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天然纤维是纺织加工的重要原料,主要包括4大类:棉花、麻类(亚麻、苎麻和红麻等)、毛类(绵羊毛、山羊绒、骆驼毛)和茧丝,简称棉麻毛丝,现今基本是依靠农业生产所获得。天然纤维纺织产业链是由与天然纤维生产密切相关的所有相关产业的集合,主要包括以下部门和环节:农业中天然纤维  相似文献   

2.
由于2004年棉花价格暴跌,棉农植棉积极性受挫,2005年棉花播种面积下降了10%以上。2005年7-9月中国部分棉区出现灾害天气,造成部分棉花受灾。预计全国棉花平均单产不会高于上年,总产减少10%左右。上半年我国人均纺织品服装消费增长15.9%,加之2005年农村消费市场启动,使国内纺织品市场消费强劲。1-7月份棉纺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增长50.41%,随着纺织行业新增产能的释放,将降低欧美对中国纺织品设限的影响。预计 2005/06年度我国纺织生产能力有增无减,棉花消费需求仍将保持较强增长势头,棉花库存将大幅度下降。由于棉花产量下降,需求量增长,国内棉花需求仍将通过大量进口来满足。  相似文献   

3.
从羊存栏量、羊肉产量、羊肉进出口量、居民羊肉购买量、在外饮食羊肉消费量等方面分析了中国羊肉的供给和需求现状,从羊肉总供给和总消费需求推出相对于居民直接羊肉消费需求,中国加工等用途羊肉的需求量有强劲的增长态势,最后认为在国内羊肉需求稳定增加和政府重视羊肉产业的共同作用下,羊肉生产有较好前景。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业纺织原材料发展也是国家大力关注的一个行业,但是发展过程当中却面临着资源, 生态和环境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中国农业纺织原材料的发展,必须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来解决 这一问题。纺织原材料包括天然纤维,天然纤维是自然界原有的或经人工培育的植物直接取得的纺 织纤维,是纺织工业的重要材料来源。纺织原材料一直陪伴着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人们如今所穿用的 衣物大部分都是由纺织原材料制作而成的,为了能够提供给人们质量更高的纺织原材料,对中国农业 纺织原材料发展现况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一个棉花生产大国,消费大国和进口贸易大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我们就成为了第一棉花消费大国,80年代我们成为第一生产大国。本世纪以来,加入WTO以后我们成为了贸易进口大国。在未来的棉花市场发展中,棉花的需求还将增长,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麻类生产和消费大国,盛产苎麻、亚麻、红麻、黄麻等,其中素有“中国草”之称的苎麻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世界的90%以上。在我国,苎麻、亚麻是仅次于棉花的重要精纺类天然纤维作物。然而从整个麻检领域来看,麻纺原料的检测手段落后,麻检专用仪器设备尚属空白,麻类纤维的测定大都停留在手工状态。不利于优质育种和优质麻类产品的深度开发。  相似文献   

7.
冯献  詹玲 《农业展望》2012,8(10):56-58
分析了近20年来中国棉花的消费情况,认为中国是世界最大棉花消费国,棉花消费总量不断提高,但面临国内较大的棉花消费需求,中国棉花供需仍存在缺口,棉花的进口依赖度仍较高。通过对纺织工业发展、替代棉价格差、外汇储备和国际金融环境等影响棉花消费需求因素的分析,认为近1~2年中国棉花消费量仍将保持在1000万t左右,未来5年棉花进口规模与消费的比例将在20%左右。  相似文献   

8.
棉花是热带和亚热带主要种植的经济作物,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棉纤维服饰和装饰的消费需求量呈发展趋势。棉花生产受自然,政策,棉价,经济发展速率,纱厂用棉量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本文论述和分析了这些因素对棉花生产的影响,并对2000年前棉花生产的发展和消费需求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9.
通过收集数据,分析了1961—2018年中国食物生产消费系统的变化情况,总结了生产消费系统的趋向规律,根据此变化特征探讨了当前中国食物供给安全情况和未来趋势。结果表明,随着中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居民年生产和消费食物量中植物性食物占比略微下降,但在2018年仍分别占食物生产量的88.33%、食物消费量的88.58%;动物性食物生产和消费量占比整体上升,生产量从1961年的3.19%上升到2018年的11.01%,消费量从1961年的3.19%上升到2018年的10.67%,饮食结构逐渐倾向于多样化。供给安全方面,粮食自给率超过95%,但食物种类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豆类及坚果、奶和水产品进口需求量较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膳食结构情境下,除了奶类,2018年中国居民人均食物生产量完全能满足所有的食物需求。最后,从生产技术、生产结构、农业政策和膳食结构等方面提出了一些保障食物供给安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杜珉 《北京农业》2011,(23):6-7
<正>中国是一个棉花生产大国,消费大国和进口贸易大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我们就成为了第一棉花消费大国,80年代我们成为第一生产大国。本世纪以来,加入WTO以后我们成为了贸易进口大国。在未来的棉花市场发展中,棉花的需求还将增长,全世界的棉花市场存  相似文献   

11.
香蕉茎秆刮麻机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香蕉茎秆纤维是近年新兴的一种天然纤维,具有良好的吸湿性、透气性、生物兼容性等,菲律宾、印度以及我国的台湾省已利用香蕉茎秆纤维开发绿色生态服装。我国大陆也正在利用香蕉茎秆纤维开发服饰和生产可降解包装材料等。开发的产品在满足人们消费的同时,为农民增收找到了新路子。  相似文献   

12.
农业纺织原料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毛皮、麻类、丝绸是纺织行业中天然纤维的重要来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产业,也是纺织行业的重要原料。近年来,我国已成为纺织大国,国际贸易地位也逐年升高。但棉花、毛皮、麻类、丝绸产量却呈现降低趋势。对我国重要的农业纺织原料产业现状进行系统分析,探究当前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并提出促进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丁锐  殷伟  王晨  韩立民 《世界农业》2023,(3):108-119
在中国人口总量持续增长、食物消费需求不断升级、陆域食物生产局限难以突破的背景下,“蓝色粮仓”对保障中国食物营养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鱼类、甲壳类、贝类、藻类与头足类五类海产品,以及海水养殖和海洋捕捞两种生产方式为研究对象,在计算2003—2019年中国居民食物营养需求量与海产品营养生产量的基础上,分析“蓝色粮仓”对中国食物营养贡献率的变化情况,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结果显示:(1)中国居民食物营养需求量将保持增长趋势,人口增长和食物消费结构升级是需求量增长的主要驱动力。(2)2003—2019年,中国海产品营养产量呈现4阶段波动变化,其中海水养殖能量、蛋白质与脂肪贡献率总体呈现阶梯式增长趋势,海洋捕捞贡献率均呈现下降趋势;各类海产品中鱼类营养生产量占比最高,其次是贝类与甲壳类,藻类、头足类占比都较小。(3)据预测,未来海产品能量、蛋白质与脂肪贡献率将稳步上升,到2030年将分别达到2.15%、11.71%与1.66%。因而,“蓝色粮仓”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满足中国居民食物营养需求特别是动物蛋白需求有重要意义,未来中国应加快“蓝色粮仓”建设,强化其在中国食物营养中的贡献作用。  相似文献   

14.
棉花产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国内棉花产业大而不强,高品质棉花严重缺乏,不能满足纺织企业生产高端产品的需求。推进棉花"由量向质"转型,是全面提升其竞争力、保障国家棉花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必经之路。笔者分析了国内棉花品质差的主要原因,阐明了进行棉花全产业链布局,发展订单生产、规模化种植是发展高品质棉花的有效途径,同时,成立生产链发展基金及CCIA棉花交易市场,确保订单生产的有效运行和实施。  相似文献   

15.
北疆棉花纤维品质现状及改良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优质棉是一个相对概念,主要是指棉纤维的物理性状指标能够满足纺织企业生产不同纺织品的需要并在生产过程中达到最大限度降低成本、取得最佳效益的目的。北疆棉区近年来棉花生产发展迅速,由于棉花品种更换频繁等多方面原因,原棉品质有所下降,以下对北疆棉花纤维品质现状进...  相似文献   

16.
消费升级背景下中国蔬果生产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常态下,中国城镇和农村的经济发展差距正逐步缩小,在消费规模扩大的同时,消费结构升级步伐也在加快,消费需求不断提升。在此背景下,中国蔬果产业的矛盾也正转变为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蔬果生产端。未来几年内,中国蔬果产量将继续稳定增长,但增速将有所放缓,居民对蔬果的需求量将继续增加,特别是高品质水果产品需求提升。以消费升级为背景,分析了现阶段中国蔬果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的主要内容,并提出了相关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地区在生产过程中对棉花的需求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生产过程中要想切实提高棉花的质量,就需要从种植的源头抓起,选择优质的棉花品种,种植过程中选择适合棉花生长的温度、湿度以及水量的供给等,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切实保证提高棉花的质量,增加农民群众的实际收入,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在种植棉花过程中要从棉花的种植管理方面入手,有效地提高棉花种植的质量,不断满足消费者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18.
棉花,简称棉.锦葵科棉是唯一由种子生产纤维的农作物.棉花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农作物之一,产量多、生产成本低.全世界有70多个产棉国,年产皮棉100万吨以上的国家有中国、美国、前苏联和印度,1982年以来,中国跃居世界的首位.棉花的主副产品都有较高的利用价值,正如前人所说“棉花全身都是宝”.它既是最重要的纤维作物,又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也是含高蛋白的粮食作物,还是纺织、精细化工原料和重要的战略物资.因此,必须努力使棉花增产,搞好综合利用,增产增值,以增加棉农收入和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多方面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绒山羊以生产珍贵的绒作为主要产品,其绒纤维细、柔软和轻暖三个特点融为一体,山羊绒被称为天然纤维中的一颗明珠,英国称山羊绒为纤维之王,可以制作具有特殊风格的高档纺织产品。英国是世界上山羊绒加工最早的国家,也是山羊绒需求量最大的国家,年需要山羊绒约占国际市场山羊绒贸易量的60%,所需山羊绒几乎全靠进口。  相似文献   

20.
刘景章  唐清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753-14756
我国居民饮食结构的变迁——植物性食物消费逐渐下降与动物性食物消费逐渐增加,引发了畜牧业对饲料粮需求的增加。饲料粮也成为仅次于口粮消费的第二大粮食消费途径,而且未来可能超过口粮成为第一大粮食消费途径。基于我国居民饮食结构变迁的视角,利用时间趋势外推法预测未来我国居民的人均食物消费量,结合料肉比和粮肉比推算我国饲料粮的未来需求量,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