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水稻主要病毒病害之一。目前由于缺乏规模、高效的黑条矮缩病抗性鉴定体系,制约了抗黑条矮缩病水稻资源的发掘,限制了抗黑条矮缩病的育种进程和基础研究。本研究通过分析水稻黑条矮缩病田间鉴定所需灰飞虱的有效接种密度、带毒率及播期等,提出水稻黑条矮缩病田间鉴定有效接种的灰飞虱密度在800万头 hm-2左右较为合理,而带毒率应不低于5%。并进一步对现有黑条矮缩病人工接种鉴定的循回期、接种虫量、接种时间及虫龄等进行了优化。利用上述鉴定体系,2010年对来源于20个国家的共1240份水稻种质进行黑条矮缩病田间鉴定,初步获得发病率低于10%的品种34个;2011、2012连续两年对该34个品种进行多年多点重复抗性鉴定,发现来自东南亚地区的3个品种Kanyakumari 29、Madurai 25和Vietnam 160连续3年发病率均低于10%,表现较高的黑条矮缩病的抗性。进一步分期播种鉴定的结果表明,Kanyakumari29在3个播期、3个鉴定点的发病率均低于12%,而Madurai 25和Vietnam 160发病率均低于9%。此外,在人工接种条件下Kanyakumari 29、Madurai 25和Vietnam 160的发病率均低于9%。因此,多年多点田间鉴定和人工室内接种鉴定的结果均表明,Kanyakumari 29、Madurai 25和Vietnam 160稳定、高抗黑条矮缩病。综上所述,本研究建立的田间鉴定与室内鉴定相结合的黑条矮缩病鉴定体系准确、可靠,可用于黑条矮缩病的大规模鉴定,该体系的建立及高抗黑条矮缩病水稻资源的发掘为水稻抗黑条矮缩病基因的鉴定及育种利用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和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2.
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资源的筛选和抗性QTL的定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田间鉴定发现,分蘖盛期的病状最为显著,是病症观察的最佳时期。对江苏省311份粳稻品种进行重病区田间鉴定试验,未发现对黑条矮缩病毒(RBSDV)免疫的品种。江苏省目前正在推广的24个主栽水稻品种发病率在10.0%~30.0%之间,曾推广的287份粳稻品种中,71.5%的品种发病率在10.0%~29.0%之间,其余品种发病率在29%以上。来源于日本的粳稻品种Koshihikari的黑条矮缩病发病率相对较低,籼稻高产品种桂朝2号为感病品种。利用Koshihikari/桂朝2号RILs群体进行抗RBSDV的基因定位,结果在第3染色体上标记RM7~RM5748之间检测到1个抗黑条矮缩病的QTL,来自Koshihikari的等位基因增强了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抗性,携带抗性位点的家系明显提高了对RBSDV的抗性。本研究结果将为研究水稻黑条矮缩病和水稻抗黑条矮缩病分子育种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3.
水稻分子育种亲本材料在东北地区的稻瘟病抗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12份分子育种亲本在稻瘟病重发区自然鉴定圃进行田间抗性鉴定,发现分别有117个和39个品种对叶瘟和穗颈瘟表现抗性,19个品种对叶瘟和穗颈瘟均表现中抗以上抗性,叶瘟与穗颈瘟发病严重度存在显著相关性.进一步利用辽宁和黑龙江的混合菌株在水稻苗期,对田间苗期和成株期均表现抗病的19个品种进行人工接种鉴定,分别筛选出对辽宁东...  相似文献   

4.
部分水稻杂交组合的抗稻瘟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袁洁  刘燕黔  杨学辉  刘世怡 《种子》2000,(1):11-12,14
1998~1999年通过对苗期混合接种鉴定、抗菌系谱测定、田间自然诱发鉴定等不同方法,对部分水稻杂交组合进行了抗稻瘟病性研究。结果表明,虽然部分品种在苗期抗性鉴定时表现为抗性,但在抗菌系谱测定中所有品种都存在致病力不同,数量不等的侵染菌系,而田间自然诱发鉴定表明了在苗期抗性鉴定中表现抗性的品种成株期对穗颈瘟仍表现感病。为此,我们提出一定要注意品种的合理布局和搭配种植,避免在一个地区连续种植同一品种,以尽可能延长品种的使用年限。同时必须结合感病生育期的气侯条件,抓好测报和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5.
水稻是我县种植面积较大的农作物之一,由于室内检验种子纯度局限性很大,而田间植株的鉴别可以依据的形态性状较多,结果也比较准确,为了掌握水稻的品种室内纯度和田间纯度差异,保证我县农业生产用种安全,我们进行了水稻品种室内纯度和田间纯度种植对比鉴定试验,进一步探讨我县水稻品种室内纯度和田间纯度鉴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快速评价烟草青枯病抗性的室内鉴定体系,并为烟草青枯病抗性突变体遗传规律的研究和选育优质抗性品种奠定试验基础。本研究选用EMS诱变烤烟品种‘翠碧一号’获得的烟草青枯病抗性突变体‘486-K’为研究对象,以野生型品种‘翠碧一号’、感病品种‘红花大金元’和抗病品种‘岩烟97’作为3个对照品种。在安徽和福建病圃开展病情调查,室内接种鉴定采用伤根浸泡法接种烟草幼苗,探究5种青枯菌液接种浓度(OD600=0.1,0.2,0.3,0.4,0.5)的烟草幼苗的发病情况,确定最适的青枯菌液接种浓度。结合田间病情调查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明确室内伤根浸泡法在研究烟草青枯病抗性中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田间与室内病情鉴定发现突变体‘486-K’的病情指数均显著低于‘岩烟97’(P<0.05),认为抗性高于抗病品种‘岩烟97’,室内接种鉴定的最适青枯菌液浓度为3.8×108 cfu/m L(OD600=0.3)。安徽和福建病圃的发病率与室内接种鉴定结果相比,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915和0.933,说明室内鉴定采用伤根浸泡法能够准确判定材料的抗性水平。研究结果为其他烟草青枯病抗性材料的鉴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向日葵菌核病田间接种方法及品种抗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孟庆林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19):272-276
建立有效的向日葵菌核病盘腐田间接种鉴定方法,对向日葵抗性资源筛选和抗病育种具有重要意义。试验以菌核病菌PDA菌丝体悬浮液、高粱粒菌丝体和子囊孢子悬浮液作为接种物,分别对不同抗感向日葵品种在R5.1(始花期)、R5.5(半开花期)和R6(盛花期)进行人工接种,从而筛选出最佳接菌物类型、浓度及接种时期,并用此方法对18个品种连续2年进行了抗性评价。试验结果表明:3种接种物均可使不同向日葵抗感品种产生盘腐症状。PDA菌丝体为30.0 g/L、高梁粒菌丝体为0.4 g/盘和子囊孢子为1×103个/mL浓度即可区分出向日葵品种间抗感性差异。R5.1~R5.5接种较R6可获得更高的发病率及病情指数。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田间盘腐接种的最佳条件为:接种物为子囊孢子悬浮液,浓度为1×103个/mL,接种时期为R5.1,保湿时间为48 h。同时筛选出4个对盘腐型菌核病表现抗病的向日葵品种。本研究所建立的向日葵田间接种方法能够有效地对向日葵进行抗菌核病筛选和鉴定。  相似文献   

8.
1986~1992年,对1092份水稻品种(系)于田间进行了抗白叶枯病性的人工接种和自然诱发鉴定,从中筛选出一批抗丰兼优良种,可为育种和生产部门因地制宜地择优利用。  相似文献   

9.
水稻稻曲病抗性鉴定技术及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水稻稻曲病是一种水稻穗部病害,现已从次要病害上升为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为了提高水稻品种对稻曲病性抗性鉴定的准确性,本试验在田间和大棚条件下分别从接种方法、接种体、栽培时期、发病条件和环境条件等方面做了全面研究。对比3种接种方法发现,注射-喷雾相结合方法的发病效果最好;在4种接种体中,分生孢子-菌丝片段混合液接种发病最严重,菌丝片段和上年保存的厚垣孢子不能引起发病;在田间或大棚条件下病原菌接种后,进行遮阳和喷雾保湿处理对发病效果好,发现温度在25~30℃和相对湿度在85%以上更有利于稻曲病侵染和显现症状;试验结果还显示大棚条件下的鉴定效果稳定于田间条件。因此建议在进行抗病性鉴定时可在田间多点异地人工-自然诱发的抗性鉴定结果上,增加水稻品种大棚人工接种测定,这样可以获得更有效、更可靠的鉴定结果。  相似文献   

10.
采用分菌系人工接种与病圃自然诱发的方法,对2008年重庆市秀山、云阳、梁平等16个区、县提供的冈优725、冈优177、渝优1号等97个生产上推广种植的水稻品种进行抗瘟性鉴定。结果表明:测定品种的平均抗谱率为64.8%,抗谱率最高的为95.1%,最低的为26.8%,抗谱率高于50.0%的有71个,占78.9%;田间鉴定颈瘟达感病或高感的有82个,占84.5%。与近年鉴定结果相比,田间抗性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1.
菲利普孢囊线虫(Heterodera filipjevi)是我国新发现的一种小麦病原线虫。通过室内盆栽接种和田间病圃鉴定, 采用相对抗病指数法和Pf/Pi比值法评价75份CIMMYT小麦品种资源材料对菲利普孢囊线虫河南许昌群体的抗性, 为抗病育种提供了种质资源信息。在供试材料中未发现免疫品种, 其中6R(6D)抗性最好, 2种鉴定条件下均表现高抗;MACKELLER、CROC_1/ AE.SQUARROSA(224)//OPATA*1、CROC_1/AE.SQUARROSA (224)//OPATA*2、CPI 133842、CPI 133814和TRIDENT等6份品种材料在室内接种鉴定中达到抗病水平;田间病圃鉴定中除6R(6D)表现高抗水平外, 另有CPI 133842、CPI 133814、DURATI和TURCAN#39表现高抗, ID-2150、BAXTER和MACKELLER等14份品种材料达到抗病水平。室内接种鉴定较田间病圃鉴定发病严重, 且简便易行, 鉴定结果更可靠。鉴定结果表明, 相对抗病指数法可以作为一种评价小麦品种对孢囊线虫病抗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正>庆林157是吉林市丰优农业研究所选育的中熟水稻品种,平均生育期136d,需≥10℃积温2 720℃,对苗稻瘟为抗(R)、叶瘟中感(MS),穗瘟为中抗(MR),3年间在28个田间自然诱发有效鉴定点次中,最高穗瘟率为23%;2010~2012年在22个抗纹枯病田间自然诱发有效鉴定点中,最高病级5级,表现中抗(MR);米质符合农业部四等食用粳稻品种品质规定要求。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 768.2kg/hm~2,比对照品种吉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蚕豆优良品种评价与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七五”、“八五”期间,沿江所参加了由中国农科院主持的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承担江苏省蚕豆地方品种资源研究,评选出一批单项性状、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其中一些突出的品种在生产和科研中获得广泛的应用,取得良好的效果。对江苏省蚕豆品种组织调查,分三期实施征集和整理;对112份品种资源进行农艺性状鉴定,采用田间小区种植、田间观察记载和室内考种方法,对每一批资源连续鉴定两年,项目包括生育期、百粒重、荚长等15个农艺性状。选送江苏蚕豆品种报中国农科院进行营养成分测定和抗性水平鉴定,项目有粗蛋白、粗脂肪、总淀粉测定和赤斑病、…  相似文献   

14.
1986~1990年采用田间自然发病和盆栽接种病土鉴定方法,对1991份大豆品种资源进行了抗大豆孢囊线虫3号小种鉴定,筛选出抗病品种48个,占参鉴品种的2.4%。承德地区的抗病品种较多。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459份杂交水稻为研究材料,分别用SSR分子标记、田间小区品种纯度正季鉴定法鉴定杂交水稻品种真实性和纯度,以田间小区品种纯度鉴定结果为对照,比较SSR分子标记鉴定方法的准确度.研究结果表明,SSR标记法与田间正季鉴定结果基本一致,两种鉴定方法的真实性鉴定结果完全一致,两种鉴定方法的纯度值最大相差8.8%,平均差距为0.7%.实验结果表明SSR分子标记法能准确、快速地鉴定杂交水稻品种真实性和纯度.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田间自然发病调查、喷雾接种、幼芽接种等方法,对甘肃307份入目大麦地方品种进行抗条纹病鉴定,结果有免疫品种15份,占4.9%;抗病品种140份,占45.6%。在抗病、免疫品种中以裸大麦占绝大多数。初步看出大麦条纹病抗性与品种类型,穗、粒颜色和成熟期有关。  相似文献   

17.
以省内主要栽培粳稻品种(品系)为研究对象,用“活体菌株”接种法进行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鉴定,人为控制田间小气候,建立一套发病系数高、方法简便实用、病圃容量大、鉴定结果可靠性强等综合措施。 在连续几年的抗性鉴定中,鉴定筛选出一批利用价值较高的种质资源和抗性较好的系统材料,本研究室选育出抗病品种3个,省良种化工程中标品系3个及省内抗病品种(品系)23个,以备做抗性资源加以利用或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贵州水稻区试品种(组合)对水稻稻瘟病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杨学辉  谢海呈  袁洁 《种子》2003,(3):26-27
1996—1998、1999—2002年分别采用苗期喷雾接种及穗期注射接种两种鉴定方法对264份水稻区试新品种(组合)进行了抗稻瘟病性人工接种鉴定,共鉴定出抗性材料74份,其中表现高抗的材料9份,表现抗的材料30份,表现中抗的材料34份,分别占总鉴定品种数的3.41%、11.36%和12.88%。  相似文献   

19.
田间小区种植鉴定是鉴定品种真实性和测定品种纯度的最为可靠、准确的方法。湖南省近年来对杂交水稻种子的品种纯度鉴定大多采用海南田间小区纯度种植鉴定的方法。根据多年经验。谈谈杂交水稻种子海南纯度种植鉴定的技术,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20.
抗赤霉病新品种宁麦资119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研究所和江苏省扬州市扬子江种业有限公司共同选育。2018年12月1日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苏审麦20180002)。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鉴定:抗赤霉病(严重度1.05-1.26)。经2019年-2021年生产示范推广,综合表现抗病性强,分蘖性好,高产稳产,抗倒性好,适合江苏淮南麦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