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下,对农村能源的使用以及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必须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加强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建设,打造出美丽新农村,提高农村能源的使用效率,避免对农村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本文分析了农村能源环保的现状,提出了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策略,以便促进农村地区能够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利用文献研究法、定性分析法等就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展开系统化探析,研究结果表明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存在密切联系,并且在现阶段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着生态环境治理力度不大、生态文化建设相对滞后、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等问题。建议加大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加强农村生态文化建设,积极发展农村绿色生态产业,强化农民生态环保意识以及完善生态教育保障体系,确保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3.
农村能源与生态环保发展的相互协调构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使农村环保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愿望。农业现代化建设与安全发展是保障我国生态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推进农村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提出提高环保能源利用率的对策,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农村能源与生态环保发展的相互协调构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使农村环保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愿望。本文将结合农业现代化建设浅谈安全发展的重要性。即保障我国生态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推进农村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建设工作要做好,生态安全也不容忽略。  相似文献   

5.
从农村大系统来看,农村能源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安全发展问题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现实应根据农村能源与生态安全发展之间的关系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研究了生态安全的重要性,然后探讨了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生产者的地位,最后给出了农业生态安全策略,希望对我国实现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农村能源和生态环境的安全发展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这就使得农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从农村大系统出发,通过农村能源和生态安全发展互相协调,从而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下面本文通过对生态安全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结合在生态安全发展过程中,将农业现代化建设作为主要的建设部分,从而提出保障我国生态安全发展的重要对策,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农村能源和生态环境的安全发展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这就使得农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从农村大系统出发,通过农村能源和生态安全发展互相协调,从而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下面本文通过对生态安全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结合在生态安全发展过程中,将农业现代化建设作为主要的建设部分,从而提出保障我国生态安全发展的重要对策,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我国社会不断进步发展,我国人口总数逐年呈递增趋势,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能源矛盾的突出,特别是针对我国农村地区,能源使用的矛盾日益彰显,不利于农村生态环保建设,阻碍农村的经济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发展中,人们越来越重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与生态环保建设,如何构建新时代下生态文明和谐乡村已然成为各个地区相关部门工作的首要任务。在新时代背景下,吉林省作为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素有黑土地之称,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和新型能源建设工作也实现了更多的融合,促进了农村地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的协同发展。本文围绕新时期农村能源环保工作的相关议题进行了探讨,概述了我国农村能源环保工作的实际状况,论述了我国农村能源环保工作的发展策略,旨在不断加快推动我国农村建设进程中能源经济和生态环保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正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乡村地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生态环保建设开始受到广泛关注,如何构建生态文明新乡村成为地区政府部门重点关注的问题。在此情况下,为了推动乡村地区的持续稳定发展,就应该加强对农村能源和环保的研究,制定更为科学的能源和环保建设管理方案,明确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而为乡村地区的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的支持。1新时期农村能源和环保工作现状对新时期农村地区能源和环保工作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尤其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破坏的现象日益严重。在意识形态层面,政府过分强调发展农村经济,忽略了对于农村自然环境的治理问题,诸多工业企业开始不珍惜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再加上农民自身的环保意识缺乏,生态保护意识不强,导致农村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出现诸多问题。在此基础之上,本文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以山西农村地区作为研究对象来分析山西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过程当中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的生态环境呈现出逐年恶化的趋势.伴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对生态环境的现状逐渐担忧.尤其是近几年来,人们对生态环境改善的呼声越来越高.与此同时,我国的林业建设取得了不小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现代林业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不少问题,影响了我国的生态林业建设.因此,我们必须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加强生态林业建设,从而促进我国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能源供需紧张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加强新型能源开发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已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沼气技术作为一种处理废弃物并能回收能源的环境工程技术,在解决农村生活污染、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缓解农村生活用能等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集能源、生态、环保、经济等多种效益于一身,在世界上受到越来越重要的关注.农村沼气进村入户,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和生态效益;既体现了先进生产力,又体现了先进文化和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农村的具体体现,是走科学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的"美丽乡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我国非常重视农村建设发展,能源问题是新农村建设中需要迫切解决的关键问题,与农村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直接影响。农村能源利用效率低,农村能源消费导致生态环境承担压力大,限制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新农村建设人员需积极找寻有效措施,改善农村能源问题,进一步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发展,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农村生态环境问题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省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并领先全国,但伴随着城乡经济社会粗放式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也愈益凸现和严重.文章浅述了现阶段云南农村面临的水环境、土地生态、生物多样性、人居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诸多方面的主要生态环境安全危机与威胁;分析了导致系列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最主要成因.提出了深化认识,转变发展方式,有效保护自然资源,强化环境法治和污染治理,增加环保投入,创新体制机制和科技等,力保云南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高与改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正>新时期我国的经济与社会不断的发展进步,国家政策也对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大力的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新时期加强农村能源环保工作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还能够有效的环节国家能源消耗大的现象。农村能源环保工作是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农村能源环保工作还能够对环境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这项工作。一、新时期农村能源建设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1农村居住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在我国北方农村居民中存在着一些落后的生活方式,例如连茅圈的普遍存在、生活垃圾的随意倾倒、能源燃料利用方式等等,影响人居生态环境。从生态保护的角度,必须合理规划,统筹安排,科学利用再生能源等环保技术,改造农村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8.
农村能源发展是我国实现新型农村、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一环。农村能源的良好发展有助于全国农村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态环境的建设。农村能源的发展面临着与往日不同的机会与挑战,应该抓紧时间不断研究农村能源建设的方法与措施,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新农村的建设中提供有力的保障、在生态发展战略中做出杰出的贡献。文章针对我国农村能源发展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供一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及主要症结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并已严重影响和阻碍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等战略目标的实现。文章以较翔实的资料,深入阐释,概述了现阶段我国农村耕地资源生态、水资源环境、大气质量、人居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等生态环境安全所面临和凸显的若干主要问题,进一步浅析了思想认识偏颇,工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粗放化,农村环保执法薄弱,以及投资不公和技术滞后等是导致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成因和症结,为有效保护和切实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确保和促进农村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生态、环保、经济的能源是目前世界不断研究的课题,也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农村发展沼气,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调整农业结构,而且可以提高农业效益,合理利用农业资源,节省农民开支,提高生活质量。本文分析了台江县农村沼气建设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农村沼气建设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