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蔓枯病是哈密瓜易发生的重要病害之一。本文选用杜邦阿砣(22.5%啶氧菌酯SC)不同浓度处理对哈密瓜蔓枯病进行防效试验,结果表明,第2次药后10 d,22.5%啶氧菌酯SC用量为35 m L/667 m~2和45 m L/667 m~2时,对哈密瓜蔓枯病的防效分别为80.55%和84.82%,防效显著,明显优于对照药剂。  相似文献   

2.
<正>(接上期)67.怎样用苯菌·环己锌防治芦笋茎枯病?25%苯菌·环己锌乳油是苯菌灵与环己基甲酸锌复配的混剂,由山东潍坊市汉邦农药有限公司生产,用于防治芦笋茎枯病,亩用本品167~200克,对水常规喷雾,或用本品400~500倍液喷雾。因芦笋的嫩茎,特别是刚出土不久的嫩茎最易  相似文献   

3.
<正>为比较5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芦笋茎枯病菌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山东省农药科学研究院研究人员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其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常规喷雾法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5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芦笋茎枯病菌  相似文献   

4.
芦笋重要真菌病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芦笋是重要的功能型蔬菜,芦笋真菌病害是威胁其生产的主要瓶颈之一,主要包括茎枯病、根腐病、枯萎病、褐斑病等。其中茎枯病是危害芦笋生产的世界性病害,特别是在中国,已成为生产中的突出问题。笔者简述了茎枯病等芦笋重要真菌病害在病原菌生物学特性、致病性、芦笋品种抗病性及病害关键防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认为今后应加强病原菌的致病和芦笋的抗病分子机制研究,为开展芦笋抗茎枯病分子育种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5.
黄河三角洲芦笋茎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芦笋茎枯病是芦笋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根治方法或技术的报导,只能防而不能治。因此,针以本地区植笋面积较大,发生茎枯病较重的实际情况,对芦笋茎枯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基本摸清了该病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生规律及影响此病发生和蔓延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确立了“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制订了“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以清除病残体为中心,以药剂防治为保证”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经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防治效果。1病害症状芦笋茎枯病在自然条件下只侵染芦笋,不危害其它作物,寄主…  相似文献   

6.
芽孢杆菌B96-II对芦笋茎枯病的防治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表明,芽孢杆菌B96-II对芦笋茎枯病菌(Phomopsis asparagiSacc)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89.62%,对孢子产生的抑制率为99.65%;对芦笋茎枯菌的田间防治效果为93.10%。研究表明,B96-II的拮抗蛋白对芦笋茎枯菌有明显的抑制活性;对芦笋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均有激活和诱导作用。B96-II处理后30 d,芦笋组织的SOD活力较对照提高254.98%,CAT活力提高81.84%,POD活性提高22.13%,PPO活力提高146.67%,PAL活力提高171.60%。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苯醚菌酯与戊唑醇混剂对小麦赤霉病菌的联合毒力及对赤霉病、小麦籽粒DON毒素和白粉病的田间防效,开发防治赤霉病的新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检测了苯醚菌酯、戊唑醇及其11种配比混剂对赤霉病菌的毒力,并进行了最佳配比制剂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苯醚菌酯与戊唑醇配比为1:9时增效系数为2.0804,增效作用最显著。田间药效试验中,37%苯醚菌酯·戊唑醇SC 450 g/hm2对赤霉病病指防效和DON防效分别为92.86%和89.49%,2次药后21 d对白粉病病指防效为85.84%,均高于常规药剂多菌灵和戊唑醇,并且对小麦生长安全。37%苯醚菌酯·戊唑醇SC对赤霉病和籽粒DON毒素防效优良,同时对白粉病兼治效果良好,可开发为赤霉病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8.
6种嘧菌酯复配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为有效防治水稻纹枯病,延缓病原菌对嘧菌酯抗药性的产生,开展了6种嘧菌酯复配剂对水稻纹枯病的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0%氟酰胺?嘧菌酯水分散粒剂、75%甲硫?嘧菌酯水分散粒剂、75%戊唑醇?嘧菌酯水分散粒剂和32%丙环唑?嘧菌酯悬浮剂4种复配剂对水稻纹枯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防效均高于生产上广泛应用的5%井岗霉素水剂,防治效果分别为82.50%~86.68%、73.87%~85.33%、73.20%~84.75%和73.71%~82.63%。  相似文献   

9.
常用杀虫剂对新入侵害虫螺旋粉虱的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螺旋粉虱是新入侵中国海南的危性害虫,为迅速压低虫口密度,进而将其逐步扑灭,开展了螺旋粉虱的药剂防治研究;选用2.5%敌杀死乳油、20%吡虫啉可溶性液剂、480g/L乐斯本乳油、1.8%阿维菌素乳油、2.5%功夫水乳剂、20%啶虫脒可溶性液剂等常用杀虫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后1~10d,2.5%敌杀死乳油的防效在94.09%~100%之间,2.5%功夫水乳剂的防效在91.72%~100%之间,20%吡虫啉可溶性液剂的防效在32.24%~70.96%之间,1.8%阿维菌素乳油的防效在-11.54%~21.54%之间;因此,2.5%敌杀死乳油和2.5%功夫水乳剂是防治时可供选用的良好药剂,20%吡虫啉可溶性液剂和1.8%阿维菌素乳油对螺旋粉虱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差,不适用于螺旋粉虱的防治。  相似文献   

10.
马立功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1):264-266
5种种衣剂防治玉米茎基腐病、丝黑穗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Lamardor400FS、Baytan Plus200FS、立克秀60FS对玉米茎基腐病和丝黑穗病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在72.3%~94.0%;卫福400FS和满适金35FS种子对玉米茎基腐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在76.2%~80.0%,而对玉米丝黑穗病防治效果较差。各药剂均能显著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1.
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苗圃防治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给田间筛选出防治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的高效药剂,对甲基硫菌灵、咪鲜胺锰盐、多菌灵、百菌清、咪鲜胺等5种杀菌剂在发病苗圃进行常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5%咪鲜胺乳油最好,2000倍液药后28天防效达到82.99%;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次之,2000倍液药后28天防效达到78.20%;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防效较差,参试浓度防效均在50%以下。初步结论表明,25%咪鲜胺乳油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为苗圃防治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的较好药剂,推荐使用浓度为2000倍。  相似文献   

12.
正(本刊特约记者刘刚)茎枯病是我国芦笋上发生的主要病害,药剂防治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截至2015年10月20日,在我国登记防治芦笋茎枯病并在有效期内的的农药产品共有13个(含分装登记产品),以硫磺、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代森锌、代森锰锌、苯醚甲环唑、烯唑醇、甲基硫菌灵、苯菌灵等成分为主。具体登记信息如下:  相似文献   

13.
连续两年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甲霜灵.种菌唑4.23%微乳剂处理玉米种子对玉米苗期茎基腐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两个高浓度处理防效达70%以上;试验药剂可促进玉米出苗2.89%~7.15%,提高玉米产量4%以上。  相似文献   

14.
为有效防治香蕉叶斑病,筛选具有较好防治效果的杀菌剂。笔者以400 g/L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为试验药剂,在2018年和2019年开展了防治香蕉叶斑病的田间药效试验。试验表明,在香蕉叶斑病发病初期进行茎叶喷雾施药,133.3 mg/kg的试验药剂在3次药后的平均防效在2018年和2019年分别为74.08%和74.54%,明显优于对照药剂中133.3 mg/kg的400 g/L氯氟醚菌唑悬浮剂、166.7 mg/kg的吡唑醚菌酯乳油和丙环唑乳油;而200 mg/kg的400 g/L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在3次药后的平均防效可达79.68%和79.93%。说明400 g/L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香蕉叶斑病的防治效果优良,是防治香蕉叶斑病的优良杀菌剂,值得在香蕉产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筛选防治稻瘟病和水稻纹枯病的高效药剂,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戊唑醇、嘧菌酯单剂及其5种配比对稻瘟病菌和水稻纹枯病菌的毒力,通过田间药效试验评价增效剂的田间防效。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戊唑醇与嘧菌酯质量比2:1时,对水稻稻瘟病菌和水稻纹枯病菌的生长抑制具有增效作用,增效系数(SR)分别为1.5777、1.5941。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戊唑醇与嘧菌酯复配质量比2:1使用剂量90~135 g a.i./hm2时,对稻瘟病防效达76.68%~91.12%,对水稻纹枯病防效达81.28%~90.32%,与单剂和对照药剂相比防治效果相当或更好,并且用药量更低。本研究结果表明,戊唑醇与嘧菌酯质量比2:1复配用于防治水稻稻瘟病和水稻纹枯病,可以达到农药减量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17种杀菌剂对香蕉叶斑病的防治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防效和成本为依据,综合评价17种药剂防治香蕉叶斑病的优劣。结果表明,25%苯醚甲环唑乳油防效较好,且药剂成本最低,可在生产上作为常用常规药剂使用;37%苯醚甲环唑水分散颗粒剂防效最优,其成本中等,也可在生产上使用;40%丙环唑水乳剂防效防效虽然比较突出,但其成本较高,可作为生产上应急药剂,25%戊唑醇水乳剂成本低,防效较差;25%苯醚甲环唑?咪鲜胺SC 防效差,成本中等,50%丙环唑乳油防效一般,但成本高,从经济效益角度上考虑,可不推荐使用,从延缓病害的抗药性来看,又可与其他药剂轮换使用。300 g/L苯甲?丙环唑乳油、25%丙环唑乳油、32%腈菌?锰锌WP和70%氟环唑水分散粒剂等药剂对香蕉叶斑病的防效相近,应从价格方面选择药剂,即顺序为70%氟环唑水分散粒剂>32%腈菌?锰锌WP>25%丙环唑乳油>300 g/L苯甲?丙环唑乳油。采用2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12.5%氟环唑悬浮剂、25%戊唑醇乳油、250 g/L丙环唑乳油、250 g/L苯醚甲环唑乳油和6%戊唑醇微乳剂这几种药剂防治香蕉叶斑病时,应优先选择250 g/L苯醚甲环唑乳油,25%戊唑醇乳油次之,其次2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再次6%戊唑醇微乳剂,250 g/L丙环唑乳油,最后是12.5%氟环唑悬浮剂。根据上述药效测定、防效和价格比较结果,提出药剂选择建议,供农户科学合理选用香蕉叶斑病防治药剂参考。  相似文献   

17.
对43%戊唑醇和23%氨基·嘧菌酯两种杀菌剂减量50%与倍创混用喷施防治玉米瘤黑粉病的防效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杀菌剂减量50%与常规用量相比,对玉米瘤黑粉病防效相当,增产率提高1.7%~1.9%,且对制种玉米和天敌安全。  相似文献   

18.
<正>问:我是江苏南京市六合区长芦街道的。打算每亩用30%苯甲·丙环唑30~40毫升加75%三环唑20克,防治稻曲病和稻瘟病,防效如何,对水稻抽穗有无影响?答:按短信中所说的方法正常施药,对稻曲病有良好防效,对穗颈瘟有较好防效。如果田间已有叶瘟发生,宜加用春雷霉素、嘧菌酯、肟菌酯等药及时控制病害发生。加用这些药,对穗颈瘟的防效更稳定。  相似文献   

19.
正为筛选高效药剂,明确吡唑醚菌酯等药剂对设施栽培草莓防效及安全性影响,浙江省建德市农技推广中心人事科教科联合建德市农技推广中心植保站和建德市新安植保有限责任公司农技人员于2012年11月13日在建德市下涯镇下崖村大棚草莓用5%己唑醇悬浮剂(处理1)、50%醚菌酯干悬乳剂(处理2)、25%吡唑醚菌酯乳油(处理3)、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水分散粒剂(处理4)、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  相似文献   

20.
<正>茶炭疽病是我国茶树上主要的叶部病害,近年来危害逐渐加重。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研究人员2015、2016年连续2年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2.5%啶氧菌酯悬浮剂对茶炭疽病具有优良的防治效果,使用112.5、150、225mg/kg,第2次药后28天防效均在80.8%以上,与对照药剂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防效相当,对茶叶安全。建议田间使用剂量为150mg/kg,在病害发生前或发病初期连续喷施两次,间隔7~10天。截至2017年10月底,啶氧菌酯在我国的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包括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