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植物病毒大都由介体昆虫传播,该传播过程并非简单地携带和制造侵染伤口,而是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即某种病毒只能由某种或某几种昆虫传播,而某种昆虫只能传播某种或某几种病毒。根据昆虫传播的特点又将传播分为持久性传播和非持久性传播等。因此,介体昆虫在获毒和传毒过程中涉  相似文献   

2.
<正>植物病毒在传播过程中大多数需要借助昆虫介体。此前对植物病毒的研究更多关注植物病毒在植物中的侵染与复制,而对其在介体昆虫中的生活过程缺乏了解,因此缺乏对植物病毒完整生活史的认识。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导致的水稻条纹叶枯病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传播RSV的昆虫主要是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灰飞虱以持久增殖型的方式在水稻植株之间传播RSV,并通过卵将病毒垂直传播给后代,卵传产生天然带毒的昆虫,增加了该病害的防治难度。  相似文献   

3.
<正>植物的生长会受到各种外界生物的侵染,作为危害作物的第二大病害——植物病毒一旦感染农作物,其品质和产量都会受到极大影响,严重的还会导致颗粒无收。不起眼的昆虫往往是病毒病害在农作物产地暴发流行的罪魁祸首,目前所已知的病毒中,超过75%都是依赖昆虫进行传播。昆虫在发病的农作物上取食汁液时病毒就被携带进昆虫体内,随后被媒介昆虫大面积传播。因此,为控制并降低病毒病害的  相似文献   

4.
<正>许多的人类病毒、动物病毒和植物病毒由媒介昆虫进行传播,如蚊子传播的登革热病毒(DENV)、寨卡病毒(ZIKV),灰飞虱传播的水稻条纹花叶病毒(RSV)、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等,为人类健康和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危害。昆虫作为传播病毒的主要媒介,是病毒病害发生的重要一环,直接影响着病害的暴发流行。而病毒在媒介昆虫中的垂直传播对于恶劣环境中病毒水平传播受到限制的条件下,病毒的保存和再次流行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本刊讯近日,由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和江西宜春新龙化工有限公司合作的"千吨级广谱昆虫病毒制剂产业示范工程"正式投产,该工程投资总额1亿元,年可生产病毒制剂——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2000吨以上,成为当前亚洲最大的昆虫病毒制剂生产基地,这意味着我国昆虫病毒类农药产业化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据记者了解,昆虫病毒资源十分丰富,至今全世界发现报道的昆虫病毒为1671种,我国调查发掘的昆虫病毒资源为291种,因此发展昆虫病毒类农药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6.
植物病毒     
植物病毒是指感染于植物而繁殖的病毒,不仅存在于高等植物,也有寄生在菌类和藻类中。植物病毒是导致粮食、油料、蔬菜、果树、花卉产量下降和品质变劣的重要原因,在农业生产中病毒病是仅次于真菌的第二大类植物病害,由于防治困难,素有“植物癌症”之称。全世界每年因植物病毒导致的农作物损失达200亿美元。自1892年  相似文献   

7.
<正>布尼亚病毒引起的人类动植物新发或再发传染病暴发流行,已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大部分布尼亚病毒均由媒介生物传播,对人类和植物宿主却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引起严重的出血热等致命症状和作物绝收。该类病毒具有操纵媒介生物的行为,加速病毒自身向脊椎动物、鸟类、昆虫和植物的传播。这种病毒与媒介生物和谐共处,并通过操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所王锡锋研究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方荣祥院士研究团队和福建农林大学魏太云教授研究团队合作在植物病毒经卵传播机制方面取得新的研究进展。他们利用酵母双杂交、免疫荧光和RNAi等技术手段,以系统详实的实验证据揭示了病毒巧妙地利用昆虫  相似文献   

9.
正自然界中存在一类非常独特的微生物,它们可能匿藏于田野、森林、河流、空气,甚至混在我们的食物中,尽管我们人类以及大多数生物都可能无法感受到它们的存在,但是对于昆虫或者害虫来说,它们却是无形的致命杀手,这就是备受科学家高度关注的昆虫病毒。对"病毒"一词,许多人闻而生畏。在人们的心目中,病毒总意味着疾病和灾难。的确,病毒是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的致病因子之一。但是,在综合防治害虫的众多方法中,昆虫病毒作为一种  相似文献   

10.
11月3日从河南省济源白云实业有限公司获悉,该公司成功建成我国最大的昆虫病毒生物杀虫剂原药生产基地。这些高品质昆虫病毒生物杀虫剂原药首次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棉铃虫群养技术和系统集成的病毒分离提纯技术,大幅度提高了产品的病毒含量,突破了严重制约该产品产业化发展的主要技术瓶颈,促进世界昆虫病毒生物杀虫剂产业跨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1.
<正>近期,国际知名期刊PLoS Pathogens上刊登了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王晓伟教授课题组题为"Intracellular trafficking of begomoviruses in the midgut cells of their insect vector"的研究论文,揭示了昆虫传播植物双生病毒的机制。  相似文献   

12.
<正>利用昆虫病毒防治害虫,已引起世界的注意。30多年前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就已共同推荐昆虫病毒用于大面积的农林作物的害虫防治,并已列入本世纪首选生物农药,而推荐开发利用。近十多年来,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已取得明显的成绩,已经跨越了主要的技术瓶颈……昆虫病毒杀虫剂作为一类具有专一性、安全性、高效性、流行性和持续性的新型农药在开展农林作物的病虫防治的生防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我国未来生物防治发展的重要内容。近些年来,高活性的病毒杀虫剂开发成功的消息不断传来,可以预料,这些生物农药必将成为无  相似文献   

13.
<正>浙江大学农学院刘树生教授课题组与周雪平教授课题组紧密合作,历经5年,以入侵我国的B烟粉虱-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烟草组合为试验材料,综合应用基因组学、转录组学、代谢组学、化学分析、转基因、生态学等研究方法,探讨媒介昆虫与植物病毒通过寄主植物介导形成互惠关系的生理机制和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4.
<正>水稻条纹病毒(RSV)引起的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目前我国以及东亚地区粳稻生产上最严重的病毒病害之一,最近几十年在我国多次暴发流行。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周雪平教授带领团队在前期对该病毒的生物学、编码蛋白功能及病毒病防控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索了RSV和寄主植物之间的博弈,发现病毒在与植物共进化过程中精巧地调控植物防御蛋白水平从而帮助病毒快速建立侵染。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分子植物》。病毒侵染植物时,只有穿过植物细  相似文献   

15.
植物为应对外界病原体的侵扰,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多层次的免疫系统。对于植物应对真菌、细菌的免疫过程,前期建立了基于寄主与病原分子间相互作用的Z免疫模型。其中第一层次是由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激发的免疫响应(PTI);另一层次是由效应子(Effector)激发的免疫响应(ETI)。植物在应对病毒的免疫响应中,第一层次是主动清除降解细胞内的病毒核酸,即通过一种高度保守的、序列特异的RNA沉默防御机制来实现;病毒攻克RNA沉默机制后,与应对真菌、细菌的免疫过程相似,植物进而启动基于R基因的免疫响应。另外,植物在免疫过程中还会通过激活一系列信号途径,使植物产生过敏反应或产生系统性抗性,从而抵抗病原体的进一步浸染。本文通过免疫系统分子模型,就近年来有关植物响应病毒的分子调控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正>双生病毒引起的病害在最近20年间由局部发生的小病害衍变成目前全球性的最重要的植物病毒病害之一,危害玉米、小麦、棉花、木薯、番茄等重要作物和观赏植物,仅木薯每年在全球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数十亿美元之巨。同时双生病毒的介体昆虫烟粉虱在此期间发展成为重要的全球性害虫。前期的生态学研究结果发现,双生病毒可以通过抑制作物的抗虫反应,从而促进了烟粉虱种群的增长;烟粉虱的种群增长反过来促进了双生病毒在全球范围内的  相似文献   

17.
<正>棉铃虫病毒是控制棉铃虫危害的一种重要生物农药,它能够克服宿主的免疫系统,建立系统感染,最终杀死宿主昆虫。在当前研究中,对棉铃虫病毒克服宿主免疫系统机制了解的缺乏,制约着对其杀虫性能的进一步优化。黑化反应是昆虫一种独特的天然免疫机制,由丝氨酸蛋白酶级联反应介导对酚氧化酶原的剪切,这个过程被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pin所负调控。以往研究显示,棉铃虫病毒感染全面抑制宿主免疫基因的表达。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和动物研究所研究人员通  相似文献   

18.
科技与产品     
<正>中国农业科学院揭示昆虫-病毒-寄主植物互作关系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张友军研究员领衔的蔬菜虫害防控创新团队利用生物学、生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并结合突变体材料的应用,发现植物诱导产生的防御途径可通过相互间的"通话"调控不同有害生物种群的暴发。据悉,植物-昆虫-病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复杂的互作关系。昆虫和病原物危害寄主植物,寄主植物则通过诱导产生的防御机制来抵御这种  相似文献   

19.
正近期,上海市农科院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蒋杰贤研究团队在寄主植物与昆虫病毒互作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揭示了寄主作物对植食性昆虫与昆虫病原物互作关系的调控机制,对高效利用昆虫病毒防治不同作物上的害虫具有重要意义。该成果以题为《Immunity of an insect herbivore to an entomovirus is affffected by difffferent host plants》的期刊封面论文发表在农林科学1区、昆虫学顶级期刊《Pest Management Science》2020年第3期上。  相似文献   

20.
<正>双生病毒是存在于植物中唯一一类具有孪生颗粒形态的单链DNA病毒,也是目前已知的最大的单链DNA病毒家族。据ICTV(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ses)报道,该类病毒目前已增至九个属,其在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中具有广泛的宿主,对农业生产危害较大。传统抗病机理的研究主要基于对病毒基因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