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连云港市水稻主产区的土壤、灌溉水和稻米中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1)该地区水稻灌溉水所含重金属污染较轻,没有对稻米品质造成影响,完全符合无公害稻米生产要求。(2)土壤中砷、铅、镉的平均含量超过国家和江苏省背景值,砷、镉、铬、铅和汞的单项污染指数P<1,污染分担率排序为砷(42.56%)>镉(37.00%)>铬(7.78%)>铅(7.22%)>汞(5.54%),土壤主要以砷、镉污染为主;综合污染指数P综=0.59<0.7,属1级,为安全清洁水平,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重金属环境质量要求。(3)稻米中4种重金属污染排序为铅>汞>镉>砷,以铅和汞污染为主;除铅外,稻米中重金属富集效应不明显,徐稻3号累积铅的能力较强,稻米中镉的含量与土壤中pH值存在着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探明水稻不同生育期镉积累特征对于稻米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与现实意义,本研究采用水培试验方法,于水稻不同生育期分阶段添加外源镉,分析水稻不同生育期低浓度镉(50μg·L~(-1))胁迫下水稻每个生育期、主要部位镉含量及其内在关联。抽穗期阶段镉胁迫对水稻籽粒镉积累速率影响最为明显,最高达到3.41μg·蔸~(-1)·d~(-1)。孕穗期和抽穗期阶段镉胁迫对稻米镉积累量贡献率较高,中嘉早17号分别为40.51%、31.66%,湘晚籼13号分别为37.97%、35.46%。研究表明,孕穗期、抽穗期是控制镉米形成的关键时期,本结果可为镉超标稻田的安全生产及阻控米镉积累提供支持和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3.
探讨水稻降镉技术对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机理,是实现耕地污染治理与稻米安全的重要途经。以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试点区的湘潭市雨湖区为试验区,分别选取镉低积累水稻品种(V)、淹水管理(I)、施用石灰(P)及其组合技术(VP、IP、VIP)等6种降镉技术,通过田间试验,对比分析不同水稻降镉技术对土壤、秸秆和稻米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6种降镉技术中,施用石灰措施对微量元素含量变化和影响最为显著,包括增加和降低效果,且在各组合技术中起主导作用;2)从6种降镉技术的综合效果来看,土壤中钼(Mo)和铁(Fe)的有效性增强,锌(Zn)、铜(Cu)和锰(Mn)的有效态含量减少,而水稻体内Zn、Mn、Cu在稻米部位相对累积,Mo在秸秆中含量增加,水稻Fe的含量水平则总体上升。从作物正常生长所需与籽实营养价值的角度考虑,在水稻种植的过程中,宜采用VIP、VP、V、I降镉技术,最大程度降低对水稻吸收积累微量元素的影响,保证稻米安全高质产出。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湛江稻米生产环境及其稻米中Cd的安全性,抽样测定了湛江4个水稻主产区的大田土壤、灌溉水、植株器官和稻米中重金属镉(Cd)的含量。结果表明:早稻与晚稻均表现为,Cd在根中的积累量显著地高于茎、叶和稻米。同时,Cd在稻米中的积累量显著地低于茎、叶,Cd在茎、叶中的含量水平相当,水稻植株器官对Cd的富集水平基本为根〉叶〉茎〉稻米,根系是吸收和积累Cd的主要植株器官;湛江市4个水稻主产区生产的稻米中Cd的含量范围为0.034-0.047mg·kg^-1,符合国家粮食卫生控制标准值(GB2715-2005),尚不存在Cd暴露的风险。水稻种植区的土壤中Cd含量为0.155-0.180mg·kg^-1,达到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GB15618-1995),仍属于自然背景值范围;灌溉水的重金属cd含量的范围为0.0019-0.0049mg·L^-1,均达到国家农田灌溉水标准(GB5084-2005)的要求。因此,湛江市水稻生产的土壤和灌溉水环境是安全的,生产的稻米Cd的安全性高,不会危害消费人群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5.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由于受重金属污染威胁日益增大,其安全生产问题备受关注。通过综述我国稻田土壤及稻米镉污染现状、镉污染土壤改良剂研究进展以及稻米对镉富集的品种间差异,认为在土壤中镉的去除修复技术无法在短时间内实现的前提下,镉排异型水稻品种的筛选与利用是实现其安全生产的一个新的有效措施。在此基础上,配合一些污染土壤改良剂的使用,会进一步增强其安全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6.
为理解石灰岩地区农田土壤重金属积累特点及污染风险,以浙西石灰岩地区为例,随机选择了153块重金属污染农田,点对点采集了土壤和水稻样品,分析了土壤和糙米中镉的含量及土壤性状,探讨了石灰岩地区污染农田土壤与稻米镉积累特点及其与土壤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全镉随粘粒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随土壤pH的下降而下降;土壤有效镉占全镉的比例与土壤pH呈负相关,糙米中镉含量与土壤有效镉、水溶性镉呈显著正相关;糙米中镉含量与土壤pH、有机质含量及粘粒含量均呈现显著负相关,土壤pH是影响石灰岩地区农田糙米镉积累最为重要的因素。《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的污染风险筛选值并不适用于石灰岩地区高pH的土壤。当6.5 < pH ≤ 7.5时,土壤重金属镉含量与农产品中重金属镉超标结果并不一致,其风险筛选值(0.60 mg kg?1)偏低,实际的风险筛选值可能在0.80 mg kg?1以上。土壤水溶性镉较土壤全镉和有效镉能更好地评估石灰岩地区农作物重金属镉的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7.
根据湖南省对农业环境的多年定位监测结果可知,目前污染农田的重金属主要是镉、铅、汞、砷和铬,其中以镉污染尤为突出。"镉米风波"对湖南省乃至整个南方稻米产业造成了极大冲击,也对目前农业生产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敲响了警钟,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迫切需要对农田重金属的治理方法进行研究。基于此,以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白水、肖家两个项目片区为例,介绍农田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的实施概况。  相似文献   

8.
不同浓度镉水灌溉对土壤及水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桶栽土培水稻试验研究不同浓度(0.04,0.08,0.10,0.12,0.20,0.24mg/L)镉水灌溉对土壤及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重金属Cd主要累积在5-20cm土层,对水稻的株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千粒重也有影响,但对水稻的每穗粒数及单株产量无明显影响。不同浓度镉水灌溉对稻米的外观品质、碾米品质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均能达绿色大米标准;营养品质则不受影响,6个处理下蛋白质、直链淀粉含量均能达标,且与CK无差异。土壤中的Cd含量随着镉水浓度的增大而增大,稻米中的Cd含量也与镉水浓度成正比。镉水中的大部分Cd残留在土壤中,6个处理下残留量分别为99.3%,73.8%,60.4%,55.5%,37.4%,47.6%,由此可见,镉水浓度越小,土壤对Cd的吸收能力越强,镉水浓度越大,土壤对Cd的吸收能力越弱。当镉水浓度大于0.20mg/L时,精米中的Cd含量达到了限量标准值(0.2mg/kg),说明灌溉水中的重金属Cd的浓度应该控制在0.20mg/L以下。  相似文献   

9.
<正> 本文报导用天然沸石控制重金属污染土壤和作物的试验结果。锌、铅、镉等重金属进入土壤后导致土壤中这些重金属活性态含量明显升高。利用天然沸石能降低土壤中活性锌的含量,但对酸溶性铅和镉的含量不产生影响。铅,镉、特别是锌引起大麦产量下  相似文献   

10.
综述镉污染稻田安全利用主要技术措施的研究进展.以广西某地的试验示范数据为样本,讨论并分析优化技术措施,筛选安全且便于农户操作的镉污染农用地安全利用农艺技术.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应用"叶面阻控+水分调控"技术措施的稻米合格率为89.29%,应用"叶面阻控"技术措施的稻米合格率为86.05%,"水分调控+叶面阻控"降低稻米镉...  相似文献   

11.
为掌握粤北矿区水稻主产区稻米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引起的健康风险,在该区域内共采集506份稻米样品,通过分析稻米中As、Hg、Pb、Cd、Cr等5种重金属的含量状况并对其膳食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粤北矿区稻米中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部分地区重金属含量超过了国家限定值,其中Cd较为严重,5种重金属在稻米中总体健康风险评估结果Risk_总为3.22×10~(-4)/年,表明该批水稻样品重金属污染对人体造成的风险较大。常规稻中5种重金属总的健康风险大于杂交稻;不同种植时期稻米的重金属日均暴露量均以Cr最大,但重金属健康风险均以Cd最高,5种重金属总的暴露风险以晚稻最小,早、中稻较大。  相似文献   

12.
<正> 人们每天从食物和饮料中摄入镉,在以稻米为主食的国家人们镉的摄入主要来自稻米。印度尼西亚人每天50%的镉的摄入来自稻米,而日本人则为40—60%。在以稻米为主食的国家,稻米成了环境镉监测的最好指示物,且稻米易取样、运输及保存。近年来在孟加拉、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朝鲜、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及美国均有稻米中镉的含量及镉日摄入量的调查报告。英国、印度尼西亚、日本和美国报道了镉的每日摄入量。本试验样品采自上述国家。1972年联合国粮食及农  相似文献   

13.
沈阳市治理镉污染土壤前景效益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1沈阳市镉污染概况沈阳市典型的镉污染区为位于沈阳市西部的张士灌区,灌区引用沈阳市西部卫工明渠(城市排污渠)与浑河大伙房水库水稀释后进行灌溉,污水灌溉已有30多年的历史。污水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尤其是重金属镉,最新测定数据表明,污水中的镉浓度已超过国家农田灌溉水标准的30多倍,土壤镉含量平均超过2mg·kg-1(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为0.3mg·kg-1)。由于污灌时间长,土壤呈微酸性,重金属多于土壤表层积累,致使稻谷受到严重污染。据有关部门检测,灌区生产的稻米90%以上镉含量超过国家食品卫生标准,为…  相似文献   

14.
湖南地区蚕桑产品重金属污染监测及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加强蚕桑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学指导生产,正确引导消费,对湖南省境内的桑蚕生产基地进行实地调研取样,并进行了重金属风险监测研究。结果表明:湖南地区桑蚕基地的蚕蛹(干样)中的重金属总砷含量较高,但换成鲜样中重金属残留风险较小;桑园土壤中镉污染严重;桑树的叶、枝等重金属污染风险极小;桑树能在镉污染严重的土壤环境中正常生长,且在叶枝中残留污染极小,桑树可作为土壤控镉的有效替代品种。整体上湖南省蚕桑产品重金属污染风险较低,但要重视土壤镉、汞元素的污染及蚕蛹砷的残留,建议对直接食用的蚕蛹进一步进行重点污染监测与评估。  相似文献   

15.
重金属污染对稻米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土壤受重金属污染后,能影响稻米营养和卫生品质。镉能显降低糙米赖氨酸含量,以及赖氨酸和组氨酸占总量的百分数,提高天冬氨酸的含量;铅降低缬氨酸占总量的百分数,提高苯丙氨酸含量。铅,镉污染还影响糙米淀粉的组成,提高糙米中还原糖的含量。糙米的铅,匐含量与土壤污染程度显相关,杂交晓稻粒对铅,镉的富集能力比早稻强。  相似文献   

16.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稻田土壤正面临严重的重金属污染问题,水稻作为南亚和东南亚的主要粮食作物,稻米安全问题显得尤为突出。镉和砷两者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上有明显差异,因此镉和砷复合污染水稻土的修复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综述了镉砷复合污染水稻土原位钝化技术的研究现状,将钝化技术梳理为氧化还原型、微生物转化累积型、材料型和耦合钝化技术四类。氧化还原型钝化技术重点指出稻田水分调控驱动的氧化还原电位Eh和pH变化、不同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有机质等对镉和砷的迁移转化机制;微生物转化累积型钝化技术重点阐明功能微生物对砷和镉的吸收、转化、区室化、菌表吸附等作用机制;材料型钝化技术重点分析现有钝化材料的分类及其与镉和砷的固定化机制;耦合型钝化技术重点总结上述三种技术综合体系下,镉和砷的协同钝化应用。同时对未来镉砷复合污染水稻土的原位钝化修复提出展望,进一步探讨了镉砷在稻田土壤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涉及的新型机制研究方向、修复钝化技术的创新延展趋势;期望在稳产、增产的基础上,寻求一种深度融合现代农业生产模式、保障稻田安全利用的土壤钝化改良技术体系或模式。  相似文献   

17.
研究广西水稻土壤母质中镉对稻米质量安全危害,建立合理评价土壤质量的方法,以推进广西优势富硒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分析测试稻米中镉及土壤中镉、pH、有机质等多个环境因子,筛查影响稻米积累镉的主要因子,建立评价土壤中镉危害稻米安全的多因子系数法.采用该方法对广西水稻土中镉的风险进行评价,其预测稻米中镉含量超过限量值的结果,与...  相似文献   

18.
对湘西主要猕猴桃种植基地的土壤和猕猴桃植株中As、Pb、Hg、Cd、Cr等重金属的累积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6个猕猴桃种植地区的土壤中重金属积累均不明显,湘西有1地区土壤中镉(4.900 mg·kg~(-1))、汞(0.634 mg·kg~(-1))含量有所超标外,其余各地区各重金属含量均在国家标准范围以下;同时各地区重金属的综合污染指数P综均远小于0.7,有5处基地无重金属污染现象发生,符合绿色猕猴桃种植基地土壤所需标准,可以安全生产。各地区猕猴桃枝干、叶片中各种重金属(镉、汞除外)的含量都很小;猕猴桃对土壤中重金属镉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其枝干中镉含量达到12.73%。6个地区猕猴桃果实中各重金属的含量都低于或远低于国家标准值,属于无污染的绿色水果。通过综合分析可得,湘西猕猴桃主要种植地土壤状况良好,果实无重金属残留现象。  相似文献   

19.
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利川市茶叶、水稻、黄连和蔬菜基地重金属镉的含量状况,以期为利川市农产品的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利川市农产品基地的土壤存在镉含量超标,农田灌溉水的镉含量极低,所施肥料镉含量符合标准要求,但过磷酸钙等肥料的镉含量任不低,土壤镉含量高与长期大量施用磷肥有直接关系。部分农作物的镉含量也相对较高,同种作物镉的含量与产地土壤隔的含量呈正相关趋势,土壤镉含量偏高是导致部分农产品镉含量超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罗秋红  吴俊  柏斌  姚栋萍  廖聪  邓启云  肖应辉 《土壤》2021,53(6):1142-1151
长期食用含镉(Cd)的大米会引起一系列的疾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因此控制稻米镉含量对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根部镉吸收、根向茎叶的转运和茎叶向籽粒转运三个角度系统总结,从生理角度综述了这三个重要过程涉及的生理机制,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总结了相关基因的分子调控机制,归纳并讨论了一些存在争议的问题。深度探讨了调控吸收、转运和籽粒积累这三个过程来降低稻米镉含量的有效措施,分析其原理及实用价值。提出了选育镉低积累品种为最根本最有力的镉污染治理措施,为明确水稻镉污染治理方向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