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两年农资市场受各方面的因素影响一直在重新洗牌,是维持原有产品销量还是重点开发新产品市场,是继续维持原有大客户还是重新开发新客户,成为我们考虑的重点。聚焦市场:充分了解种植结构的变化年前,大部分农资经销商并没有意识到农资行业会缺货,一直认为产品涨价或者缺货只是暂时的,即便是到了年  相似文献   

2.
正今年我国农资行业不太好干,主要是农资这个行业第一是靠天吃饭,第二是农作物的价格也影响着种子、肥料以及农药的销量。农资销售受很多因素影响,行业有很多不可抗的因素。尽管很多零售商都在说农资行业不好干,但笔者想说的是,不是农资行业不好干,是你的生意没干好。一、为什么说很多零售商生意没干好?一是零售商的创新思维、学习速度和能力提升太慢;二是零售商不能接受一些新的产品,不能接受一些新的营销模式,所以这些经销商与时代发展的脉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农资市场竞争的白热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厂家对于销售渠道和网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渠道精耕、重心下移,农资经销商的地盘被越划越小,厂家对经销商的要求却越来越多,资金、运力、诚意、管理、人脉一样都不能少,销量、陈列、促销、推广、分销,每件工作都要做。在此环境下,一个聪明的经销商如何保障自己在代理产品的过程中获得相对丰厚的利润呢?一、正确的产品组合和渠道规划首先,农资经销商要对代理的产品  相似文献   

4.
<正>如今,农资生意越来越难做了,越来越多的厂家,感觉货铺不动了!当下,农民种地的热情不大了,越来越多的经销商,感觉货卖不动了!农资人的每一年都好像是特别煎熬的一年,也是特别迷茫的一年,很多人都在思考,农资这行还能干多久?还能活多久?在这种复杂的局势下,农资经销商究竟该怎么做呢?1.产品多而全不如抓住几个盈利单品现在农资市场并不缺少产品,同类产品一抓一大把,但大部分都是毫无竞争力的大路货,想要农资生意做稳做大,除了质量要有保证之外,还要经营自己的特色产品,然后把它当做重点盈利产品。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渠道精耕、重心下移,农资经销商地盘被越划越小,厂家对经销商要求却越来越多,资金、运力、诚意、管理、人脉一样都不能少,销量、陈列、促销、推广、分销,每件工作都要做。在此环境下,农资经销商如何保障自己在代理产品过程中获得相对丰厚的利润呢?首先,要对代理产品进行定性。明星产品,指具有高利润率、高市场占有率特征的产品,一方面新品利润空间较大;另一方面,借助企业投入大力度的品牌传播,能够获得较高销量。成熟产  相似文献   

6.
正有涨潮,总有退潮;涨潮的时候,谁都可以在水里扑腾几下,退潮的时候,就知道谁在裸泳……一直以来,我们关注产品,关注作物,关注市场,更关注销量,但我们真的详细了解了吗?今年大多数农资企业都感觉生意难做,增长举步维艰。事实上,农资行业"刚需"的基本属性没有变,市场容量这个大盘子总体上也没有大的起伏。那么,销量到底去哪儿了呢?销量去哪儿了——被"稀释"了!  相似文献   

7.
正近期,行业爆出辉丰咪鲜胺产品终端涨价的消息,在一些地方甚至已有价无货。很多人联想到辉丰公司3000吨咪鲜胺项目被叫停的新闻,纷纷猜测产能不足的压力已传递至终端,且未来该品种的价格还会持续走高。终端感受涨价压力各地涨幅不一记者采访发现,咪鲜胺价格在农资经销商和零售店等市场中下游的确已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涨势,涨幅受市场存货量及不同生产厂家影响呈现差异。"25%含量的咪鲜胺涨了4000元/吨左右,45%的涨价6000元/吨。"广东一位农资经销商告诉记者,5月以来,公司代理的一家农化企业的25%  相似文献   

8.
<正>产品价格是产品功能、效果等最直观的体现,也是影响成交与否的重要因素。农资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是农民,而农民又是对价格比较敏感的群体。所以,给产品制定一个合理的价格,不仅关系到产品销量,更关系到经销商的发展。下面,我们根据农资经销商发展及管理状态的不同分别介绍不同的定价策略。1.维持生存策略。众所周知,农资市场的竞争已然到了白热化阶段,对于实力较弱或正处于起步阶段的经销商来说,  相似文献   

9.
春节过后,各地迎来春耕的大忙时节,与此同时,农资销售也进入旺季,农资企业、经销商、零售店都搞起了花样百出的促销活动。这个时候,如何才能将促销做出新意、做出差异,来增加农资产品的销量,打响品牌?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相似文献   

10.
<正>岁末年终,农资经销商都在思考一年的辛苦到底能换来多大的利润,真正帮助你生意越做越大的是哪些厂家,真正能给你带来利润的是哪些产品。而且,随着土地流转的速度加快以及农资直销的异军突起,真正能坚持下去的经销商还有多少?经销商的出路在哪里?农资经销商如何获得快速发展?笔者认为,做好产品科学管理是当前农资经销商提升自己的盈利能力、竞争能力和快速发展的重要措施。产品管理的本质  相似文献   

11.
正作为农资经销商,经销的主题是农资,市场的主题是客户,是如何抓住市场机遇,将农资与市场更好地衔接融合,从而达到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根本目的。所以,能不能将产品铺下去、如何铺货、如何达到对产品的认知,以及品牌意识的最终形成,这是每个农资经销商都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销售氛围烘托没有人愿意相信一个陌生产品。对于新产品的投放,除客户对  相似文献   

12.
<正>农资市场发展到现在,早已不缺产品,而是缺少精品。到市场上转转,或者到展会上去看看,就会发现产品遍地都是,包装花样翻新、层出不穷。经销商在市场或展会上转一圈,能收集大量的产品宣传单,一摞摞抱回家,准备慢慢寻找适合自己的产品时,却发现实质上很多都是相似的产品,只是包装和厂家不同而已。于是,经销商们不免陷入困惑,怎样才能找到理想的农资产品呢?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农资市场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做起了农资代理生意,做农资代理容易,但是想要农资销量上升就需要多动脑筋了。农资大小厂家在市场上随处可见,但是什么样的农资产品才是好品牌?农资代理人需要怎样做才能吸引客户呢?农资代理人靠什么才能在农资行业生存?这些问题都是农资代理人需要认真思考的。农资代理人想让农资销量上升需要做什么?  相似文献   

14.
<正>1.农资业务人员的工作状态是什么?需要长期在外出差。农时农事不能耽误,而农资销售就是与农时农事相对应起来的,在农忙的时候要指导经销商和农户使用农资产品;在农闲的时候,要和经销商和农户到田地里看效果。可以这么说,一个农资业务人员没有足够的有效出差天数来保证,想把业务做好是比较难的。除非你的产品不用指导可以安全使用,你的品种不用指导农户可以随便种植,但这点基本是达不到的。  相似文献   

15.
<正>每年年底,也是每一年压货的好时节。再加上各种产品不断涨价的影响,不少经销商开始动起压货的念头。那么,到底应不应该压货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弄明白的是,为什么厂家和经销商在压货问题上会出现分歧。分歧出现的原因在原来的压货模式下,经销商因为压货占用了自己大量的资金,因而会对终端开发更用心,销量自然也会随之提高。所以当时的压货,是一种很好的销售手段。无论对经销商还是厂家,都是  相似文献   

16.
<正>现在在县城干农资批发的经销商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经常是夹在厂家和零售商中间求生存。一般厂家选择代理商都很挑剔,并且是货款一概不赊,而下游零售商拖欠货款现象几乎又很普遍。说到零售商,他们的日子也不好过,僧多粥少,销量也一直徘徊不前。所以,作为县市这级批发商,要想保住自己的销量,就必须找到有足够销量的零售商。话是这么说,可是到哪里去找呢?,难道找零售商还有一个现成的标准?前几天,笔者在会上认识了一位王经理,他是做县级农药批发的,他在选择零售商时的一些做法让人很受启发,  相似文献   

17.
<正>在农资经销商的经营实践中,有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总是将"尽可能扩大销量"作为日常经营的指导方针。究其根源,是被厂家惯用的"销量指标"所左右,厂家也以此来刺激农药经销商扩大销量。于是农资经销商潜意识将"扩大销量"作为经营战略和使命,不惜一切代价对市场进行掠夺性的开发,他们更多的是考虑战术,而不是战略。  相似文献   

18.
<正>山东潍坊一家经销商在市场摸爬滚打多年,但一直占据不了市场主导地位,其销量始终在800万元~1000万元之间徘徊,该经销商的业务员也说:"挖空心思地去做,没日没夜地跑,我们认为该去的都去了,该做的工作也已经都做了,就是没销量。"无独有偶,最近,有一位在烟台经营农资多年的经销  相似文献   

19.
<正>作为身处农资市场一线的业务人员,如何有效遏制其他竞争厂家的产品进入自己的市场,是我们完成公司使命的关键。我们的区域市场就好比一锅粥,每一个公司的销售人员都在端着碗拿着勺子来分粥,而保证自己能够喝饱的前提就是尽量减少竞争对手碗里的粥!乍一听这种想法,感觉有点太自私了,可是在产品同质化的今天,只有保护好自己的"地盘"才不至于使自己的客户被别人抢走,一旦失去老客户,再去重新开发新客户是很难的。  相似文献   

20.
正农业对农资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可是农资市场目前仍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竞争不断加剧。很多经销商,无论是小本经营还是大额运作,在感叹农资生意越来越难做的同时都疑惑用户去了哪里。如何获得农户青睐是每个经销商都需要思考的问题,那些倍受农户欢迎的经销商是如何在生存拉锯战中成长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