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腐植酸促进植物生长的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目的】腐植酸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许多研究证实,腐植酸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功能,本文从腐植酸刺激植物根系生长、调控土壤与肥料养分转化及肥料利用率和影响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方面,系统总结了国内外施用腐植酸促进植物生长的途径,阐述了腐植酸对植物生长促进作用的机理,旨在梳理腐植酸促进植物生长机理的研究现状,为腐植酸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主要进展]1)腐植酸能够对植物产生类似生物刺激素的效应。它能够提高植物根系H+-ATP酶等的活性、刺激植物根伸长和侧根生长点的增加,从而增加根系活力及植物根系与土壤养分的接触面积,增加植物对养分的吸收;2)逆境胁迫下,腐植酸能够通过调节植物体内的新陈代谢并改善植物生长环境,缓解甚至消除逆境胁迫对植物的伤害,从而促进植物生长;3)腐植酸能够通过与氮素、磷素和钾素发生结合效应,与磷酸盐产生竞争效应和对钾离子的吸附作用固持与活化土壤与肥料中的养分,提高土壤肥料有效性和缓释性能,提高肥料利用率,从而促进植物生长;4)腐植酸还能够影响土壤中与养分转化相关的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及数量,在活化养分的同时,保蓄养分,降低养分的损失,为植物生长保障持久的养分供应;5)腐植酸对植物生长的促进效应受腐植酸结构特征、添加量和供试植物种类等因素的影响。[建议与展望]由于技术手段的限制和研究技术的差异,人们对腐植酸促进植物生长机理的认识还不够系统和深入,因此,腐植酸的基本特征、影响腐植酸作用的主控因子、土壤-植物系统中腐植酸促进植物生长的主要途径和腐植酸对土壤功能性微生物等的影响都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制剂促进植物生长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3,自引:2,他引:73  
微生物制剂应用于农业生产,能促进植物生长,且无环境污染,因此被广泛开发用作生物肥料,生防制剂及作物和土壤中残留化学物质的降解剂。但是,对微生物制剂促进植物生长的机理研究不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微生物制剂的发展和正确使用。这样,微生物制剂促进植物生长的机理及相关研究就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阐述了微生物制剂直接和间接促进植物生长的机理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竹类植物EST-SSRs分布特征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利用毛竹已有的EST序列,开发竹类植物EST-SSR标记,旨在对竹子的分子分类进行研究。通过对3087条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EST序列进行筛选,获得了408条含有SSR的毛竹EST,在所有的EST-SSR中,三核苷酸重复类型(49.75%)最多,其次是二核苷酸重复类型(43.14%)、五核苷酸重复类型(4.41%)、四核苷酸重复类型(1.72%)和六核苷酸重复类型(0.98%)。不同基序类型中,GAG/CTC基序和AG基序分别是三核苷酸重复类型和二核苷酸重复类型中含量最高的重复基序,分别占18.72%和71.02%。当SSR长度等于18bp时,所检测到的SSR数量最多,达140条。随着SSR长度的增加,所检测到的SSR数量呈下降的趋势。根据搜索出的EST序列,共设计出25对引物,对12个竹类植物进行了扩增效率、多态性及通用性检测。其中18对引物能够扩增出稳定且清晰的条带,16对引物扩增具有多态性,扩增片段长度主要集中在100~500bp,引物有效率达64%。依据扩增结果进行遗传相似性分析,12种竹类植物可分为两大类群:丛生竹类群(clump bamboos)和散生竹类群...  相似文献   

4.
植物耐铝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13  
铝毒是酸性土壤上作物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植物耐铝机理以及与耐铝有关基因的研究是近十多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对植物耐铝的生理、遗传及分子机理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明确了目前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已使通过植物遗传育种及生物技术手段提高粮食作物耐铝性成为可能;同时,本文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广西地处我国南部边疆,水土流失严重。竹林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竹叶截留雨水,竹根盘根错节,固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因此具有较好的保护水土的作用。总结了广西主要竹类植物的水土保持作用,提出了水土保持的优良竹种,以期为广西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城市绿化中,竹类植物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竹类植物在长沙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现状,总结出竹类植物在长沙市园林绿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图1竹类群植(长沙市南郊公园)  相似文献   

7.
植物钙素营养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周卫  林葆 《土壤学进展》1995,23(2):12-17,25
本文综述了近三十年来植物钙素营养机理的研究进展,内容包括细胞中钙的定位及其与超微结构的关系;细胞水平上钙的吸收与运输机制;钙对酶活性的调控机制,钙与植物激素的作用机理,植物个体水平上钙的吸收运输和分配,钙与其它营养元素的相互作用,植物钙营养遗传特性等,文中评述了当前有关钙营养的机理或假说,并提出了今后加强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植物辐射诱变的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辐射诱变育种在植物品种改良中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对辐射诱变分子机理的研究还在初步阶段。本文对γ射线辐射和离子束注入引发植物DNA变异的研究,以及基于突变体开展的基因定位、基因克隆和基因功能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植物ANT类转录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NT(AINTEGUMENTA)类转录因子是植物所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隶属于AP2/EREBP(APETALA2/ethylene-responsiv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s)家族。其家族成员均含有两个由60~70个氨基酸组成的AP2结构域,氨基酸序列仅在AP2结构域处较为保守,其他区域序列存在差异。该家族基因不均匀分布于各物种染色体上,且普遍含有内含子。ANT类转录因子不仅参与调控多种生物学进程,包括花、果实、根、种子等器官的发育,而且还参与对干旱和盐等环境胁迫的响应。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ANT类转录因子的蛋白结构特点、基因特征、生物学功能、作用机制等作简要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和利用ANT类转录因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近20年来,植物固坡在国内外越来越受欢迎。为进一步阐明植被根系对不稳定斜坡加固的力学机理,纵观多年来根系固土的研究成果,基于根系的锚固、加筋理论,从根系形态建成、抗拉、抗剪、采伐后根系强度变化及根系中主要成分木质素、纤维素的含量等方面进行综述。与素土相比,根土复合体的力学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其内在机理尚不太清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以便为根系的理论研究和植被护坡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对湿地植物的概念及其对污染物的去除及净化机理,以及净化过程中湿地植物体内生理和生化等方面的特征进行回顾总结,介绍了湿地植物在净化效果及机理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以及有关湿地植物未来的研究方向,为湿地生态系统的净化功能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该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植物耐盐性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了简单的综述,包括植物的耐盐机制、盐胁迫对植物光合作用、细胞膜透性、激素、矿质元素吸收、有机物质的积累、保护酶类的活性的影响,以及植物的耐盐性在基因工程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植物耐盐性机理及基因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植物耐盐性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了简单的综述,包括植物的耐盐机制、盐胁迫对植物光合作用、细胞膜透性、激素、矿质元素吸收、有机物质的积累、保护酶类的活性的影响,以及植物的耐盐性在基因工程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超积累植物吸收重金属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7,自引:5,他引:37  
孙波  骆永明 《土壤》1999,31(3):113-119
综述了近十年来研究超积累植物吸收和储藏重金属的机理以及影响超积累植物吸收重金属的根际环境因素的进展,以期推动国内在这一国际热点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独脚金内酯(SL)是一种新型的植物激素,可调控植物分枝。DWARF14(D14)蛋白可作为该激素受体,也可以在该激素信号传导过程中起一定作用。为研究D14基因与竹类植物地下茎类型的相关性,通过基因克隆和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具有不同地下茎类型(散生型、丛生型和混生型)的17种竹种材料中该基因序列变异。结果表明,各竹种中D14基因均含有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序列间同源性为92.57%,cDNA序列的同源性为98.97%,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8.61%。所编码的蛋白序列均含催化中心的保守氨基酸(Ser147、Asp268和His297)及包裹SL裂解物的氨基酸残基(Phe186、Val194、Trp205、Tyr209、Phe245和Ser270)。DNA序列富含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SNP的频率为1SNP/22 bp,多样性指数πCDS为0.01476。其中,7个SNP位点能将丛生竹与其他2个类型的竹区分开来。基于D14基因的基因组序列所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基本能反映供试材料的地下茎类型,该研究有助于了解竹类植物不同地下茎类型的分子差异,为提高竹笋产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独脚金内酯(SL)是一种新型的植物激素,可调控植物分枝。DWARF14(D14)蛋白可作为该激素受体,也可以在该激素信号传导过程中起一定作用。为研究D14基因与竹类植物地下茎类型的相关性,通过基因克隆和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具有不同地下茎类型(散生型、丛生型和混生型)的17种竹种材料中该基因序列变异。结果表明,各竹种中D14基因均含有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序列间同源性为92.57%,cDNA序列的同源性为98.97%,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8.61%。所编码的蛋白序列均含催化中心的保守氨基酸(Ser147、Asp268和His297)及包裹SL裂解物的氨基酸残基(Phe186、Val194、Trp205、Tyr209、Phe245和Ser270)。DNA序列富含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SNP的频率为1SNP/22 bp,多样性指数πCDS为0.01476。其中,7个SNP位点能将丛生竹与其他2个类型的竹区分开来。基于D14基因的基因组序列所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基本能反映供试材料的地下茎类型,该研究有助于了解竹类植物不同地下茎类型的分子差异,为提高竹笋产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竹燕窝是一种珍贵的食材。为了深入了解竹燕窝的生长规律,采用电镜扫描和固定观察等方法连续观察了竹燕窝3个月的生长情况。结果发现:竹燕窝在生长初期时主干是白色透明的,少有分支;生长到中期之后出现了许多小的分支,整个形态相对初期要复杂一些,且分支的尖端处有小黑点;黑点聚集之后竹燕窝下部略呈黑色,后期分支上面的小黑点范围变大蔓延到整个分支甚至主干,整个形态也由最初的白色透明状到完全变黑。竹燕窝从生长到变黑,在冬季大概需要2个月的时间。通过电镜扫描发现,在生长初期主干上会出现一些突起,这些突起呈圆形密集分布。中期,原本呈圆形的突起略有生长,成为一个独立的分支,在个别较长的分支上又产生一些突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突起逐渐变长变细,到后期形成尖端很细的分支,便不再产生新的突起,竹燕窝也就不再继续生长,而是由这些尖端开始变黑。竹燕窝的含水率在整个生长阶段并没有明显差异,均保持在7.3%~7.6%。  相似文献   

18.
独脚金内酯(SL)是一种新型的植物激素,可调控植物分枝。DWARF14(D14)蛋白可作为该激素受体,也可以在该激素信号传导过程中起一定作用。为研究D14基因与竹类植物地下茎类型的相关性,通过基因克隆和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具有不同地下茎类型(散生型、丛生型和混生型)的17种竹种材料中该基因序列变异。结果表明,各竹种中D14基因均含有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序列间同源性为92.57%,c DNA序列的同源性为98.97%,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8.61%。所编码的蛋白序列均含催化中心的保守氨基酸(Ser147、Asp268和His297)及包裹SL裂解物的氨基酸残基(Phe186、Val194、Trp205、Tyr209、Phe245和Ser270)。DNA序列富含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SNP的频率为1SNP/22 bp,多样性指数πCDS为0.01476。其中,7个SNP位点能将丛生竹与其他2个类型的竹区分开来。基于D14基因的基因组序列所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基本能反映供试材料的地下茎类型,该研究有助于了解竹类植物不同地下茎类型的分子差异,为提高竹笋产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类芦在岩壁上生长的机理及其应用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类芦的种子及植物体在岩壁上易附壁、易萌芽、易生长等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及其对岩壁严酷生态环境的适应性等方面,论证并揭示了它能在陡岩峭壁上生长,并能形成草被景观的机理。同时,对类芦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客观的评价,并提出了生产建议。  相似文献   

20.
铁虽然在地壳中的含量很高,但生物有效性非常低,植物如何适应缺铁胁迫一直是植物营养与植物逆境生理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近年来,人们对于植物适应铁胁迫的机制又有了新的认识,提出植物中可能存在一种新的铁吸收机制-吞噬机制,主要综述了对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些适应环境铁缺乏的机制及与这些机制相关的基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本文并对将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初步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