介,属同翅目盾介科,被橘农称为柑橘上最顽固的害虫,繁殖快、世代重叠危害,因虫体有蜡质,一般农药防治效果不理想,受害柑橘树势衰弱,叶片黄化脱落,新梢容易枯死,坐果率不高,产量下降,果实品质低劣。在大发生的年份,如任其危害,1~2年之内有柑橘全园死亡的危险。介壳害虫的共同特点是雌雄异形,雌虫有发达的口器,无翅,体壁坚韧或柔软,体外披有蜡粉或坚硬的蜡质介壳  相似文献   

2.
<正>果树上的介壳虫是让果农最为头疼的问题。介壳虫一般以若虫和成虫附着在枝干、果实和叶片上吸取汁液,造成枝干裂皮、干枯和落叶,严重时造成整株死亡,果实受害后呈畸形,失去商品价值。大多数果农由于没  相似文献   

3.
<正>众所周知介壳虫为害作物叶片、枝条和果实,发生严重时,介壳密集重叠,远望枝条呈灰白色,受害枝条表央凹凸不平,削弱树势,甚至可引起枝条及植株死亡。因为其虫类多、繁殖能力强、虫口基数大等原因使介壳虫很难杀干净,如果让介壳虫长成成虫,背部的鞘翅板就会分泌蜡质层,将自己严严实实包裹进  相似文献   

4.
<正>一、柑橘果实外观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1.虫害影响1蚧类。不少介壳虫为害柑橘都会影响果实外观。矢尖蚧为害果实,使果面布满介壳且不着色,影响果实外观。柑橘粉蚧的雌成虫和若虫常群集在柑橘叶片背面和果蒂处吸食汁液,在受害处产生黄斑,严重时使果实脱落,诱发煤烟病。糠片蚧使果实被害处出现绿色  相似文献   

5.
<正>灰霉病是危害草莓最严重的一种真菌病害,发生严重的年份可造成50%的减产。该病主要危害果实,花瓣、果梗、叶片和叶柄也均可感染。果实经常在接近成熟期发病,刚开始发病时,受害部位出现黄褐色斑点,似油浸状;然后病斑逐渐扩大,边缘为棕褐色,中央为暗褐色,而且病斑周围呈现油渍状,最后整个果实变软腐烂。发病部位表面着生一层灰色霉状物,如果湿度大,会有白色絮状菌丝长出。茎、叶、花感染此病后,患病部位呈褐色,油渍状。该病的病原菌为灰霉菌。在气温18℃~28℃及高湿的条件下,灰霉病发  相似文献   

6.
介壳虫在观赏植物上常见,尤以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种类繁多,为害严重,多年生木本花卉受害重。北方地区以温室内发生较多。介壳虫的为害在于其固着于叶片、枝干及根部,口器刺入植物组织内大量吸食汁液,使寄主丧失营养和水份,受害嫩芽、嫩枝生长不良以致枯萎。同时,受蚧类为害的植株,由于介壳虫分泌蜜露,易染煤污病,使叶片不能正常光合作用。影响观赏和植株生长,重者树势衰弱,最后枯死。  相似文献   

7.
1 症因 1.1 发病植株叶片上出现褐色至暗褐色米粒大小斑点,无一定形状,外缘有界线不清的黄色边缘,黄色边缘不明显。 1.2 花托、花柄上出现褐色至暗褐色小斑点,斑点小而密,发病重时连成一片,斑点无一定规则形状。 1.3 幼果被侵染后最初呈白点稍隆起,白点上皮破裂形成褐色斑点,周围仍保持绿色,持续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8.
炭疽病主要为害叶片,也能为害果实。叶片受害初期出现褐色略下陷的小点,不久扩展呈圆形、椭圆形或数厘米长不规则形大斑,病斑中央呈灰褐色至灰白色,偶有褐色轮纹,边缘黑褐色。后期病斑上着生许多小黑点,有时呈轮状排列。若从叶尖发病向下蔓延则叶尖成段枯死,若为害叶基部,病叶迅速枯死,严重时可导致全株枯死。病斑易碎裂。受害果实上产生不规则长条形的黑褐色病斑。此病由真菌所致。病菌在病残体上存活,借风雨或浇水传播蔓延。因此,在多雨、湿度高、闷热的天气,或从植株上方浇水、通风不良、盆上粘重和盆上积水,发病均严重。一般老叶自4月初开始发病,霉雨季发病严重,以后逐渐停止,8月新叶又开始发病。种植兰花的品种不同,病  相似文献   

9.
<正>胡麻叶斑病在水稻整个生育期皆可发生,苗期和孕穗至抽穗期最易染病,可危害稻株地上各部位,主要危害叶片。苗期叶片受害,病叶上出现芝麻粒状的暗褐色斑点,斑点密生时可致秧苗枯死。如遇潮湿天气,死苗上会生出黑色绒状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成株叶片受害,病斑初为褐色小点,逐渐扩大成椭圆形褐斑,芝麻粒大小,病斑周围一般有黄色晕圈,后期中央呈黄褐色或灰白色。发病重时叶片上病斑密布,常愈合成不规则的大斑,最后叶片干枯。受害严重的稻株,生长受阻,分蘖少,抽穗迟。  相似文献   

10.
<正>介壳虫是柑橘生产上的主要害虫,其发生范围广,危害重,受病虫危害后的柑橘果品,质量严重下降,经济效益大大降低。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因介壳虫等病虫危害,每  相似文献   

11.
黑斑病及介壳虫是国兰常见的病虫害。笔者自制了一个小工具,对付介壳虫与黑斑病,使用起来颇为方便顺手。先截取一段直径3毫米、长约180毫米的黄铜枝,一头用手锤稍锤扇,在砂轮上磨出斜刀口状,另一头磨成尖锥状。当发现兰叶上伏有介壳虫及其白色卵子时,用斜刀口顺着兰叶轻轻一刮,成虫及卵子就会沾在刀口处,抹下除之即可。国兰叶脚多收窄成缝,介壳虫与卵子多藏身于此,药物难以到达,而这个小工具的斜刀口较薄,可自如地伸进去,刮出虫体,比小竹签还好用。工具的另一头呈尖锥状,可用来对兰花进行针刺疗法。当兰叶出现黑斑时,把铜尖锥用打火机烧烤一下,对准黑斑  相似文献   

12.
<正>黑刺粉虱属同翅目粉虱科,又名橘刺粉虱、刺粉虱、黑蛹有刺粉虱等。除为害柑橘、橙、柚、沙田柚外,还为害葡萄、柿、梨、枇杷、龙眼、荔枝、杨梅、香蕉、苹果、栗等,在柑橘上主要为害当年生春梢、夏梢和早秋梢。一、为害特点成虫、若虫刺吸叶(图1)、果实和嫩枝的汁液,被害叶出现失绿黄白斑点,随为害的加重,斑点扩展成片,进而全叶苍白早落;被害果实风味品质降低,幼果受害严重时常脱落。严重时,一叶可达数百头,虫体堆叠,并分泌蜜露诱发煤污病,使柑橘树枝叶发黑,枝弱叶薄,开花少,产量低,果质劣。该虫近年为害呈上升趋势,成为果树重要害虫。  相似文献   

13.
大白菜病虫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病毒病症状表现白菜病毒病又称“孤丁病”,俗称“老头苗”。白菜各生育期均可发病。幼苗期发病,心叶产生明脉症状,并沿叶脉退绿,继而表现为浓、淡相间的病斑。受害叶片僵缩,呈畸形,叶脉上有时产生褐色坏死斑点或条斑。成株期发病,植株停止生长,不能包心。发病较晚的植株生长缓慢,虽能包心,但内部叶片常有褐色坏死斑点,不能食用。  相似文献   

14.
柑桔类观赏植物在环境阴湿、空气不流通或日光不直射条件下,易遭介壳虫为害。介壳虫体小,不甚活动,寄生在植物上用口器刺吸树液为生,不易脱落。其为害症状是使绿叶褪绿出现淡黄色斑点,严重时叶片枯黄脱落;枝干被害表皮粗  相似文献   

15.
<正>柑橘锈壁虱在9月的繁殖可达3代,对柑橘果实危害严重。它以刺刺入果实表皮,破坏油胞,形成果面赤色小斑点,网状裂纹,呈木栓化,果皮粗糙无光泽,果实小而硬,皮厚味酸,此期受害果称之"青铜",无经济价值;柑橘果实成熟前受害,则常称为"黄铜"或"红铜"。防治方法:药剂可选用15%达螨灵乳剂15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与99%SK矿物油200倍液混用,73%克螨特乳油2000倍液,24%  相似文献   

16.
防病治虫     
四川洪雅县沈绍铨问:近年我的多花月季上长一种瘤状蚧壳虫,这是什么虫,如何防治? 答:这是半球盔蚧,又称球盔蚧、咖啡黑盔蚧(照片为苏铁叶上生长的半球盔蚧)。以若虫、成虫在多种花木的小枝、嫩叶上刺吸为害,受害处出现褐色油状点或黄色斑,严重时叶片脱落,植株生长  相似文献   

17.
喜暖花卉一旦遭受寒潮侵袭,极易发生冻害。受害植株通常叶片萎缩或出现褐色斑点,严重时叶柄会从茎上自行折落。遇此情况,有些花友往往急于将受害盆株搬到高温或阳光直射处解冻,  相似文献   

18.
1.大褐斑病此病是水仙叶部的重要病害。我国主要产区漳州、崇明、舟山、福州、厦门等地发病均较严重。病菌主要为害叶片。初次侵染时,多发生在叶片尖端,造成叶片先端枯死。再次侵染的,病斑多发生在叶片中部及边缘。发病初期受害部位出现黄褐色至褐色小斑点,后发展成纺锤形或不规则形褐色或红褐色大斑,病斑周围有黄绿色晕圈。后期病斑相互愈合连成大型条斑,病斑上产生黑褐色小点(如图所示)。发病严重时全叶干枯,整株死亡。漳州地区发病严重的病圃,水仙叶片如同被  相似文献   

19.
危害柑橘的介壳虫种类多,如矢尖蚧、红蜡蚧、糠片蚧、吹绵蚧等,以矢尖蚧危害最为严重。它们刺吸柑橘汁液,使其形成黄斑,直接造成枯枝落叶,影响树势、产量和品质。但介壳虫是害虫中最顽固、最难对付的害虫,它们仅在孵化后不久的幼蚧阶段有短暂时间的虫体裸露。随着虫体的增大,体表很快披有介壳和蜡质,一般化学农药很难通过蜡质进入虫体,影响防治效果。防治介壳虫最有效的农药是松碱合剂,在柑橘生长期使用,易因浓度掌握不当而产生药害。而冬季柑橘进入休眠期后使用不仅效果好,而且不易产生药害。因而冬季是使用松碱合剂防治介壳虫最佳时期。杀…  相似文献   

20.
沈兆敏 《科学种养》2009,(11):29-29
为防止病、虫、草害,柑橘树特别是生长季节的柑橘树需要喷施多种农药,如喷施浓度过大、次数过多或错喷农药、喷施假冒伪劣农药,就会对树体造成药害。药害可在树体的不同部位发生:叶片受害出现色泽、形状各异的斑点或焦枯穿孔,叶片失绿、黄化、烧焦、畸形、脱落;果实受害出现“斑果”;开花前、盛花期、幼果期用药不当会引起落花落果。药害轻者伤叶、伤枝,落花落果;重者减产,甚至会导致植株死亡。以下就常见的药害原因及药害后的防止补救措施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