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脆李种植期间病虫害为常见现象,由于病虫害的种类较多,严重危害青脆李正常生长,因此在防治过程中,应当根据其特点予以针对性防治。为了实现青脆李高产,本文将以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这三个特点为重心探究青脆李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以青脆李(Prunus salicina Lindl.)为材料,通过跟踪检测青脆李K、P、Ca、果胶和纤维素的变化规律,观测果肉、果皮与裂痕处细胞生长速率,研究了青脆李裂果的相关机理。结果表明,在K、P、Ca 3种元素中,Ca对青脆李裂果的影响最大,K次之,P与裂果无明显相关性。果胶与纤维素含量都与青脆李裂果有明显相关性。解剖结构研究表明,青脆李裂果的直接原因是成熟期表皮细胞、薄壁组织细胞和果肉细胞的生长不协调。  相似文献   

3.
为丰富南平地区脆李品种资源,增加品种选择,错开不同熟期,以实现李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对近年从四川宜宾引进闽北种植的青脆李、五月脆、茵红李、脆红李等4个优良脆李品种进行了适应性、物候期观察和果实性状等综合测评。结果表明,4个脆李品种均适应当地土壤、气候条件,生长良好且能正常结果。五月脆6月上旬成熟,成熟期最早。茵红李、青脆李在7月上旬成熟,丰产,品质优良。脆红李在8月上旬成熟,果小,有采前落果现象。引种表现及评价结果可作为4个脆李品种引种推广参考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4.
脆红李是我国人民较常食用的水果之一,它口感脆化且皮薄肉甜,深受我国广大人民的喜爱,并且未来较长时间内的发展前景广阔。与此同时,因为脆红李的种植较为简单并且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我国贵州省部分贫困县将脆红李作为了种植扶贫项目之一,以期望脆红李的种植可以帮助贵州省贫困县尽早摆脱经济困境,而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对脆红李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5.
现阶段我国的作物对科技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选择合适的栽培技术对我国农作物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如何对青脆李进行栽培以及管理青脆李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无公害脆红李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脆红李皮薄肉甜,口感脆滑。无公害脆红李被广大消费者普遍食用。脆红李主要产于四川峨眉山地区,受当地自然条件的影响,它具有抗寒、抗病虫、抗旱的特点。由于它主要成熟于晚秋季节,因此市场销量畅通。本文将从脆红李的优良特性、培育幼苗、科学管理、采摘贮存方面对无公害脆红李的高产栽培措施作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7.
李是贵州中部的一种重要水果,其产业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品种相对单一,造成鲜果供应期比较集中;本研究主要对盘江酥李、盘江酥李早熟株系、盘江酥李晚熟株系、青脆李和脆红李五个不同成熟期李资源进行品质分析,以期为贵州中部地区李品种改良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不同李资源的可溶性固形物、总糖、总酸和Vc含量差异明显,其变幅依次为11.93%~13.10%、9.67%~11.88%、0.377%~0.58%、2.35%~2.87%。盘江酥李早熟系和青脆李较盘江酥李品质较差,脆红李和盘江酥李品质相近,盘江酥李晚熟系较盘江酥李品质好,因此,脆红李和盘江酥李晚熟系可在黔中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青脆李’是四川、重庆、贵州和陕西主栽的李品种之一,其果实清脆爽口,酸甜适度,深受消费者喜爱。然而,脆李果实,软化速度快,货架期短,严重制约着脆李产业的发展。本文研究不同成熟度‘青脆李’其采摘品质及常温贮藏期间主要指标的变化,确定其最佳采收期,为‘青脆李’的贮藏、保鲜和加工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研究表明: 七分熟果实与八分熟、九分熟和十分熟果实相比,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和单果重最低、硬度和可滴定酸(TA)含量最高,叶绿素含量高,果实翠绿,常温贮藏期间能维持较高的硬度;九分熟和十分熟果实TSS含量和单果重最高,硬度和TA含量最低,叶绿素含量高,类胡萝卜素含量低,果实已不再呈现翠绿色,贮藏期间果实软化速度快;八分熟果实TSS 和TA含量与成熟果实接近,果实颜色翠绿,贮藏后期仍能维持较高的硬度和较好的风味;八分熟‘青脆李’果实为贮藏最佳采收成熟度。  相似文献   

9.
<正>2009年11月,宣汉县农业局茶果站派员深入南坝镇圣墩村对青脆李产业进行了实地调查、座谈。总体感受是:圣墩村青脆李产业发展空间和潜力大,打造"圣墩"青脆李品牌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0.
走进宣汉县天台乡尖包村,看见一大片一大片的果林喜获丰收,村民的脸上荡漾着幸福的笑容。据村支书付朝明介绍,该村充分利用田埂、地埂等空余土地,规划青脆李产业园区800亩,辐射带动义和、天台村发展青脆李产业园区1200亩。其中尖包村村民丁永发种植青脆李树近2亩,仅此一项就增加收入近4000元。唱响了山区农民致富的主旋律,成了山区农民增收的“摇钱树”。  相似文献   

11.
脆红李是四川特色优质产品,随着重庆市果林产业项目的调整,脆红李的种植面积扩大,其发展前景不容小觑。本文就重庆市脆红李的发展现状,分析总结脆红李的高产高效种植技术,以实现果树高品质、高产、高收益的目的,同时探讨脆红李的发展前景,以期更好地发展重庆市的果林产业。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稻草和地膜覆盖对李裂果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易裂品种青脆李为试材,采用稻草覆盖、地膜覆盖和自然生草覆盖,统计3种覆盖下青脆李裂果率、裂果方式、裂果部位的差异,测定了土壤、叶片和果实中的含水率,以及果胶、纤维素、单果质量、糖、酸等果实品质指标。结果表明:青脆李在自然生草覆盖下,裂果率近85%,相当严重,地膜覆盖下显著降低了土壤含水率和果实含水率,裂果率降至68.94%;地膜覆盖下,以纵裂或者半圆型和纵裂型的混合开裂最多,稻草覆盖和自然生草覆盖下,均以半圆型方式开裂最多;地膜覆盖下青脆李果实单果质量44.18 g、可溶性固形物为9.7%、总糖含量52 g·L-1,均显著高于稻草覆盖和自然生草覆盖。综上,地膜覆盖和稻草覆盖对青脆李裂果有一定的防控效果,并能够提高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园地选择、培育壮苗、栽植、果园管理等方面总结了脆红李高产栽培技术,并讨论了脆红李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以期为脆红李高产稳产、果农增产增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班小重  张朝君 《贵州农业科学》2012,(12):163-164,167
为摸清贵州酥李的情况,发掘、鉴选出优良的酥李单株,从2007年开始,对各地栽培的酥李、脆李、青脆李、冰脆李、空心李等酥李类型的品种进行考察,并进行选种工作。结果表明:贵州酥李分布面广,且称呼呈一定的地域性,但各地栽培的酥李、脆李、青脆李、冰脆李、空心李等性状基本一致,属同物异名。酥李是比较喜温的果树,在热量条件较好的地方更能表现出良好的果实品质。通过选种复选出4个优良单株,其果大、质优、口感较好、可溶性固形物均在10%以上,可用于酥李的选育栽培。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来,烤烟种植水平不断提升,种植时间也开始提前。从8月初开始,烤烟进入管理中后期再到种植小春作物之间,会有70~80d左右的时间,可以充分利用这段时期在烤烟地套种甜脆豌豆收青,充分利用秋季充足的光、热、水、土等资源,及烤烟地剩余的养分,能使甜脆豌豆的上市时间得以提前,且不会对小春作物种植产生影响。本文将分别从豌豆品种选择、地块选择、合理密植、田间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系统性地阐述烤烟地套种甜脆豌豆技术。  相似文献   

16.
<正>1巴山脆李1.1成果单位四川农业大学;新品种所有权人:廖明安。1.2成果简介"巴山脆李"来源于当地青脆李实生变异。从1992年发现青脆李变异单株,经20余年观察选育,先后在达州市通川区、达县、宣汉县、万源市、重庆等地引种栽培,表现优良,性状稳定,于2011年12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为"巴山脆李"(审定编号:川审果树2011 001)。"巴山脆李"树势中庸,树体为小乔木,树姿半开张。幼树直立性较强,结果后开张,枝条充实细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0℃下自发气调贮藏保鲜青脆李的效果,结果表明,与聚乙烯(PE)打孔薄膜袋(对照)相比,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和高渗出二氧化碳保鲜袋3种自发气调包装袋均可减缓青脆李果实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延缓果实衰老。与聚氯乙烯、高渗出二氧化碳保鲜袋相比,0.02 mm厚的PE袋包装贮藏的青脆李保鲜效果较好,贮藏75 d仍能保持良好的品质。  相似文献   

18.
冰脆李是叙永县赤水河流域的地方李子品种,年种植面积较大。本文在对近几年来冰脆李发生大面积红点病的原因作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冰脆李红点病的防治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一、肥水管理1.基肥基肥是能较长时间供给青脆李多种养分的基本肥料,一般以秋施迟效农家肥为主,成年青脆李树每株施基肥50~100公斤。2.追肥  相似文献   

20.
脆红李(Prunussalina),树势中庸,肉质脆,味甜,核小离核,可食率96.8%,晚熟,耐贮运,抗逆性强,自然结实率高。嫁接苗定植3年后即投产,5年成年树株产15公斤左右。随着我省产业结构调整,脆红李在我省李树中成为产业脱贫的当家品种。正安县脆红李种植面积已达18600亩,但就整体情况来看,普遍存在栽培管理水平不高、技术操作不细致、树体和果实病虫害越来越重等问题。为提高种植水平,助力产业脱贫与乡村振兴,本文从脆红李高产栽培技术入手,讨论脆红李主要病虫害防治,希望可以实现高产稳产,让果农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